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层沉积(ALD)设备
搜索文档
直击“湾芯展”:“惊喜”不止新凯来
经济观察网· 2025-10-16 20:25
新凯来公司及其产品发布 - 公司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成为全场最热闹的展台之一 [2] - 公司由深圳市国资委全资控股,此前曾在上海展会展示31款半导体设备 [4] - 公司带来两件“惊喜”产品:一台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和两款国产EDA软件 [5][9] - 公司主力产品为覆盖半导体制造核心环节的16款设备,以中国名山大川命名,分为工艺装备和检测装备两大类 [13][14] 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新凯来子公司) - 发布90GHz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带宽为全球第二(仅次于110GHz)、国内唯一,打破了西方《瓦森纳协定》封锁 [5] - 该示波器是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屏幕为18.5寸全面屏,支持触控操作 [5][8] - 产品研发涉及关键器件、基础材料等七个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团队平均年龄约二十八岁 [6][7] - 产品一个子模块在一年内进行了超过20次迭代,包含多轮芯片流片 [18] - 产品目前已投入市场,已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使用,下游市场反馈良好 [10] 启云方科技有限公司(新凯来子公司) - 发布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软件 [9] - 软件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产品硬件开发周期缩短40%,设计“一版成功”几率提升30% [10] - 软件支持超大规模电路设计,具备“多人并行协同设计”功能,并兼容多款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平台软件 [10][11] 新凯来半导体设备产品线 - 薄膜沉积设备包括PVD普陀山、ALD阿里山和CVD长白山三款 [15] - 刻蚀设备展出了ETCH武夷山,扩散产品包括EPI峨眉山和RTP三清山 [16] - 还展出了光学检测、光学量测、物理与X射线量测等多个系列产品,如岳麓山、天门山等 [17] - 公司模式为联合国内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合作伙伴,为产业链提供先进解决方案 [17]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模式与趋势 - 产业发展从过去个别企业单点突破转向更系统、全面的打法,产业链协同效率有实质性提升 [21][32] - 形成设备、材料与EDA工具相互验证、共同迭代的正向反馈循环 [19][32] - 国内庞大的应用市场(如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为新技术快速迭代和商业化提供了独特优势 [19] - 出现以系统厂商为龙头牵引芯片设计、构建“虚拟IDM”联盟、共建联合研发平台等合作模式 [32] 产业链其他关键进展 - 基础材料领域:有研亿金的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可满足90纳米至5纳米工艺需求 [22] - 核心设备领域:拓荆科技的PECVD、ALD等设备已进入国内70多条生产线,正加速扩产,投资近十亿元的上海二厂已启用 [23] - 先进封装领域:珠海硅芯科技联合近30家单位展示2.5D/3D EDA工具、芯粒库生态建设进展 [26] - 芯片设计领域:芯瞳半导体的国产GPU产品已完成与龙芯中科桌面处理器平台的兼容互认证,并与中科曙光达成战略合作 [27][28][29] - 芯片应用领域:方正微电子的SiC芯片已在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主驱系统大规模应用;欧冶半导体的AI SoC芯片NPU计算效率比国外同类芯片高出50%以上 [30]
未见光刻机,新凯来依旧引爆“中国芯”
经济观察报· 2025-10-16 19:47
新凯来公司及其产品发布 - 新凯来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发布了两项核心产品:一台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硬件)和一套国产EDA软件(软件)[6] - 万里眼发布的90GHz示波器将国产示波器带宽从20GHz以下大幅提升,性能仅次于国际最高的110GHz,为全球第二、国内唯一[7] - 该示波器是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示波器、全球首个全面屏示波器,采用18.5寸全面屏支持触控操作,打破了西方《瓦森纳协定》的技术封锁[7][11] - 启云方发布的国产EDA软件在关键指标上达到业界一流水准,产品性能较行业标杆提升30%,硬件开发周期缩短40%,设计“一版成功”几率提升30%[14] - 该EDA软件已投入市场,拥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用户,并兼容多款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及中间件,致力于融入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体系[14][15] - 新凯来展出了覆盖半导体制造核心环节的16款工艺与检测装备,包括以名山命名的PVD普陀山、ALD阿里山、CVD长白山等薄膜沉积设备,以及ETCH武夷山等刻蚀设备[17][18][19][20] - 公司研发团队平均年龄约二十八岁,通过强大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平衡能力,在一年内对技术子模块进行了超过20次迭代和多轮芯片流片,实现快速技术追赶[9][10][22] 