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周末就变天!特朗普钢铝关税范围陡然扩大,美国进口商措手不及
华尔街见闻· 2025-08-20 01:10
特朗普政府上周五突然宣布大幅扩大50%的钢铝关税征收范围,将407种的衍生产品纳入加征清单,令 美国进口商在一个周末内面临巨大合规压力。 美东时间上周五晚间,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发出了令国内物流行业大惊失色的通知:超过 400项额外商品将被纳入钢铝关税清单。新增产品包括机械设备以及摩托车、儿童秋千和餐具等消费 品。 央视新闻援引美国商务部上周五晚间发布的《联邦公报》公告称,这一扩大的关税清单于本周一正式生 效,被纳入清单的产品因所含钢铁和铝成分而被加征额外关税。 媒体指出,美国报关行和进口商几乎没有接到任何有关上述变更的通知,变更本周一就生效,同时不排 除在途货物。对于许多海关经纪人和贸易合规专业人士而言,上周末完全被用来应对最新一轮的商品编 码冲击。最新通知涵盖的范围之广、执行速度之快,让很多货运公司、货主和中间商感到意外。 总部在密歇根州的贸易合规咨询服务机构Trade IQ的总裁Shannon Bryant表示: "2025年以来,我们经历了许多这种在最后一刻措施落地的情况,而这一次尤其如此,极大 地影响到了我的每一个客户。" "之前的公告至少有一些在途豁免,这样进口商至少可以做出合理的购买决 ...
价格胜过标签,关税影响下为何“美国制造”不香了?
第一财经· 2025-08-14 20:26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推行关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美国产业空心化和蓝领就业问题,而非压低进口价格或平衡财政 [3][10] - 关税导致美国消费者将"美国制造"标签与高昂价格关联,其吸引力比三年前下降18% [3][9] - 消费者更注重产品价值而非产地,价格、质量和功能成为比原产国更关键的购买因素 [3][7] 美国消费者对产品产地的态度变化 - 高收入群体(家庭收入≤12.5万美元)更倾向购买高端产品原产国(如美、日、德等),但收入超过该阈值后兴趣略有下降 [6] - 低收入群体(收入<1.5万美元)及中高收入群体(10万-12.5万、15万-20万美元)对低成本生产国(印度、越南等)偏好度最高 [6] - 年轻人比年长者更易受低成本原产国驱动购买行为 [7] 美国消费者对特定国家产品的偏好 - 加拿大是美国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外国供应商和制造业国家,尤其在能源和工业品领域 [9] - 墨西哥作为生产国的受欢迎程度显著低于加拿大 [9] - 32%受访者表示会因产品产自孟加拉国而放弃购买,26%对越南产品持相同态度 [9] 行业与品牌认知差异 - 美国本土品牌在科技(苹果、谷歌)、零售(亚马逊)、娱乐(迪士尼)和服装(耐克)领域获得较高认可 [6] - 消费者对高端产品原产国的兴趣存在收入阈值效应,超过12.5万美元后可能因家庭人口分摊支出而更追求性价比 [6] 贸易逆差与政策动因 - 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达1.3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3000亿美元,总体逆差占进口总额24%,被政府视为不可持续 [10] - 关税政策直接动因是产业空心化和蓝领就业问题,而非迫使生产国进一步降价 [10]
分析师: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以万计”的就业下滑
快讯· 2025-08-01 21:03
美国制造业就业情况 - 美国7月非农数据显示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就业岗位流失 [1] - 7月制造业岗位减少11,000个 [1] - 过去三个月制造业累计流失37,000个岗位 [1] 制造业复苏趋势 - 当前制造业就业下滑与"通过进口替代和产业回流刺激工厂复苏"的预期不符 [1]
将搅乱供应链,涉两千亿市场,美“200%医药关税”引多国警惕
环球时报· 2025-07-15 06:48
美国政府拟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 - 美国政府计划对进口药品加征高达200%的关税以吸引产业回流 [1] - 该关税可能影响美国约2000亿美元的进口药品并推高药价 [2] - 医药行业正在等待月末"232调查"的最终结果以获取更多细节 [2] 全球药品供应链现状 - 美国制药业高度依赖海外供应链形成"美国研发-中国/印度生产原料药-欧洲生产药品-回流美国"的链路 [2] - 2024年向美国出口药品最多的国家是爱尔兰(503亿美元)瑞士(190亿美元)德国(171亿美元)新加坡(153亿美元)和印度(125亿美元) [2] - 美国90%的处方药是仿制药9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 [4][5] 各国制药业受影响情况 - 印度2024-2025财年对美国出口89.53亿美元药品占其药品出口总额1/3以上 [3] - 澳大利亚去年向美国出口21亿澳元药品占其医药出口总量38% [3] - 日本制药业担心新关税将导致企业收益大幅下滑 [3] 关税可能带来的影响 - 25%关税将使美国药品成本每年上涨近510亿美元药价涨幅可达12.9% [4] - 200%关税可能导致仿制药公司撤出市场加剧药品短缺问题 [4] - 美国本土药企将面临生产成本激增研发投入减少的恶性循环 [5] 药企应对措施 - 全球制药巨头如诺华赛诺菲罗氏礼来强生已承诺在美国进行大笔投资 [6] - 新建工厂需考虑选址建设设备调试质量控制人员招募环保成本等问题 [6] - 在美国本土新建产能的成本可能高于未来关税负担 [6] 长期产业影响 - 短期内关税将冲击原有医药供应链分工 [7] - 长期人为打破分工体系将扭曲产业链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效率 [7] - 全球医药产供链发展遵循市场规律中国印度成为重要生产国得益于工业体系效率及人力成本优势 [6]
