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Iron

搜索文档
靠MO3和P7+两款爆品驱动高增,小鹏(09868)还能走多远?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15:16
销量表现 - 公司4月交付量达3.5万辆,同比增长273%,前四个月累计交付12.9万辆,同比增长313%,跃升为新势力冠军 [1] - MO3和P7+两款爆品贡献显著,2025年月销合计份额超70%,其中MO3单月销量占比近50%,P7+月销稳定在8000辆左右 [1][5] - 交付周期缩短至1-2周,存量订单加速消化,相比小米SU7的40周排队周期热度有所消退 [5] 产品策略 - 聚焦20万元以内轿车市场,MO3定价10-13万元,P7+定价18-20万元,通过技术投入打造高品价比爆款 [3][5] - MO3配备12个超声波雷达+2个毫米波雷达,百公里电耗11.8kWh,P7+搭载800V超充平台,CLTC续航达710km [5] - 2025年计划推出3款全新车型+4款改款车型,包括B级SUV G7和C+级六座SUV G01,可能新增增程版本 [6] 财务与成本 - 2024年Q4销量增速52.5%但收入增速23.4%,因MO3占比提升拉低均价,2025年Q1销量翻倍带动收入增长超100% [6]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14.3%创历史新高,股东净亏损57.9亿元同比缩窄44%,Q4单季毛利率达14.44% [6][11] - 供应链优化降低采购成本,自研XNGP智驾系统、扶摇底盘架构等技术通过销量摊薄研发成本 [8] 产能与现金流 - 现有肇庆、广州、武汉三工厂年产能合计42万辆,广州基地计划扩建二期 [8] - 截至2024年底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达327.22亿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相对健康 [9] - 飞行汽车业务已获4000台订单,人形机器人Iron计划2026年量产,新业务短期无现金流贡献但具商业化潜力 [9] 行业格局 - 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0%,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品牌退出,新势力头部格局趋于稳定 [2] - 比亚迪保持龙头地位,传统车企加速转型,行业向良性发展 [2] - 车企需平衡销量增长与成本控制,保持现金流以应对行业决赛阶段 [8][9]
广州竞逐具身智能新赛道 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完整产业生态 硬核科技让机器人更加“心灵手巧”
广州日报· 2025-04-03 03:00
具身智能成为国家战略重点 -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27款人形机器人 涵盖炒菜、书法等多样化应用场景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具身智能"概念 推动该领域成为关注焦点 [1] - 广东省将具身智能列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视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关键领域 [1] 广州具身智能产业现状 - 广州拥有近5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 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二 [2] - 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广州企业实现密集技术突破 [2] - 广汽、越疆、小鹏、里工等企业发布新一代产品 覆盖工业制造和服务场景 [2][3] 重点企业技术突破 - 广汽集团推出第三代全尺寸轮足人形机器人GoMate 具备38个自由度和全地形通行能力 核心部件自研率达100% [2] - 越疆机器人实现全球首个"AI+协作机器人"规模化商用 X-Trainer已在制造业龙头企业落地 [2] - 小鹏汽车Iron机器人搭载图灵AI芯片和端到端大模型 实现高精度工业操作并向服务场景延伸 [3] - 里工智能"里掂F1"获多领域订单 计划2025年Q2交付 [3] 技术路径差异化 - 广汽依托汽车制造经验开发轮足融合技术 [3] - 越疆专注工业协作机器人商业化闭环 [3] - 小鹏探索"汽车+机器人"生态协同 [3] - 里工瞄准高精度工业场景需求 [3] 广东省产业基础 - 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万台 同比增长31.2% 占全国40%以上 [4] - 广州成立"智能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联盟" 整合广汽、越疆等企业资源 [4] 政策支持体系 - 2022年广州出台高端装备产业链三年计划 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4] - 2025年3月广东省推出12项支持措施 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 [4] 未来发展建议 - 需推动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半导体等产业融合创新 研发高精度控制系统 [5] - 重点拓展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照护等市场化应用场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