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与海工
icon
搜索文档
“全域协同”向新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17:45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江门以9535.2平方千米陆地和4880.5平方千米海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大湾区"海鲜铺子"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1]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江门迎来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 [3] - 江门部署"海洋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涉海规划政策,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江门海洋集团成立,聚焦种苗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 - 2023年6月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2024年投放广东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1号",2025年初首获渔获 [3] - 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布局水产种质资源库和精深加工产业园,广东最大渔获物集散交易市场已启用,鳗鱼年出口量占全国2/3 [3] 种业振兴成果 - 105家渔业种业企业扎根江门,高价值品种养殖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形成"育繁推一体"产业链条 [4] 海工装备制造业 - 威立雅、南洋船舶等近百家企业集聚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成为制造业核心板块 [6] - 2023年交付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2024年推出中国首座绿色功能型移动浮岛"圆周号"(2250平方米,抗17级台风),2025年下水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6] 清洁能源布局 - 截至2024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成为大湾区外送电量最多城市 [6] - 台山核电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川岛海上风电、氢火联动中试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中法(台山)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园揭牌 [6] 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 -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深化,66平方千米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主攻高端海工装备,20平方千米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聚焦临港新材料 [9] - 2024年江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3.2万吨,跻身"亿吨港"行列,252千米高等级航道与8条"组合港"航线联动提升物流效率 [9]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江门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珠三角最大),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中,镇海湾红树林碳汇拍卖成为全国首单 [10] - 2025年累计5处红树林湿地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10]
坚决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辽宁日报· 2025-07-21 09:13
经济表现 -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07.9亿元 同比增长4.7% 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 [4]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全国地方增速1.2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贷款占实际新增贷款的71% [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 连续28个月高于全国水平 [9] 产业动态 - 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多个产业集群实现高速增长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13] -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型储能、新材料等新质生产力育新蓄势 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取得阶段性成效 [13] - 公路、铁路、水路货物周转量较一季度分别提高0.6个、6.7个和0.2个百分点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0.5% [9] 消费与就业 - 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6.92% 入境游客人次增长44.72% 入境游消费金额增长47.03% [9] - 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59.8% 高于全国平均进度近两个百分点 [10]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新登记民营经济经营主体31.5万户 增长3.9% [8] 创新与人才 - 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和沈抚科创园集聚效应显现 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大量科研项目 [13] - 新增高技能人才3.8万人 引进高层次人才1483人 [10] - 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6%和11.4% 高于全国2.7个和3.3个百分点 [9] 政策与环境 - 千余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 企业办事平均时限缩减74% 融资成本创近年来最低水平 [1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9% 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达77.6% 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10] - 政策支持涵盖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等领域 形成同向发力格局 [14]
克难奋进勇争先
辽宁日报· 2025-07-21 09:13
