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工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昆仑万维巨亏,实控人周亚辉大赚
36氪· 2025-06-30 16:59
公司战略与投资 - 昆仑万维持续加码"All in AI"战略,联营企业昆仑基金对控股子公司Skywork AI Inc提供2亿元无息可转债支持[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申请银行授信额度达12.7亿元,较2024年全年6.65亿元增长近一倍[5][6] - 公司通过股东借款、银行授信等多渠道融资支持AI业务发展,2023年股东李琼提供税后减持款50%以上借款,年利率仅2.5%[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6.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19.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6亿元,为上市十年首次亏损[7] - 2025年一季度亏损持续扩大,营收同比增长46%但净利润亏损达9.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7.7亿元[7] - 主要亏损源包括:Pony.ai和映宇宙合计亏损5.4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大增(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9亿、9.68亿和15.43亿元)[8][12] 业务进展 - AI业务商业化初见成效:2025年一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56%至16.7亿元,AI社交单月收入突破100万美元,AI音乐ARR达1200万美元,短剧平台DramaWave ARR达1.2亿美元[8] - 销售费用同比激增92%至8.68亿元,主要用于AI软件和短剧业务的市场推广及渠道手续费[8] - 公司预计2027年后AI业务将转入盈利期,当前仍处投入阶段[12] 资本运作 - 通过股权腾挪将北京天工、昆仑天工等亏损子公司转入Skywork AI旗下,2023-2024年完成架构调整[13][16] - 商誉从2020年9.6亿元暴增至2025年一季度51.5亿元,占净资产比例从9.9%升至31.9%,超过风险预警线[29][32] - 资本公积同期从7.6亿元增至30.5亿元,可能包含股东借款形成的债务[29] 历史沿革 - 实控人周亚辉具有"赌徒式"投资风格,曾成功投资趣店(收益超20亿)、Opera、StarMaker等项目[22] - 公司通过多次关联收购(如闲徕互娱、Opera、StarMaker)实现业绩短期拉升,但存在估值争议[26][28] - 2023年通过收购Singularity AI和更名Skywork AI Inc切入大模型赛道,股价最高涨幅达383.2%[28]
烧钱抢滩AI,昆仑万维的“大厂梦”代价几何?
36氪· 2025-06-16 19:5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网页游戏起家,逐步拓展至移动游戏、社交网络、浏览器等领域,并曾跟进元宇宙、新能源等风口,现全面转向AI领域,提出"All in AGI与AIGC"战略[2] - 公司董事长兼CEO方汉表示,AI是公司从"中厂"迈向"大厂"的关键机会,目标是重塑商业模式并获取红利[3] - 公司未来将专注于AI业务,除少数财务投资外不再进行其他行业控股型或长期投资[19] AI业务布局 - 公司于2023年4月发布"天工"大模型,宣称是国内首个对标ChatGPT的双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发布后市值一度达793亿元[4] - 已形成AI内容应用矩阵,包括音乐创作平台Mureka(年化流水1200万美元)、AI社交应用Linky(月活300万/单月收入超100万美元)、短剧平台DramaWave(月活千万级)等[4][5][6][7] - 向上游延伸布局,2023年以6.8亿元收购AI算力芯片企业艾捷科芯58%股权,构建算力-大模型-应用链条[9] 商业化进展 - Mureka V6版本搭载全球首款带思维链的音乐生成模型,宣称听感超越Suno V4达到行业顶尖水平,2025年3月访问量333万[4] - Linky在谷歌应用商店下载量超1000万次,短剧平台DramaWave海外投放量居行业首位(5月投放素材11万条)[6][16] - AI游戏项目《猫森学园》进展顺利,自研引擎Spark AI拟于2025年7月上线[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6.6亿元(首次突破50亿),但亏损15.9亿元,为上市十年首亏;2025年Q1继续亏损7.7亿元[11][12] - 研发投入占比从2022年15.54%升至2024年28.22%,销售费用2024年达23.04亿元(同比增42.23%),2025年Q1销售费用8.7亿元(同比增92.11%)[10][13][15] - 游戏业务萎缩明显,营收贡献从2020年12亿元降至2024年4.44亿元,占比从40%以上降至7.85%[17] 行业竞争态势 - 公司"天工AI"月活711万,国内排名第12,与头部产品(豆包/DeepSeek/Kimi等)存在数量级差距[20] - 采取垂直领域差异化策略,在音乐生成(Mureka)、AI社交(Linky)等细分市场取得"SOTA"头衔,但多数产品市场反响一般[20][21] - 海外运营经验丰富(90%营收来自海外),可规避国内AI内卷,但需面对用户付费意愿和黏性挑战[19][21]
大厂搞AI,谁赚到钱了?
