Workflow
一个吉利
icon
搜索文档
超百亿!吉利系,突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22:17
合并协议核心内容 -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订合并协议,将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以强化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2] - 收购方式为全现金或股份置换:现金对价171.99亿元(23.99亿美元),股份置换最多发行10.98亿股[3][8] - 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62.8%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申请纽交所退市[4][7] 交易财务细节 - 极氪2024年总资产326.71亿元,总负债428.24亿元,净资产-101.53亿元[13] - 极氪2023-2024年总收益从516.73亿元增至759.13亿元,净亏损从82.64亿元收窄至57.91亿元[13][14] - 吉利汽车当前市值1839亿港元(股价18.24港元/股)[15] 战略协同效应 - 合并后将在技术、供应链、制造、营销等领域产生协同,提升规模效应[10] - 实现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全动力覆盖及主流至豪华市场全布局[13] - 极氪定位高端豪华电动车市场,专注智能电动汽车研发销售[13] 销量数据表现 - 2025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团总销量193.17万辆,其中吉利汽车占比72.95%(140.92万辆)[10] - 集团新能源车销量100.15万辆,吉利汽车贡献72.52万辆(含极氪9.07万辆)[10] - 吉利银河系列同比增速亮眼:单月销量90,222辆(+202%),累计548,408辆(+232%)[12] - 公司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11%至300万辆[12]
超百亿!吉利系,突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22:03
合并协议核心内容 - 吉利汽车与极氪签订合并协议,将收购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以强化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力[1] - 交易对价可选择现金或置换股份方式:现金支付需171.99亿元(23.99亿美元),股份置换则最多发行10.98亿股[2][6][7] - 目前吉利汽车已持有极氪62.8%股份,私有化完成后极氪将成为全资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3] 战略意义与协同效应 - 合并是吉利控股集团"一个吉利"战略关键步骤,旨在提升技术、供应链、制造等领域的协同创新能力[1][10] - 合并后公司将覆盖燃油、纯电、插混、醇氢电动全动力形式,实现主流至豪华市场的全方位布局[14]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0.15万辆,其中吉利汽车贡献72.52万辆(极氪占比9.07万辆)[11] 财务与运营数据 - 极氪2024年总资产326.71亿元,净亏损57.91亿元(较2023年82.64亿元亏损收窄)[14][15] - 2025年上半年吉利汽车销量140.92万辆(占集团72.95%),银河品牌同比增速达232%[11][13] - 公司上调2025年销量目标11%至300万辆,纯电动车销量同比激增173%[13] 市场表现 - 吉利汽车当前股价18.24港元/股,总市值1839亿港元[16] - 极氪定位高端豪华电动车市场,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6.9%至759.13亿元[14][15]
“一个吉利”如今势在必行
新财富· 2025-06-26 17:37
