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为Mate70
icon
搜索文档
手机后盖材质加速进化:塑料 “屈居” 入门机,玻纤成了新宠
36氪· 2025-08-26 15:12
而要说手机后盖材质中的钉子户,雷科技绝对会把这一票投给塑料。 近些年,手机外观形态上的创新已逐渐进入瓶颈期,很难再玩出什么花活。 因此手机厂商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手机后盖材质,不同材质的后盖不但能带来不同的握持手感,而且也能带来更多大胆的设计。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那么,不同材质的手机,到底有哪些差别?在日常使用中又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这是雷科技要在本文分享的话题。 塑料后盖:实用性拉满但颜值低 其实手机后盖的材质,一直在美观性、实用性和成本之间不断寻求平衡,例如早期的金属后盖,虽然兼顾了耐用和美观,但却会严重影响到手机信号的接 收,以至于金属后盖仅是昙花一现后便匆匆退场。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从手机诞生至今,塑料凭借极低的生产成本、耐高温耐弯折、耐用及不会遮挡信号等特性,成为最常见的后盖材质之一。 不过塑料的缺点也很明显,质感太过拉胯,很难做出手机厂商们想要的「高级感」,哪怕强如苹果,也曾在塑料后盖上栽了个大跟头——其推出的iPhone 5C在销量上翻车,成为史上销量最低的iPhone之一。 目前我们基本只能在一些定位入门的机型上见到塑料后盖的存在,只能说绝大多数用户还是「颜控」,明明塑料材质有 ...
内测“AI万能搜”,淘宝要走条不一样的路
36氪· 2025-08-25 08:10
阿里AI电商战略调整 - 公司于2023年末市值曾逼近拼多多 创始人马云罕见发声 强调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 是机会也是挑战 公司会改变[1] - 公司过去两年AI电商战略主要集中在B端 例如万相营造和绘蛙等产品 将AI能力深度嵌入生意经营增长中 如今开始向C端用户提供AI能力 试图用AI改造网购体验[2] 淘宝AI万能搜功能 - 淘宝正在灰度测试AI万能搜功能 瞄准穿搭指南 送礼清单 选购攻略和问口碑四个核心场景[3] - 用户可通过自然语言提问 AI会生成融合文字 商品 视频图片的答案报告 解决购物攻略 口碑评测 优惠咨询等消费问题[3] - 功能设计类似DeepSeek和豆包 用获取信息 查询需求 分析总结展示内容生成逻辑 不直接提供商品链接 而是基于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选购建议和避坑提醒[5] - 功能可视为AI种草机器人 具备购物偏好能力 基于丰富数据库和协同过滤算法 为每位用户打造专属种草内容[5] AI对电商购买行为的影响 - 硅谷风险投资机构a16z分析 AI Agent驱动的智能化购买体验正改变所有购买行为 包括冲动购买 日常必需品购买 生活方式购买 功能性购买和人生重大购买[6] - a16z给出反直觉结论 越是重要的购买行为 AI影响力越微弱 因人类对AI幻觉存疑 不会将身家性命托付给原理不明且运行不稳定的科技造物[8] - 在冲动购买和日常必需品购买等小额支出上 AI引导效果更显著 通过分析浏览历史 购买记录和文字情绪 在最恰当节点推送最符合需求的产品 甚至改造用户生活方式 实现千人千面[8] 电商行业竞争格局 - 内容化自疫情以来成为电商平台发力重点 源于抖音 快手 微信视频号等内容平台为盈利纷纷电商化 不再向电商平台输送流量[11] - 电商平台发现用户消费习惯变化 电商化内容平台拿走用户注意力和购物需求 因此电商平台选择自己生产内容并汇聚流量 淘宝Slogan从随时随地想淘就淘改为太好逛了吧[11] - 电商平台在吸引用户关注方面不如内容平台 抖音日人均使用时长1.55小时 淘宝用户日均时长58分钟 其中00后仅11分钟[11] - 淘宝用户购物意图明确 转化率高达8.2% 远超行业平均值4.5% 网民有确定性购物需求时仍乐于上淘宝[13] 淘宝战略方向调整 - AI万能搜是淘宝最大化数据与基础设施优势的武器 代表公司调整发展方向 过去数年尝试的电商内容化可能被按下暂停键[10] - 公司选择扬长避短 不再追求用户花更多时间在淘宝 而是希望用户每次搜索和提问都能在AI助力下转化为购买[13]
2025国补多地面临二次启动:国家补贴2025全国统一持续到12月31日结束