36氪· 2025-06-13 07:34
大厂AI变现能力分析 - AI成为全球科技圈最强共识,国内外巨头和创业公司集体押注AI [4] - Midjourney以40人团队实现年收入5亿美元,人均创收166万美元 [4] - 国内大厂从2023年开始在财报中强调AI重要性,2024年Q1集体释放"AI带动营收增长"信号 [5] 大厂AI布局分类 - 模型即产品:围绕自研大模型推出的C端和B端应用,如百度文小言、腾讯元宝等 [8][9] - 模型即服务:面向B端客户提供API或定制模型训练,百度智能云、阿里云排名前二 [10][11] - AI即功能:将AI嵌入现有业务提升效率,如快手、字节优化内容分发 [13][14] - 卖铲人:提供算力基础设施,代表企业华为、寒武纪、商汤 [15][16] 第一梯队企业表现 - 百度非在线营销收入从2022年259亿增至2024年317亿,2025年Q1同比增长40% [20] - 阿里云智能集团2025年Q1收入301亿同比增长18%,AI产品连续七季度三位数增长 [21][22] - 腾讯广告Q1收入319亿同比增长20%,游戏收入增长24%创近3年新高 [25] - 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2024年营收3699亿同比增长4.9%,云计算营收385亿增长8.5% [26] 第二梯队企业表现 - 快手可灵AI 2025年Q1营收超1.5亿,AI生成直播切片日均GMV同比增长超300% [28] - 字节基础架构团队利用大模型优化系统成本,近三年节省超10亿元 [29] - 美图2024年总营收33亿同比增长23.9%,AI设计室应用收入2亿创增长纪录 [30] 第三梯队企业表现 - 科大讯飞2025年Q1营收47亿同比增长27.7%,但净亏损2亿因AI研发投入较大 [31] - 昆仑万维AI短剧应用DramaWave年化流水收入达1.2亿美元 [31] 资本市场反应 - 美图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127.42%,阿里和快手涨幅均超40% [32] - 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后港股当日涨幅最高超15%,昆仑万维推出天工大模型后市值最高近800亿 [33] AI投入与挑战 - 腾讯2024年研发投入超700亿,阿里近600亿,未来3年将再投3800亿 [37][39] - C端AI产品同质化严重依赖底层模型,用户黏性弱付费习惯未形成 [40] - B端服务面临价格战,开源模型崛起打破闭源模型溢价壁垒 [41] - AI短期难实现正现金流,但能提升公司市场定价 [43]
去年巨亏近16亿,昆仑万维AI业务线难挑大梁
凤凰网财经· 2025-05-14 21:4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6.62亿元,同比增长15.2%,但归母净利润为-15.9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3]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69亿元,同比亏损加剧 [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亿元,同比下滑67.26%,2025年Q1进一步下滑至-297.13万元,同比下滑102.78% [8] 亏损原因分析 - 研发费用高企:2024年研发费用15.43亿元,同比增长59.46%,创上市以来新高;2025年Q1研发投入4.3亿元,同比增长23.43% [4] - 销售费用大幅增长:2024年销售费用23.04亿元,同比增长42.23%;2025年Q1销售费用8.68亿元,同比增长92.11% [4] - 投资收益缩水:2024年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投资相关损失8.2亿元,其中爱奇艺股价下跌58%造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01亿元 [6] - 资产减值损失增加: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21亿元,同比暴增66倍 [7] 业务结构变化 - 游戏业务持续萎缩:2024年游戏业务收入4.44亿元,同比下滑16.84%,占总营收比重降至7.85% [10] - 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业务(21.45亿元)、Opera搜索(13.27亿元)和海外社交网络(10.83亿元),合计贡献超7成收入 [10] - 三大业务毛利率均下滑:广告业务毛利率50.97%(下滑4个百分点)、Opera搜索毛利率95.04%(下滑0.36个百分点)、海外社交网络毛利率75.01%(下滑13.24个百分点) [10] AI业务发展现状 - 天工大模型未进入第一梯队:在AI智能助手市场排名第九,Web端访问量不足200万,MAU低于50万,远低于头部产品 [11] - AI短剧平台SkyReels面临技术瓶颈:存在时长限制(5-10秒)、专业度缺失和质量妥协三大痛点 [13] - AI业务收入占比极低:2024年AI软件技术业务收入0.39亿元(占比0.68%),短剧平台业务收入1.68亿元(占比2.96%) [13] 战略转型与人才变动 - 2023年起实施"All in AGI与AIGC"战略,已发布天工大模型4.0版本 [4] - AI领军人物颜水成2024年11月卸任2050全球研究院院长,引发对技术研发稳定性的担忧 [5][6]