关键产业迎来“关税风暴” 特朗普拟对铜和药品征收重税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06:27
铜行业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宣布计划对所有进口铜征收50%关税[1] - 铜被列为美国"关键矿产",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1] - 2024年美国铜产量为110万吨,其中三分之一出口,进口量为81万吨且主要为精炼铜[2] - 智利是美国铜进口最大来源国,占比约三分之二[2] - 关税政策是此前"232条款"调查的延伸,旨在评估铜进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 药品行业关税政策 - 计划对所有进口药品征收高达200%的惩罚性关税[1] - 政策目标为迫使制药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本土[2] - 美国药品供应链高度依赖海外原料药和仿制药生产[2] - 高关税可能导致进口药品价格大幅上涨,加剧国内药品价格压力[2] 其他关键行业动态 - 政府近期还将宣布对芯片等关键行业的新关税措施[1] - 关税政策整体体现特朗普政府推动产业"回流美国"的战略意图[1]
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14国卷入贸易风暴,全球产业链面临“地震”
搜狐财经· 2025-07-08 09:56
关税政策细节 - 美国宣布对14个国家加征进口关税,税率从25%至40%不等,分为四档:25%税率针对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突尼斯,30%-35%税率针对南非、波黑、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塞尔维亚,36%-40%税率针对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 [1][3][5] - 特朗普威胁称若受罚国采取报复性关税,美国将"等额追加",同时鼓励企业将生产转移至美国,可享受"数周内获批"的绿色通道 [3] 行业影响 - 日本汽车行业受冲击显著,丰田汽车股价单日暴跌3.99%,公司预计美国市场售价将平均上涨8%,年销量或减少50万辆 [3] - 韩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抉择,三星、SK海力士在马来西亚、泰国的封装测试基地对美出口额超280亿美元,若40%关税落地,企业需承担成本增加35%或放弃美国市场 [4] - 东南亚国家对美电子出口可能减少60%,相关产业岗位流失超200万个,美国消费者需为进口商品多支付12%的隐性税收,低收入家庭年支出或增加1800美元 [6] 金融市场反应 - 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暴跌:道琼斯指数跌0.94%,标普500指数跌0.79%,纳斯达克指数跌0.92% [8] - 日韩股市受重创,丰田、本田、LG Display、SK电信等跨国企业股价平均下跌5%,韩国综合指数跌破2900点 [8] - 大宗商品市场异动,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创历史新高突破2450美元/盎司,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单周跌幅达8% [8] 全球产业链重构 - 特朗普政策旨在倒逼"美国制造",企业若在美国建厂可免征关税并缩短审批流程至数周 [4] - 日本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日元结算体系,降低对美元依赖 [4] - 马来西亚、泰国牵头组建"东盟关税同盟",拟对美国科技产品实施配额限制 [8] 多国反制措施 - 印度计划对美国汽车、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涉及金额达120亿美元 [8] - 泰国商业部启动对美农产品反倾销调查 [4] - 欧盟表示已准备好原则性协议,但若谈判失败将坚决反击 [8]
美国财长贝森特称,美国将把医药、半导体和其他战略产业带回本土。
快讯· 2025-05-13 14:29
产业回流政策 - 美国计划将医药产业带回本土 [1] - 美国计划将半导体产业带回本土 [1] - 美国计划将其他战略产业带回本土 [1]
资产配置专题:价值链视角:中美贸易新变局
华创证券· 2025-05-07 11:06
