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老金
icon
搜索文档
每日投行/机构观点梳理(2025-07-22)
金十数据· 2025-07-22 22:13
美债市场动态 - 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遭罢免,30年期美债收益率或跃升50个基点,收益率曲线陡化交易可能受益 [1] - 2025年下半年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升至4.8%-5.0%,期限溢价抬升50-60个基点,美元指数或下降2-3个点 [5] - 《大美丽法案》或使2025-2034年联邦赤字净增3.4万亿美元,7-9月美债净发行量或达1.25万亿美元 [5] 日元汇率与日本国债 - 日本参院选举后美元兑日元走弱概率上升,野村目标位10月底前下探142.00(当前147.60) [1] - 日本央行加息预期下调至2025年底前累计16个基点,日元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 [1] - 超长期日债收益率或面临温和上行压力,30年期期限溢价合理估值约150个基点(较当前145个基点) [1] - 日元在参议院选举后的涨势或难持续,政治不确定性或使贸易协议复杂化 [2] - 若日本央行暗示年底前加息,日元或走强,荷兰合作银行预计3个月后美元兑日元或达145.00 [3] 欧元与欧洲央行政策 - 欧洲央行对欧元升值的忧虑或难阻止其走强,市场对进一步降息的信心下降 [2] - 特朗普关税威胁令欧洲央行利率决议陷入迷雾,政策制定者或按兵不动至9月 [3][4] 中国资本市场观点 - 房地产板块中长期配置机会受看好,建议关注一二线城市布局、基本面稳健的房企及港股龙头 [5] - 创新药和高壁垒仿制药行业受益于集采规则优化,质量与成本优势企业或扩大市场份额 [6] - 三季度猪价或迎季节性反弹,行业产能有望平稳,中长期盈利中枢或抬升 [7] - 2025年养老金上调2%或新增支出4000亿元,保守估计拉动消费约2000亿元,激活"银发经济" [8]
让“爱与责任”的承诺掷地有声
金融时报· 2025-07-10 16:36
行业定位与价值 - 保险行业的核心价值被定位为"爱与责任",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双重功能 [1] - 行业面临社会结构变迁带来的复杂风险形态,包括健康风险、养老压力、财产安全等多维度挑战 [1] - 保险产品从经济契约升华为维系家庭稳定与社会和谐的温情力量,例如重疾险防止家庭经济崩溃、养老金保障晚年尊严等场景 [2] 社会责任体现 - 对个体:通过风险保障方案赋能奋斗者,降低创业和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2] - 对产业:通过财产险/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等产品体系维护产业链稳定性 [2] - 对国家:参与构建巨灾保险制度、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成为政府社会治理工具 [2] 现存挑战 - 行业存在销售误导、理赔难等顽疾,影响公众信任度 [3] - 部分产品设计复杂且条款晦涩,与消费者实际需求存在脱节 [3] - 科技应用深度不足,未能充分实现风险预防和干预功能 [3][4] 转型方向 - 产品创新转向"客户需求导向",运用大数据/AI技术开发个性化、场景化产品 [3] - 优化理赔流程,将其转化为体现服务温度的关键触点 [3] - 加强行业诚信建设,通过培训消除信息不对称,提升消费者认知透明度 [3] - 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保险+服务+科技"生态圈,实现从事后补偿到事前预防的服务延伸 [4] 发展愿景 - 行业需将"爱与责任"理念融入保单设计和服务全流程,强化风险抵御和社会赋能功能 [4] - 最终目标是成为抵御人生风险的"堤坝"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 [4]
日本,如何走出失去的30年?