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 - 行业从过去个别企业的单点突破,转向更系统、全面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设备、材料与EDA工具相互验证、共同迭代,形成正向反馈循环[23][26][35] - 国内庞大的应用市场,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推理芯片、自动驾驶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及数据中心芯片等领域,为技术快速迭代和商业化提供了独特优势和市场机遇[23] - 中国正在采用新型举国体制,通过集中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力量,逐个击破技术关口,逐步实现芯片半导体全链条的自主可控,增强技术博弈中的底气[23] - 在基础材料领域,有研亿金的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可满足90纳米至5纳米逻辑、存储等先进制程工艺的需求[27] - 在核心设备领域,拓荆科技的PECVD、ALD等设备已进入国内20多个地区的70多条生产线,并正加速扩产,投资近十亿元的上海二厂已于2025年6月启用[28] - 在先进封装方向,珠海硅芯科技联合近30家单位打造Chiplet与先进封装生态专区,系统展示国内在2.5D/3D EDA工具、芯粒库生态建设等方面的进展[30][31] - 国产GPU企业芯瞳半导体与龙芯中科完成桌面处理器平台兼容互认证,并与中科曙光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国产高性能GPU的工业控制解决方案[32][33]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领域,方正微电子的SiC芯片已在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主驱系统上实现大规模应用;欧冶半导体的AI SoC芯片NPU计算效率比国外同类芯片高出50%以上[34] - 产业链协同效率提升,合作模式增多,如系统厂商牵引芯片设计、构建“虚拟IDM”联盟、共建联合研发平台等,增强了整个产业的韧性和战略主动性[35] - 行业未来需强化“软实力”,培养顶尖人才与复合型工程师,构建滋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性产业生态,并在国家层面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全国一盘棋”产业格局[35][36]
“不要内卷,要联合”!中微公司董事长重磅发声:芯片设备业存在15种内卷形式,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带来不公平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3:51
行业挑战与内卷现象 - 半导体微观加工设备产业面临十大挑战 包括恶性竞争和15种行业内卷表现形式 如现场解剖复制设备 设备商与零部件商不公平条款 利用媒体诋毁竞争者等[1] - 垂直整合垄断尝试指大型芯片制造公司同时涉足芯片制造 设备及关键零部件领域 通过产业链过分垂直整合达到垄断目的[1] 垂直整合的不公平竞争 - 国际芯片制造商与设备商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以台积电 三星 格罗方德为代表 设备商以阿斯麦 应用材料 泛林集团为代表[2] - 国内同样高度分工 芯片制造商包括中芯国际 华虹公司 晶合集成 设备商包括中微公司 北方华创 盛美上海[2] - 垂直整合导致芯片制造厂商担忧技术机密泄露 其他芯片制造公司忌讳购买垂直整合公司的设备[3] - 垂直整合厂商可能通过芯片制造工厂将Know How知识透露给其设备厂商 ASML强调信息安全是全球化工商业基本承诺[4] 国内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现状 - 去胶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 基本实现国产化 热处理 刻蚀设备和清洗设备国产化率约20% CMP和PVD设备国产化率约10% 涂胶显影设备正实现从0到1突破[5] - 半导体设备研发需要巨额资金和漫长时间 加工微观纳米结构接近物理极限 需集成50多个学科知识和技术[5] - 微观加工设备开发需要大量研发经费 研发资金可达设备售价的10倍 30倍乃至100倍[5] 行业发展建议 - 应鼓励小型设备公司与规模较大公司合作 降低国内设备产业内耗 促进半导体设备产业健康发展[6] - 中微公司推出六款半导体设备产品 覆盖等离子体刻蚀 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 展示技术硬实力[6]
拉普拉斯收盘上涨1.50%,滚动市盈率24.21倍,总市值195.29亿元
金融界· 2025-08-22 19:43
股价表现与估值 - 8月22日收盘价为48.18元,单日上涨1.50%,总市值达195.29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24.21倍,静态PE为26.78倍,市净率(PB)为5.14倍 [1][2] 行业估值对比 - 光伏设备行业平均PE为31.36倍,行业中值PE为31.08倍 [1][2] - 公司PE估值在行业中排名第54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 - 行业平均总市值为181.48亿元,行业中值为76.90亿元 [2] 机构持仓情况 - 截至2025年一季报,共有6家基金持有公司股票 [1] - 合计持股数量为9.51万股,持股市值为0.04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制造所需高性能热制程、镀膜及配套自动化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硼扩散设备、磷扩散设备、LPCVD设备、PECVD设备、ALD设备和EPD设备 [1] - 硼扩散设备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4.51亿元,同比增长36.48% [1] - 净利润为2.52亿元,同比增长44.36% [1] - 销售毛利率为32.41% [1] 同业公司估值比较 - 同业公司中捷佳伟创PE为9.30倍,奥特维PE为11.84倍,横店东磁PE为13.37倍 [2] - 阳光电源总市值达2028.84亿元,德业股份总市值为529.19亿元 [2] - 晶盛机电总市值为399.01亿元,阿特斯总市值为367.35亿元 [2]