昆仑万维(300418)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20:5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 年研发费用攀升至 15.4 亿元,同比增 59.5%,2025 年第一季度为 4.3 亿元,同比增长 23.43% [1] - 公司在 AI 大模型、算力芯片及 AI 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AI 业务商业化取得重要进展,AI 社交单月最高收入突破 100 万美元,截止 2025 年 3 月底,AI 音乐年化流水收入 ARR 达约 1200 万美元,短剧平台 DramaWave 年化流水收入 ARR 达约 1.2 亿美元 [1][2] 业务布局与规划 - 2020 - 2024 年游戏业务营收从 12 亿元降至 4.44 亿元,占比从 25.91%下滑至 7.85%,2024 年短剧业务收入 1.67 亿元,占比 2.96% [2] - 公司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领域战略布局,推进天工大模型研发与迭代,优化模型算法,提升多模态处理能力,加快 AI 搜索、短剧、音乐、游戏、社交等领域研发与迭代 [2][11] 财务状况与投资策略 - 2025 年第一季度归母净亏损 7.69 亿元,同比下降 310.32%,亏损原因包括投资组合公允价值变动,如 Pony.ai 与映宇宙合计亏损约 5.4 亿元 [3] - 公司未来坚持审慎投资策略,注重投资回报与风险控制,优化资产配置 [4] 产品相关问题 - 天工 AI 首页彩页功能提供多样阅读体验,涵盖多领域,支持个性化推荐 [5] - 2025 年 2 月推出 Matrix - Zero 世界模型,有 3D 场景生成等亮点功能 [6] - 公司加大算力业务投入,AI 芯片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关,向量产更近一步,截至一季度末,艾捷科芯员工近 200 名 [7][12][13] - 公司预计 2025 年 5 月中旬发布全球首款生产力场景通用 Agent 平台 Skywork.ai,有智能体系、深度研究模块、全链路溯源追踪等特点 [14][24][25] 市场与营收情况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17.6 亿元,同比增长 46.1%,海外业务收入 16.7 亿元,同比增长 56.1%,占比提升至 94.4% [11][20][25] - 截至一季度末,DramaWave 月流水收入约 1000 万美元,截至 3 月底累计下载量突破 3000 万次,月活跃用户超 1000 万,用户规模跻身行业前五 [22] 其他问题 - 天工预计最早于 2025 年 5 月 15 日进行整体产品升级 [10][11] -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商誉不进行摊销 [15] - 市值管理工作由董事会领导负责,公司会加强与机构投资者沟通 [17] - 公司各业务板块运营良好,AI 板块进入商业化阶段,执行费用和资金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 [18] - Mureka 已开放国内登陆入口和 API [22]
昆仑万维(300418)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20:56
公司整体情况 - 昆仑万维是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形成多元 AI 业务矩阵,用户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月活跃用户近 4 亿 [1]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6.6 亿元,同比增长 15.2%,整体毛利率达 73.6%;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7.6 亿元,同比增长 46.1%,海外业务收入 16.7 亿元,同比增长 56.1%,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94.4% [1] AI 业务商业化进展 - AI 社交单月最高收入突破 100 万美元,是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 AI 应用之一;截至 2025 年 3 月底,AI 音乐年化流水收入 