搜狐财经· 2025-06-13 14:47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紧急辟谣,2025年国家补贴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仍为2025年12月31日,当前调整仅为阶段性空窗期 [1] - 财政部已预拨810亿元衔接资金,重庆、江苏等地明确6月下旬至7月重启第二轮投放 [4] - 首批资金消耗速度超预期,截至5月底全国已消耗补贴资金超1500亿元,占全年3000亿总池超50% [3] 补贴规则详解 汽车 - 报废国四燃油车或2018年前新能源车购新能源车补2万元,燃油车(2.0L及以下)补1.5万元 [5] - 置换更新新能源车最高补1.5万元,燃油车最高1.3万元(如北京) [5] 家电 - 覆盖冰箱、空调等12类传统家电,新增微波炉、净水器 [5] - 一级能效补售价20%(最高2000元),二级能效补15%(最高1500元),空调每户最多可补3台 [5][8] 手机数码 - 适用手机、平板、手表(单价≤6000元),≤3333元补15%,>3333元封顶500元 [5] - 超6000元机型(如华为Mate70)享平台额外10%补贴 [5] 资金与监管调整 - 重庆首轮12亿家电补贴6月初耗尽,郑州、湖北等地紧随其后关闭通道 [3] - 江苏启动限额管理,线下每日额度压降至670万元,广东转向"粤焕新"平台核销 [3] - 监管升级主因部分商家利用"虚假旧机回收""一码多刷"套补,增设SN码与身份证绑定核验 [3] 消费者策略 - 高优先级购物清单:空调/高端手机单品补贴高达2000元,建议6月底前下单 [8][9] - 新能源车叠加购置税免征综合省超5万元,河南湖南等地最晚10月前申请 [8][9] - 线上入口:京东APP搜"家电省2000"(家电)、"数码省2000"或"手机省500"(手机平板) [1][9] 市场趋势 - 河南、湖南等人口大省额度或提前至12月中旬耗尽,高需求品类全国资金池消耗率超70% [9] - 下半年政策重点转向县域市场,特斯拉Model Y/3首次入围新能源汽车下乡目录 [9] - 农村充电桩试点县最高获4500万建设补贴 [9]
国补政策2025最新结束消息:国家补贴2025全国统一持续到12月31日截止
搜狐财经· 2025-06-13 12:11
政策时间线 - 全国统一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31日,覆盖家电、手机数码、汽车三大领域[4] - 河南、湖南等人口大省因额度紧张,建议最晚12月中旬前完成购买[5] - 重庆因首批12亿家电补贴耗尽,已于6月初暂停,预计7月重启[5] 补贴执行情况 - 截至5月全国消耗补贴超1500亿元,占全年额度50%以上[5] - 江苏、广东升级风控系统,严打套补行为[5] - 江苏、广东叠加消费券后综合补贴达20%,青岛、江西扩围至激光投影仪、扫地机器人[6] 家电类补贴细则 - 覆盖12类传统家电及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7] - 1级能效/水效产品补售价20%,单品最高2000元[7] - 2级能效产品补15%,最高1500元[7] 手机数码类补贴细则 - 覆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单价≤6000元)[7] - ≤3333元产品补售价15%(如3000元手机省450元)[7] - >3333元产品封顶补500元(如6000元手机实付5500元)[7] 汽车类补贴细则 - 新能源车报废2018年前旧车最高补2万元[7] - 燃油车报废国四及以下车最高补1.5万元[7] 补贴领取方式 - 家电类:京东APP搜"家电省2000"[10] - 手机数码类:京东APP搜"手机省500"或"数码省2000"[11] - 地方通道:湖南用"云闪付",北京用"京通小程序"[11] 补贴使用策略 - 可叠加以旧换新(旧手机最高抵3000元,旧家电抵2000元)[15] - 618期间京东红包叠加国补后综合省40%(如8000元空调实付5100元)[16] - 高价值商品如空调、iPhone 16、华为Mate70建议优先下单[17] 政策资金动态 - 财政部已预拨810亿元第二批资金[20] - 全国补贴池消耗率超50%,河南、湖南等地或于12月中旬提前耗尽额度[20]
外卖大战烧到618,即时零售成大促增量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5-16 17:13
