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奇诺
搜索文档
跟风的小红书momo党、CBD糖葫芦与流动的盛宴
36氪· 2025-11-14 19:11
CBD餐饮消费新趋势 - CBD地区出现平价网红小吃摊,糖葫芦摊位在工作日午后排队可达2小时,糯米夹心糖葫芦售价8元一串[1] - 另一网红摊位小广东猛火炒饭夜间出摊,排队时间达2-3小时,顾客人数突破1500人[3] - 这些路边摊SKU通过现制、烟火气和社交属性走红,满足消费者对标准化流水线出品的抗议和低成本快乐需求[8][35] 餐饮品牌流量获取方式变革 - 餐饮商家流量获取方式从依赖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转向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获得廉价甚至免费流量[36] - 小红书于今年9月试点推出年费168元的小红卡,加码本地生活赛道,但折扣力度与美团、抖音相比缺乏竞争力[37] - 传统权威被解构,大众点评评分体系面临挑战,用户更倾向于真实用户自发分享的内容[39] CBD餐饮业态历史演变 - 1990年开业的夏宫是CBD初代网红餐厅,人均消费300-500元,需使用外汇券,当时北京市民月工资不足300元[11][13] - 1999年星巴克大陆首店在国贸开业,一杯卡布奇诺售价19元,相当于20斤大米,塑造了高级饮品形象[14][15] - 2010年绿茶餐厅以人均几十元价格进入CBD,融合杭帮菜与川湘菜,踩中购物中心餐饮比例提升至20%以上的风口[23][26][28] 餐饮品牌发展案例与挑战 - 西贝莜面村2014年在CBD开设300平第三代门店,4年内门店数量从60家扩张至325家,但后来陷入预制菜风波[29] - 麻六记2020年12月在国贸开业,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原计划2025年开出300家门店,但目前进展不顺[34] - 互联网餐饮品牌如伏牛堂在2014-2015年获3轮融资,但CBD因高租金和缺乏日常社交属性未成创业主场[33] 网红小吃摊规范化经营 - CBD糖葫芦摊位将结账柜台搬进正规流动餐车,保持现场制作[43] - 小广东猛火炒饭租用迷你门店,下午5点营业,通过小程序排队取号,老板新合作伙伴具有12年互联网和商场工作经验[43] - 转为门店模式后收到差评,食客对路边摊和门店体验要求不同,感觉发生变化[46]
星巴克中国,新的开始
搜狐财经· 2025-11-04 22:48
合作概述 - 星巴克与博裕投资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成立合资企业以全面运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业务 [1] - 合作标志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深耕26年后开启战略转型新篇章,体现国际品牌与本土资本深度融合共拓市场的新趋势 [1] - 合作旨在通过全球品牌影响力与本土市场经验的优势互补,巩固高端咖啡领先地位并加速拓展新兴市场 [1] 合资企业股权与价值 - 博裕投资将持有合资企业至多60%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权 [2] - 星巴克仍为品牌及相关知识产权的所有者与授权方 [2] - 股权交易以约40亿美元(不计现金与债务)的企业价值为基础 [2] - 星巴克预计其中国零售业务总价值将超过130亿美元,包括出让权益收入、保留股权价值及未来品牌授权收益 [4] 运营与未来规划 - 合资企业总部设于上海,全面承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现有8000家门店的日常管理、员工团队及供应链体系 [7] - 未来三大核心发力方向为提升顾客体验、加速饮品创新与数字化布局、拓展新的城市及区域市场 [7] - 计划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从8000家逐步拓展至20000家 [7]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星巴克自1999年进入中国,通过高品质咖啡和“第三空间”体验服务数亿消费者,建立深厚品牌情感联结 [9] - 博裕投资是深耕中国市场的顶尖另类资产管理机构,投资组合覆盖超过200家企业,在消费零售等领域资源深厚 [9] - 