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咖啡

搜索文档
重生的瑞幸
新财富· 2025-09-16 16:17
本文约 4 0 0 0 字,推荐阅读时长 1 2 分钟,欢迎关注新财富公众号。 格林沃尔德在《Competition Demystified》提到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规模经济效益与客户锁定的结合。 规模经济效益很容易理解,规模经济可以为公司带来可持续的的低成本,在茶饮/连锁咖啡行业里广告营销成本、仓储费用、折旧费用,都是属于可以被 均摊的固定成本。而客户锁定是一个很抽象很容易被错判的壁垒。 在很多年前的香烟广告里,烟民宣称他们"宁可抗争也决不换牌子"。这是客户锁定。每个企业都希望拥有这么忠诚的客户。2017年新氧是医美行业绝对 的平台老大,在医美市场在线预订支付总额占比33.1%,前后三百公里看不见对手。后面的故事很惨烈,2018年阿里、美团、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 躬身入局,新氧几乎已经退出医美平台竞争。而2017年新氧8亿美金估值讲的就是客户锁定的叙事,不仅小非投资者看错了,TX等大机构也看错了。 客户锁定的故事不是演说出来的,是在一次次在竞争中守住阵地,最终让新进入者望而却步。瑞幸用了三次战争告诉市场,我可以获得竞争对手无法企 及的客户。 0 1 星巴克平替 在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之前,很多餐饮企业 ...
美股,将迎密集IPO!
证券时报· 2025-09-04 23:21
随着欧洲支付巨头Klarna即将上市,加密货币交易所Gemini、连锁咖啡馆Black Rock Coffee Bar、区块 链贷款机构Figure以及工程和维护服务提供商Legence也陆续公布了各自的IPO计划细节,按照目前的进 度,这些公司均有望在9月正式登陆美国资本市场。 分析师认为,随着美股市场对美国关税担忧消退,今年9月初至10月中旬,将会是至关重要的IPO窗 口,届时将有多家知名企业排队等候,以评估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能否经受住美国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 性考验。 欧洲支付巨头Klarna(KLAR.US)目前是美股市场最受关注的IPO项目。公司计划通过IPO募资至多12.7 亿美元。 多个重磅IPO。 欧洲支付巨头即将登场 文件显示,Figure此次IPO,其现有股东将出售2630万股A类股票,定价区间设定在18至20美元之间。若 按区间上限计算,公司有望筹集最高5.263亿美元资金,公司市值将达到33.7亿美元。公司预计于当地时 间9月11日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加密货币行业近期IPO表现活跃。此前,加密货币交易所Bullish(BLSH.US)和稳定币发行商Circle (CRCL.US)已成功完 ...
数字支付巨头Klarna将启动美股IPO 引领9月“待爆”上市热潮
智通财经· 2025-08-30 12:31
美股IPO市场动态 - 以Klarna Group为首的多家企业于8月提交美股IPO申请 六家公司最早于下周启动上市路演 推高市场对未来几个月IPO活动的期待 [1] - Klarna Group于8月15日更新SEC文件并纳入最新财务业绩 计划最早9月重启此前暂停的IPO计划 [1] - Gemini Space Station Inc(加密货币交易所)Figure科技解决方案公司(区块链金融)已更新上市文件 根据SEC规定需等待15天才能启动路演 预计劳动节假期后开启流程 [1] - 黑石集团支持的Legence Corp(暖通空调工程承包商)黑岩咖啡(连锁饮品品牌)Via Transportation Inc(公共交通软件企业)也在8月提交了潜在IPO申请 [1] IPO交易规模与历史对比 - 若六家公司均在9月第二周确定发行价 将成为2021年末IPO热潮以来大型IPO交易最密集时段之一 [2] - 上一次单周有五家美国企业通过IPO募资超1亿美元发生在今年1月 肉类巨头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以5.72亿美元规模首发上市 [2] 上市窗口期与企业准备 - 美国潜在IPO储备企业数量处于高位 紧凑的上市窗口期可能迫使候选企业提前推进计划 [3] - 摩根大通目前为多达30家企业提供IPO服务 这些企业已提交文件或正测试投资者兴趣 [3] - 由于年末假期可能打乱节奏 9月和10月成为多数企业推进IPO的黄金时段 [3] - 网络安全公司Netskope Inc 电商企业Pattern Group Inc WaterBridge基础设施公司(水利基础设施)上周已提交申请 最早可能在9月8日当周启动路演 [3] - 票务平台StubHub Holdings本月更新了IPO文件 [3]
业绩回暖后,星巴克对自己想要什么更清楚了
36氪· 2025-08-04 19:17
