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垂直整合
搜索文档
盘古智能拟收购众城石化部分股权实现控股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15 00:11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以自有资金2464.2万元收购众城石化11.97%的股份,持股比例从35.34%增至47.31%,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取得控制权 [1] - 交易标的为众城石化董事长李布尔持有的370万股股份,转让单价为6.66元/股,交易总价2464.2万元,李布尔持股比例从21.34%降至9.38% [1] - 公司通过提名3名董事占据众城石化5人董事会的多数席位,实现对标的公司的实际控制 [1] 交易背景与相关方 - 风电行业龙头金风科技通过宁波澳源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众城石化10%股权,本次交易已获得其书面同意并放弃优先购买权 [1] - 公司主营业务为集中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其风机集中润滑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70% [2] - 众城石化深耕润滑领域20余年,能生产170多个品种的中高档润滑油、润滑脂,产品覆盖钢铁、电力、矿山、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 [2] 战略协同与整合逻辑 - 双方业务在产业链上形成天然的上下游互补关系,控股核心逻辑在于业务高度契合与协同潜力的深度挖掘 [2] - 在产品端,公司的集中润滑系统与众城石化的润滑油脂产品可配套,为客户提供覆盖设备润滑全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在技术端,双方可共享研发资源,联合开展风电专用润滑油脂等高端产品研发,助力国产润滑油脂在风电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 市场与成本效益 - 在市场端,公司成熟的客户渠道与众城石化的产品优势结合,可扩大整体市场覆盖范围 [2] - 整合可降低采购、生产及营销成本,实现规模效应 [2] - 本次控股是公司践行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重要举措,深度协同有望助力公司切入产业链高端环节,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3]
广汽集团深化供应链整合:11.72亿元收购东风本田发动机50%股权 同步推进25.44亿港元增资
新浪财经· 2025-11-10 20:25
交易核心内容 - 广汽集团通过合资公司广汽本田推进对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的股权收购与增资扩股,以实现全资控股 [1] - 广汽本田以11.72亿元人民币收购东风汽车集团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50%股权 [1][2] - 同步实施增资3.26亿美元(约25.44亿港元),使广汽本田注册资本由5.41亿美元增至8.67亿美元 [1][2] 交易结构与股权安排 - 增资由三方股东按原持股比例认缴:广汽集团以现金方式认缴50%出资额,即16310.80万美元(约11.72亿元人民币) [2] - 本田及本田中国分别以其持有的东风本田发动机40%、10%股权作价出资,对应出资额13048.64万美元(约9.38亿元人民币)和3262.16万美元(约2.34亿元人民币) [2] - 增资完成后,三方股东对广汽本田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仍为广汽集团50%、本田40%、本田中国10% [2] - 交易完成后,广汽本田将持有东风本田发动机100%股权,广汽集团对东风本田发动机的权益占比提升至50% [2] 标的公司财务状况 - 东风本田发动机2024年业绩显著改善,营收从2023年的95.66亿元大幅增长至178.52亿元 [3] - 公司盈利能力扭转,从2023年净亏损2.28亿元转为2024年盈利8400万元 [3] - 独立估值师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基准日净资产账面值为20.29亿元,评估值为23.45亿元,增值3.16亿元,增幅15.60% [3] 交易目的与行业影响 - 交易旨在推动广汽本田实现发动机领域一体化运营,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自主性 [4] - 通过全资控股强化对核心零部件生产的管理效率,降低关联交易成本 [4] - 为广汽集团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提供更坚实的零部件支撑,标志着公司在产业链垂直整合上的进一步深化 [4]
再现大手笔!宁德时代26亿元入股上市公司!
