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网络终端
icon
搜索文档
海信系分拆纳真科技赴港上市:“以价换量”毛利率垫底 净利润暴涨靠卖合营企业 百亿估值是否含水分?
新浪证券· 2025-08-29 18:41
上市申请与融资情况 - 公司于8月25日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花旗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募集资金拟用于研发、产能扩张、自动化提升、海外市场推广、战略收购及营运资金[1] - 已完成3轮融资 早期投资者Global Optical和TransLight入股成本7.6美元 最后一轮融资每股成本高达664.67元(约92.85美元)[2][3] - 截至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107.84亿元 早期投资者浮盈1121.71%[4] - 海信集团控股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48.61%股份 为控股股东[5] 管理层架构 - 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6] - 于芝涛担任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为海信系元老 同时兼任海信集团控股CEO等职务[6] - 洪进担任执行董事、CEO兼光模块事业部总经理 曾任职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集团[6] - 王惠担任执行董事、CFO兼董事会秘书 曾任职海信系多家公司财务高管[6] 行业地位争议 - 公司自称全球第五、中国第三专业光模块生产商(按2024年收入计)[2] - 但LightCounting榜单显示其经营实体青岛海信排名全球第七、中国第五[2][10] - 榜单显示中国厂商占据全球TOP10中7席 行业集中化趋势明显[7][9] - 公司持有50项专利和39项版权 均通过全资子公司青岛宽带持有[10]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激增124.01%至42.16亿元 净利润同比激增6501.97%至5.1亿元[1][13] - 主营业务分为光模块(含数通和电信解决方案)和光网络终端两大板块[15] - 2025年上半年数通光模块收入同比增237.13%至21.41亿元 占比升至65%[17] - 光网络终端收入同比增50.67% 但占比从32.3%降至21.8%[17] - 光芯片收入占比极低且持续下滑 2025年上半年仅占0.4%[17] 产品定价与盈利能力 - 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数通光模块平均售价仅为行业龙头的三分之一[1][18] - 2025年上半年数通光模块平均单价482.4元 远低于中际旭创的1594.67元和新易盛的1497.75元[18] - 毛利率持续下滑 数通光模块毛利率从2022年31.2%降至2024年25.2%[18] - 2025年上半年数通光模块毛利率较中际旭创低16.73个百分点 较新易盛低24.83个百分点[20] 技术研发与市场前景 - 400G及以上速率光模块成为主流 800G光模块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190.4%[20] - 1.6T光模块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180.0%[21] - 公司已交付1.6T OSFP光模块样品 预计2026年实现商业化[21] - 行业龙头中际旭创1.6T硅光模块已通过英伟达认证 良率达95% 成本降30%[9] 非经常性损益影响 - 2025年上半年通过出售青岛光互连股权确认收益3.53亿元 占净利润69.22%[24] - 2022-2024年分占合营企业溢利占各期净利润26.96%-61.63%[24]
山东青岛跑出一家光通信IPO,英特尔前员工担任CEO,与中际旭创、新易盛竞争
36氪· 2025-08-29 11:05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全球光通信行业在AI、云计算和5G部署推动下快速发展,核心产品包括光芯片、光模块和光网络终端,形成协同价值链 [2] - 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从2020年77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3.1%,预计2029年达29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8.5% [12] - 中国光模块市场2024年规模329亿元,占全球26%份额,预计2029年达87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1.5% [12] 公司业务结构 - 光模块业务占收入主导地位,报告期内收入占比从64.9%提升至77.9%,数通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5.2%增长至65.0% [3][4] - 光网络终端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20%以上,光芯片业务收入占比从5.9%下降至0.4% [3][4] - 公司具备光芯片、光模块和光网络终端全价值链制造能力,在青岛、江门、泰国和美国设有生产基地 [8]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50.43亿元波动至2024年50.87亿元,2023年同比下降15.9%至42.39亿元 [9] - 净利润从2022年4.2亿元下降至2024年0.89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反弹至5.10亿元 [9] - 毛利率整体呈下滑趋势,从2022年22.1%下降至2024年17.4%,2025年上半年小幅回升至18.7% [10][11] 研发与竞争格局 - 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从2022年10.9%提升至2024年12.3%,2025年上半年降至8.1% [1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以2.9%市场份额位列全球专业光模块厂商第五名,中国市场以7.2%份额排名第三 [16]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和Coherent等拥有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企业 [16] 客户与供应链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59.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68.9%,主要客户为云服务厂商和电信设备供应商 [8]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022年21.4%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35.4% [8]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18.13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22.49亿元,客户信贷期30-120天 [8]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海信集团控股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48.61%股份,为控股股东 [17] - 上市前三年半累计派息超5亿元,其中2022年1.85亿元、2023年2.13亿元、2024年1.02亿元、2025年上半年0.42亿元 [19]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投入、产能扩张、自动化提升、海外市场拓展和战略收购 [19]
纳真科技港股IPO,聚焦光通信领域,净利润大幅波动
格隆汇· 2025-08-28 19:48
行业背景与发展趋势 - 全球光通信行业在AI、云计算和5G网络部署推动下快速发展[2] - 光通信行业核心产品包括光芯片、光模块和光网络终端,形成协同价值链体系[2] - 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从2020年775亿元增长至2024年126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3.1%[18] - 预计2029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2954亿元,202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18.5%[18] - 2024年中国光模块市场规模329亿元,占全球份额26%,预计2029年达87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1.5%[18] 公司业务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光模块销售,报告期内占比持续超过64%且呈增长趋势[4] - 光网络终端收入占比维持在20%以上,光芯片收入占比较低[4] - 2022-2025年上半年光模块收入分别为32.72亿元、27.37亿元、36.82亿元和32.82亿元[5] - 产品销往中国(占比65%以上)、亚洲其他国家、北美洲和欧洲地区[11] - 具备光芯片、光模块和光网络终端全价值链制造能力,拥有四个制造基地[11] 财务表现 - 2022-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43亿元、42.39亿元、50.87亿元和42.16亿元[15]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4.2亿元、2.16亿元、0.89亿元和5.10亿元,呈现大幅波动[15]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22年22.1%降至2024年17.4%,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18.7%[17] - 数通解决方案毛利率从31.2%降至22.6%,电信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0.8%降至15.6%[17] - 光芯片业务出现亏损,2024年毛利率为-157.4%[17] 研发与竞争格局 - 研发开支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0.9%、13.1%、12.3%和8.1%[18] - 已开发75mW大功率连续波DFB激光芯片,正在开发100G/200G EML激光芯片[4]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以2.9%市场份额在全球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第五[23] - 在中国市场以7.2%份额排名第三,面临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等竞争对手[23]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59.6%升至68.9%,客户集中度提高[11] 供应链与风险因素 - 