合作被视为基于共同愿景的深度融合,旨在为星巴克中国业务注入新发展动能,开启长期增长新征程 [10] - 中国市场是星巴克全球战略最核心的增长引擎之一 [12] 市场机遇与行业影响 - 中国咖啡市场呈现品质升级与渠道下沉双重机遇,一二线城市需求旺盛,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13] - 星巴克将借助博裕对下沉市场的深刻理解与渠道资源,加速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门店布局 [14] - 合作树立了跨国品牌与本土资本深度融合的典范,将对整个中国咖啡行业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16]
离米兰超近,这座小镇百分百没听过却迷住了所有人
36氪· 2025-10-17 10:26
旅游目的地概况 - 萨沃纳是意大利西北部伦巴第地区利古里亚海岸的港口小城,靠近米兰 [1][2][4] - 该城市是地中海邮轮航线的母港,也是大航海家哥伦布的故乡 [8] - 城市规模小,游客少,本地人不多,许多店铺下午一点才开门 [25] 文化与历史遗产 - 城市拥有16世纪普里阿马尔堡垒,由热那亚共和国于1542-44年建造,是利古里亚最令人着迷的防御建筑 [13][15] - 拥有独特的萨沃纳陶瓷文化,其蓝白纹样与青花瓷相仿,工艺从15世纪末发展至今,颜色从浓重深蓝演变为18世纪的清浅天青 [6][17][19] - 老城内有青花瓷博物馆和众多陶瓷工艺小店,图案包括小鱼、海洋和猫咪 [17][19] - 城内设有西斯廷教堂,由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为其父母委托建造,重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辉煌 [26] 旅游体验与消费 - 城市物价较低,1.8欧元可享用一杯卡布奇诺,几欧元可品尝味道一级棒的French toast [26] - 老城区步行即可穿越,景点包括萨沃纳城堡、莱昂潘卡尔多塔及皮亚大街,可欣赏各时代建筑、咖啡馆和小店 [2][10][19][26] - 城市氛围松弛,有慈善市集,整体感觉是意大利的梦中情城,适合拍照和闲逛 [20][24][26][32]
1杯拿铁 = 1杯石油 ?星巴克减碳没有Plan B
雪豹财经社· 2025-07-28 08:20
咖啡产业的碳足迹 - 一杯传统拿铁咖啡的碳排放约0.55kg,相当于同等体积石油的碳排放量 [3] - 不同咖啡饮品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卡布奇诺0.41kg、馥芮白0.34kg、意式浓缩0.28kg [3] - 茶的碳足迹仅为0.03kg,显著低于咖啡饮品 [4][10] 星巴克的减碳战略 - 公司承诺到2030年实现全球业务和供应链碳中和,并减少50%用水量和废弃物填埋量 [11] - 减碳措施包括使用智能物联网优化7500家中国门店能效,年节水1.7万立方米(相当于7个奥运泳池) [11][12] - 咖啡创新产业园安装2.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覆盖25%园区用电需求 [12] 供应链减碳挑战 - 全价值链碳排放中70%来自供应商,乳业是最大单一碳排放源 [5][15] - 与远景科技合作开发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覆盖100%直采供应商和关键间接供应商 [15] - 针对不同垂直领域(如食品、物流、包装)定制减排方案,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16] 商业模式与减排关联 - "现制饮品+包装商品"双轨模式导致碳排放兼具餐饮业和零售业双重特征 [14] - 需同步解决能源密集型门店运营和长供应链排放问题 [15] - 碳中和战略覆盖"从咖啡种植到顾客杯具"全链条(Farm to Cup) [15] 品牌与环保形象 - 绿色logo从设计符号演变为主动环保意识象征 [5][18] - 全球3万余家门店通过环保行动强化生活方式品牌定位 [5][8] - 减碳被视为维护品牌声誉和获取未来增长机会的核心策略 [8][17]
57元一杯,瑞幸开去美国
盐财经· 2025-07-03 18:20