ARR 约 1200 万美元,短剧平台 DramaWave 年化流水收入 ARR 约 1.2 亿美元 [2] - 预计 2027 年后行业进入盈利期,公司 AI 大模型业务预计也将在 2027 年开始盈利,虽短期有亏损风险,仍会坚定投入 [2] 模型迭代成果 - 2024 年推出“天工 4.0”,包括优化语音交互的“4o 版”和具备慢思考推理能力的“o1 版”,并开源 Skywork o1 模型 [3] - 2025 年一季度发布 Matrix - Zero 世界模型,开源 Skywork R1V 多模态思维链推理模型、Skywork - Reward 奖励模型;4 月 13 日推出 Skywork - OR1 系列模型;4 月 24 日开源 R1V 2.0 版本 [3] AI 各业务具体情况 AI 智能助手 - “天工”月活破千万,是国内首个集成千亿级 MoE 架构的 C 端应用,支持超长上下文窗口等功能;实时语音助手“Skyo”实现“真人级”对话体验,已落地多个场景 [3][4] - 5 月将推出全球首个生产力场景通用 Agent 平台 Skywork.ai,可优化高频场景内容生产,支持多种操作模式和内容创作 [4] AI 短剧 - 自研 SkyReels 平台 10 分钟可完成自动化创作,推出全球首个开源视频生成模型 SkyReels - V1 和无限时长电影生成模型 SkyReels - V2;截至 3 月末,SkyReels - V1 累计下载量突破 3 万次 [5] - DramaWave 短剧平台采用“付费 + 免费”模式,截至 2025 年 3 月底,月流水收入约 1000 万美元,月活跃用户量突破 1000 万,跻身行业前五 [5] AI 音乐 - 商用平台 Mureka 支持精准控制音乐生成,达到行业 SOTA 水平;2025 年 3 月推出 Mureka v6 与 o1 模型 [6] - 2025 年 3 月 Mureka 平台全球访问量达 333 万,环比增长 86.5%,增速位列全球 AI 音乐品类第一;截至 3 月底,月流水收入约 100 万美金 [7] AI 游戏 - 《猫森学园》进展顺利,AI NPC 具备情绪记忆与个性化反应能力,引入 AI 拍剧功能;自研“Spark AI”游戏引擎计划 2025 年 7 月上线 [7] AI 社交 - Linky 基于自研大语言模型,融合虚拟角色互动与 UGC 生态,自研乙游版 3D 交互模型成果显著;截至 2024 年末,累计下载量突破 1000 万次,月活跃用户达 300 万,单月最高收入超 100 万美元 [8] AI 算力芯片 - 艾捷科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一季度末员工数量接近 200 名,涵盖多领域专业人才 [8] 海外信息分发与元宇宙业务 - 2024 年 Opera 实现收入 4.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经调整后 EBITDA 1.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 [8] - Opera 智能助手 Aria 拓展生成式 AI 功能至视觉领域;截至 3 月末,GX.games 累计上线游戏产品突破 10000 款,GX.store 上线 Mods 作品超 9300 个,Opera GX 推出“Stickers”功能 [8][9] 问答环节要点 天工大模型与 AI 音乐 - 2024 年发布天工 2.0、3.0 及 4.0 版本,天工 3.0 参数规模达 4000 亿;开源模型性能达世界级领先水平;推理方面经验丰富,Reward Model 居全球排行榜榜首 [10] - 2024 年 8 月推出 AI 音乐商用创作平台 Mureka,面向 B 端及 C 端专业用户收费,截至 2025 年 3 月末,月流水收入约 100 万美元 [10] Agent 产业趋势 - Agent 行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商业化落地尚需时间,生态重构与入口争夺可能加速,互联网流量分发格局可能重塑 [11] - 公司以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为导向,动态评估应用场景战略价值,合理调配资源 [11] 短剧业务 - 短剧业务处于推广期,目标是丰富内容、吸引用户、稳固行业地位;海外短剧市场目前处于红利期,公司 AI 短剧平台成熟后有望降低供给成本和门槛 [11] - 短剧业务已形成多元化收入来源,进入健康回收阶段,每日回收金额大于投放金额 [11] 大模型投入战略 - 持续对大模型研发进行战略性投入,侧重增长迅速且用户需求大的 C 端场景,如音乐生成和短剧生成领域 [12] AI 应用发力方向 - 业务布局覆盖生产力场景和娱乐场景,后续会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业务发展节奏 [12] - AI 短剧纯 AI 生成内容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投入短剧平台,公司在多领域 AI 技术积累有助于剧集推向全球 [12] AI 音乐创作平台 Mureka - Mureka 