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型理财产品
搜索文档
理财公司加大多元产品布局,非固收产品占比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7:12
2025年三季度,理财产品发行量稳步上升。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有32家理财公司发行了6361只净值型理财产品,同比2024年三季度涨超40%。同时,理财 产品规模总体平稳。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 从产品结构看,在"低利率"与"资产荒"的驱动下,理财公司持续深化多元资产配置转型,发行高含权产品,其中混合类产品发行了106只,权益类产品发行 了11只。此外,为了迎合客户的风险偏好,理财公司逐渐转向发行流动性更高的开放式产品,同时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明显。新品定价方面,业绩比较基准延 续下行趋势,利率中枢长期低位成为理财公司的定价共识。发行规模方面,理财公司三季度单品募集规模同比2024年三季度下滑了8.83%。 新品结构:产品发行量同比增幅超40%,非固收类产品占比提升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2025年三季度,32家理财公司发行了6361只净值型理财产品(以产品登记编码为统计标识),同比2024年三季度的4473只上涨了 42.21%,理财产品发行量稳步上升。 从发行机构看,股份行理财公司华夏理财、浦银理财和兴银 ...
理财季度盘点①丨理财公司加大多元产品布局,非固收产品占比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16:49
(原标题:理财季度盘点①丨理财公司加大多元产品布局,非固收产品占比提升) 2025年三季度,理财产品发行量稳步上升。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有32家理财公司发行了6361只净值型 理财产品,同比2024年三季度涨超40%。同时,理财产品规模总体平稳。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 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市场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同比增加9.42%。 总结来看,理财公司2025年三季度产品发行量稳步上升,产品规模也有所提高,产品发行呈现向短期 限、开放式、高流动性产品转移的特点,同时理财公司也加强产品的多元化布局,向多元资产配置转 型。 从产品结构看,在"低利率"与"资产荒"的驱动下,理财公司持续深化多元资产配置转型,发行高含权产 品,其中混合类产品发行了106只,权益类产品发行了11只。此外,为了迎合客户的风险偏好,理财公 司逐渐转向发行流动性更高的开放式产品,同时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明显。新品定价方面,业绩比较基准 延续下行趋势,利率中枢长期低位成为理财公司的定价共识。发行规模方面,理财公司三季度单品募集 规模同比2024年三季度下滑了8.83%。 新品结构:产品发行量同比增幅超4 ...
“存款搬家”奔涌 银行理财站上32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26 23:50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三季度单季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增长1.46万亿元,从6月末的30.67万亿元增至32.13万亿元 [3] - 存续产品数量4.39万只,同比增长10.01%,存续规模同比增长9.42% [3] 市场参与主体与产品结构 - 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31.2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7.14%,较去年同期增加0.05个百分点 [4] - 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3.06万只,存续规模29.2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6%,占全市场比例达91.13% [3] - 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8300亿元,占比2.58%,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存续规模分别为700亿元和200亿元 [4] 居民理财行为转变 - 居民理财观念正从“储蓄思维”向“投资思维”过渡,推动“存款搬家”趋势持续深化 [1][6] - 净值型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新刚需”,风险收益特征介于存款与股票之间 [3] - 大型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普遍维持在1.25%左右,收益吸引力显著弱化,促使储户将到期存款转而配置理财产品 [6] 金融机构服务与能力提升 - 理财经理日均客户咨询量显著增长,需具备资产配置思维以定制个性化理财方案 [4] - 银行普遍加强投教工作,通过线上直播、图文解读等方式帮助客户理解净值化逻辑 [5] - 银行和理财公司积极优化产品策略,“固收+”产品因在投资债券基础上增加股票、可转债等资产而受到市场广泛青睐 [6] 市场动态与未来展望 - 存款搬家强度取决于资管产品与新存款的收益剪刀差能否持续,以及宏观经济基本面改善预期能否巩固 [8] - 政策端预计将继续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为居民财富向权益资产转移提供制度保障 [8] - 产品创新与投研能力提升至关重要,需着力发展采用“固收+”策略的中低风险等级产品,并优化资产配置以控制净值波动 [10]
“存款搬家”奔涌,银行理财站上32万亿
北京商报· 2025-10-26 21:53
低利率浪潮席卷下,中国居民的"钱袋子"正流向理财市场。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三季度)》(以下简 称《报告》)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2.13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股理财增长热潮的背后,是"存款搬家"趋势的持续深化,随着长期限定期存款 利率一降再降,不少手握存款的储户在"保本"与"收益"间纠结,也推动居民理财观念从"储蓄思维"向"投资思维"过渡。32万亿元规模的理财市场,既为居民 财富增值提供了新空间,也对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产品创新及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单季规模增长1.46万亿元 "小王,明天能再给我讲讲净值型理财怎么看吗?"不久前,李敏(化名)给银行理财经理发去消息。她手中的30万元存款即将到期,看着手机银行里"业绩 比较基准3%以上"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李敏既心动又犹豫。过去几年,她一直习惯将积蓄存入定期存款,享受稳定且可预期的利息收益。然而,随着存款利 率持续下行,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开始关注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希望能在保本与收益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风险收益特征介于存款与股票之间的净值型理财产品,逐渐成为居民资产配置中的"新刚需",截至2025年 ...