瑞幸咖啡进军美国市场 - 瑞幸咖啡于6月30日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在纽约开设两家门店,分别位于第六大道和百老汇大道[4] - 公司采用低价策略吸引新用户,推出1.99美元任意饮品券等促销活动,整体定价比星巴克低约20%[5] - 开业当天门店客流旺盛,周边产品被抢购一空[6] - 美国市场被视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部分,将积累本地化运营经验[6] 瑞幸的全球扩张与本地化策略 - 公司全球门店突破2.4万家,99%位于中国,此前仅进入东南亚市场[7] - 在纽约门店推出3.45-7.95美元的价格区间,引入生椰拿铁等中国特色饮品[9] - 采用智能化设备和本地主流支付方式,实现"线上点单+到店自取"模式[9] - 通过快闪车地推活动和网红营销造势,利用当地活动提升曝光度[9] 瑞幸的海外发展历程 - 2023年首站进入新加坡,采用直营模式作为东南亚总部[10] - 2024年底进入马来西亚,采用大加盟模式[11] - 新加坡开业时推出0.99新币首杯优惠,价格区间6-8.5新币[1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海外门店共65家(新加坡57家,马来西亚8家)[12] 瑞幸与星巴克的竞争格局 - 瑞幸全球门店24097家,中国24032家;星巴克中国7758家[16][17] - 星巴克在美国拥有17122家门店,中美门店占全球61%[17] - 瑞幸2025年一季度营收88.65亿元,同比增长41.2%,营业利润7.37亿元[17] - 星巴克中国2024财年营收下降1.4%,同店销售额下滑14%[17] 星巴克中国业务调整 - 公司考虑出售中国业务少数股权,估值可能超10亿美元[18]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营收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18] - 近期下调多款饮品价格,平均降幅5元[20] - 计划将中国门店从8000家扩至2万家(相当于瑞幸规模)[20][21]
1179亿!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登顶河南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56
河南新首富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亿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1] - 前河南首富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短暂登顶后跌至第三位 [2] 地区首富财富对比 - 北京首富张一鸣(字节跳动)财富4815.7亿元 [2] - 浙江首富钟睒睒(农夫山泉/万泰生物)财富3624.1亿元 [2] - 广东首富马化腾(腾讯控股)财富3067.1亿元 [2] - 上海首富黄峥(拼多多)财富3057.4亿元 [2] - 福建首富曾毓群(宁德时代)财富2726.8亿元 [2] - 河北首富魏建军(长城汽车)财富1039亿元 [2] - 宁夏首富党彦宝(宝丰能源)财富870亿元 [2] 蜜雪冰城发展历程 - 从街边小摊发展为全球超4.6万家门店的连锁品牌 [3] - 早期创业经历四次关店危机 包括设备被扣、产品单一等问题 [3] - 转折点为平价蛋筒冰淇淋意外热销 后推出卡布奇诺补充冬季需求 [3] - 2014年推出4元柠檬水成为王牌产品 持续保持热度 [3]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48.3亿元 净利润44.5亿元 毛利率32.5% [5] - 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体系 多地设生产基地降低采购成本 [5] - 魔性主题曲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次 形成强品牌传播 [5] 行业竞争格局 - 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面临亏损 蜜雪冰城实现逆势增长 [8] - 消费理性化趋势下 平价定位精准匹配性价比需求 [8]
霸王茶姬没有辜负茶叶