报告核心观点 - 特朗普 1.0 关税落地后中美贸易联结未显著下降但趋于间接化,对等关税对全球产业链冲击大,转口贸易或分散化增长,前向价值链贸易有韧性也有脆弱性,美国难胁迫第三国对中国加征全面关税 [3][4][6] 特朗普 1.0 关税落地以来中美贸易新图景 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差异(2018 年以前) - 中美出口小于美中进口,原因一是中美贸易统计中货物价值估算基准不同,中国用 FOB 口径,美国用 CV 口径,CV≥FOB;二是中国内地经中国香港转口至美国的出口贸易在中美贸易统计中的认定差异,2012 - 2018 年该转口贸易规模约 350 亿美元,能解释差额一半,2024 年降至 193 亿美元 [14][19] 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差异(2020 年之后) - 中美出口大于美中进口,未被美国商务部计入进口数据的小额免税包裹 2024 年约 204 - 413 亿美元,取中间值估计约 321 亿美元;特朗普 1.0 关税落地以来新增转口贸易是美中进口数据被低估主要原因,2024 年美国进口中约有 1300 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转口贸易,考虑转口和小额免税包裹,2024 年来自中国进口占美国进口比例仅降低至 19.1%,降幅 2.5% [20][23] 中国对美前向价值链贸易额大幅增长 - 美国进口中间接来自中国的增加值从 2017 年的 753 亿美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489 亿美元,7 年增长 97.7%,超同期中国出口增幅,超 40%通过墨西哥和越南 [26] 总结 - 综合转口贸易、小额免税包裹和价值链贸易因素,2017 年以来美国进口中来自中国的增加值份额减少仅 0.5%,中美贸易联结程度未显著下降,但形式趋于间接化 [31] 特朗普对等关税的全球产业链影响 对等关税对产业回流无益 - 最不可能回流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承受最重关税,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约 60%以上来自被加征 30%以上对等关税的经济体,80%左右来自被加征 20%以上对等关税的经济体 [37] 美国进口商短期内几乎没有低关税的供应链替代选项 - 除资源品外,对等关税全面落地时美国进口商短期内几乎无低关税供应链替代选项,如 LALL 分类下低技术产品(纺服鞋靴),对等关税 20%以下且具备比较优势的经济体全球出口份额仅 2.7% [42] 对美转口贸易和价值链贸易的分散化 - 对等关税加征逻辑将带来对美转口贸易和价值链贸易分散化,尤其劳动密集产业链将加速分散化,中国对美转口和前向价值链贸易需分散化,美国进口商也将寻求更分散供应链配置 [48] 汽车、机械、电子产业的近岸化 - 加墨关税风险相对可控,汽车、机械、电子产业可能在加墨尤其是墨西哥加速布局,因美加墨贸易协定及加墨符合 USMCA 原产地规则的供应链 [53] 中美贸易新变局 转口贸易面临打击风险,但仍可能会通过分散化的方式继续增长 - 特朗普对等关税对转口贸易中介国家施加额外压力,这些国家有动机审查转口贸易,但最终能与美国达成协议审查的国家有限,美国高关税和小额免税包裹政策终止或带来更大规模转口贸易 [56][57] 前向价值链贸易带来的韧性与脆弱性 - 前向价值链贸易为中国间接对美出口提供韧性,截止 2024 年规模达 1489 亿美元,较 2017 年接近翻倍,第三国因经济利益不会轻易对美妥协;但中国处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上游,面临关税战升级扩散的尾部风险 [58][59] 美国通过关税胁迫第三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可能吗 - 美国难以胁迫第三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相对可能的突破口,但未来也不太可能对中国加征全面关税,不过可能在有能力进口替代的行业结构性扩围关税 [67] 附录 - 美国国会研究处《China's E - Commerce Exports and U.S. De Minimis Policies》报告数据有误,夸大了中国小额免税包裹对美出口 [74][75]
与乌签署矿产协议的背后,美国挖空心思寻找关键矿源
第一财经· 2025-05-01 22:32
美乌矿产协议 - 美乌签署《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由美国与乌克兰共同管理(50:50),双方均无主导权 [1] - 基金资金将完全由新许可证收入填充,涵盖关键材料以及石油天然气领域项目新许可证资金的50% [1] - 基金将投资于采矿、石油天然气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或加工项目,乌克兰和美国将共同确定具体投资项目 [1] 乌克兰矿产资源地位 - 乌克兰已探明矿床超过8000个,拥有美国列为关键矿产的50种矿产中的22种 [2] - 乌克兰铁、锰、钛、铀等多种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2] 美国关键矿产依赖现状 - 2023年美国能源部将50种矿产品种纳入关键矿产清单,包括锂、镍、钴、锰、钒和石墨等电池金属 [2] - 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显示,去年美国50种关键矿产品种中,有12种完全依赖进口,有28种进口依赖度过半 [2] 特朗普政府资源政策 - 特朗普下令对美国依赖进口的关键矿产及其衍生产品启动贸易调查,评估其对国家安全和韧性的影响 [3] - 调查可能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实施新关税税率取代现行"对等关税"税率 [3] - 调查涉及包含稀土在内的关键矿产,以及加工的关键矿物及衍生品,这些矿物是美国国防工业基础的核心构成部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