是对数字音乐工作站的平替,降低使用门槛;全球数字音乐工作站工具市场规模有望从 40 亿美元扩大到 100 亿美元,若占 10%市场份额,对公司是 4 亿至 10 亿美元的生意 [13] - Mureka 模型技术指标超越竞品 Suno,未来全球预计只有排名前三的模型厂商能存活,公司已居第一名 [13] 大模型投入计划与财务平衡 - 中型厂商可通过精准技术路线规划、高效研发体系和垂直场景打磨突破模型性能边界,公司在部分垂直领域取得领先位置 [14] - 通过数据和算法积累形成护城河,各业务商业化进展顺利,正积极平衡投入与产出推动业绩回暖 [15] 人才储备和团队搭建 - 公司组织架构稳定,核心技术团队认同战略方向;通过多元化激励机制和成长通道吸引优秀人才,开源模型的领先有助于吸引人才 [16] AI 应用产品拓展与买量节奏 - AI 音乐和 AI 社交布局早,发展良好;AI 短剧和 AI 游戏不断积累,前景较好 [17] - 海外 C 端 AI 应用有买量红利期,公司模型支持多种语言,在本地化上有优势,能保证买量红利期 [17][18]
Q1盈利显著回升,游戏、电影表现亮眼
华泰证券· 2025-05-09 10: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传媒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传媒行业业绩受AI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消费偏弱影响承压明显,25Q1在低基数下呈现恢复态势,随着后续消费恢复行业或进一步复苏,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及高股息标的[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传媒 - 24年传媒行业(中信)营收5499.5亿元同降0.7%,归母净利173.4亿元同降55.7%,剔除资产减值损失后归母净利338.6亿元同降41.6%;25Q1营收1342.5亿元同增4.5%,归母净利109.7亿元同增44.9%,剔除资产减值损失后归母净利123.6亿元同增41.6%[13] 游戏 - 板块整体情况:24年A股28家游戏上市公司营收946.6亿元同比增长7.8%,归母净利50.0亿元同比下滑51.0%,扣非归母净利50.2亿元同比下滑40.6%;25Q1营收268.3亿元同比增长21.0%,归母净利34.6亿元同比增长42.6%,扣非归母净利32.2亿元同比增长44.4%。24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3257.8亿元同比增长7.53%,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382.2亿元同比增长5.01%。24年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游戏版号1416款,25年1 - 4月版号发放数量处于高位。24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8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18][19][23][25] - 游戏板块各公司业绩增速区间:24年营收增速大于50%的有世纪华通,20% - 50%的有顺网科技、华立科技等;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50%的有神州泰岳、世纪华通等。25Q1营收增速大于50%的有完美世界、世纪华通等;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50%的有世纪华通、盛天网络[28][30][31] - 板块估值:25年PE估值方面,顺网科技、华立科技等估值在30 - 50X,浙数文化、宝通科技估值在25 - 30X,世纪华通估值在20 - 25X,其余在20X以下[33] 互联网 - 板块整体情况:24年A股24家互联网上市公司营收963.3亿元同比增长0.4%,归母净利21.2亿元同比下降47.7%,扣非归母净利21.3亿元同比增长15.0%;25Q1营收200.8亿元同比下滑24.7%,归母净利6.8亿元同比增长0.2%,扣非归母净利5.4亿元同比下滑10.1%。2024年末中国移动互联网MAU规模达12.57亿同比增长2.4%,人均使用时长达到171.7小时[35] - 互联网板块各公司业绩增速区间:24年营收增速在20% - 50%的有川网传媒、生意宝,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50%的有国脉文化。25Q1营收增速大于50%的有生意宝,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50%的有平治信息、金财互联[43][44] - 板块估值:25年PE估值方面,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等估值在100X以上,遥望科技估值在50 - 100X,焦点科技、芒果超媒估值在20 - 30X[47] 营销 - 板块整体情况:24年营销板块32家上市公司营收1892.5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44.8亿元同比下降40.2%,扣非归母净利40.8亿元同比下降8.1%;25Q1收入440.4亿元同比下降0.6%,归母净利16.4亿元同比增长42.6%,扣非归母净利12.5亿元同比下降0.7%。