“存款搬家潮”下,有理财公司规模增近5倍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23:29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 [2] - 二季度市场回暖一季度规模曾出现下降 [2]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2] 理财公司业绩分化 - 24家披露数据的理财公司合计净利润156.67亿元多数保持增长但部分承压 [2][3] - 招银理财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6家净利润超10亿元招银理财以13.64亿元居首但同比下降5.74% [3] - 6家理财公司净利润不足2亿元体量与头部差距拉大 [3] - 浦银理财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超70%渤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华夏理财同比分别增37.35% 28.26% 21.73% [3] - 中银理财农银理财光大理财净利润同比增22.23% 13.66% 14.42% [3] - 平安理财净利润7亿元同比下滑41.28%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浙银理财等也出现下滑 [5] 行业分化原因分析 - 存款利率下行促使居民储蓄资金向净值型理财转移 [4] - 理财公司通过加大权益资产配置优化固收+策略提升收益 [4] - 客户基础扩大和代销网络延伸推动管理规模和收入增长 [4] - 规模效应存在天花板管理费率下调压缩收入空间 [5] - 资源禀赋和投研能力强的头部机构挤压中小机构生存空间 [5] - 净值化转型下投资者价格敏感度提升债市波动通过净值下跌-赎回-被动减持链条冲击规模 [8] - 产品结构单一负债不稳固的机构在赎回压力下陷入被动 [8] 理财公司规模格局 - 截至6月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2.79万只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4.44%同比增12.98%占全市场89.61% [6] - 招银理财规模2.46万亿元领跑兴银理财信银理财也超2万亿元 [6] - 中银理财浦银理财平安理财民生理财建信理财华夏理财光大理财7家规模超万亿元 [6] - 法巴农银理财规模75.69亿元同比增近5倍高盛工银理财95.51亿元同比增364%贝莱德建信理财120.78亿元同比增200% [6] - 汇华理财规模同比缩水23.46%青银理财规模1894.80亿元同比下降约8% [7] -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降至6.74万亿元较去年底减少逾5000亿元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约1.35%较6月末继续走低 [7] 产品策略与市场机会 - 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需通过分层设计匹配客户需求推出低波稳健型产品承接存款迁移资金 [10] - 在固收优势基础上适度布局权益市场实现稳健打底+弹性增厚组合 [10] - 开发存款替代型与收益增强型产品提升投研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 [10] - 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仅0.07万亿元占比偏低因客群风险偏好有限及宏观经济复苏不确定性 [10] - 理财公司可加大固收+与含权产品布局信银理财含权产品存续规模2070.80亿元较上年末增185.79亿元占比从9.68%提升至9.83% [11] - 黄金成为关注新方向因美元走弱及全球风险事件频发金价持续攀升瑞银上调2026年金价预测上看3700美元/盎司 [11] - 央行增持和美元储备货币地位下降为黄金提供长期支撑但短期内高位震荡不宜盲目追高 [11]
上半年24家理财子净利156亿,“存款搬家潮”下有黑马规模增近5倍
第一财经· 2025-09-07 21:09
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38% [1] - 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数量2.79万只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44%同比增12.98%占全市场89.61% [4] - 二季度市场出现修复迹象但部分机构仍面临规模收缩压力 [5][6] 理财公司盈利分化格局 - 24家理财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156.67亿元头部与尾部机构差距拉大 [1][2] - 6家公司净利润超10亿元招银理财13.64亿元居首但同比下降5.74% [2] - 浦银理财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超70%渤银理财增37.35%渝农商理财增28.26%华夏理财增21.73% [2] - 平安理财净利润7亿元同比下滑41.28%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浙银理财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3] 资产管理规模分层 - 招银理财规模2.46万亿元领跑兴银理财信银理财首次跻身2万亿梯队 [5] - 中银理财浦银理财平安理财民生理财建信理财华夏理财光大理财规模均超万亿 [5] - 外资理财公司快速扩张法巴农银理财规模75.69亿元同比增近5倍高盛工银理财95.51亿元增364%贝莱德建信理财120.78亿元增200% [5] - 汇华理财规模同比缩水23.46%青银理财规模1894.80亿元同比下降8% [6] 产品结构变化与市场挑战 -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降至6.74万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超5000亿元平均收益率约1.35% [6] - 债市震荡与净值化转型导致"净值下跌—赎回—被动减持"负反馈链部分机构固收类产品未恢复至2024年底水平 [6] - 头部机构通过多元化资产配置负债渠道和对冲工具缓解波动尾部机构因产品单一负债不稳陷入恶性循环 [7] 资产配置新方向 - 权益市场回暖上证指数报3812.51点但权益类产品规模仅0.07万亿元占比仍低 [1][8] - 信银理财含权产品规模2070.80亿元较2024年末增185.79亿元占比从9.68%升至9.83% [9] - 黄金成为新配置方向瑞银上调2026年金价预测至3700美元/盎司央行增持与美元地位下降形成长期支撑 [9] - 理财公司需开发存款替代型与收益增强型产品通过固收+与含权产品布局控制风险回撤 [8][9] 资金流动与行业驱动因素 -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1] -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储蓄资金向净值型理财转移理财公司通过提升权益配置比例优化固收+策略增强吸引力 [3][8] - 外资机构凭借差异化投研能力与全球资源成为行业结构变化重要推手 [5]
理财公司频频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6:42
行业趋势 - 银行理财行业进入真净值化时代 渠道变革持续深化 理财公司加速拓展代销渠道网络[1] - 银行理财市场竞争呈现"产品为王"与"渠道为王"并行的双轨格局[2]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 理财意识增强 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崛起 下沉市场成为理财规模新增长点[3] 渠道拓展 - 农银理财 北银理财 上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8月以来与多地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1] - 信银理财 渤银理财 北银理财 上银理财下半年陆续与农商行开展代销业务[1] - 浙江衢州衢江农商行与上银理财 北银理财 兴银理财 杭银理财 平安理财 信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建立代销关系[2] - 东莞农商行与农银理财 兴银理财 宁银理财 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展开代销合作[2] 市场机遇 - 地方农商行是理财市场竞争中的蓝海区域 此前因人员数量 科技能力等因素合作较少 基本处于刚开展或拟开展代销业务阶段[1] - 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达60.16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2.9% 庞大而分散的市场成为理财市场下一轮规模增长重要引擎[2] - 农商行凭借本地化客户优势 在大型银行网点覆盖不足地区帮助理财公司快速拓展市场份额 触达更广泛客户群体[3] 合作动因 - 理财公司通过农商行合作可降低区域集中风险 助力产品销售扩面增效[3] - 代销理财业务帮助农商行丰富产品线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提升客户黏性 避免客户流失[3] - 农商行在净息差处于低位 业绩承压情况下 有较大动力通过代销理财产品提高中间收入 丰富收入来源[4] 产品策略 - 理财公司根据当地客群偏好推出专属理财方案 就不同客群风险偏好对资产配置比例 久期 杠杆进行控制[4] - 县域客群风险偏好相对较低 对理财产品认知有限 理财机构采取审慎态度和贴近代销行需求的方案[5] - 农商行代销产品中以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风险偏好以R1 R2为主[5] 转型方向 - 理财机构需从简单产品代销向创设定制产品 共享资源 共同服务客户等更紧密模式演变[5] - 理财公司需从产品供应商升级为综合服务提供者 向"代销+赋能"模式转型 探索区域特色定制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5]
掘金县域市场“新蓝海” 理财公司频频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6:35
银行理财公司代销渠道下沉趋势 - 银行理财公司加速与农商行建立代销合作 包括农银理财、北银理财、上银理财、信银理财、渤银理财等机构8月以来密集与多地农商行签署代理销售协议 [1][2] - 国有行理财公司加入拓展行列 农银理财于8月14日与东莞农商行签订理财产品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该行此前已与兴银理财、宁银理财、杭银理财等建立合作 [3] - 农商行市场被视为新增长引擎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且理财意识增强 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崛起 县域市场成为行业规模增长重要支点 [3][6] 下沉市场战略动因 - 农商行区域具有蓝海特征 地方农商行因人员数量与科技能力限制 此前较少与理财公司合作 目前多处于代销业务刚开展或拟开展阶段 竞争强度较低 [1] - 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庞大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达60.16万亿元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2.9% 