经济发展概况 - 辽宁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707.9亿元,同比增长4.7% [1] - 三次产业协同发力: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 [5] - 消费表现亮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2.7%,能效家电增长55.8% [3] 产业动态 - 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速增长:造船完工量、在手订单量、新接订单量全国第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速同比提高10.5个百分点 [10] - 恒力重工产业园手持订单170条船,排至2029年,受益于大连市船舶与海工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2]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0.6个百分点,四大万亿级产业基地(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现代消费品)营收占比均实现增长 [11] 科技创新与转型 - 辽宁金驹制衣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效率提升40%,产能翻番,订单排至8月中下旬 [9][10] - 橙子材料科技研发的柔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应用于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5] - 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等创新平台集聚效应显现,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国家级项目156项 [12] 企业活力与营商环境 - 鹏悦科技受益于药监改革,新产品注册仅6个工作日完成,计划投资超1亿元,预计年产值20亿元 [17] - 全省新增企业贷款占实际新增贷款的71%,新增居民贷款90%为经营性贷款 [16] - 新登记外资企业超2000家,3万余家"四上"企业沿链成群,300余家"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加速发展 [18] 消费与文旅 - 即时零售带动沈阳浑南区百货超市月销售额达此前3倍,日均订单激增 [2] - 大连啤酒嘉年华等文旅活动拉动消费,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 [3][15] - 营口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0.5%,辽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1% [15]
威海|“创业威海”行动迈出坚实步伐
大众日报· 2025-07-11 08:33
创业大赛概况 - 第三届威海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由威海市人社局和团市委联合主办,共30个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涉及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设备、电磁图像识别、激光投影、航空发动机设备、高精诊疗技术等多个领域 [2] - 大赛吸引173名青年创客报名,最终评选出2个一等奖项目(创业组《智农商航》和创意组《凌锐科技》)、14个二三等奖项目和14个优秀奖项目 [2] - 大赛配套举办30余场培训活动(包括创业沙龙、特训营和导师辅导),覆盖300余人次,采用"以赛代训"模式提升选手水平 [2] 获奖项目与创业成果 - 创业组一等奖项目《智农商航》已与47家农户签订合作协议,提供电商账户培育、直播运营引流和商标注册等全链条服务 [2] - 创意组一等奖项目《凌锐科技》聚焦战斗机超级引擎的高精智能增材核心技术研发 [2] - 威海市授牌20个创业导师工作室和10个"创业陪跑空间"微创园,后者已吸纳415家小微企业并带动2300余人就业 [2][3] 政策支持体系 - 威海市出台《"创业威海"行动方案》,提出七大计划(如"暖心计划""强链计划""护航计划"等),目标到2026年扶持创业1.9万人并带动就业5万人 [4] - 政策规划每年培育50家专精特新企业、70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和6个高层次科技团队,同时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平均水平 [4] - 创业金融支持目标包括年新增6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和15亿元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 [4]
走向蔚蓝——辽宁海洋强省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3 09:59
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 - 辽宁省拥有22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横跨渤海与黄海,海洋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突出[1] - 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传统渔场以及丰富滨海湿地资源为海洋经济提供保障[3] - 毗邻渤海和黄海,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重要节点,具备融入"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经济走廊的独特优势[3] 海洋渔业发展 - 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8个,主导培育11个水产新品种[3] - 盘锦光合蟹业等多家企业入选国家水产种质资源阵型企业[3] - 拥有远洋渔业企业22家,捕捞作业区域涉及28个国家及地区海域[3] - 全国最大专业南极捕捞加工船启航赴南极海域生产作业,船载5条生产线[3] 海洋装备产业 - 全球首艘液化天然气双燃料超大型油轮顺利下水[3] - 全球首台机载SCR船用低速机发布[3] - 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锻焊加氢反应器完工发运[3] - 大船集团自主开发"风帆技术"在超大型油轮上成功示范应用[3]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 - 大船集团交付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4] - 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1号船、2号船顺利出坞[4] - 单舱世界最大13000立方米B型液化天然气燃料舱完工[4]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 - 拥有美罗药业、医诺生物、水产制药等重点生物医药企业[4] -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4]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如伤科接骨片、海洋胃药以及岩藻黄素、维生素等产品[4] 科技创新与智能船舶 - 拥有6个涉海国家重点实验室、58个省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6] - 大连海事大学研发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6] - 大连造船厂交付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6] 5G与数字化应用 - 大连移动部署5G-A通感一体基站,实现20公里范围内渔船轨迹监测,探测精度达90%以上[6] - 鑫玉龙示范区通过"5G+工业互联网"实现3万多亩海域可视化管理与实时监测[6]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 - "十四五"以来整治修复滨海湿地2507.95公顷、岸线23.8公里[9] - 实施葫芦岛天角山、营口大清河口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9] 国际航运与开放合作 - 大连港跻身全国十大沿海港口行列[11] - 大连市与上海市制定对口合作实施方案[12] - 营口市与连云港市强化集装箱航线运营合作[12] -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
关注运输业产业集群建设
