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岸电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护航 解锁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人民网· 2025-08-26 13:35
行业转型方向 - 港口行业从吞吐量规模扩张转向智慧化和绿色化双轮驱动 成为落实双碳目标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践行者[1] - 绿色港口建设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形成多层次全方位规划框架 包括《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1] 政策与标准体系 - 持续加大绿色港口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力度 制修订《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等规范[2] - 2020年修订发布的《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大幅提升港口参与绿色转型的积极性 使绿色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实践指标[2] 绿色实践案例 -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球绿色港口标杆 创新应用自动化装卸设备与清洁能源[2] - 青岛港新能源设备占比超50% 包括电动装载机和叉车等港作车船电能替代[2] - 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船舶清洁能源替代 开创区域协同减排新模式[2] 多式联运发展 - 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 河北港口集团2024年铁矿石绿色运输比例达82.4%[3] - 上海港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 宁波舟山港等11个国际枢纽海港的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3] 能源结构转型 - 2024年长江经济带完成3900艘港口岸电船舶受电设施改造 船舶使用岸电达1.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54%[3] - 天津港和山东省港口集团启用纯电动与氢燃料电池集卡 创新智能换电模式[3] - 福建省港口集团和宁波舟山港发展光伏发电与风电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实现全链条电动化[3] 生态污染防治 - 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搭建能源管控系统 实现全要素数据监测支撑节能降耗[4] -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码头和张家港港务集团港盛散货码头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超30%[4] - 国能黄骅港构建生态水系统 实现雨水 压舱水和含煤污水的循环利用[4] 绿色建设成果 - 全国港口累计有65个码头和1个港区建成星级绿色港口 包括7个五星级绿色港口项目和1个五星级绿色港区[4] - 另有51家港口跻身四星级绿色港口 形成梯队化系列化的绿色港口集群[4] 国际影响力 - 中国港口为全球港口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中国方案 在世界舞台展现独特魅力与担当[5]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
新华日报· 2025-08-11 17:27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前7个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3.4亿吨 同比增长4.8% [1] - 长江干线货运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内河首位 航道总长2800余公里 [1] - 长江航运每年对沿江经济直接贡献超1200亿元 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以上 [1] 基础设施与数字化建设 -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 实现干线航行规则统一 [1] - 信用长江信息系统注册用户达26万 智能管理平台处置任务4.9万余项 [1] - 长江新链与航运数据中心建成运行 新一代北斗船载智能终端推广应用 [1] 绿色能源转型 - 前7个月岸电使用量达12862.8万千瓦时 同比增长22% [1] - 岸电/洗舱监管系统投入运行 新能源船舶监控与补能加注系统进入试运行 [1] - 长江承担沿江地区80%以上铁矿石、电煤和外贸货物运输 [1]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宁召开
