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卡布奇诺
icon
搜索文档
1杯拿铁 = 1杯石油 ?星巴克减碳没有Plan B
雪豹财经社· 2025-07-28 08:20
咖啡产业的碳足迹 - 一杯传统拿铁咖啡的碳排放约0.55kg,相当于同等体积石油的碳排放量 [3] - 不同咖啡饮品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卡布奇诺0.41kg、馥芮白0.34kg、意式浓缩0.28kg [3] - 茶的碳足迹仅为0.03kg,显著低于咖啡饮品 [4][10] 星巴克的减碳战略 - 公司承诺到2030年实现全球业务和供应链碳中和,并减少50%用水量和废弃物填埋量 [11] - 减碳措施包括使用智能物联网优化7500家中国门店能效,年节水1.7万立方米(相当于7个奥运泳池) [11][12] - 咖啡创新产业园安装2.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覆盖25%园区用电需求 [12] 供应链减碳挑战 - 全价值链碳排放中70%来自供应商,乳业是最大单一碳排放源 [5][15] - 与远景科技合作开发数字化碳管理平台,覆盖100%直采供应商和关键间接供应商 [15] - 针对不同垂直领域(如食品、物流、包装)定制减排方案,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16] 商业模式与减排关联 - "现制饮品+包装商品"双轨模式导致碳排放兼具餐饮业和零售业双重特征 [14] - 需同步解决能源密集型门店运营和长供应链排放问题 [15] - 碳中和战略覆盖"从咖啡种植到顾客杯具"全链条(Farm to Cup) [15] 品牌与环保形象 - 绿色logo从设计符号演变为主动环保意识象征 [5][18] - 全球3万余家门店通过环保行动强化生活方式品牌定位 [5][8] - 减碳被视为维护品牌声誉和获取未来增长机会的核心策略 [8][17]
57元一杯,瑞幸开去美国
盐财经· 2025-07-03 18:20
瑞幸咖啡进军美国市场 - 瑞幸咖啡于6月30日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在纽约开设两家门店,分别位于第六大道和百老汇大道[4] - 公司采用低价策略吸引新用户,推出1.99美元任意饮品券等促销活动,整体定价比星巴克低约20%[5] - 开业当天门店客流旺盛,周边产品被抢购一空[6] - 美国市场被视为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部分,将积累本地化运营经验[6] 瑞幸的全球扩张与本地化策略 - 公司全球门店突破2.4万家,99%位于中国,此前仅进入东南亚市场[7] - 在纽约门店推出3.45-7.95美元的价格区间,引入生椰拿铁等中国特色饮品[9] - 采用智能化设备和本地主流支付方式,实现"线上点单+到店自取"模式[9] - 通过快闪车地推活动和网红营销造势,利用当地活动提升曝光度[9] 瑞幸的海外发展历程 - 2023年首站进入新加坡,采用直营模式作为东南亚总部[10] - 2024年底进入马来西亚,采用大加盟模式[11] - 新加坡开业时推出0.99新币首杯优惠,价格区间6-8.5新币[1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海外门店共65家(新加坡57家,马来西亚8家)[12] 瑞幸与星巴克的竞争格局 - 瑞幸全球门店24097家,中国24032家;星巴克中国7758家[16][17] - 星巴克在美国拥有17122家门店,中美门店占全球61%[17] - 瑞幸2025年一季度营收88.65亿元,同比增长41.2%,营业利润7.37亿元[17] - 星巴克中国2024财年营收下降1.4%,同店销售额下滑14%[17] 星巴克中国业务调整 - 公司考虑出售中国业务少数股权,估值可能超10亿美元[18]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营收7.397亿美元,同比增长5%[18] - 近期下调多款饮品价格,平均降幅5元[20] - 计划将中国门店从8000家扩至2万家(相当于瑞幸规模)[20][21]
1179亿!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登顶河南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6-25 16:56
河南新首富 - 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甫兄弟以1179亿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1] - 前河南首富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短暂登顶后跌至第三位 [2] 地区首富财富对比 - 北京首富张一鸣(字节跳动)财富4815.7亿元 [2] - 浙江首富钟睒睒(农夫山泉/万泰生物)财富3624.1亿元 [2] - 广东首富马化腾(腾讯控股)财富3067.1亿元 [2] - 上海首富黄峥(拼多多)财富3057.4亿元 [2] - 福建首富曾毓群(宁德时代)财富2726.8亿元 [2] - 河北首富魏建军(长城汽车)财富1039亿元 [2] - 宁夏首富党彦宝(宝丰能源)财富870亿元 [2] 蜜雪冰城发展历程 - 从街边小摊发展为全球超4.6万家门店的连锁品牌 [3] - 早期创业经历四次关店危机 包括设备被扣、产品单一等问题 [3] - 转折点为平价蛋筒冰淇淋意外热销 后推出卡布奇诺补充冬季需求 [3] - 2014年推出4元柠檬水成为王牌产品 持续保持热度 [3]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48.3亿元 净利润44.5亿元 毛利率32.5% [5] - 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体系 多地设生产基地降低采购成本 [5] - 魔性主题曲在B站播放量超千万次 形成强品牌传播 [5] 行业竞争格局 - 喜茶、奈雪等高端品牌面临亏损 蜜雪冰城实现逆势增长 [8] - 消费理性化趋势下 平价定位精准匹配性价比需求 [8]
