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叉滚子轴承
icon
搜索文档
机器人关节轴承深度报告汇报
2025-06-16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轴承、磨床 - **公司**:德昌机电控股、瑞升科技、哈默纳科、恒立液压、拓普集团、龙溪股份、国际精工、长盛轴承、雷迪克、秦川机床、华辰装备、日发精机、Scale AI、Meta、特斯拉、SKF、舍弗勒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人形机器人产业 - **估值情况**:本周人形机器人板块 200 家上市公司整体估值约 1.2 万亿元,较上周 1.3 万亿元回落,倒推市场预期约 208 万台,较上周 213 万台减少,但仍处 3 月以来历史高位[2] - **热点事件**:北美头部客户审厂、华为链信息催化力度低于预期;6 月 12 日 Scale AI 获软银领投 1 亿美元 B 轮融资,最新估值达 45 亿美元;Meta 开源基于超 100 万小时视频素材训练的视频训练世界模型[3][4] - **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展**:下半年北美头部企业新技术和商业化落地或有突破,8 月和 9 月是关键节点;特斯拉和 Meta 用视频数据训练模型,提升机器人跨场景适应性和零样本学习能力,推进具身智能发展[1][5] - **投资潜力公司**:德昌机电控股、瑞升科技、哈默纳科市值中隐含机器人预期低,估值便宜;恒立液压与拓普集团市值仅反映 5 万台人形机器人预期,处于较低位置[1][6] 轴承行业 - **重要性**:是装备制造领域机械传动轴核心支撑部件,保障机械设备性能功能和效率,价格因大小、工况及精度要求而异[8] - **需求变化**:人形机器人发展使轴承需求显著增加,特斯拉 Optimus 单台预计用 14 个交叉滚子轴承和 28 个角接触轴承,若出货量达 100 万台,新增需求超 30 亿元,带来国产替代空间[1][9] - **滚动与滑动轴承区别及应用**:滚动轴承占市场约 87%,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少摩擦损失,在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滑动轴承占比约 14%,工作平稳可靠、噪声小、抗冲击载荷能力强,人形机器人关节球面滑动型适用于手腕或脚踝部位[10] - **执行器对轴承要求**:旋转执行器用电机加精密减速器,线性执行器用电机加线性滚珠丝杠,均需配备不同类型轴承,保证机器人精准度和稳定性[11] - **价格影响因素及趋势**:谐波减速器、丝杠、电机所用普通型号轴承价格几十元左右,因体积要求有溢价,未来量产规模扩大价格有下降趋势[12] - **对行业发展影响**:提升行业灵活性和精确度,推动发展与创新;全球市场规模大,2021 年达 120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超 2430 亿美元;中国产量占比超 50%,但高端领域由海外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大[13] 磨床行业 - **市场现状及趋势**:2023 年全球磨床市场销售额约 37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达 51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 4.3%;2024 年我国进口磨床 88.3 亿美元,占全球 20%;2021 年我国磨床销售收入 25.5 亿元,国产化率不足 50%,高端磨床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空间大[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轴承生产工艺挑战**:生产工艺复杂,高端产品依赖海外设备,冷加工机床和热处理技术落后,高精度检测仪器研发与国外有差距[14][15] - **机器人相关零部件潜力企业**:龙溪股份是关节轴承先锋企业;国际精工专注中高端产品,在工业机器人产品有积淀;长盛轴承自润滑轴承竞争力强;雷迪克等汽车零部件公司及秦川机床等磨床类设备公司有竞争力,随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有望提升估值[17][18]
不断开拓新业务领域 万达轴承做精做专特种轴承
中国证券报· 2025-05-26 05:08
公司概况 - 万达轴承在北交所上市一周年,上市后公司治理更规范、获得融资支持并增强品牌影响力 [1] - 公司起源于国营如皋县轴承厂,已有60年左右轴承业务历史,20世纪90年代转向特种轴承并开始研发叉车轴承 [2] - 公司从依赖日本技术到实现自主完成材料处理、精密加工等核心环节,建立完整供应链 [2] - 产品规格齐全,覆盖0.5吨到55吨各吨位叉车轴承,2007年切入回转支承领域,拥有11个系列300多个品种 [2] - 与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丰田叉车等叉车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全球工业车辆20强厂商配套 [2] 核心业务与技术 - 叉车轴承是叉车门架系统关键零部件,直接影响叉车性能与寿命,包括主滚轮轴承、侧滚轮轴承、链轮轴承等 [1] - 公司自主研发8项核心技术,包括轴承结构创新设计、链轮链槽感应加热技术、热处理与表面防护处理工艺技术等 [3] - 产品具有高负荷、长寿命、轻量化、高可靠性等特性,实现关键领域补短板 [3]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超过营收增速,毛利率稳步提升,得益于研发投入和工艺提升 [2] 研发与合作 - 与东南大学合作研发基于数字孪生的高精度轴承制造关键技术 [3] - 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特种装备用轻量化回转支承的设计、仿真分析、材料设计及制造工艺优化研究 [3] - 与南通大学合作进行回转轴承AGV仓储工况模拟及疲劳试验平台研发 [3] - 与各大叉车主机厂建立协同研发关系,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介入新品布局 [4] 新业务拓展 - 重点发展毛利率更高的回转支承业务,专注小尺寸、轻量化产品,适用于AGV智能搬运车 [4] - 中国AGV/AMR叉车机器人出货量2022-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49.98%,2027年出货量将突破110万台 [4] - 向工业机器人领域拓展,利用热处理、磨削等核心技术积累,产品特性满足工业机器人严苛工况 [5] - 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研发交叉滚子轴承、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定制薄壁柔性轴承等产品 [5]
未知机构:【风口研报·公司】高毛利军品+半导体产品进入收获期,相关收入有望实现倍增,这家电子器件厂商25年迎业绩拐点;人形机器人减速器和丝杠-中的核心“关节”-20250509
未知机构· 2025-05-09 11: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子真空器件、轴承、军工、半导体、人形机器人 [1][2][4][13][17] - **公司**:国力股份(688103)、苏轴股份(430418) [1][2]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国力股份 - **核心观点**:2025年是业绩拐点,高毛利军品和半导体业务有望翻倍增长 [1][4][9] - **论据** - **新能源下游稳定增长**:2024年直接接触器(新能源车及充电设施)、交流接触器(风光储)分别实现收入4.13、1.34亿元,为业绩提供安全垫 [7] - **军工业务中短期增长性凸显**:公司是较早进入国产军用真空继电器供应商,近年开发军用直流接触器市场,产品扩充、收入提高;特种业务控制盒2024年6月批量交付,防务领域控制盒稳定交付,真空继电器交付预计今年逐步恢复;各主要业务板块客户需求乐观 [10][11] - **半导体业务长期成长可期**:产品应用于等离子体刻蚀等设备,2024年与华为技术业务推进并完成一定量出货,与北方华创等验证取得进展;随国产替代加速和产品良率提高,2025年收入明显增加 [4][5] - **盈利预测**:华西证券陆洲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73/15.29/19.16亿元,归母净利润1.25/2.07/3.02亿元,EPS分别1.32/2.17/3.17元 [1][5] 苏轴股份 - **核心观点**:在人形机器人轴承领域有先发优势,有望受益于行业发展 [2][13][14] - **论据** - **市场需求大**:人形机器人轴承用量大、价值高,是新增长极;2025年为轴承市场带来4330万元增量空间,2035年达89.51亿元;单台人形机器人轴承价值量约11200元,占总价3.08% [17] - **技术优势**:全面掌握各环节关键技术,利用汽车轴承技术优势拓展至机器人领域;部分产品性能达国际主流水平,如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产品性能满足瑞典SKF公司相关指标 [20][21] - **客户优势**: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覆盖全球头部汽车Tier1企业;供货验证周期长,公司先发优势显著 [2][14][22] - **盈利预测**:申万宏源刘靖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1.68/1.85/2.09亿元,同比增长11.3%/10.3%/13.1%,对应PE为33/30/27倍 [2][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力股份**:2024年真空继电器(军工)、真空电容器(半导体)、真空有源器件(大科学装置)分别实现收入1.20、0.73、0.38亿元;2023 - 2027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每股收益、ROE、市盘中等财务数据及变化情况 [6][7] - **苏轴股份**: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等财务数据及同比增长率 [16]
