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冷板式液冷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预计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6亿美元 实现快速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07:56
AI液冷行业发展趋势 - AI大模型更新迭代及应用落地推动算力需求提升,芯片功耗与算力密度持续攀升 [1] - 液冷凭借散热效率高、部署密度大等优势,正加速替代风冷成为主流解决方案 [1] - 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规模预计达到86亿美元,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 - 冷板式液冷技术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 [1]
液冷行业科普报告
长江证券· 2025-08-18 21:44
行业投资评级 - 评级:看好 首次 [6] 液冷技术概述 - 数据中心散热方式分为风冷和液冷,液冷技术具备更高散热效率、低能耗、低TCO、低噪声和低占地面积等优势 [13] - 液冷升级主要在机房侧,服务器与机房内散热方式强绑定,室外侧变动不大 [13] - 液冷方案分为冷板式、喷淋式和浸没式三种,浸没式可进一步分为单相和双相 [13] 液冷技术驱动力 - AI推动芯片功耗快速提升,GPU功耗显著高于CPU,风冷散热上限为TDP<1000W [14][17] - 高功耗服务器带动单机柜功率密度提升,传统风冷技术一般在单机柜20kw达到上限 [19] - 政策严控PUE,传统风冷PUE极限在1.3左右,冷板式液冷最低1.1,浸没式接近1.0 [20] - 2025年底政策要求平均PUE降至1.5以下,国家枢纽节点PUE不得高于1.2 [25] - 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冷板式液冷TCO具备绝对优势,单相浸没式与风冷基本持平 [26][29] 液冷技术方案 - 冷板式为当前及短期内主流方案,喷淋式路线小众 [30] - 浸没式短期内难以渗透原因:改变用户习惯、价格高昂、环保争议 [30] - 冷板式液冷方案中仍有20%-30%热量需通过风冷带走 [39] - 冷板式液冷全链条产品环节数显著多于风冷,液冷板+CDU占比约60% [40] 市场规模预测 - 预计国内液冷市场规模2025年40-50亿元,2026年70-80亿元 [43] - NV液冷空间测算:2025年30-38亿美元(216-270亿元),2026年93-114亿美元(670-823亿元) [51] - ASIC液冷空间测算:2026年中性对应26亿美元市场(184亿元) [52][53] 产业链投资机会 - 液冷板:价值量占比约30%,国产替代逻辑,昇腾系验证窗口期 [55][61] - CDU、Manifold等机房侧产品:价值量占比约50%,国内厂商为主 [57][66] - 快速接头:海外以欧美厂商为主,国内多用中航产品 [71] - 浸没式冷却液:国产替代或更换为有机硅油类是价格下降关键 [57] 重点公司分析 - 英维克:稀缺的液冷全链条布局厂商,2024年液冷相关营收约3亿元 [79][84] - 液冷板相关标的:英维克、飞荣达、中航光电等 [78] - CDU相关标的: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等 [78] - 快速接头相关标的:英维克、中航光电、鸿腾精密等 [78]
AI产业带动液冷渗透加速,企业中报飘红
环球网· 2025-08-15 19:37
液冷技术市场需求爆发 - 随着算力密度提升,数据中心及算力设备散热问题凸显,液冷技术作为核心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1] - 8月以来万得液冷服务器概念指数累计上涨13 64%,8月12日该指数上涨1 73%,成分股中英维克涨超9%,同飞股份涨超8%,曙光数创涨超7% [1] 行业巨头布局带动技术渗透 - 英伟达、微软、谷歌、Meta等公司深入布局AI产业,带动液冷技术渗透加速,例如英伟达旗下GB300系统全部采用液冷散热设计 [3] - 2024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23 7亿美元,同比增长67 0%,冷板式解决方案市占率进一步提高 [3] - 预计2024-2029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46 8%,2029年规模将达162亿美元 [3] 相关企业业绩表现亮眼 - 飞荣达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 86亿元,净利润为15500万元-17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 95%-123 69% [3] - 公司AI服务器散热相关业务与部分重要客户的合作有序推进,持续加大研发和技术储备,营业收入显著增长 [3] 冷板式液冷技术占据主导 - 冷板式液冷是目前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的方案,液冷技术可细分为喷淋式、冷板式和浸没式三种 [3] - 冷板式液冷技术为成熟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液冷散热方案 [3]
中信证券:冷源侧供需进入紧平衡状态 把握产业上行周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9:44