24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花费同比增长1.6%,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预计为65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49][51] - 营销板块各公司业绩增速区间:24年营收增速大于50%的有佳云科技、因赛集团,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100%的有天龙集团、吴通控股。25Q1营收增速大于100%的有佳云科技,归母净利润增速大于100%的有浙文互联[53][58][59] - 板块估值:25年PE估值方面,因赛集团、天下秀等估值在50X以上,蓝色光标、引力传媒等估值在40 - 50X,智度股份估值在30 - 40X,广博股份估值在20 - 30X,分众传媒、三人行估值在10 - 20X[62] 出版 - 板块整体情况:教育出版总体稳健,受所得税优惠延续影响,25Q1归母净利均同比增长。24年整体图书零售市场同降1.52%,大众图书仍存压力,25Q1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同增10.77%,其中内容电商渠道同增86.95%,其他渠道依然同降[4] 电影院线 - 板块整体情况:24年电影院线上市公司营收216.6亿元同降17.2%,扣非归母净利 - 26.4亿元;25Q1营收80.9亿元同增21.8%,扣非归母净利11.8亿元同增125.5%。24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体承压,25年以来呈总体复苏态势,至5月4日票房累计达261.89亿同比增长29.3%,但主要来自春节档,3月后行业表现偏弱因优质内容缺乏[5] 影视 - 板块整体情况:24年行业承压,25Q1有所回暖,但报告未给出具体业绩数据[10] 广电 - 板块整体情况:有线电视呈现回升趋势,IPTV/OTT大屏持续推进,但报告未给出具体业绩数据[10] 投资建议 - 重点推荐焦点科技、中南传媒、恺英网络等公司,其中焦点科技、中南传媒等投资评级为买入,完美世界、值得买投资评级为增持[9]
国内最早的AI大模型公司已经开始亏损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05 19: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6.62亿元,同比增长15.2%,但净利润亏损15.95亿元,同比下跌226.8%,为上市十年首度亏损 [1] - 亏损主因包括研发费用增至15.4亿元(同比增59.5%)及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投资损失8.2亿元 [4] - 公司长期储备至少10亿美元资金支持AGI和AIGC业务发展,并计划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4] AI技术布局与成果 - 2025年密集发布多款大模型:1月推出天工大模型4.0,2月发布3D生成模型Matrix-Zero和短剧视频模型SkyReels-V1,3月开源工业界多模态模型Skywork R1V及音乐模型Mureka O1,4月升级Skywork-R1V 2.0 [3] - Mureka O1模型性能超越Suno,被称"音乐圈DeepSeek" [2] - 多模态推理模型Skywork-R1V 2.0因高考题目测试表现获"能考上985的AI"评价 [1] - 2023年4月发布千亿级大语言模型"天工",为国内首批入局"百模大战"企业 [3] 战略转型与行业定位 - 游戏业务营收占比从90%以上降至2024年的9.6%,全面转向AI赛道 [6] - 采用"红海找蓝海"策略,聚焦细分领域如AI短剧、音乐、3D生成,海外收入占比达88% [9] - 2022年ChatGPT热潮后加速AI布局,覆盖搜索、社交、游戏等全场景应用 [8][9]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国际科技巨头2025年AI投资计划:亚马逊1000亿美元、微软800亿美元、谷歌750亿美元、Meta 600-650亿美元 [11] - 国内阿里宣布未来三年AI投入超3800亿元,昆仑万维研发规模相对较小(2024年15.4亿元) [11] - AI Agent成为新竞争焦点,公司2024年推出通用计算机控制框架Cradle,但行业仍处生态建设早期 [14] 资本市场与人才动态 - 2023年5月股价从ChatGPT爆火前的14.13元最高飙升至70.61元 [10] - 机构投资者持股家数从414家降至不足百家,部分因技术高管颜水成卸任研究院院长 [18] - 当前估值逻辑更看重技术突破而非短期商业化,OpenAI 2024年收入仅37亿美元 [11][12]