吉利汽车销量表现 - 1-5月累计销量达117.31万辆,同比增长49%,其中吉利品牌/极氪/领克分别销售97.13/7.40/12.78万辆,增速为57%/9%/26% [1] - 吉利银河1-5月销量45.82万辆,同比增长239%,贡献主要增量;非银河系列吉利汽车增速仅6% [1] - 2025年销量目标271万辆已完成43%,但极氪和领克当前增速距全年目标(需44%/37%增速)差距显著 [1] 吉利银河结构性分析 - 产品体系复杂化:几何品牌并入后形成银河A/B网,A网为纯电/混动字母+数字命名(如E5/L7),B网含星系列及几何残余车型,消费者认知混乱 [4] - 销量依赖单一爆款:6-10万级小车星愿月销3.6万辆,占银河总销量近半;剔除星愿后其他车型增速约100%-120%,星舰7/E5/L6等月销仅1万辆级 [6] - 新品加速推出:年内计划上市5款新车,包括B级插混轿车星耀8、大六座SUV M9及10万级轿车A7,命名规则持续调整反映内部整合 [9][10] 20-30万市场竞争困境 - 市场特性:10-20万(经济型)和30-40万(改善型)需求明确,20-30万市场定位模糊导致竞争性价比低 [13][15] - 极氪/领克表现疲软:极氪4月销量主力7X/007仅4401/3999辆,领克Z20/03销量6238/5793辆,价格带下探至10-30万但未形成突破 [25][26] - 对比案例:蔚来通过子品牌乐道(15-17万)和萤火虫避开20-30万区间,L60上市首月销6281辆验证从高往低打策略有效性 [27][29] 战略转型与品牌整合 - 从"新能源大众"转向"一个吉利":通过《台州宣言》推动品牌合并(几何并入银河、极氪与领克整合),私有化极氪强化协同 [20][23][25] - 历史路径差异:大众通过收购完善品牌矩阵(如奥迪/保时捷),吉利自主品牌极氪/领克缺乏历史积淀导致品牌力薄弱 [24] - 定位调整必要性:需避免"技术强品牌弱"陷阱,参考小米/理想/问界等成功案例的精准定位策略(粉丝经济/增程红利/用户生态) [31][32]
吉利汽车一季度归母净利56.7亿元,同比增264%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23:2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总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 [2] - 一季度毛利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6%,毛利率15.8%,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至5%,行政费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至1.9% [2] 销量表现 - 一季度销量70.38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完成全年271万辆目标的26% [3] - 新能源车销量33.9万辆,同比增长135%,极氪、领克、银河三大品牌推动爆发 [3] - 吉利星愿1~4月销量11.7万辆成为全品类冠军,极氪009在马来西亚等地登顶销量榜首 [3] 产品战略 - 坚持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条腿"走路,2025年计划推出多款新品冲击年销目标 [3] - 燃油车第四代博越L上市限时价9.29万~11.99万元,搭载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及Flyme Auto智能座舱 [4] - 吉利银河2025年计划推出5款新品(2款SUV+3款轿车),挑战年销百万辆目标 [4] 整合协同 - 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协同效应显著,一季度极氪科技总营收220亿元,整车毛利率16.5%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 [6] - 双品牌综合毛利率达19.1%,极氪品牌整车毛利率21.2%,按香港会计准则实现盈利5.1亿元 [6] - 极氪科技1~4月销量15.5万辆,合并后单月销量持续突破4万辆,研发投入29亿元 [7] 战略调整 - 推进"一个吉利"私有化整合,港股股价近一个月涨幅超50%从12.9港元升至19.6港元 [8] - 整合后预计整体效益提升超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提升15%~20%,研发与采购层面可节省数十亿元 [9] - 极氪品牌定位"向上"、领克品牌"向宽",下半年将推出3款新车型完善高端市场布局 [7]
吉利汽车:25Q1业绩表现亮眼,“一个吉利”计划有序推进-20250519
中泰证券· 2025-05-19 12: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吉利汽车业绩亮眼,以银河为代表的新能源车销量持续走高,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基本面向上,维持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基本状况 - 收入端:25Q1公司营收724.95亿元,同比+24.5%,销量70.4万辆,同/环比+47.9%/+2.5%,淡季环比增长受益于银河品牌销量高增;吉利(不含银河)、极氪、领克、银河品牌销量分别为33.0万、4.1万、7.3万、26.0万辆,同/环比分别-3.8%/+6.6%、+25.2%/-47.8%、+18.9%/-19.2%、+574.1%/+24.8%,银河同比增长系几何并表,环比增长受益于星愿销量走高;25Q1出口8.9万辆,同/环比+2.0%/-1.3%;25Q1 