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废旧光伏组件
icon
搜索文档
“新三样”固废回收“淘金” 激活循环经济新引擎
证券日报· 2025-10-30 01:13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新三样”固废的规模化退役期,这既是环境挑战也是巨大的资源循环机遇 [1] - “新三样”固废蕴含可观经济价值,通过规范回收和高效利用可将其从“环境包袱”转变为“城市矿山”,关乎资源安全与绿色经济增长 [1][3] - 回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将形成千亿元级市场,但行业目前面临规范化不足、回收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需技术、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 [5][9][10] 新能源固废退役规模与预测 - 动力电池:2025年退役量预计达82万吨,2028年起将突破400万吨关口 [2] - 光伏组件:设计寿命约25年,预计2025年至2030年间迎来首轮报废高峰,到2030年中国退役规模将达150万吨 [2] - 风机:2023年退役装机量约10万千瓦,2025年增至50万千瓦,到2030年累计有4473万千瓦风机进入退役期 [2] 固废回收的经济价值与资源意义 - 退役动力电池主要金属总体含量比原生矿的金属品位高出约10倍 [3]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领域回收的锂镍钴金属总量可达当年使用量的30%左右 [3] - 2040年以后循环回收可成为锂镍钴关键矿产主流供应渠道,2050年开始资源将以循环供应为主导 [4] - 废旧光伏组件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7] 政策支持与企业动态 - 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 [6] - 地方政府如重庆开展“新三样”固废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制定地方标准 [6]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及旗下电池公司成立,推动国家级电池循环利用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电池数据中心及电池银行 [6][7] - 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风机叶片回收赛道,预计2026年将是该行业繁荣发展的一年 [7] 行业面临的挑战 - 非法拆解现象猖獗,小作坊式拆解占据大量市场份额,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9] - 回收体系建立存在障碍,如风机作为能源集团固定资产,其账面资产难以核销,导致处置困难 [9] - 固废分布地域分散,导致残值评估难、运输距离远、回收成本高 [9] - 政策体系需完善,如在激励政策、标准体系等方面,且行业发展协同机制尚未形成 [10]
高质量供给带动新需求 有色金属行业聚焦“质的提升”
证券时报· 2025-10-29 02:25
行业总体目标与现状 - 《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2] - 2024年我国地质勘查投资达1159.94亿元,连续四年正增长,规上行业企业“十四五”以来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6.6%,连续4年超过3000亿元 [2] - 方案强调稳增长与促转型,将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2] 关键金属资源开发与保障 - 方案要求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自然资源部等两部门联合印发计划以高质量标准引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2][3] - 盛屯矿业预计未来两年铜产品处增长周期,计划2025年末将铜产能提升至23万金属吨,同比增加接近50% [3] - 天齐锂业建议锂资源产业布局需具备技术前瞻性、价值链协同性和发展绿色化,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4] 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 - 资源回收再利用成为新方案亮点,目标2025—2026年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支持再生铜、再生铝、电池黑粉等再生资源进口 [5][6] - 铜金属历史回收量占需求总量比例达30%,展现出强劲的二级市场潜力,盛屯矿业关注循环利用,天齐锂业建设钽铌回收示范线 [6] - 格林美呼吁降低电池黑粉进口门槛,公司已在韩国、印尼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工厂,以强化产业发展韧性 [6] 高端产品供给与技术创新 - 方案目标包括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加快高纯镓、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推进前沿材料创新 [7] - 天齐锂业开发硫化锂、新型锂负极等高端产品以赋能固态电池商业化,激活低空载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7] - 亿航智能VT35无人驾驶航空器使用能量密度达480Wh/kg的高能量固态电池,续航拓展至200公里,续航时间60分钟 [8] 产业链协同与合作模式 - 方案建议有色行业企业发挥重点新材料平台作用,支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加快材料应用验证及迭代升级 [8] - 格林美与厦钨新能达成战略合作,就超高比能电池材料前瞻性技术进行深度合作,要求冶炼企业深度参与产品开发 [8] - 盛屯矿业建议中资企业组团投资“抱团出海”,在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上形成合力,以降低单个企业的投资和运营风险 [3]
滚动更新丨创业板指高开0.43%,能源金属、电池等板块走强
第一财经· 2025-09-29 09:41
能源金属、贵金属、电池、黄金概念股走强,黑色家电、互联网电商板块走低。 09:33 创业板指涨超1%,电池、有色金属、存储芯片等板块涨幅居前。 09:27 电池板块开盘涨幅居前,天际股份涨超9%,湖南裕能、鹏辉能源、万润新能、容百科技、天宏锂电等个股跟涨。工信部等八部门印 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强化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 09:26 A股开盘丨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上证指数平开,深成指涨0.3%,创业板指涨0.43%。能源金属、贵金属、电池、黄金概念股走强,黑色家电、互联网电商板块走低。 09:15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089,调升63个基点。前一交易日中间价报7.1152。 09:22 港股开盘丨恒指高开0.74% 恒指高开0.74%,恒生科技指数涨0.67%。医药股回暖,来凯医药涨近15%,LAE102针对治疗肥胖症MAD研究取得积极初步结果;科网股 反弹,京东健康高开2%,中芯国际涨超1%;贵金属续涨,紫金矿业涨3%。 | H2l 恒生指数 | MW | 26321.57c | 193.37 | 0.74% | | --- | --- | ...