全球算力市场景气周期 - 全球算力市场步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暖通及冷却市场迅速扩容 [1] - 冷源侧海外大厂主导,供需逐步进入紧平衡状态 [1] - 机柜侧冷板式液冷为目前主流解决方案,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趋势下产品不断升级迭代 [1] AIDC基础设施建设 - 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30年AI驱动的数据中心将占美国总电力负荷的9%,带来14GW的装机缺口 [1] - 新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是第二大开支,冷源生产端占AIDC建设投资约15%,泵与管道系统占7%,末端设备占10% [1] 产业趋势 - 冷源侧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分为机械制冷和自然制冷,随着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机械制冷比例提高,冷水机组景气上行 [2] - 机柜侧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带来液冷技术广泛应用,冷板式方案成为主流,由冷板、CDU、Manifold、快接头四大核心组件构成 [2] 市场空间及格局 - 冷源侧江森自控、开利、大金集团、特灵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供需逐步进入紧平衡状态 [3] - 预测2025年冷水机组市场空间约为251亿元,其中压缩机约为75亿元,2028年冷水机组和压缩机市场空间有望分别提升到421亿元/126亿元 [3] -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约为1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5.9% [3] - 预计2025年冷板、CDU、Manifold市场空间分别为97.7/107.4/39.1亿元,2027年将达到191.4/210.6/76.6亿元,CAGR为40% [3]
全球算力市场步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看好创新药板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2 09:03
全球算力市场 - 全球算力市场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 暖通及冷却市场迅速扩容 [1] - 冷源侧四家企业在海外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算力建设加速导致供需逐步进入紧平衡状态 [1] - 机柜侧冷板式液冷为目前主流解决方案 包括CDU 冷板 快速接头等核心部件 [1] - 服务器功率密度提升趋势下 相关产品解决方案不断升级迭代 [1] - 冷源侧建议关注海外龙头核心供应商 末端液冷设备建议关注技术实力与海外渠道兼备的优质企业 [1] 医药创新与国际化 - 我国创新药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医药真创新和真国际化时代将迎来回报 [2] - 创新药板块除海外斩获外 新增国内政策大力支持 有望带动板块稳步向上 [2] - 建议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进行布局 [2] - 最具贝塔效应的创新药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2] 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 - 锂电设备行业正逐渐走出底部 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 [3] - 2024年9月以来国内头部电池厂稼动率有所提升 2025年头部锂电设备公司海外订单持续 国内显著好转 [3] - 固态电池近期催化剂较多 包括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PACK系统完成初步开发并开启装车路测 [3] - 清陶成都基地15GWh固态电池已收到环评审批意见 上汽 宝马 长安等企业提出装车或路试计划 [3] - 美国Quantum Scape取得里程碑进展 将Cobra隔膜制造工艺整合进基准电池产品生产 [3]
AIDC产业链全景图谱
2025-05-28 23:14
纪要涉及的行业 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支持**:我国对 AIDC 政策支持呈现多部委协同、全周期管理覆盖和技术自主化导向三大特征,自 2017 年起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布局和算力服务优化的完整体系[1][4] - **智算中心市场规模**:在大模型发展推动下,2023 - 2028 年年化增速超 25%,2028 年市场规模将超 2800 亿元;截至 2024 年 8 月,全国智算中心项目超 300 个,总算力规模超 50 万 PFlops;按算力规模,互联网和云厂商占比约 35%,基础电信运营商占比约 26%,地方政府占比约 14%[1][5] - **智算中心建设主体**:政府主导型侧重产业智能化;运营商侧重算力基建和业务拓展;云厂商侧重 AI 业务和云业务;第三方 IDC 服务商侧重业务增长;服务器厂商侧重硬件资源[1][6][7] - **智能数据中心商业模式**:从 IaaS/PaaS 