大胡子说房· 2025-07-02 20:47
经济环境与日本经验借鉴 - 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收益下降与日本"失去的30年"具有相似性 [1] - 日本养老金体系在老龄化率28.7%的背景下仍能稳定发放人均98万日元养老金 [1] - 日本社会保障支付金额占GDP比例达22.14% [1] 日本养老金投资策略 - 养老金规模达1.6万亿美元(12万亿人民币),2001年至今累计收益5.2万亿人民币 [2] - 投资原则强调长期导向与风险控制平衡 [3] - 资产配置采用25%国内债券+25%国外债券+25%国内股票+25%国外股票的均衡结构 [5] - 50%资金配置海外资产实现风险对冲 [6] - 国内股票侧重高息股,部分标的收益达日经指数6倍 [7][8] 对当前投资的启示 高息股投资 - 建议关注国内具有垄断属性的高息股,银行股年分红率稳定在5-8% [15] - 公募基金新规要求业绩基准不得低于沪深300指数10%,将引导资金流向银行等权重板块 [15][16] - 银行股近期表现强势,成为市场下跌时的避险选择 [17] - 建议通过专业基金而非直接持股方式参与高息股投资 [17] 稳健资产配置 - 市场低迷期应以本金保全为首要原则 [18] - 需在存款利率下行环境中寻找相对高收益品种 [18] 市场趋势判断 - 外资准入限制放宽及美元信用弱化推动外资增配中国资产 [14] - 长期视角下A股可能处于牛市初期,但需耐心等待行情兑现 [14]
企业年金“三年”业绩放榜,11家公募“挑大梁”
券商中国· 2025-06-22 09:06
企业年金市场格局 - 公募基金公司在22家年金投资管理机构中占据11席 占比达50% [1][2] - 年金基金总管理规模达3.67万亿元 涉及5713个年金组合 [2] - 易方达基金以422个组合数量居首 工银瑞信以3151.19亿元组合资产金额位列第一 [2] - 中小公募如海富通管理99个组合 规模750.88亿元 银华基金仅管理27个组合规模不足百亿 [3] 投资业绩表现 - 单一计划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10.92% 含权益类组合为7.15% [4] - 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类组合收益率12.71%位列公募第一 嘉实基金亏损1.68%成为唯一负收益机构 [4] - 国泰基金含权益类组合以11.86%收益率领跑 工银瑞信11.65%位列第二 [4] - 集合计划中国泰基金含权益类组合收益率11.13%唯一突破两位数 工银瑞信/南方/易方达均超9% [5] 非公募业务发展 - 头部公募非公募业务规模已超公募 易方达非公募规模达1.5万亿元 占总资管规模3.5万亿元的43% [7] - 工银瑞信非公募业务规模超1.2万亿元 显著高于其8000亿元公募规模 [8] - 16家基金公司具备社保资格 14家具备养老金资格 63家具备专户资格 [7] 业务模式特点 - 非公募业务以机构资金为主 具备体量大/周期长特性 管理收入稳定可持续 [1][7] - 基金经理普遍跨管公募与非公募产品 如中欧蓝小康管理92.49亿元私募资管计划 招商王景管理200亿元其他组合 [9][10] - 基金公司私募资管总规模约4.6万亿元 14家公司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9]
日本,如何走出失去的30年?
大胡子说房· 2025-06-21 13:22
经济环境与日本经验借鉴 - 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难度加大,与日本"失去的30年"存在相似性 [1] - 日本在老龄化率28.7%(3610万老人)背景下仍能稳定发放养老金,2019年社保支付占GDP22.14%,人均98万日元 [1] - 日本养老金基金规模达1.6万亿美元(12万亿人民币),2001年至今累计收益5.2万亿人民币 [2] 日本养老金投资策略 - 投资原则强调长期导向,在风险管理基础上兼顾收益 [3] - 资产配置采用25%国内债券+25%国外债券+25%国内股票+25%国外股票的均衡结构 [5] - 50%资金配置海外资产实现风险对冲 [6] - 国内股票侧重高息股,部分高息股收益达日经指数6倍,并通过分红保障收益 [7][8] 当前投资建议 权益类配置 - 建议关注国内高息股,特别是银行股(年分红5-8%) [11][15] - 公募基金新规要求业绩对标沪深300指数,将引导资金流向银行等权重板块 [15][16] - 近期银行股表现稳健,涨幅居各板块前列 [17] - 建议通过基金间接投资高息股,避免个人操作风险 [17] 固收类配置 - 强调在市场低迷期优先配置低风险稳定收益资产 [18] - 需在存款利率下行环境中寻找相对高收益品种 [18] - 特定闭门直播将详解存款收益优化方案 [18] 市场趋势判断 - 外资准入限制放宽及美元信用弱化推动外资流入A股 [14] - 国内股市处于牛市初期,但行情兑现需要时间 [14] - 建议现阶段仅以少量资金参与股市投资 [15]
刚公布:72.32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18:36
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72.32万亿元,较去年末的72.85万亿元减少5299.16亿元,环比下降0.73% [1][4] - 公募基金规模最大,达到32.22万亿元,占总规模的44.55% [5] - 私募基金规模为20.19万亿元,占比27.92% [5] - 养老金、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基金管理公司资管计划、ABS规模分别为6.09万亿元、5.93万亿元、4.60万亿元及2.08万亿元,占比均不到10% [5] 单季度规模变化 - 私募基金环比增加2672.77亿元,增幅1.34% [8][10] - 养老金规模增加1492.6亿元,增幅2.51% [8][10] - ABS增加115.63亿元,增幅0.56% [8][10] - 期货公司及资管子公司私募产品增加81.61亿元,增幅2.6% [8][10] - 公募基金环比减少6084.4亿元,降幅1.85% [9][10] - 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减少1706.91亿元,降幅2.8% [9][10] - 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规模环比减少1085.9亿元,降幅9.85% [9][10] - 基金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减少633.47亿元,降幅1.36% [9][10] 历史数据趋势 - 去年全年资管业务总规模逐季增长,于去年底创出72.85万亿元的新高 [6] - 去年一季度以来,资管产品数量逐季减少 [6]
刚公布:72.32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6-19 18:16