华泰期货· 2025-06-26 12: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海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存储市场加速回暖,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各行业上下游呈现不同态势,全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小幅回落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观事件总览 - 生产行业:上海将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到2030年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到85%以上;存储市场加速回暖,DDR4颗粒价格翻倍 [1] - 服务行业:六部门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退休金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1] 行业总览 - 上游:国际油价同比下跌,秦皇岛煤炭库存降低,鸡蛋价格近期回升 [2] - 中游:聚酯开工率下行,PX开工上行;电厂开工耗煤量降至三年低位,开工降低 [3] - 下游: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销售季节性回落,处近三年低位;国内航班班次周期性减少 [4] 市场定价 全行业信用利差近期小幅回落 [5] 行业信用利差跟踪 - 各行业信用利差有不同程度变化,如农牧渔林本周为56.12,采掘为36.22等 [48] 重点行业价格指标跟踪 - 各行业价格指标有不同表现,如农业中鸡蛋现货价同比涨4.46%,能源中WTI原油现货价同比跌4.54%等 [49]
上海,重磅发布!万亿级产业迎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6-25 15:56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核心观点 - 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目标2030年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构建绿色智能引领的产业体系 [1][3][6] - 2035年目标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700亿元,建成国际影响力强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6] - 海洋经济市场规模庞大,OECD预测2030年全球海洋经济价值将超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9] 产业发展布局与目标 - **长兴岛海洋产业发展核**: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打造LNG运输船、大型邮轮、航空母舰"三大明珠"的制造基地 [5] - **临港新片区海洋产业发展核**:重点发展船舶动力、深远海装备、海洋药物等,建设"一带一路"向海开放高地 [5] - **航运服务业目标**:203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超1800亿元,新增1—2家国际航运机构 [6] 技术创新与新兴领域 - **海洋智能装备**:推动水下机器人、两栖智能机器人、深海潜水器等跨域多平台系统研发,提升自治能力与续航性能 [6] - **核心技术攻坚**:实施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工程,建设新型海洋数字基础设施,强化应用场景牵引 [5] - **深海科技**: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探测能力提升,具备经济与战略双重意义 [11] 国内海洋经济现状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超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 [9] - 海洋船舶工业、工程装备制造业、电力业增长率超9%,深海科技相关行业累计增加值达1.278万亿元,占比超12% [9][10]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7.2% [11] 政策与金融支持 - 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通过立法规范产业发展 [7] - 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以集团化运营统筹全市产业布局 [7] - 东北证券与国金证券建议关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及深海科技领域 [11][12]
上海:到2030年,船舶与海 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快讯· 2025-06-25 10:24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超过450亿元 [1] - 大型LNG运输船本土化率提升至85%以上 [1] - 2030年基本建成原创技术策源和绿色智能引领的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体系 [1] 长期发展目标 - 到2035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目标超过700亿元 [1] - 2035年建成综合实力领先、国际影响力强的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公开征求意见 将加速构建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
快讯· 2025-06-25 10:21
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建设 - 建设世界级船舶制造业产业生态 [1] - 提升高端海工装备竞争力 [1] - 构建具有全球引领力的世界级船海集团 [1] 世界级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 实施海洋新兴产业全链条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1] - 开展核心技术攻坚计划 [1] - 建设新型海洋数字基础设施 [1] - 强化海洋新兴产业应用场景牵引 [1] 世界级现代航运服务业集群建设 - 引领航运服务业绿色转型 [1] - 提升绿色燃料认证服务能力 [1] - 加快建设数智航运生态圈 [1] - 推动航运保险业创新发展 [1]
双圈带动全域共进,打造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大众日报· 2025-06-02 09:15
山东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凭借独特地理位置成为连接南北、沟通内陆与沿海的重要纽带,目标定位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1] - 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双星"崛起,形成"强省会"与"强龙头"互动格局,拓展经济发展纵深[1] - 青岛都市圈包含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四市,济南都市圈包含济南、淄博、泰安、德州、聊城、滨州六市[2] 都市圈协同发展成效 - 交通方面:济南都市圈每天660趟高铁直达全国366个城市,青岛都市圈实现青岛潍坊铁路公交化运营[3] - 产业方面:青烟威船舶与海工装备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济青枣潍工业母机集群入选省级集群[3] - 服务方面:济南都市圈实现60项通办事项,青岛都市圈30余项毗邻业务无差别受理[3] 都市圈深度互融 - "济青快线"最短1小时22分连接两圈,青岛港与济南内陆港联动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4] - 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发布1200项技术解决方案与场景需求清单[4] - 都市圈带动多市域县域经济协同联动,加速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4] 县域经济发展 - 广饶县橡胶轮胎产业2023年工业总产值466.7亿元(同比增长13.1%),规划产能突破2.6亿条子午胎[6] - 山东12县入选2024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梯队[6] - 县域承接都市圈产业外溢,形成跨区域协作机制如莱西-莱阳一体化平台、青岛自贸片区联动潍坊日照[7] 区域协同对接 - 临沂作为对接长三角桥头堡,拥有百万市场主体、千万人口、万亿商贸物流规模[8] - 山东出台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规划21项重点任务[8] - 济郑高铁开通促进黄河流域互联互通,山东港口在郑州兰州设内陆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