拉普拉斯收盘上涨1.04%,滚动市盈率24.36倍,总市值196.50亿元
金融界· 2025-08-20 19:42
股价与估值表现 - 8月20日收盘价48.48元 单日上涨1.04% 滚动市盈率24.36倍 总市值196.50亿元 [1] - 光伏设备行业平均市盈率31.45倍 行业中值29.64倍 公司市盈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1] - 在13家同业公司中市盈率排名第13位 低于阳光电源(15.47倍)等头部企业 [2] 机构持仓情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6家基金持仓 合计持股9.51万股 持股市值0.04亿元 [1] - 机构持股数量相对较少 显示机构参与度有限 [1]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主营光伏电池片制造设备 包括热制程/镀膜/自动化设备 [1] - 核心产品涵盖硼扩散/磷扩散/LPCVD/PECVD/ALD/EPD等设备 [1] - 硼扩散设备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51亿元 同比增长36.48% [1] - 净利润2.52亿元 同比增长44.36% 增速超过收入增长 [1] - 销售毛利率32.41% 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1] 同业对比分析 - 总市值196.50亿元 低于阳光电源(1975.36亿元)等行业龙头 [2] - 市净率5.17倍 高于行业平均3.21倍 显示估值溢价 [2] - 市盈率24.36倍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低于行业均值31.45倍 [1][2]
拉普拉斯收盘下跌1.24%,滚动市盈率24.10倍,总市值194.48亿元
金融界· 2025-08-19 20:06
股价与估值表现 - 8月19日收盘价47.98元,单日下跌1.24%,滚动市盈率24.10倍,总市值194.48亿元 [1] - 光伏设备行业平均市盈率31.20倍,行业中值29.38倍,公司市盈率排名行业第54位 [1] - 市净率5.12倍,高于行业平均3.20倍及中值2.46倍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1,862户,较上次减少145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业务与产品构成 - 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制造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产品包括硼扩散、磷扩散、LPCVD、PECVD、ALD及EPD设备 [1] - 硼扩散设备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增长36.48% [1] - 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44.36%,销售毛利率32.41% [1] 同业估值对比 - 公司市盈率24.10倍低于行业平均31.20倍,但高于捷佳伟创(8.95倍)、奥特维(11.45倍)等同业 [2] - 总市值194.48亿元在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低于阳光电源(2000.03亿元)、晶盛机电(389.06亿元)等头部企业 [2]
拉普拉斯收盘上涨4.56%,滚动市盈率24.06倍,总市值194.11亿元
金融界· 2025-08-15 20:52
公司股价与估值 - 8月15日收盘价为47.89元,上涨4.56%,总市值194.11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为24.06倍,创29天以来新低 [1] - 市净率5.11倍,静态PE为26.62倍 [2] 行业对比 - 光伏设备行业平均PE为30.89倍,中值为29.35倍 [1]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55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3.15倍,中值2.45倍 [2] - 公司总市值高于行业中值75.40亿,但低于行业平均175.75亿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1862户,较上次减少145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 - 主营光伏电池片制造设备,包括硼扩散、磷扩散、氧化及退火设备等 [1] - 产品涵盖LPCVD、PECVD、ALD、EPD等设备 [1] - 硼扩散设备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增长36.48% [1] - 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44.36% [1] - 销售毛利率32.41% [1] 同业公司估值对比 - 捷佳伟创PE最低为8.93倍,市值258.42亿 [2] - 阳光电源市值最高达1954.62亿,PE15.31倍 [2] - 德业股份市净率最高为5.06倍 [2]
拉普拉斯收盘下跌2.39%,滚动市盈率23.01倍,总市值185.64亿元
金融界· 2025-08-14 22:17