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21.4%升至35.4%[11]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18.13亿元增至22.49亿元,面临客户信贷风险[12] - 授予客户30至120日信贷期[12] - 2023年收入下滑因电信光模块市价下跌及全行业去库存周期[15] - 2024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约6.16亿元[16]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海信集团控股合计持有48.61%股份,为控股股东[25] - 上市前三年半累计派息超5亿元,分别派息1.85亿元、2.13亿元、1.02亿元和0.42亿元[28] - 管理层具有光学技术背景和行业经验,董事会主席于芝涛为浙江大学光学技术学士[26] - 首席执行官洪进拥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曾任英特尔副总裁[26] - 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产能扩张、海外市场拓展和战略收购[28]
纳真科技冲刺港股IPO:上半年扭亏为盈,近八成收入来自销售光模块
搜狐财经· 2025-08-26 15:1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纳真科技是光通信与光连接解决方案的全栈式供应商,为AI算力网络提供光通信产品,同时拥有光模块和光芯片研发及量产能力 [3] - 2024年按全球光模块收入计,公司在全球所有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第五;按中国光模块收入计排名第三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0.43亿元、42.39亿元、50.87亿元;年内溢利分别为4.29亿元、2.16亿元、8949万元 [3] - 2025上半年收入42.16亿元,同比增长124%;期内溢利5.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3] - 毛利率从2022年22.1%降至2024年17.4%,2025上半年回升至18.7% [5]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10.9%升至2024年12.3%,2025上半年降至8.1% [5] 产品收入结构 - 光模块销售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64.9%、2023年64.6%、2024年72.4%、2025上半年77.9% [5] - 数通解决方案收入大幅增长:从2022年25.2亿元增至2024年277.65亿元,占比从25.2%升至54.6% [7] - 电信解决方案收入下降:从2022年200.04亿元降至2024年90.57亿元,占比从39.7%降至17.8% [7] - 光芯片收入显著萎缩:从2022年29.95亿元降至2024年2.38亿元,占比从5.9%降至0.5% [7] 增长驱动因素 - 2023-2024年数通光模块收入大幅增加,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相关应用的光模块市场需求增加 [6] - 2025上半年增长延续,收入同比增长124%,主要受AI算力需求推动 [3][6]
纳真科技递表港交所 花旗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9:03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花旗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2024年全球光模块收入排名第五 中国光模块收入排名第三 [1] - 全球少数同时具备光模块和光芯片研发及量产能力的企业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中国首批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800G光模块的企业之一 [1] - 已交付1.6T光模块产品样品 [1] - 全球首批成功开发50G PON光模块的制造商之一 [1] - 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DFB激光芯片 包括75MW大功率CWDFB激光芯片 [1] - 正在开发100G/200G EML激光芯片 [1] - 中国首批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10G EML激光芯片的制造商之一 [1] 业务布局与研发方向 - 专注于宽带接入及无线覆盖产品 [1] - 已批量生产主流速率的光网络终端 [1] - 积极研发下一代产品 如嵌入边缘计算功能的FTTR+X网关 [1]
纳真科技递表港交所 同时拥有光模块和光芯片研发及量产能力
智通财经· 2025-08-26 07:43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纳真科技是全球领先的光通信与光连接解决方案全栈式供应商,专注于为AI算力网络提供光通信产品,并具备光模块和光芯片研发及量产能力[1] - 2024年按全球光模块收入计,公司在全球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9%),按中国光模块收入计排名第三(市场份额7.2%)[3] - 公司在细分领域排名突出:全球数通光模块收入排名前五、FTTx光模块收入排名前三、中国光网络终端盒子收入排名前三[3]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光模块领域:公司是中国首批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800G光模块的制造商,已交付1.6T光模块样品,并全球首批开发50G