京东618战略布局 - 京东宣布618期间外卖与国补将"双线作战",外卖地位显著提升 [1][3] - 京东外卖推出"京东超级外卖日"活动,每月18日可抢1.68元咖啡、奶茶,支持现点现吃或先囤后送 [3] - 京东集团CEO许冉表示即时零售是核心零售业务的战略外延,外卖在即时零售中订单频率和体量最高 [5] 即时零售行业动态 - 传统电商大促期间外卖、即时零售参与度不高,但京东今年将二者并列,寄望于即时零售带来新鲜感 [5] - 国补政策显著促消费,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Android市场因国补增长5.3% [5] - 京东外卖在流量、获客及转化上已见效,并与超市、生活服务品类出现交叉销售 [5] 美团618参与情况 - 美团买药参战618,总商品数同比增长70%,慢病药品、医美面膜等品类销量增长超50% [6] - 美团闪购未明确下场618,但4月在数码板块开启国补活动,额外提供平台优惠券 [7] - 美团闪购国补后数码产品价格接近主流电商平台,如华为Mate70 12GB+512GB到手价低至5392元 [7] 即时零售竞争格局 - 美团闪购扩展数码品类提升客单价,京东通过外卖抢占高频消费场景,双方跨界布局成618增量看点 [8] - 高客单价数码品类曾是线下门店及传统电商战场,美团2022年试水"手机小时达"但未形成规模 [8] - 京东高调入场外卖后,美团决心布局数码市场,与京东在各自优势领域展开竞争 [8]
AI原生手机之战:三大阵营的对决
36氪· 2025-05-07 20:23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同比激增591%,渗透率从2023年的3%跃升至22%,预计2025年将突破1.18亿台,占整体市场的40.7% [4] - 全球600美元以上高端机型占比突破30.9%,其中AI功能贡献了75%的溢价能力 [4] - 头部厂商研发投入占比攀升至12%-15%,远超传统硬件创新周期 [4] - 行业面临硬件创新枯竭、用户换机周期拉长至51个月的困境,集体押注AI [5] 技术演进 - AI手机需具备端侧大模型算力、系统级AI融合、场景化主动服务等特征,与早期仅搭载语音助手或美颜算法的「伪AI手机」不同 [8] - AI在手机中的表现类似于自动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落地,分为辅助驾驶和高阶辅助驾驶 [9] - 影像革命从传统比拼主摄范围转向AI驱动的视频创作,涉及芯片、算法、光学重构等全新技术方案体系 [10] - 交互升级体现在智能体的任务调度与复杂处理,如荣耀Magic7的「YOYO智能体」可全流程执行购买咖啡等任务 [10] 厂商动态 - OPPO Find X8系列推出AI一键闪记功能,荣耀x70i具备AI拍照聚焦、任意门等功能,华为畅享80主打AI通话 [2] - vivo X200系列搭载「蓝心大模型」,夜景动态范围提升3倍,OPPO Find系列采用「AI导演模式」自动剪辑15秒短视频 [10] - 华为通过鸿蒙系统与麒麟芯片的软硬协同实现预判能力,如通勤时自动预加载导航App [11] - 苹果首次披露「Apple Intelligence」体系,将大模型能力深度嵌入iOS 18,支持自然语言调用跨应用服务 [13] 硬件与生态 - 2025年Q1智能硬件AI芯片出货量同比激增420%,未硬件AI化的机型均价同比下跌12% [16] - 高通骁龙8 Gen4预留「AI算力池」,华为向第三方开放「盘古大模型」接口,吸引超2000家应用接入鸿蒙生态 [17] - 联发科天玑9400通过NPU能效优化,AI摄影功耗下降80%,荣耀Magic7系列搭载专业通信芯片HONOR C2,弱网信号提升20% [16] 竞争格局 - 苹果坚持自研和本地化合作,端侧闭环,但被批评在AI方向过于保守 [17][19] - 华为主打端云协同,通过自主研发芯片与云端盘古大模型处理复杂任务 [20] - 小米、OV、荣耀为代表的开放派拥抱第三方大模型,构建「智能体商店」生态 [20] - 华为因鲲鹏、异腾等算力平台及20%的研发投入强度,被认为最有机会领跑AI手机市场 [22] 未来挑战 - 厂商需在算力、生态和场景的平衡中获得优势,仅聚焦传统场景将陷入同质化泥潭 [22] - 未来5年无法构建AI原生能力的品牌可能被动退场 [22] - AI手机是否是终极命题仍存疑,未来智能终端设备形态可能颠覆现有手机概念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