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为72.32万亿元,较去年末减少近5300亿元,环比下降0.73% [2][4][5] - 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数量达到194769只,与去年末相比减少749只 [5] - 公募基金规模最大,达到32.22万亿元,占总规模的44.55% [5] - 私募基金规模为20.19万亿元,占比27.92% [5] - 养老金、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基金管理公司资管计划、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规模分别为6.09万亿元、5.93万亿元、4.60万亿元及2.08万亿元,占比均不到10% [5] 季度环比变化 - 私募基金环比增加2672.77亿元,增幅1.34% [10] - 养老金规模增加1492.6亿元,增幅2.51% [10] - ABS增加115.63亿元,增幅0.56% [10] - 期货公司及资管子公司私募产品增加81.61亿元,增幅2.6% [10] - 公募基金环比减少6084.4亿元,降幅1.85% [10] - 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减少1706.91亿元,降幅2.8% [10] - 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规模环比减少1085.9亿元,降幅9.85% [10] - 基金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减少633.47亿元,降幅1.36% [10] 历史趋势 - 去年全年资管业务总规模实现逐季增长,于去年底创出72.85万亿元的新高 [6] - 从产品数量来看,去年一季度以来,资管产品数量逐季减少 [6]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一季度末资管产品总规模72.32万亿元
快讯· 2025-06-19 14:10
资产管理产品总规模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管理产品总规模达72.32万亿元 [1] - 公募基金规模32.22万亿元占比44.55% [1] - 私募基金规模20.19万亿元占比27.91% [1] 细分领域规模分布 - 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5.93万亿元 [1] - 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5.59万亿元 [1] -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养老金规模6.09万亿元 [1] - 期货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0.32万亿元 [1] - 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规模2.08万亿元 [1] 行业结构特点 - 公募基金为最大细分品类占总体规模近45% [1] - 私募基金(含证券/股权/创投等)合计占比超27% [1] - 养老金管理规模突破6万亿元占总体8.42% [1] - 期货资管与ABS等另类资产合计占比3.32% [1]
日本首相石破茂称对美关税谈判不会牺牲农业
日经中文网· 2025-05-12 16:25
日本首相石破茂5月12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就与美国的关税谈判提出方针称,将寻求取消特朗 普政府对日本新加征的关税。还表示"丝毫没有为了汽车而牺牲大米或农业的想法"。他在对立宪民主党 议员大西健介的回答中这样表示。 日本首相石破茂(5月9日) 石破茂提出方针称将寻求取消特朗普政府对日本新加征的关税,还表示"丝毫没有为了汽车而牺牲大米 或农业的想法"……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在5月11日的富士电视台节目中,针对美英两国政府就汽车关税达成协议、决定设立10%的低关税进口 配额等,石破茂表示"这将成为一种模式。"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石破茂5月12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表示,将在本周内向国会提交养老金制度改革法案。在13日 完成自民党内部的程序,其强调称"我将做出最后的努力"。上述发言是回答自民党的新谷正义和立宪民 主党的长妻昭的提问。 关于提交养老金法案,自民党内部存在许多谨慎的意见,因此向国会提交的时间被推迟。石破茂首相表 示"这一法案不仅将充实对未来领取者的发放,还纳入了增加当前领取者的养老金金额的措施,具有极 ...
管好钱、优服务、注“活水” 金融业织密养老金融生态网
上海证券报· 2025-04-28 03:13
养老金融发展概况 - 2024年是金融业推进"五篇大文章"的首个完整年度,上市金融机构在年报中通过专栏专题形式展示养老金融进展[1] - 行业从养老金规模扩张、产品创新、服务优化及产业支持四方面推进养老金融[1] 养老金规模增长 - 工商银行2024年末养老金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同比增加9000亿元,托管规模3.3万亿元(增量5000亿元)[2] - 中国银行养老金受托规模2590.91亿元(YoY +23.44%),农业银行3166.93亿元(YoY +24.6%)[2] - 中国平安企业年金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4.02%,中国太保年金管理规模超7400亿元[2] 个人养老金账户拓展 - 工商银行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增长187%,交通银行账户数翻倍,兴业银行开户数增47.67%[3] - 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均突破1000万户[3] 养老产品与服务创新 - 中国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75城,提供16万客户服务资格,上线数百项十维服务[4] - 保险机构养老社区覆盖情况:中国人寿17个项目/14城,中国平安5城项目,中国太保15园/13城(8800张床位),新华保险21家社区/16城[4] - 中信银行推出覆盖29城67家养老社区的"金融+非金融"服务,包含医疗健康及养老地图功能[5] 养老产业金融支持 - 交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8.84%,创新推出"养老批次贷"及普惠融资模式[6] - 农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9.76亿元(YoY +68%)[6] - 建信银行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行业,搭建"康养产业共享服务平台"[6] 未来发展方向 - 金融机构需深化产品创新、专业机构建设及数字技术应用,以匹配老年人、养老产业及资产积累需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