PON光模块[3] - 光芯片领域:已批量生产75mW大功率CWDFB激光芯片,正在开发100G/200G EML激光芯片及100mW以上大功率CW-DFB芯片,同时是中国首批量产10G EML激光芯片的制造商[4] - 终端产品:全面覆盖主流速率光网络终端,并研发嵌入边缘计算功能的FTTR+X网关[4] 财务表现 - 收入波动增长:2022年50.43亿元→2023年42.39亿元(-15.9%)→2024年50.87亿元(+20.0%)→2025上半年42.16亿元(同比显著增长)[5] - 盈利能力变化:净利润从2022年4.29亿元→2023年2.16亿元(-49.7%)→2024年0.89亿元(-58.8%)→2025上半年5.10亿元(大幅回升)[5] - 毛利率趋势:2022年22.1%→2023年20.6%→2024年17.4%→2025上半年18.7%[7] - 研发投入强度:研发开支占比持续较高,2023年13.1%、2024年12.3%、2025上半年8.1%[7]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光模块市场集中度较高:2024年前五大专业厂商合计市场份额44.1%[4] - 中国市场集中度更明显:2024年前五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45.9%[4]
新股消息 | 纳真科技递表港交所 同时拥有光模块和光芯片研发及量产能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7:26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纳真科技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花旗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按2024年全球光模块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第五 市场份额达2.9%[3][4] - 按2024年中国光模块收入计 公司在全球专业光模块厂商中排名第三 市场份额达7.2%[3][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全球少数同时具备光模块和光芯片研发及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1] - 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800G光模块 已交付1.6T光模块样品供客户验证[3] - 全球首批成功开发50G PON光模块的制造商 已交付非对称50G PON光模块样品[3] - 批量生产75mW大功率CWDFB激光芯片 正在开发100G/200G EML激光芯片及100mW以上大功率CW-DFB芯片[4] - 中国首批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10G EML激光芯片的制造商 正在开发50G EML激光芯片[4]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50.43亿元 净利润4.29亿元[5] - 2023年收入42.39亿元 净利润2.16亿元[5] - 2024年收入50.87亿元 净利润0.89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收入42.16亿元 净利润5.10亿元[5] - 2022年毛利率22.1% 2023年20.6% 2024年17.4% 2025年上半年回升至18.7%[7] - 研发开支占比保持高位 2023年13.1% 2024年12.3% 2025年上半年8.1%[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前五大专业光模块厂商合计市场份额44.1%[4] - 2024年中国市场前五大专业光模块厂商合计市场份额45.9%[4] - 按全球数通光模块收入计 公司位列全球专业厂商前五名[3] - 按全球FTTx光模块收入计 公司位列全球专业厂商前三名[3] - 按中国光网络终端盒子收入计 公司位列全球厂商前三名[3]
华曦达港股IPO丨携手立讯精密共建实验室,加速生态协同与商业化
搜狐财经· 2025-08-19 14:36
行业市场概况 - 全球企业AI Home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2020年6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3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8.5% 预计2029年达343亿美元 未来五年增速提升至21.4% [1] - 增长由智能硬件功能升级 全球网络基建加速及AI大模型落地家庭场景三重动能驱动 欧美运营商对软硬件捆绑方案需求激增 [1] - 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中国科技企业成为重要力量 [1] 公司竞争地位 - 华曦达科技按2024年收益计位列全球第八 中国第三 [1] - 业务覆盖80余国 服务超300家运营商及企业客户 [3] - 2024年Android TV终端出货量达885万台 位居全球首位 [3] 技术能力与创新 - 具备硬件+平台+生态三位一体全栈能力 硬件覆盖AI Home基础设施及设备 包括Wi-Fi 7路由器 光网络终端 智能电视盒 投影仪和摄像头 [3] - 自研XHome设备管控系统与家庭AI智能体Cedar构成核心中枢 深度集成Google Gemini技术 支持多语言交互与情境感知 [3] - 2017年成为中国首批Google Android TV认证企业 2023年成为全球首家Google TV投影认证ODM厂商 [3] - 2022年发布万兆Wi-Fi 7路由器 具备三频Mesh组网和毫秒级漫游切换能力 [3] - 2025年新增数据传输加密专利 [4]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营收稳定在25亿元量级 具体为25.29亿 23.67亿 25.41亿元人民币 [4] - 研发投入从2022年9644万元增至2024年1.61亿元 研发费用率提升至6.6% [4] 战略合作与生态建设 - 2025年6月与立讯精密共建AI Home生态建设联合实验室 聚焦Home AI Agent 智能中枢及终端设备研发 [4] - 2022年立讯精密领投华曦达 双方曾创下5个月研发百万台智能电视盒交付纪录 [4] - 深化与谷歌 Netflix的绑定 探索与零售巨头推自有品牌产品 [4] 未来发展策略 - 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募集资金用于AI算法 物联网安全等研发 [4] - 计划将软件服务占比从1.2%提升至30% 通过Cedar智能体深化服务价值 [4] - 拓展医疗健康 能源管理等跨界场景 [4] - 依托深圳新建研发大楼强化实验室创新 [4] 公司荣誉与定位 - 两度斩获代表深圳工业界最高荣誉的深圳工业大奖 [5] - 公司正从设备商向AI Home生态主导者转型 [5]
华曦达启动港股IPO,募资加码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7-23 16:02
导语:全球第八大AI Home解决方案提供商正式挺进资本市场,开启智能家居生态新篇章。 2025年5月23日,深圳市华曦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家国家级专精特 新"小巨人"企业迈出了登陆港股市场的关键一步。 图源:华曦达港股IPO招股书 作为全球领先的AI Home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华曦达已构建覆盖家庭连接、娱乐与全屋智能的完整生 态体系。华曦达港股IPO招股书披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收益计算,华曦达在全球面 向企业级客户的AI Home解决方案市场中位列全球第八、中国第三,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Android TV智 能终端供应商。 1、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全球布局的AI Home领导者 华曦达的业务版图横跨全球,服务范围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对象包括全球300多家电信运营商 和零售品牌。这种全球化布局不仅分散了市场风险,也使华曦达能够整合全球技术创新资源,保持技术 领先地位。 在稳固的网络基础上,华曦达将其视讯娱乐产品组合升级为AI增强感知中枢,赋予硬件设备"思考"能 力。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华曦达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5.29亿元、23. ...
华曦达港股IPO:技术生态战略与全球化运营开启AI Home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7-16 09:58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企业级AI Home解决方案市场竞争格局分散且门槛高企 海外企业选择供应商时严格考量设计研发能力、产品经验、全球服务支持及供应链管理水平 [1] - 头部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建立的品牌认知度、市场验证的高质量产品以及与国际客户的深度合作 已形成显著竞争壁垒 [1] - 按2024年收入规模计 公司位列全球企业级AI Home解决方案提供商第八位、中国大陆企业第三位 在全球综合型提供商中排名第五 [1] 技术生态布局 - 公司围绕AI Home生态三大核心要素——全屋网络覆盖、AI Home中枢、云端AI智能体展开系统性技术攻坚 [2] - 自2020年推出运营商级Wi-Fi路由器、光网络终端等全系列网络产品 解决方案支持Matter协议实现跨平台兼容 通过Thread设备接入增强物联网连接 并搭载空间感知算法实现人体侦测与设备联动 [2] - 公司同步升级视讯娱乐终端为AI增强感知中枢 集成环境自适应机器学习功能 同时积极研发对话式AI音箱、家庭机器人、AI智能眼镜及家庭算力中心等新型设备 [4] - 2024年推出的自研家庭AI智能体Cedar具备意图识别、模块化应用部署及自主学习能力 可提供覆盖娱乐、设备控制与生活服务的全场景智能体验 [4] 全球化运营 - 公司与全球电信运营商建立的战略合作已超越传统供应商关系 升级为技术共创伙伴 [5] - 通过覆盖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及售后管理的全链条服务深度绑定客户 依托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生产周期优化与地缘风险分散 [5] - 目前公司在欧洲、北美、拉美、亚洲及非洲等主要市场设立4家海外分支机构 本土化服务团队以多语言能力和文化敏感性显著提升客户响应效率 [7] - 客户群体涵盖全球顶级跨国电信集团及区域龙头运营商 严格的供应商筛选机制反向印证了公司解决方案的质量稳定性与长期服务价值 [7]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正从设备供应商向智能生活技术伙伴转型 通过持续投入连接技术、智能中枢与AI体三大战略维度 已构建完整的生态赋能体系 [7] - 未来将深化与全球运营商的联合创新 推动AI Home技术实现跨场景落地 [7] - 凭借技术先发优势与客户信任积累 公司的全球化拓展正为智能家居产业格局注入新动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