新华日报· 2025-08-09 07:47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核心数据 - 2025年前7个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3.4亿吨 同比增长4 8% [1] - 长江干线航道全长2800余公里 货运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内河首位 [1] - 长江承担沿江地区80%以上铁矿石 电煤和外贸货物运输 [1] - 长江航运对沿江经济年直接贡献超1200亿元 间接贡献达2万亿元以上 [1] 长江航运数字化建设进展 -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 [1] - "信用长江"信息系统2 0版注册用户达26万 智能平台处置任务4 9万项 [1] - "长江新链"和航运数据中心建成运行 新一代北斗船载终端推广应用 [1] 绿色航运发展成果 - 前7个月长江岸电使用量达12862 8万千瓦时 同比增长22% [1] - 岸电 洗舱监管系统投入运行 新能源船舶监控平台试运行 [1] - 船舶补能加注监管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1]
【财经分析】港航业“绿色变革”迫在眉睫 业界呼吁强化全球合作加速脱碳进程
新华财经· 2025-05-29 22:00
全球港航业绿色转型趋势 - 航运承担80%以上国际贸易运输量,是经济全球化重要纽带和碳排放主要来源,绿色转型已成为行业核心命题 [1] -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J9"碳信用交易和燃料标准机制,设立全球首个单一行业碳价机制,目标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2] - 若不采取减排措施,2050年航运业碳排放量较2008年可能增加50%-250%,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已将航运纳入全覆盖范围 [2] 港口在绿色航运中的关键作用 - 港口从被动门户转变为绿色航运积极推动者,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智能技术应用加速低碳转型 [2] - 上海提出"双过百万"方案:保税LNG加注能力达百万立方米级,绿色甲醇/绿氨加注能力达百万吨级 [2] - 香港计划2030年为绿色燃料船舶提供超60次/年加注服务及超20万吨绿色船用燃料 [2] 宁波舟山港的领先实践 - 率先布局LNG加注、专业码头岸电全覆盖、新能源船舶试点,探索氢能等零碳燃料应用 [3] - 穿山/梅山码头实现B24生物燃料油、保税LNG常态化加注,完成全国港口企业首单欧盟碳配额交易 [3] - 已建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投用国内首艘LNG柴油双料拖轮,港区新能源设备规模领先 [7] 绿色航运走廊建设进展 - 宁波舟山港与德国汉堡港、威廉港和西班牙瓦伦西亚港签署协议,建设三条绿色航运走廊,成为国内在建数量最多的枢纽港 [6] - 协议内容包括岸电建设、集疏运优化、再生能源应用、清洁燃料加注等联合行动,推动两港间海运净零排放 [6] - 目前宁波舟山港实现码头泊位岸电全覆盖(除液体化工泊位),年岸电使用量超2000万千瓦时 [7] 行业协同发展路径 - 需政策引导、技术突破、资本联动与全产业链协同,建议组建联合实验室攻克氢/氨燃料及碳捕集技术 [4][5] - 构建数字生态协同网络,通过区块链实现全流程上链,AI算法优化航运规则与能耗 [5][6] - 业界呼吁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推动共建绿色航运走廊,在特定航线推广零碳技术与智能管理 [4][6][7]
珠海港ESG低碳集约篇:谱能源与资源管理新篇章,做双碳目标实际践行者
新浪财经· 2025-05-22 11:53
战略规划与制度建设 - 公司将能源与资源管理纳入五年ESG战略规划核心议题,明确管理职责、认证要求及节能降耗原则性目标,并定期追踪进度 [2] - 董事局下设ESG委员会定期跟进审议能源与资源管理议题的战略行动完成情况 [2] - 2024年制定《能源资源管理制度》和《碳排放管理制度》,规范下属企业能源使用及责任分配 [2] - 旗下秀强股份完成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换证认证 [2] 能源管理体系与效率提升 - 构建"方案制定—培训—诊断—内审"全链条管理闭环,逐步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2] - 开展ISO 50001:2018内审员培训,30名骨干获认证证书 [3] - 制定《节能诊断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通过专题会议落实执行要求 [4] - 下属企业成立专项诊断小组,建立"诊断—分析—改进—监督"动态机制 [5] - 筛选6家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的重点企业,对其中4家未外审单位开展节能内审 [6] 低碳技术与清洁能源应用 - 码头照明节能改造、运输线路优化及油耗奖惩机制使物流板块节油12,256.76升,节油率0.93% [7] - 兴华港口岸电接驳率72.4%,系统使用率100%,使用量同比增5.4% [7][8] - 航运板块29艘LNG动力船全年使用LNG 190万千克,综合碳排放减排22.61%,西江流域过闸效率提升65% [9] - 兴华港口采购电动设备实现港区交通全面电动化,物流板块引入10辆新能源车及5辆LNG车 [9] - 可口可乐与秀强股份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89MW,年发电量323,510KWH,可再生电力使用量达9,887,220.2千瓦时 [9] 水资源与材料循环管理 - 制度明确水资源管理要求,下属企业升级耗水设备、启用雨水回收系统,秀强股份节水52,714吨 [10] - 港达供应链推动包装材料循环利用,云浮新港实现废旧电池以旧换新,可口可乐建立冷饮设备闭环循环 [10] ESG文化宣贯与投入 - 开展《环境保护法》培训覆盖41名员工,六五环境日组织主题活动及环保项目参观 [11] - 全员签署生态环境规范行为承诺,2024年环保总投入1,224.87万元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