以“无废城市”建设推动美丽城市建设
中国环境报· 2025-07-10 09:44
美丽城市建设与"无废城市"的协同关系 - 美丽城市建设的"五美"目标与"无废城市"理念高度契合 包括绿色低碳 环境优美 生态宜居 安全健康 智慧高效 共同指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城市发展图景 [1] - "无废城市"建设是实现美丽城市的重要路径 需将"无废"理念融入城市规划 建设与管理全流程 [1] 源头减量与绿色转型 - 压实多部门职责 推动跨区域固体废物处理协同与减污降碳协同 [1] - 加快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硬性约束固体废物产生强度 推动制造业"无废"系统升级 锻造产业链与供应链 [1] - 推广生活垃圾阶梯式计费等政策工具 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全链条治理 [1] 资源循环与设施融合 - 构建城乡"多网融合"体系 整合生活垃圾 工业固体废物 建筑垃圾 园林垃圾等收运系统 [2] - 推进固体废物清洁全量焚烧 加快餐厨垃圾全资源化处理终端设施建设 [2] - 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 构建"报废—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资源化"循环生态链 [2] - 落实国家"两新"政策 打造全品类 全地域 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 风险防控与智慧监管 - 提高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监管覆盖率 实现定位 追溯 信息共享与计量核算 [3] - 推动退役动力电池 废旧光伏组件及风电叶片等新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 [3] - 强化新污染物全生命周期治理 开展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3] - 运用卫星技术提升固体废物监管"智治"水平 实现绿色闭环管控 [3] "无废"实践与价值转化 - 实施"无废细胞"工程 打造"无废街区""无废商圈""无废校园"等示范主体 [4] - 培育"无废园区""无废集团"示范标杆 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 [4] - 构建绿色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扩大"无废"产业绿色保险 融资担保等产品供给 [4] - 聚焦再生产品碳减排效益 将固体废物再生利用转化为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 [4]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审议通过,聚焦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等三大领域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强化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1] - 聚焦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共性技术攻关、政策优化及服务体系健全[1] 行动方案聚焦领域 - **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覆盖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推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 - **新型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制定管理办法、修订行业规范)和废旧光伏组件(预研政策、布局回收能力)[2] - **清洁低碳氢工业应用**:突破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拓展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等多场景[2] 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 - 核心方向包括高效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2][3] 传统产业绿色转型 - 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优化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设备与工艺,提升能效并减少污染[4][5] 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 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需从生产端融入清洁能源,建立资源回收体系,实现产业与环保协同[6] 共性技术攻关与标准完善 - 突破共性技术瓶颈,制定统一碳排放标准、绿色制造工艺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7] 政策优化与服务体系健全 -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激励企业绿色转型,配套绿色供应链管理及技术认证服务[8]
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如何突破?国常会发布新行动方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15:11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需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1] - 会议提出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1] - 会议指出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1] - 会议明确需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政策,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1] 制造业绿色转型成效 - 截至2024年底,国家层面累计培育6430家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20%,能耗、水耗达行业先进水平[1] - 近三年绿色工厂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项目万余项,总投资超2500亿元[1] - 国家层面累计培育491家绿色工业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1] - 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超95%,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可持续发展[1] 制造业绿色发展现存问题 - 制造业整体面临绿色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资源利用效率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2] 未来政策方向 - 工信部将制定《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研制碳足迹核算标准[2] - 针对废旧动力电池,将制定出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 - 针对废旧光伏组件,提前布局综合利用能力,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准备[2] - 聚焦清洁低碳氢应用瓶颈,加快推动其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2]
国常会,最新部署!
券商中国· 2025-05-23 23:16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与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 [1][3] - 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将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应用先进装备和工艺,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 [3][4] - 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及资源循环利用,提前布局废旧光伏组件、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能力 [3][4]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会议提出健全覆盖更全面、权责更清晰、方式更多元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调"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原则 [2][5] - 重点推进大江大河干流补偿机制建设,探索森林、草原、大气等生态要素补偿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5] - 中国已施行全球首个《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但当前横向补偿仍存在市场机制不优、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 [5]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工信部此前已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强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 [3] - 生态环境部强调以深化改革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生态综合补偿 [6]
国常会最新部署!
证券时报· 2025-05-23 20:49
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 国务院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进传统产业深度绿色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实施,加快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1][3] - 方案提出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加大清洁能源、绿色产品推广力度,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3] - 加强共性技术攻关,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优化政策体系,健全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以支持企业转型升级[3] - 工信部将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研制碳足迹核算标准,并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综合利用能力[4]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会议研究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调建立覆盖全面、权责清晰、方式多元、治理高效的补偿体系,实现生态产品供给地与受益地良性互动[1][6] - 推进大江大河干流补偿机制建设,探索森林、草原、大气等生态环境要素补偿方式,健全"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的奖罚制度[6] - 2024年6月施行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是全球首个专门法规,当前机制需解决跨省协商难、市场机制不优等问题[7] 行业技术应用与布局 - 工信部将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的规模化应用,突破技术瓶颈[4] - 绿色低碳被视为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政策持续加强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和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