苏轴股份(430418):滚针轴承国产替代加速,布局机器人打造新增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08 13: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滚针轴承领域领导者,国内高端轴承市场国产替代加速,强对标舍弗勒,产品性价比高,挤压其市场空间 [6] - 公司汽车轴承基本盘稳固,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望成新增长极,预计25 - 27E归母净利润1.68/1.85/2.09亿元,当前PE远低于可比公司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内滚针轴承小巨人,国内外双轮驱动业绩稳增 - 公司是国产老牌滚针轴承企业,产品下游涵盖多领域,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拥有多项专利和认证,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稳定配套关系 [14] - 公司发展历经业务孵化、科技升级、高质量发展三阶段,2017 - 2019年滚针轴承产量居行业第一 [17][19] - 公司是创元科技子公司,苏州国资委为实控人,2022年完成领导人换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21] - 公司2018年设立德国子公司拓展欧洲市场,与苏州鼎宝成立合资子公司加强上游把控 [21] - 公司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海外业务以欧洲为主,国内外业务同步增长,海外营收占比提升 [24] - 公司综合毛利率24年达5年来最高,主要因原材料价格回落和海外销售占比提升,期间费用率持续降低 [26] 汽车 + 机器人需求高增,加速高端轴承国产替代 - 滚针轴承是滚动领域精密基础件,具备多种特点,可分三类,向心滚针轴承市场份额高 [32] - 滚针轴承产业链中,上游原料端国内与海外有差距,中游制造价值量占比30.2%,客户粘性强 [35][36] - 滚针轴承下游应用广泛,汽车领域占比最大,家电领域对精度要求提升,机器人领域将成新增长极,航空航天领域高端技术待突破 [36][37] - 全球轴承市场集中度高,滚针轴承市场由三大外资品牌主导,苏轴股份聚焦中高端,毛利率领先,加速国产替代 [40] - 中国轴承市场规模扩张,中低端国产替代初步完成,但高端技术有瓶颈,国内轴承市场景气,头部企业营收高增 [43][47] - 国内轴承企业呈分层竞争格局,毛利率差异大,苏轴股份领跑中端替代,高端突破加速 [48] - 汽车是轴承最大应用领域,滚针轴承约占车用轴承总量30%,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单车轴承价值相同 [50][51] - 滚针轴承作为关键零部件,受益于汽车销量高增,24年我国滚针轴承市场规模约47.22亿元 [54] - 轴承是机器人核心“关节”,人形机器人轴承兼顾多种能力,主要使用滚针和交叉/圆锥滚子轴承 [59] - 减速器定义人形机器人“自由度”,滚针、交叉/圆锥滚子轴承是核心零部件,目前机器人产业链处初期,各厂商减速器发展路径不一 [62][64][65] - 24年我国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预计市场规模分别为54.21/27.90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达119.53/85.95亿元 [67] - 谐波减速器和交叉滚子轴承在人形机器人中价值高,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为轴承市场带来4330万元增量空间,到2035年带来89.51亿元空间 [70] 高端滚针轴承先发优势强,产能释放在即国产替代加速 - 公司重视研发和人才储备,研发费用稳定,技术人员占比高,构筑技术壁垒 [74] - 公司核心技术储备丰厚,部分项目打破海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加大新能源汽车轴承研发,拥有多项专利 [78][79] - 公司与高校及研究院合作研发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高端轴承国产替代提供支持 [80] - 公司布局机器人赛道,产品研发应用集中在工业用RV减速机及谐波减速器,部分产品进入小批量供货阶段,有望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82] - 轴承行业客户认证壁垒强,公司先发优势显著,与客户形成稳定供货关系 [83] - 公司客户资源优质稳定,与众多知名企业合作,通过大众材料放行认可,与中国商飞达成开发意向 [84] - 公司2018年在德国设子公司拓展欧洲市场,近年内外销收入与毛利稳定增长,外销表现亮眼 [87]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存货周转率高,总资产周转率稳定在0.8次以上,资产利用效率高 [90] - 公司聚焦中高端轴承,净利率和ROE长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彰显核心竞争力 [93] - 公司滚针大楼预计2025年可使用,将增加产能,目前产能利用充足且有弹性 [95] 盈利预估与估值分析 - 公司强对标舍弗勒,聚焦高端产品,加速国产替代,舍弗勒在华营收占比降低,公司成长替代空间大 [96][99]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01/8.98/10.08亿元,增速分别为11.9%/12.1%/1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8/1.85/2.09亿元,增速分别为11.3%/10.3%/13.1% [101] - 轴承产品营收有望稳定增长,毛利率随国内车企挤压海外高端车企波动下行;滚动体产品营收占比小,毛利率相对稳定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