ASP约10.30万元,还原后同环比下滑,因星愿等高性价比车占比提升 [6] - 利润端:25Q1归母净利润56.72亿元,同比+263.6%,剔除汇兑等影响后经营性净利润34.8亿元,同比+123.0%,毛利率15.78%,同比+0.15pct,期间费用率约11.55%,同比-2.61pct,显示领克合并后协同发展效果 [6] 股价与行业 - 市场走势对比 - 5月8日公司发布对极氪私有化建议之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以2.566美元或1.23股新发行的175股份收购每股极氪股份(25.66美元或12.3股新发行的175股份收购每股极氪ADS),此举为落实“台州宣言”,打造“一个吉利”,持续降本增效 [6] 展望二季度 - 领克900、星耀8等车型陆续上市,产品周期持续向上;领克900上市半个月大定已破3万,基于SPA Evo架构打造,全长5.2米,有望成领克品牌向上新标杆;星耀8限时优惠价11.58 - 15.58万元,上市6天大定破1万,有望为二季度银河销量贡献弹性 [6] 盈利预测表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240,194|318,690|383,448|430,228| |增长率yoy%|34%|33%|20%|1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632|13,385|16,763|19,556| |增长率yoy%|222%|-20%|25%|17%| |每股收益(元)|1.65|1.33|1.66|1.94| |每股现金流量|2.63|2.93|2.76|3.34| |净资产收益率|20%|14%|15%|15%| |P/E|11.0|13.7|10.9|9.4| |P/B|2.1|1.8|1.6|1.3| [2]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比率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展示了2024A - 2027E各年度多项财务指标情况,如应收款项、存货、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等;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上营业收入增长率2024 - 2027年分别为34.0%、32.7%、20.3%、12.2%,归属普通股东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22.0%、 - 19.5%、25.2%、16.7%;获利能力上毛利率分别为15.9%、16.4%、16.6%、16.8%等 [8]
吉利高层大调整:安聪慧「拿回」迟到5年的CEO
雷峰网· 2025-05-19 08:23
吉利高层人事调整 - 安聪慧升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集团运营管理工作,同时仍兼任极氪科技集团CEO [5] - 李东辉卸任吉利控股集团CEO,转任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投融资管理 [5] - 淦家阅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下设吉利银河和极氪科技事业群 [7] - 戴庆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安聪慧汇报 [8] 安聪慧的职业背景与能力 - 安聪慧是吉利内部培养的高管,1996年从李书福秘书起步,逐步成长为吉利二号人物 [8] - 安聪慧在内部声望极高,擅长演讲和销售,业务能力突出,以勤奋务实著称 [8] - 安聪慧曾主导成立极氪品牌,初期一肩挑研发、销售、融资等工作 [2] - 安聪慧在2020年未被选为吉利控股集团CEO后,负气创立极氪并取得显著成绩 [2][4] 吉利业务整合与战略目标 - 吉利以"一个吉利"名义整合极氪、领克、吉利品牌,目标实现降本增效 [9] - 整合后生产降本目标大于3%,研发和管理优化目标均达到10~20% [9] - 安聪慧被视为带领吉利回归"一个吉利"时代的最合适掌舵者 [10] 极氪品牌发展 - 极氪成立于2021年3月,前身为领克电动汽车事业群,首款车型极氪001脱胎于领克ZERO [2] - 安聪慧以重新创业态度经营极氪,体现吉利奋斗者文化 [2] 吉利内部管理风格 - 安聪慧推动高管"去总化",自称"聪聪",其他高管如李传海称"大海"、淦家阅称"阿甘" [3] - 吉利内部曾山头林立,需要安聪慧这样的强有力人物进行整合 [8]
整合极氪、回归“一个吉利”,吉利汽车公布一季度财报