远川研究所· 2025-03-27 18:36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现制茶饮市场在2017年曾被误判为创新尾声,但实际仍处快速发展阶段[1] - 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五年增长近3倍[11] - 行业呈现基础消费品化趋势,同一条街可开出10家蜜雪冰城[11] - 供应链重塑成为关键变量,设备标准化改变传统冲泡模式[13] 霸王茶姬发展历程 - 2017年创立于云南,初期仅200家店且单店数据落后于同行[1][2] - 2021年成为云南头部品牌后启动全国扩张,同年完成两轮融资[9] - 2022年全国布局时仅500家店,2024年全球门店达6440家,月均新增300家[22] - 2024年门店数量、GMV与营收同比分别增长83.4%、172.9%与167.4%[5] 商业模式与经营策略 - 采用极简SKU策略(仅十几种),三款大单品占2024年GMV的61%[6][27] - 专注原叶鲜奶茶品类,通过"茶+奶"组合提升出杯效率至8秒/杯[19][20] - 净利率超20%,以古茗60%的门店数量创造相近GMV[6][27] - 供应链高度集中,重点布局茶叶端而简化奶、包材结构[21] 产品差异化与创新 - 开创"茶的饮料化"新品类,强调茶文化元素与健康属性[31] - 最早推行产品信息透明化,上线热量计算器及营养分级[35] - 产品线参照咖啡体系划分Teaspresso/Tea latte/Teapuccino三类[52] - 经典单品伯牙绝弦累计销量破6亿杯,茉莉雪芽茶底形成记忆点[48] 行业对标与市场空间 - 中国人均现制饮品年消费量22杯,远低于欧美日300杯水平[39] - 参照咖啡产业现代化路径,解决茶叶非标、冲泡复杂等痛点[41][43] - 尝试现萃茶新业态,推出黑巧班章茶拿铁等创新产品[52] - 潜在市场包含现制、瓶装、冲泡等多形态茶饮消费[54] 核心竞争优势 - 通过精简产品结构实现供应链效率超越头部品牌[21] - 疫情期间逆势扩张,与星巴克竞争大店选址[21] - 健康化定位契合无糖趋势,东方树叶等案例已验证需求[35] - 文化赋能产品,如三品管设计强化茶香体验[31]
河南张氏双雄敲钟了:一年卖74亿杯饮料,净赚32亿,45000家门店
创业邦· 2025-03-03 10:50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于3月3日在香港上市,发行1706万股,每股202.5港元,募资总额35亿港元,发行市值764亿港元,成为港股第四家新茶饮品牌[1] - 上市申购超额认购5266倍,冻结资金1.82万亿港元,打破快手1.26万亿港元的纪录,成为港股IPO"冻资王"[1] - 基石投资者包括M&G Investments、红杉中国、高瓴投资等,共认购2亿美元股份,高瓴两次投资后持股4.13%成为最大外部股东[2] 财务数据与增长 - 2023年营收203亿元(增速49.6%),净利润32亿元(增速58.3%),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7亿元(同比增超20%),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超40%)[1] - 2020年获高瓴、美团龙珠、CPE源峰23.33亿元投资,为上市前唯一外部融资[1] - 2023年终端零售额449亿元,超过瑞幸的330亿元,客单价仅6元,远低于同行13-20元水平[10][11]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98.2%收入来自食材、包材和设备销售,仅1.8%来自加盟费[11] - 自建供应链体系:河南冰淇淋粉厂年产能121万吨,60%原料自产,物流网络覆盖300地级市及4900乡镇,97%门店实现冷链覆盖[9][10] - 加盟模式驱动扩张,2024年9月全球门店达45302家(国内40510家,海外4792家),17年增长4.5万家店[7][14] 创始人历程与品牌建设 - 创始人张红超1997年借3000元创业,经历5次重建后2005年以2元蛋筒冰淇淋打开市场[4][5] - 2007年弟弟张红甫加盟并开发卡布奇诺爆品,2018年华与华设计"雪王"IP推动品牌全球化[6] - 创始人兄弟上市后持股82.54%,身价合计630亿港元(约590亿元人民币)[2] 国际化扩张 - 海外门店4792家(东南亚占4700+家),印尼2667家、越南1304家为最大市场,日韩澳门店不足50家[15] - 2018年越南首店后快速渗透东南亚,2023年海外营收近1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9.5亿元[14][15] - 计划利用上市募资在东南亚建供应链中心,目标覆盖6.7亿人口市场,潜在开店空间约2万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