为理财销售提供广阔客群基础 [3] - 农商行可通过代销实现多元化营收 在净息差低位背景下 代销理财可丰富产品线并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凤阳农商行明确将此作为存款利率下行时期的客户资产配置替代方案 [4][5] 业务合作模式特点 - 产品策略聚焦低风险偏好 县域客群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理财公司主要以R1、R2风险等级的固收类产品为主 并控制资产久期与杠杆水平 [6] - 从单纯代销向生态合作升级 理财公司需根据区域客群属性定制专属理财方案 并与代销银行在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沟通 向"代销+赋能"综合服务模式转型 [6] - 中小银行转向代销应对监管 对于无法申请理财公司牌照的中小银行 由自营理财转向代销成为符合监管要求且维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1]
寻求全新业务增量 理财公司“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03 21:26
行业趋势:理财公司加速拓展农商行代销渠道 - 8月以来多家理财公司如农银理财、北银理财、上银理财与广东、浙江等地农商行宣布代销合作 [1] - 地方农商行被视为理财市场竞争中的“蓝海”市场,合作一旦形成则关系较为稳固,能创造全新业务增量 [1] - 银行理财行业在真净值化时代经历渠道变革,拓展代销“朋友圈”成为行业共识,渠道网络向下沉市场延伸 [1][2] 合作动态:各类理财公司积极布局 - 国有行理财公司如农银理财于8月14日与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签署理财产品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2] - 股份行理财公司如兴银理财、宁银理财、杭银理财及城商行理财公司如北银理财均已与多家农商行展开合作 [1][2] - 浙江衢州衢江农商行在8月先后与上银理财、北银理财签署代理销售合作协议,此前已与兴银理财、杭银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建立代销关系 [1] 市场驱动力:下沉市场潜力与双方诉求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理财意识增强,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崛起,成为银行理财规模新增长点 [2] - 理财公司看中下沉市场巨大潜力,农商行凭借本地化客户优势可帮助理财公司快速拓展市场份额并触达更广泛客户群体 [2] - 农商行在净息差低位、盈利压力大的背景下,有较大动力通过代销理财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丰富收入来源 [2][3] 业务策略:产品定制与风险适配 - 理财公司根据当地客群偏好推出专属“理财方案”,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控制资产配置比例、久期和杠杆 [4] - 县域客群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理财机构在产品推介及资产配置上采取更审慎态度和贴合代销行需求的方案 [4] - 地方农商行代销的产品中以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风险等级以R1、R2为主 [4]
寻求全新业务增量,理财公司“牵手”地方农商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21:14
行业趋势 - 理财公司代销渠道网络正延伸到下沉市场 多家理财公司与农商行开启代销合作 [1][2] - 银行理财行业步入真净值化时代 市场竞争呈现"产品为王"与"渠道为王"并行的双轨格局 [2]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地区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 理财意识增强 财富管理需求快速崛起 [2] 合作动态 - 8月以来农银理财 北银理财 上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与广东 浙江等地农商行建立代销业务合作 [1] - 8月28日浙江衢州衢江农商银行与上银理财签署代理销售合作协议 [1] - 8月8日衢江农商银行新增北银理财为代理销售合作机构 此前已与兴银理财 杭银理财 平安理财 信银理财建立代销关系 [1] - 8月14日农银理财与东莞农商银行签订理财产品代理销售服务合同 该行已与兴银理财 宁银理财 杭银理财展开合作 [2] - 6月安徽凤阳农商银行成功开办代销理财业务 代销兴银理财旗下净值型理财产品 [3] 战略动机 - 地方农商行是理财市场竞争中相对蓝海市场 此前因人员数量 科技能力等因素未充分开展合作 [1] - 理财公司通过农商行本地化客户优势快速拓展市场份额 触达更广泛客户群体 降低区域集中风险 [3] - 农商行通过代销理财丰富产品线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提升客户黏性 避免客户流失 [3] - 在净息差处于低位背景下 中小银行有较大动力代销理财产品以提高中间收入 [4] 产品策略 - 理财公司根据当地客群偏好推出专属理财方案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控制资产配置比例 久期和杠杆 [5] - 县域客群风险偏好相对较低 对理财产品认知有限 理财机构采取更审慎态度和贴合需求的方案 [5] - 地方农商行代销产品中固收类理财产品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风险偏好以R1 R2为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