中国青年报· 2025-05-18 22:29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业收入725亿元 同比增长25% [2] - 归母净利润56 7亿元 同比增长264% [2] - 毛利总额114亿元 毛利率15 8% [2] - 极氪科技净亏损同比收窄超60% 香港会计准则下盈利5 1亿元 [3] 战略整合 - 公司推动"一个吉利"战略 强调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 [2][3] - 极氪汽车完成对领克品牌合并 5月宣布将并入吉利汽车 [2] - 整合目的包括杜绝重复投入 降低成本 打造长期价值 [3] - 计划实现研发和采购层面节省数十亿元 降低管理费用与营销费用 [4] 品牌协同 - 极氪 领克 银河三大新能源品牌将形成合力 [3] - 各品牌保持独立客户群体和产品设计 中后台工作将高度协同 [4] - 通过供应链 制造 销售渠道协同合作发挥规模效应 [3] 管理层观点 - 桂生悦强调整合的紧迫性 称"市场已经不会给容错空间" [2] - 李东辉表示协同整合是当前重要战略 将提升企业竞争力 [3][4]
深度整合 吉利回归商业本质:赚钱!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8 10:39
管理层调整与战略整合 - 吉利宣布"回归一个吉利"后的管理层调整:李东辉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安聪慧出任吉利控股集团CEO(仍兼任极氪科技集团CEO),桂生悦继续担任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EO,淦家阅出任合并后的吉利汽车集团CEO(下设吉利银河和极氪科技事业群),戴庆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 [1] - "一个吉利"在人、财、法三方面实现统一,99.99%股东投票赞成整合,反映高度认同 [3] - 整合逻辑源于市场竞争激烈且无容错空间,必须攥紧"一个拳头"应对挑战 [4] 整合挑战与成效 - 整合面临两大核心问题:效率与沟通成本高(涉及两家独立上市公司需各自董事会/股东大会批准)、利益不一致(各自员工激励机制差异) [8][9] - 资本市场对整合反应正面,吉利汽车股价连续两天上涨,未来估值有望持续攀升 [9] - 极氪与领克并表后首季财报显示:净亏损同比收窄超60%,香港会计准则下盈利5.1亿元;总营收220亿元(整车销售191亿元,同比+16.1%),整车毛利率16.5%(同比+3.4pct),综合毛利率19.1%创历史新高 [10] - 费用优化显著:销售费用20亿元(同比-7.8%,环比-36.3%),管理费用6.4亿元(同比-14.7%,环比-34%),资本开支3.2亿元(同比-53.6%,环比-20%),研发费用29.1亿元(研发费用率11.9% vs 去年Q1 13.2%) [10] 财务表现与协同效应 - 吉利汽车Q1销量70.4万辆(同比+48%),完成全年271万辆目标的26%;营收725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264%),毛利总额114亿元(毛利率15.8%) [11] - 协同效应测算:研发环节年省数十亿元,联合采购去年额外节省几十亿元,预计管理费用/营销费用显著降低 [11] - 整合后目标:效益增长超5%,研发/管理/营销效率提升15%-20% [11] 技术平台与品牌战略 - 技术平台化:发布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H1/H3/H5/H7/H9五层级),硬件通用化,未来通过VLA大模型实现软件统一 [12][13] - 品牌差异化:极氪(豪华/极致/科技)、领克(潮流/运动/个性)、银河(高价值主流新能源)、中国星(节能/智能化燃油车) [13] - 实施"两横七纵"战略(两横:品牌整合与定位差异化;七纵:七大核心技术领域),聚焦爆款产品体系与方法论建设 [14]
印巴空战与吉利整合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7 13:49
印巴冲突与军事体系化 - 巴基斯坦在空战中以0:5战损比碾压印度,导弹和无人机对攻中也占据压倒性优势[4] - 印度武器库杂乱导致数据链互不兼容,法国阵风、俄罗斯苏30、美国阿帕奇等装备割裂,连油料标准都不统一[4] - 巴基斯坦采用全套中国装备(歼-10CE、霹雳-15导弹、ZDK-03预警机等),数字化空战体系通过数据链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形成代差优势[4] 吉利战略转型 - 吉利发布《台州宣言》,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转向体系化发展[5] - 2022-2024年吉利系有极星、亿咖通、路特斯、极氪四家公司上市,加上2021年沃尔沃,形成九大上市公司资本版图[5] - 战略思路从资本扩张转向主业聚焦,几何品牌并入吉利,极氪与领克合并,极氪计划从纽交所退市并入吉利汽车[5] "一个吉利"战略整合 - 吉利提出"一个吉利"概念,明确极星、smart、路特斯等非全资品牌不纳入收购计划[8] - 