霸王茶姬没有辜负茶叶
远川研究所· 2025-03-27 18:36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现制茶饮市场在2017年曾被误判为创新尾声,但实际仍处快速发展阶段[1] - 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五年增长近3倍[11] - 行业呈现基础消费品化趋势,同一条街可开出10家蜜雪冰城[11] - 供应链重塑成为关键变量,设备标准化改变传统冲泡模式[13] 霸王茶姬发展历程 - 2017年创立于云南,初期仅200家店且单店数据落后于同行[1][2] - 2021年成为云南头部品牌后启动全国扩张,同年完成两轮融资[9] - 2022年全国布局时仅500家店,2024年全球门店达6440家,月均新增300家[22] - 2024年门店数量、GMV与营收同比分别增长83.4%、172.9%与167.4%[5] 商业模式与经营策略 - 采用极简SKU策略(仅十几种),三款大单品占2024年GMV的61%[6][27] - 专注原叶鲜奶茶品类,通过"茶+奶"组合提升出杯效率至8秒/杯[19][20] - 净利率超20%,以古茗60%的门店数量创造相近GMV[6][27] - 供应链高度集中,重点布局茶叶端而简化奶、包材结构[21] 产品差异化与创新 - 开创"茶的饮料化"新品类,强调茶文化元素与健康属性[31] - 最早推行产品信息透明化,上线热量计算器及营养分级[35] - 产品线参照咖啡体系划分Teaspresso/Tea latte/Teapuccino三类[52] - 经典单品伯牙绝弦累计销量破6亿杯,茉莉雪芽茶底形成记忆点[48] 行业对标与市场空间 - 中国人均现制饮品年消费量22杯,远低于欧美日300杯水平[39] - 参照咖啡产业现代化路径,解决茶叶非标、冲泡复杂等痛点[41][43] - 尝试现萃茶新业态,推出黑巧班章茶拿铁等创新产品[52] - 潜在市场包含现制、瓶装、冲泡等多形态茶饮消费[54] 核心竞争优势 - 通过精简产品结构实现供应链效率超越头部品牌[21] - 疫情期间逆势扩张,与星巴克竞争大店选址[21] - 健康化定位契合无糖趋势,东方树叶等案例已验证需求[35] - 文化赋能产品,如三品管设计强化茶香体验[31]
河南张氏双雄敲钟了:一年卖74亿杯饮料,净赚32亿,45000家门店
创业邦· 2025-03-03 10:50
公司上市与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于3月3日在香港上市,发行1706万股,每股202.5港元,募资总额35亿港元,发行市值764亿港元,成为港股第四家新茶饮品牌[1] - 上市申购超额认购5266倍,冻结资金1.82万亿港元,打破快手1.26万亿港元的纪录,成为港股IPO"冻资王"[1] - 基石投资者包括M&G Investments、红杉中国、高瓴投资等,共认购2亿美元股份,高瓴两次投资后持股4.13%成为最大外部股东[2] 财务数据与增长 - 2023年营收203亿元(增速49.6%),净利润32亿元(增速58.3%),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87亿元(同比增超20%),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超40%)[1] - 2020年获高瓴、美团龙珠、CPE源峰23.33亿元投资,为上市前唯一外部融资[1] - 2023年终端零售额449亿元,超过瑞幸的330亿元,客单价仅6元,远低于同行13-20元水平[10][11] 商业模式与供应链 - 98.2%收入来自食材、包材和设备销售,仅1.8%来自加盟费[11] - 自建供应链体系:河南冰淇淋粉厂年产能121万吨,60%原料自产,物流网络覆盖300地级市及4900乡镇,97%门店实现冷链覆盖[9][10] - 加盟模式驱动扩张,2024年9月全球门店达45302家(国内40510家,海外4792家),17年增长4.5万家店[7][14] 创始人历程与品牌建设 - 创始人张红超1997年借3000元创业,经历5次重建后2005年以2元蛋筒冰淇淋打开市场[4][5] - 2007年弟弟张红甫加盟并开发卡布奇诺爆品,2018年华与华设计"雪王"IP推动品牌全球化[6] - 创始人兄弟上市后持股82.54%,身价合计630亿港元(约590亿元人民币)[2] 国际化扩张 - 海外门店4792家(东南亚占4700+家),印尼2667家、越南1304家为最大市场,日韩澳门店不足50家[15] - 2018年越南首店后快速渗透东南亚,2023年海外营收近1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9.5亿元[14][15] - 计划利用上市募资在东南亚建供应链中心,目标覆盖6.7亿人口市场,潜在开店空间约2万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