搜狐财经· 2025-11-03 09:50
交易核心信息 - 宁德时代通过协议转让方式收购天华新能实际控制人裴振华、容建芬夫妇合计持有的1.08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12.95% [1] - 股份转让价格为每股24.49元,转让价款合计为26.35亿元 [1] - 本次协议转让价格较公告前一日收盘价30.42元/股折价19% [3] - 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对天华新能的持股比例将从0.59%提升至13.54%,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3]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图 - 宁德时代与天华新能处于产业链上下游,具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及战略协同潜力 [3] - 宁德时代入股上游锂盐上市公司是其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重要延伸,旨在通过股权绑定实现供需两端的深度协同 [5] - 对于天华新能而言,引入宁德时代作为战略投资人能获得订单、技术与资金支持,为业绩增长提供稳定性 [5] - 本次交易旨在优化天华新能股东结构,交易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发生变更 [3] 双方合作关系与业务协同 - 宁德时代是天华新能的核心客户 [4] - 双方此前已有双向股权渗透,天华新能实控人裴振华通过其投资实体持有宁德时代6.23%的股份,为第四大股东 [3] - 在锂矿资源布局方面,天华新能通过子公司苏州天华时代在全球布局锂矿资源,2025年9月天华新能已收购天华时代75%股权,宁德时代保留25%持股,实现资源端的共同持有 [5] 天华新能业务概况 - 公司核心主业为新能源锂电材料,主要产品为电池级氢氧化锂、碳酸锂 [3] - 主要客户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SK On、三星SDI、容百科技、巴莫科技等 [4] - 公司已建成宜宾天宜锂业年产7万吨氢氧化锂、四川天华6万吨氢氧化锂、奉新时代10万吨碳酸锂(一期3万吨已点火)及华宜环保90万吨/年锂材料精选等项目 [5] 宁德时代产能扩张背景 - 公司正处于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在山东济宁、广东瑞庆、江西宜春、福建厦门、青海、福建宁德等基地均有大幅扩产,其中山东济宁基地预计2026年新增储能产能超过100GWh [6] - 匈牙利、西班牙、印尼等新基地也在密集推动中,2026年将是公司产能大规模释放的一年 [6] - 今年陆续签订的材料长单和通过股权绑定的多家供应商为其全球产能扩张与技术迭代提供了上游保障 [6]
再现大手笔!宁德时代26亿元入股上市公司!
起点锂电· 2025-11-01 18:35
宁德时代战略投资天华新能 - 宁德时代以26.35亿元对价收购天华新能1.08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2.95%,每股转让价格为24.49元,较公告前收盘价30.42元折价19% [4][6] - 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对天华新能的持股比例将从0.59%提升至13.54%,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但不会导致天华新能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变更 [4][6] - 双方存在双向股权渗透,天华新能实控人裴振华通过其投资实体持有宁德时代6.23%的股份,为宁德时代第四大股东 [6] 天华新能业务与产能概况 - 公司核心主业为新能源锂电材料,主要产品包括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主要客户涵盖宁德时代、LG化学、SK On、三星SDI等 [6][7] - 氢氧化锂已建成产能包括宜宾天宜锂业合计7万吨/年及四川天华6万吨/年项目,碳酸锂产能包括奉新时代项目一期3万吨/年已点火,总规划为10万吨/年 [7] - 公司通过子公司苏州天华时代在全球布局锂矿资源,覆盖澳大利亚、刚果(金)等地,并于2025年9月收购天华时代75%股权,宁德时代保留25%股权,实现资源端共同持有 [7][8] 交易战略意图与行业影响 - 对天华新能而言,引入宁德时代作为战略投资人可优化股东结构,并获得订单、技术与资金支持,为业绩增长提供稳定性 [8] - 对宁德时代而言,入股上游锂盐厂商是其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延伸,旨在通过股权绑定实现供需深度协同,保障上游材料供应稳定与品质可控,为全球产能扩张备足材料 [8][9] - 宁德时代正处于产能扩张周期,其在山东、广东、江西等多地基地以及匈牙利、西班牙等海外基地均有大幅扩产计划,2026年仅山东济宁基地预计新增储能产能就超过100GWh [8][9] 固态电池与钠电池行业动态 - 行业年会与展览活动定于2025年11月举行,主题为“聚焦新技术 共建新生态”,活动规模超过1000人,同期举办固态电池展、钠电展及钠电行业年会 [3][15] - 众多产业链企业参与,包括金钠科技、天能钠电、茹天科技、派能科技、先导智能等,覆盖从材料、设备到电池制造的多个环节 [3][16] 新型电池材料技术进展 -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其产品“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旨在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热安全性能 [11][12] - 该技术号称可实现与传统产线无缝兼容,通过构建三维凝胶网络结构降低液态电解质固载率至临界安全阈值,为动力电池安全提供底层技术支撑 [11][13]
“宁王”超26亿元入股这家公司!有何用意?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31 20:36