整合涉及供应链、中央研究院、领克与极氪合并,智能驾驶和座舱整合中出现效率与利益不一致问题[10][12] - 整合后研发环节预计每年节省数十亿元,联合采购额外节省几十亿元,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将显著降低[16] 整合效益与目标 - 极氪与领克合并后销售费用从2024年一季度21.7亿降至2025年一季度20亿,管理费用从7.5亿降至6.4亿[23][24] - 研发费用率从13.2%降至11.9%,资本开支从6.9亿降至3.2亿[24] - 目标包括增长性效益超5%,研发效力、管理效益和营销费用效率提升15-20%[20] 品牌定位与爆款策略 - 极氪定位豪华科技,领克定位潮流运动,银河定位高价值新能源,中国星聚焦节能智能化燃油车[20] - 通过"两横七纵"思路推进组织融合,打造爆款体系和方法论,而非单一产品[21] - 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实现智驾系统平台化,三四个月内完成共用H7智驾系统[24] 管理架构调整 - 李东辉任吉利控股副董事长,安聪慧任CEO,淦家阅任吉利汽车集团CEO,戴庆出任轮值总裁[24]
吉利汽车(00175):业绩表现优秀,深化打造“一个吉利”
华创证券· 2025-05-16 22:3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强推”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 2025 年一季报业绩优秀,规模效应改善盈利能力,电动智能化转型推进,战略整合协同降本增效,对未来业绩展望乐观,维持“强推”评级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项 - 吉利汽车发布 2025 年一季报,1Q25 营收 725 亿元,同比+25%,环比持平;归母净利 57 亿元,同比+41 亿元,环比+21 亿元 [2] 评论 - 公司调整战略整合后的组织架构,有望提升管理效率与动能,强化“一个吉利”战略下资源协同效应 [4] 主要财务指标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百万元)|240,194|336,392|441,972|514,187| |同比增速(%)|34.03%|40.05%|31.39%|16.3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6,632|14,788|20,800|25,699| |同比增速(%)|213.32%|-11.09%|40.66%|23.55%| |每股盈利(元)|1.65|1.47|2.06|2.55| |市盈率(倍)|11.0|12.4|8.8|7.1| |市净率(倍)|2.1|1.8|1.5|1.2|[5] 公司基本数据 |指标|数值| |----|----| |总股本(万股)|1,007,804.33| |已上市流通股(万股)|1,007,804.33| |总市值(亿港元)|1,989.41| |流通市值(亿港元)|1,989.41| |资产负债率(%)|65.83| |每股净资产(元)|8.71| |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港元)|20.20/7.31|[6] 业绩表现 - 营收端 1Q25 销量 70 万辆,同比+48%,环比+2.5%;营收 725 亿元,同比+25%,环比持平;毛利率 15.8%,同比+0.2PP,环比-1.6PP - 费用端规模效应摊薄带动费用率下降,1Q25 销售费用率 5.0%,同比-2.1PP,环比-0.9PP;管理费用率(含研发)6.5%,同比-0.5PP,环比-0.2PP - 盈利端归母净利持续改善,1Q25 归母净利 57 亿元,同比+41 亿元,环比+21 亿元;剔除汇兑损益后归母净利约 35 亿元,同比+20 亿元,环比+8.2 亿元 [9] 战略转型 - 深化落实《台州宣言》,拟调整组织架构适应“一个吉利”转型,2024 年几何品牌并入银河,领克与极氪整合,2025 年拟收购极氪使之成为全资子公司 [9] 电动智能化转型 - 2024 年起电动化转型步入正轨、2025 年加速,年内将上市领克 Z10 混动版、极氪 9X、极氪 8X 等车型;对四大品牌一体化整合有望降本增效,中长期产业链战略整合打造 AI 生态,升级竞争力与商业模式 [9]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7 年全口径销量为 274 万、324 万、375 万辆,同比+26%、18%、16%;营收为 3,364 亿、4,420 亿、5,142 亿元,同比+40%、31%、16%;归母净利为 148 亿、208 亿、257 亿,对应 PE 12.4 倍、8.8 倍、7.1 倍 - 给予公司 2025 年目标 PE 15 - 18 倍,对应目标价区间 23.89 - 28.66 港元,空间 21% - 45%,维持“强推”评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