业绩表现与战略调整 - 2025财年Q2营业收入达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2024财年以来季度新高;Q3营收进一步攀升至7.90亿美元,同比增长8% [5] - 同店销售额在2025财年Q3增长2%,其中交易量增长6%,客单价下降4%,主要受降价策略影响 [5] - 门店数量稳步增长,截至3月底达7758家,同比增长9%;6月底增至7828家,新进入17个县级市场 [12] 战略举措与业务转型 - 2024年6月首次大规模下调饮品价格,重点针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非咖啡品类,并推出9.9元早餐套餐 [7] - 加速产品创新,4月上线"真味无糖"系列,并频繁开展IP联名营销(如迪士尼疯狂动物城主题、五月天演唱会合作) [9] - 拓展外卖渠道,新增入驻京东外卖和淘宝闪购平台 [11] - 下沉市场采用"精耕细作"策略,结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门店(如音乐主题店、非遗概念店) [13] 股权出售与合作伙伴评估 - 公司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机构,计划出售部分股权而非完全退出,保留约30%股权 [17][19] - 潜在竞购方包括KKR、方源资本、太盟投资、高瓴资本、凯雷集团、华润控股、美团、春华资本及大钲资本等机构 [25] - 合作目标为寻找具备共同使命价值观、能提升本地运营效率的战略伙伴,而非单纯财务投资者 [18][24] 市场竞争与行业地位 - 根据欧睿国际2024年数据,瑞幸以35%销售额份额领先现制咖啡市场,星巴克占14%,库迪占12% [26] - 星巴克客单价为瑞幸、库迪的2-4倍,通过"第三空间"体验和高端定位构建差异化优势 [26] - 公司通过"启航项目"优化单店效率,推行多店社区管理模式以降低人力成本 [33]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 需持续强化产品创新与本地化能力,重点推进"上午咖啡下午非咖"策略以拓宽客群 [31] - 线上渠道需加速补课,2024年升级会员体系并跨界合作(如与中国东方航空合作提供会员权益) [31] - 下沉市场扩张需平衡效率与成本,避免陷入价格战同时维持高端品牌定位 [29]
估值超350亿,星巴克中国确认要卖了
36氪· 2025-08-02 08:32
星巴克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表现 - 咖啡门店业务营收89.18亿美元(不含非咖啡门店收入5.38亿美元),略超市场预期 [2] - 全球新开1151家自营门店驱动增量收入9.27亿美元 [2] - 北美市场收入69.27亿美元(占比73%),同比微增1.6% [2] - 中国市场营收7.90亿美元(占比8%),同比增长8%,门店新增522家 [2] - 中国同店销售额止跌回升,同比增长2%,同店销量增长6% [2] 星巴克中国市场历史与现状 - 2017年全资直营后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达12%,份额峰值42% [3][4] - 当前中国门店7828家(占全球20%),但收入贡献降至8% [2][4] - 市场份额从42%下滑至2024年14%,瑞幸同期营收达123.59亿元(约2.5倍星巴克中国) [4][5] - 单店年收入对比:星巴克73万元 vs 瑞幸54万元(汇率换算后) [8] 竞争格局与消费范式变迁 - 瑞幸改写行业定义:从"第三空间"转向便捷/平价/功能化 [5][10] - 星巴克通过调价(大杯平均降5元至23元)和外卖权益让利应对竞争 [8][9] - 消费锚点从"场景/品牌"转向"功能/产品",星巴克需重新定位"第三空间"价值 [10][11] 星巴克中国战略调整 - 试点"自习室"模式强化空间属性,边际成本接近零但提升品牌温度 [12][13][14] - 开放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高瓴/凯雷/华润等20家机构),寻求数字化/本土化支持 [15][16] - 直营模式限制下沉速度,需解决O2O运营/加盟扩张/产品创新短板 [17] 市场估值与行业地位变化 - 星巴克中国估值50-60亿美元(占全球市值5%),低于营收和固定资产占比 [18] - 高端商场不再优先提供租金补贴或排他协议,面临新茶饮品牌分流压力 [18][19] - 需在消费理性化趋势下平衡"美式理念"与本土化需求(如14薪福利) [17][19]
一杯咖啡的绿色密码:星巴克在华加码投入,直面“范围三”减排难题|聚焦链博会
华夏时报· 2025-07-19 21:19
星巴克中国绿色供应链战略 - 公司在链博会重点展示绿色供应链转型成果,与远景科技集团达成三年战略合作,将通过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覆盖100%直采供应商和重要间接采购供应商,测算数千个品项的全链碳足迹并定制减碳路径[1][4] - 公司98%产品已实现中国本土制造或生产,2023年投产的昆山咖啡创新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是星巴克全球最绿色节能生产基地,100%使用绿电,年减碳量相当于80万棵咖啡树的碳吸收量[2] - 全国已有2100家绿色认证门店(100%绿证电力),7500+门店通过智能物联网实时追踪空调等设备数据,优化节能降碳方案[3] 范围三减排实践 - 公司全价值链碳排放中70%来自供应商,正通过"方舟能碳管理数字化系统"测算核心供应商及数千产品碳足迹,覆盖范围三排放[4][5] - 原材料阶段碳足迹结构:咖啡豆16%、牛奶80%、包装材料4%,中国市场已联合远景、中国农大等探索牧场减排路径[5] - 试点物流企业推进店配车辆电动化及干线运输电动重卡试点,优化运输效率同时实现碳减排[6] 产业链协同减碳 - 公司承担供应商碳排放测算前期投入成本,未来部分费用仍由其承担,同时通过降本举措让供应商获得经济收益[5] - 核心供应商澳亚集团承诺2030年将单位矫正乳碳排放降低28%,上海全盛供应链将绿色物流作为战略选择[6] - 公司提出"全链协同减碳"新模式,旨在促进餐饮零售行业更大规模绿色转型[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