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融合

搜索文档
投身福建乡村建设的台湾青年:我们的根在这里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5:02
余奕萱表示,期待通过闽台融合的乡建乡创模式,有效解决当地村民的部分就业问题,吸引更多年轻人 投身乡村建设,扎根乡村,返乡就业创业。 "脚下有泥,心里有底"勾勒出了闽台乡建乡创的写照。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已有629名台湾专业人 才扎根福建,他们携手大陆伙伴组建170支创新团队,以智慧动能激活乡村振兴新活力,足迹已覆盖福 建全省93%的县(市、区),在近600个镇村的田野间播撒"希望的种子"。 来自台北的陈榆文此前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工作。2020年,她告别城市的快节奏生活,带领团队走进 福建福州、南平等地的乡村。在这里,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村庄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对村 容村貌和乡村文化资源进行精心改造与整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中新社厦门6月17日电 作者 吴冠标 始建于1662年的霞城城隍庙、出售两岸融合料理的轻食餐厅、"会讲故事"的黑猫树屋青年驿站、集多种 功能于一体的月老广场……走进厦门市集美区后溪村,闽南乡音与台湾风情在此交织。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七届海峡论坛上,后溪村乡建乡创团队运营总监、台湾青年余奕萱分享了后溪村华丽 蜕变的精彩历程。依托2处两岸同源历史遗迹、4项非遗技艺、50余栋 ...
跨越山海 血脉相连——台胞两岸海洋文化交流行侧记
新华社· 2025-04-27 21:05
两岸海洋文化交流活动 - 活动以"海阔同舟 潮涌未来"为主题 台盟中央邀请台湾同胞参与 展示两岸同根同源的海洋文化 [1] - 展览包括船政历史与现代海洋科技成果 如《轮船营规》手稿 沈葆桢战备图 以及现代船舶模型与无人机技术 [1][2][3] - 台湾参与者包括成功大学教授陈美霞 高雄科技大学学生等 通过实物与文献加深对两岸历史联系的理解 [1][2] 历史与科技融合展示 - 展品涵盖从1874年沈葆桢保台时期的船政舰队 到现代7500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运输船模型 体现海洋技术发展脉络 [2][3] - 台湾学生通过VR游艇模拟器等互动设备 直观感受大陆海洋科技进展 如8级抗风无人机与南极磷虾捕捞船技术 [3] - 历史文物如《航行在台湾海峡的"万年清"》美术作品 展现首艘千吨级军舰在两岸物资运输中的历史作用 [2] 台湾参与者的反馈与未来意向 - 台湾青年李璞认为大陆正在恢复海洋大国实力 民族复兴进程令人震撼 [3] - 台中张同学计划赴深圳实习 高雄电子专业研究生谢同学考虑未来赴大陆发展 [3] - 80岁台北人丁振隆通过VR体验感叹大陆发展超出想象 陈美霞呼吁加强历史教育以促进两岸融合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