交易核心信息 - 宁德时代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从天华新能实际控制人裴振华、容建芬夫妇处受让1.08亿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天华新能股份总数的12.95%,转让总价为26.35亿元,每股转让价格为24.49元 [1] - 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对天华新能的持股比例从0.59%跃升至13.54%,成为其持股比例第三的重要战略股东,而裴振华、容建芬夫妇合计持股比例下降,但仍保持公司实际控制地位 [1][4] - 宁德时代承诺自股份转让完成过户登记之日起18个月内不减持通过此次交易受让的股份 [4] 交易细节与安排 - 转让股份由裴振华出让4920.9万股(占天华新能总股本5.92%),容建芬出让5837.34万股(占天华新能总股本7.03%)[4] - 转让价款分三期支付:第一期支付总价的20%(约5.27亿元),第二期支付70%(约18.44亿元),第三期支付10%(约2.63亿元)[5] - 交易不触及要约收购,亦不构成关联交易,但需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合规性审核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4] 公司治理与战略协同 - 天华新能董事会人数将增加至九名,宁德时代有权提名一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和一名独立董事候选人,以深度参与公司战略规划 [5][6] - 此次入股是宁德时代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的重要延伸,旨在绑定上游锂电池材料供应,实现供需两端的深度协同 [5] - 天华新能作为锂电池材料供应商,可获得来自宁德时代的订单、技术与资金支持,加速自身发展 [5] 市场与财务背景 - 截至10月31日收盘,天华新能股价报30.42元/股,总市值252.71亿元;宁德时代股价报388.77元/股,总市值1.77万亿元 [3] - 宁德时代财务实力雄厚,截至2025年9月30日,总资产达8960.8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142.48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30.72亿元,净利润490.34亿元 [6][7] 行业影响与展望 - 此次交易印证新能源产业链整合趋势,头部企业通过绑定关键环节以巩固自身优势,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7] - “上游材料+下游电池”的深度协同模式有望在联合研发、产能布局、成本控制上释放效应,或将成为行业主流 [7][8]
株冶集团前三季度净利大增 多维度驱动老牌国企焕新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8:33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60亿元,同比增长11.54% [1]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9.46亿元,同比增长82.27% [1] - 业绩延续了上半年高增长态势 [1] 业绩驱动因素 - 全球锌精矿供应缺口持续,国际市场锌价显著上涨,带动公司锌产品吨毛利率提升 [1] - 贵金属业务表现亮眼,通过矿山资源整合和先进分选技术提取伴生贵金属,其业务毛利率处于高位 [1] - 作为铅锌冶炼副产品的硫酸价格上涨,为公司增厚利润 [1] - 高端锌基合金产品切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前三季度高端合金销量明显增长,其吨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产品 [2]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收购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后,公司矿石自给率明显提升,有效对冲加工费波动风险 [1] - 通过智能化改造,公司吨锌电耗成本降低,酸浸渣综合利用率提升 [2] - 前三季度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同比有一定下降,单位产品的燃料与辅材消耗同比也有所减少 [2] 未来增长潜力 - 水口山尚有一定铅锌矿储备资源,此外还有潜在资产注入,为公司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2] - 公司的全产业链布局和绿色制造能力在行业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2] - 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等新兴需求将支撑全社会的铅锌消费,公司锌合金、铟粉等高端产品有望持续贡献超额利润 [2] - 贵金属业务已有一定市场话语权 [2]
恒辉安防:公司全资子公司恒尚材料3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整体运营态势良好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4 19:08
公司产能与运营状况 - 全资子公司恒尚材料3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生产整体运营态势良好 [1] - 该产能为公司高性能防切割手套等核心产品提供稳定、高品质的原材料支撑 [1] - 恒辉安防产业园二期规划建设"年产12,0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项目",其中4800吨为可转债募投项目,已于2024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并进入产线联动调试阶段 [1] 财务与销售表现 - 2025年1-9月,恒尚材料对外销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实现营业收入300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涨94% [1] - 市场认可度与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1] 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 - 产能承担市场开拓、品牌孵化与技术储备的战略定位,通过对外销售拓展第三方客户群体 [1] - 积累多元应用场景经验,持续迭代纤维生产技术、优化产品性能 [1] - 为拓展机器人核心部件、高端防护装备等新领域奠定材料基础 [1] - 后续公司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待产能落地后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强化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势 [1]
调研速递|洛阳新强联接受华西证券、富国基金等2家机构调研 产能潜力待释放 风电轴承订单充足
新浪财经· 2025-10-23 18:33