AI中厂夹缝求生
36氪· 2025-04-30 15:37
文章核心观点 昆仑万维在AI领域布局多年,2024年财报首次披露AI产品商业成果,但公司仍面临盈利挑战,不过其表示为抓住AI机遇会坚定投入,预计2027年AI大模型业务实现盈利 [1][16][17] 分组1:AI商业成果 - 公司AGI与AIGC业务商业化取得重要进展,AI社交单月最高收入突破100万美元,AI音乐年化流水收入ARR达约1200万美金(截至2025年3月底) [1] - 天工AI峰值月活跃用户突破1000万,app月活数据522万,全球排名64 [4] 分组2:AI产品布局 - 模型层覆盖语言、多模态、3D、视频、音乐等大模型,音乐大模型技术指标最好 [3] - 应用层在AI助手、AI游戏、AI短剧、AI音乐等方面全面开花,如天工AI智能助手功能不断升级,推出AI音乐平台和AI短剧创作平台 [3][4][5] 分组3:商业策略与思路 - 公司用AI重构传统业务,驱动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Opera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8] - 为完成商业闭环,考虑通过模型优化压低推理成本、搭建AI UGC平台、发展AI终端三种路径 [10] - 采用模型+产品思路,通过调动更小参数实现高效运行,降低成本并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9][10] 分组4:市场竞争地位 - 不属于大厂、创业公司、颠覆者三类,在模型市场迭代更新,打法更长远 [9] - 音乐生成大模型Mureka在测试中击败Suno,达到SOTA水平,但人声生成有瑕疵 [12][15] 分组5:财务状况与前景 - 2024年净利润(扣非)从2023年的6.6亿元下滑到亏损16亿,2025年一季度亏损7.7亿元,同比下滑298%,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首次为负 [16] - 称亏损是主动性战略投入,预计2027年AI大模型业务实现盈利 [16][17]
“All in AI”致16亿巨亏,周亚辉还玩吗?
36氪· 2025-04-29 17:5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5.2%,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5.95亿元,同比暴跌226.8% [2] - 这是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主要因研发投入加大(15.4亿元,同比增长59.5%)和金融资产投资损失8.2亿元 [1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7.26%至2.9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9.05%降至-10.83% [14] 业务结构变化 - 传统游戏业务营收同比大减16.84%至4.44亿元,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25.91%暴降至7.8% [5]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91%,规模同比增21.9%至51.5亿元,Opera平台营收4.8亿美元(+21.1%),短剧平台营收12.5亿元(+28.5%) [5][7] - AI软件技术业务收入仅3858万元,占比不足1%,广告收入增速从28.95%放缓至25% [22][15] AI战略布局 - 推出AI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达1.2亿美元(月流水1000万美元),短剧《订婚风暴》登顶韩国Google Play娱乐榜 [7] - 开源视频生成模型SkyReels-V1(HuggingFace下载量3万次)和表情算法SkyReels-A1,发布AI社交产品Linky(月收入超100万美元) [8] - 天工大模型迭代至4.0版本,但MAU不足50万,国内大模型评测位列第三梯队,技术商业化滞后 [19][21] 研发与人才动态 - 2024年研发费用15.4亿元(+59.5%),占营收比例显著提升,但AI音乐模型Mureka月流水仅100万美元 [15] - AI领军人物颜水成(天工智能联席CEO)任职14个月后离职,导致技术路线稳定性受质疑 [16][18] 行业竞争环境 - 短剧出海市场爆发,中国短剧平台海外下载量超2.8亿次,内购收入达4.9亿美元(约35亿元) [7] - AI行业普遍面临商业化难题,如Stability AI 2024年Q1亏损超3000万美元,核心团队离职 [24] - 大模型竞争进入淘汰赛阶段,Deepseek等新势力崛起压缩窗口期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