股价与估值表现 - 8月14日收盘价45.8元,单日下跌2.39%,滚动市盈率23.01倍,总市值185.64亿元 [1] - 光伏设备行业平均市盈率30.08倍,行业中值29.10倍,公司市盈率排名行业第55位 [1] - 市净率4.89倍,高于行业平均3.03倍及中值2.34倍 [2]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1,862户,较上次减少145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光伏电池片制造设备,包括热制程、镀膜及配套自动化设备 [1] - 核心产品涵盖硼扩散/磷扩散设备、LPCVD、PECVD、ALD及EPD设备 [1] - 硼扩散设备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增长36.48% [1] - 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44.36%,销售毛利率32.41% [1] 同业估值对比 - 市盈率低于捷佳伟创(8.06倍)、奥特维(10.73倍)等头部企业 [2] - 总市值在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低于阳光电源(1823.39亿)等龙头企业 [2]
拉普拉斯收盘上涨1.70%,滚动市盈率23.76倍,总市值191.72亿元
金融界· 2025-08-11 20:33
公司股价与估值 - 8月11日收盘价47.3元,上涨1.70%,总市值191.72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23.76倍,低于行业平均30.85倍和行业中值28.61倍 [1][2] - 市净率5.05倍,高于行业平均3.02倍和行业中值2.37倍 [2] 股东结构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股东户数11862户,较上次减少145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数量2.76万股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光伏电池片制造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硼扩散、磷扩散、氧化及退火设备、LPCVD设备、PECVD设备、ALD设备、EPD设备 [1] - 硼扩散设备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4.51亿元,同比增长36.48% [1] - 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44.36% [1] - 销售毛利率32.41% [1] 行业比较 - 在光伏设备行业中PE排名第55位 [1] - 总市值191.72亿元,高于行业中值75.62亿但低于行业平均171.24亿 [2] - 可比公司PE范围从捷佳伟创8.08倍到永臻股份22.36倍不等 [2]
微导纳米: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信用评级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4 00:18
公司概况 -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2022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注册资本45,767.81万元[3]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燕清、倪亚兰、王磊,通过三家合伙企业间接控制公司60.18%股份[3] - 公司专注于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化学气相沉积(CVD)等多种真空薄膜技术梯次发展的产品体系[3] - 主要产品为先进微米级、纳米级薄膜设备,应用于光伏、半导体及其他新兴领域[3] 业务与技术 - 光伏领域:率先将ALD技术规模化应用于国内光伏电池生产,覆盖PERC、TOPCon、XBC、HJT和钙钛矿等技术路线[3] - 半导体领域:国内首家将量产型High-k ALD设备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3] - 2024年成为国内首批成功开发硬掩膜CVD设备并进入量产线的国产厂商[3] - 截至2024年末拥有178项国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7项[2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85亿元、16.80亿元和27.00亿元,呈快速增长态势[12] - 2022-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35.68%、38.66%和37.44%[11] - 2024年末在手订单67.72亿元,其中光伏设备51.88亿元、半导体设备15.05亿元[16] - 2022-2024年研发支出分别为1.38亿元、3.08亿元和4.19亿元,占营收比例15.52%-20.22%[21]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495.5亿美元,连续五年全球第一[6] - 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规模达263.4亿美元[6] - 光伏领域:2024年国内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6] - 薄膜沉积设备国产化率低,PVD和CVD约10%-30%,ALD设备基本由国际厂商垄断[7] 募投项目 - 拟发行不超过11.70亿元可转债,期限6年[3] - 募投项目包括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智能化工厂建设项目(投资6.7亿元)[3] - 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0套半导体薄膜沉积设备的生产能力[3] - 预计第3年起产生营业收入,第5年达产率100%,年营业收入15.65亿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