向 SaaS 发展,随着大模型迭代,MaaS 成为主流,即大模型供应商为客户定制行业模型服务[1][8] - **AIDC 产业链行情**:2018 - 2025 年经历三轮超额收益行情,分别由新基建推进、AI 技术突破与政策共振、国内大模型竞争驱动,总涨幅显著,如第一轮总涨跌幅达 110%,相对于全市场涨跌幅 41%;第二轮总涨幅 50%,相对于全市场涨幅 39%[1][9][10] - **关键组件发展情况** - **计算芯片**:GPU 主导 AI 计算芯片市场,占比约 90%,国产替代加速;还有 FPGA、ASIC 等类型芯片,各有优势[11] - **存储芯片**: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后,受益于 AI 大模型训练和边缘推理需求,2024 年 DRAM 和 NAND 市场规模预计回暖[3][12][13] - **供配电系统**:2025 年一季度表现亮眼,未来向集约化、模块化和预制化发展,驱动电源设备升级,可关注柜外电源等细分领域[14] - **网络架构**:AI 模型训练对网络架构提出更高要求,InfiniBand 和 RoCEv2 是主要技术路线,可关注光通信 CPO 光模块等细分领域[15] - **散热技术**:高算力需求带来散热挑战,冷板式液冷是当前主流,静默式液冷有望成主流方向,液冷技术加速向算力基础设施渗透,可关注相关液冷供应商[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DC 是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架构构建的算力基础设施,核心构成包括计算设备等,核心功能有提供强大计算能力、高效数据处理、支持多种 AI 应用[2] - 2024 年 2 月 5 日 - 2025 年 2 月 26 日行情期间,Openai 发布视频生成模型 Sora,国内互联网企业如 Kimi 和快手发布新的视频生成模型,Deepseek R1 版本发布对标 ChatGPT O1 模型,加快国产替代进程[10] - 以 10 万 GPU 集群为例,功率超 150 兆瓦,一年耗电量近 16 亿度,传统供配电系统存在结构庞杂等瓶颈[14]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团队团队?行业专题报告:AI电气设备?把握电源、液冷、配套电力设备机遇
方正证券· 2025-02-24 19: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供配电因用电特殊性,电源价值量及冗余配置大幅提升,机柜内非标+定制化需求更高带来溢价,预计2027年国内机柜外电源远期规模150亿左右,机柜内远期规模373亿左右 [3] - 冷板式液冷逐步放量,浸没式液冷静待花开,2026年总体液冷市场规模测算为210.4亿元 [3] - 配套电力设备中,数据中心母线需求快速上量,SiC基低压电能质量产品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3] - 建议关注电源、液冷、配套电力设备环节相关企业 [3][5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源:机柜内>机柜外,价值量确定增长方向 - 从IDC到AIDC场景变革带来量的飞跃,AIDC在搭载芯片类型、应用场景、机柜功率等方面与通用数据中心有显著差异 [7][8] -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主要解决交流转直流和接入备电系统的问题,涉及UPS/HVDC、ACDC、DCDC电源模块等环节 [9] - 2024 - 2029年AI服务器平均机架密度将从40 - 100kW增加至350 - 500kW,服务器电源存在技术迭代,单价提升 [13] - 当前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多采用2N系统架构,未来朝着DR和RR架构演绎,各架构在建设成本、运行成本、系统架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14][16] - HVDC在效率、可靠性、拓扑结构等方面有优势,具备渗透率提升基础,但也存在兼容性和新增断路器成本等问题 [23][24][30] - 预计2027年服务器电源PSU市场规模372.9亿,UPS市场规模91.2亿,HVDC市场规模59.7亿 [32] 液冷:冷板式逐步放量,浸没式静待花开 - 单机柜功率已超100kW,未来AI GPU单机柜功率将远高于100kW,采用液冷技术是大势所趋 [35] - 液冷技术主要有冷板式、浸没式、喷淋式,各技术路线在原理、技术特点、项目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36][38] - 冷板式液冷主要分为一次侧和二次侧,价值量重点在二次侧;浸没式液冷价值量重点在冷却液 [39][42][43] - 预计2027年冷板式市场规模221.0亿元,浸没式市场规模89.8亿元 [46] 配套电气设备:变压器&母线&电能质量设备 - 数据中心多用干变,干变和油变在结构、外观、容量与电压、绝缘与散热、适用场所等方面存在差异 [48][49] - 母线在安装、使用、检修、后续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可提升数据中心的可用性 [51] 盈利预测 - 建议关注电源环节的麦格米特、欧陆通等;液冷环节的英维克、申菱环境等;配套电力设备环节的金盘科技、伊戈尔等企业,并给出了各企业2024 - 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及同比变化、PE估值等数据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