调研基本信息 - 洛阳新强联于2025年10月23日以线下结合线上电话会议形式接待了机构调研 [1] - 参与机构包括华西证券和富国基金的分析师及投资人员 [1][2] - 公司董事长肖争强及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副总经理寇丛梅出席交流 [1] 产能情况 - 公司目前产能利用处于合理水平 通过设备调试、生产线技改及工艺优化可进一步挖掘现有产线潜力 [3] - 齿轮箱轴承项目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后续将结合市场需求与订单节奏持续提升产能利用率以保障交付能力 [3] 产品优势 - 公司轴承产品在性价比、响应速度和服务上具备显著优势 [4] - 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实现关键环节自供 严格把控零部件质量 产品性能及稳定性已获下游头部客户认可 [4] 四季度风电轴承景气度 - 尽管四季度为传统淡季 公司在手风电轴承订单充足 生产计划与订单交付正按既定安排有序推进 [5] - 公司将根据风电行业季节性规律与市场动态灵活调整资源配置以应对淡季可能的需求波动 [5] 盾构机轴承业务 - 盾构机轴承产品进展顺利 已与行业客户建立稳固深度合作关系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隧道工程项目 [6] - 该产品市场空间与基建投资节奏密切相关 公司将依托技术积累积极拓展相关领域 [6]
从“生产产品”到“定制价值”,利华益重构制造新范式
齐鲁晚报网· 2025-10-11 18:16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公司为新能源车企定制开发出高黑度高光泽的无卤阻燃PC/ABS合金材料WY-A240BK,用于电池组件,从接到需求到送出样品仅用时两周 [2] - 通过共混改性技术开发的PC/ABS合金产品WY-A240,兼具聚碳酸酯的高耐热、高抗冲特性和ABS树脂的易加工性,符合欧盟环保标准,附加值提升30%以上 [3] - 公司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已开展40余项PC/ABS合金及改性新产品的研发,其中20多个实现工业转化 [3] 公司研发与创新模式 - 公司构建了“企业+高校+平台”的协同创新体系,研发平台包括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一院两站两所三中心” [4] - 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高校负责前沿机理研究和关键技术,公司负责实验开发、中试验证和产业转化,从实验室到量产需经过上百次配方调整 [4] - 公司创新模式以需求倒逼创新,从客户痛点出发,通过开放协同研发降低前沿探索风险 [5] 公司产业链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通过“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三链重构”模式,实现从上游炼化基础原料到高分子材料再到终端制品的垂直整合 [5] - 垂直整合使公司在成本控制和响应速度上具备优势,能够从分子结构和基础材料性能入手快速匹配客户需求 [5] - 材料行业竞争焦点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和“准不准”,快速响应定制化、高性能需求成为关键竞争力 [5] 行业趋势与公司定位 - 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环保化趋势下,传统通用塑料难以满足高端定制需求,材料改性技术正打开新市场 [2] - 公司正从“生产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定制化研发是其转型的缩影 [3] - 公司的转型路径是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深处发展的缩影 [7]
华勤技术二十周年 |智能产品ODM巨头 垂直整合布局长期发展之路
证券日报· 2025-09-25 21:40
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强全球化运营和先进制造能力 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2] - 2025年是公司成立二十周年 已成长为年营收超千亿元的行业龙头 [2]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知名智能产品ODM厂商 2023年8月8日在A股上市 [3] - 2020-2024年智能手机ODM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 2024年平板电脑和智能穿戴ODM出货量全球第一 [3] - 是全球第四、中国大陆第一的笔记本电脑ODM厂商 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3] - 业务涵盖高性能计算、智能终端、汽车及工业产品、AIOT及其他板块 [3] 战略升级与布局 - 推出"3+N+3"智能产品平台战略 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核心 [3] - 衍生拓展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多品类产品组合 [3] - 积极拓展汽车电子、软件和机器人三大新兴领域 [3]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智能手机ODM/IDH渗透率预计从2015年24.4%提升至2025年42% 相比PC行业80%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4] - 2025年AI PC在大中华区渗透率有望达34% AI手机全球渗透率从2024年18%提升至2029年57% [4] - 中国数据中心建设行业2024年市场规模2773亿元 同比增长26.7% 预计2025年突破3180亿元 2030年达1.2万亿元 [5]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47.5亿元 研发技术人员超1.9万人 占员工总数27.4% [5] - 在数据中心服务器领域具备全栈式产品出货能力 针对主流AI芯片平台有研发适配储备 [5] 垂直整合举措 - 2022年起连续收购东莞华誉、西勤精密、南昌春勤等智能终端结构件厂商 [6] - 2024年7月以23.9亿元战略投资晶合集成6%股权 切入晶圆制造领域 [8] - 晶合集成2024年营业收入92.49亿元 归母净利润5.33亿元 是全球第九大晶圆代工厂商 [8] 横向并购拓展 - 2024年12月以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80%股份 切入电声产品制造领域 [10] - 易路达2023年营业收入45.49亿港元 净利润5.45亿港元 是苹果公司供应商 [10] - 2025年1月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豪成智能75%股份 切入扫地机器人市场 [11] 并购整合策略 - 通过ODMM高效运营能力实现供应链、制造自动化、全球化等平台能力融合 [12] - 在人力资源、财务等模块对并购标的进行赋能 实现快速整合 [12] - 并购聚焦高成长性赛道 注重技术壁垒和长期增长动力 实现优质协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