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思元590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AI算力下半场,具备预期差的方向梳理
格隆汇APP· 2025-09-12 08:18
最近很多投资朋友都开始困惑,为啥有个博通的公司涨的比英伟达还猛。而这种困惑,道出了当前科技投资的一大变局。 以博通为代表的ASIC芯片厂商已悄然崛起。 2024年全球ASIC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20亿美元左右。预计2024-2027年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到2027有望 突破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4%。在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当下,ASIC正在从"配角"变身为"主角",成为科技 投资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 九转 加自选 均线 夏权 窗 外 | | 英伟达 NVDA | | | | --- | --- | --- | --- | --- | | MA60: 122.640↑ [[母诵] × | ◎ の ◎ ◎ 田 田 田 の | | | | | 372.970 | | 17. 330 | +6.570 | +3.85% | | 博通 | | 美国50ETF® | | 含英伟达 12.5% | | | | 盘后现价 | 177.150盘后涨幅 | -0.102% | | | | 盘后涨跌 | -0.180美东时间 | 20:00 | | 英伟达 | | 176.640 换手 | | 0. ...
AI算力下半场,具备预期差的方向
格隆汇· 2025-09-11 21:53
最近很多投资朋友都开始困惑,为啥有个博通的公司涨的比英伟达还猛。而这种困惑,道出了当前科技投资的一大变局。以博通为代表的ASIC芯片厂商已 悄然崛起。 2024年全球ASIC芯片市场规模达到120亿美元左右。预计2024-2027年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到2027有望突破3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到34%。在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的当下,ASIC正在从"配角"变身为"主角",成为科技投资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 九线 加昌选 均线 夏权 商 | | | 英伟达 NVDA | | | --- | --- | --- | --- | --- | | MA60: 122.640 [[西浦] × | 00 | | | | | 372.970 | | 05 769 177. 330 | +6.570 | +3.85% | | 唐海 | | 美国50ETF® | | 含英伟达 12.5% | | | | 盘后现价 | 177.150盘后涨幅 | -0.1029 | | | | 超后涨跌 | -0.180美东时间 | 20:01 | | 英伟达 | | | 176.640 换手 | 0.97% | | | ...
AI算力下半场,具备预期差的方向
格隆汇APP· 2025-09-11 20:40
文章核心观点 - ASIC芯片行业正在崛起 从AI算力需求的配角转变为主角 成为科技投资不可忽视的新势力[2] - 博通等ASIC厂商表现强劲 涨幅甚至超过英伟达 反映出科技投资格局的重大变化[2] - 全球ASIC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3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4%[2] ASIC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ASIC芯片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2] - 预计2024-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4%[2] - 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推动ASIC从配角变身主角[2] 博通公司业绩表现 - 博通三季度AI芯片营收同比暴涨63%[5] - 获得第四家大客户价值100亿美元的定制AI芯片(XPU)订单[5] - 采用模块化ASIC架构 开发周期缩短 从谈判到落地仅用9个月[6] ASIC与GPU技术对比 - ASIC像定制菜刀 为特定任务优化 GPU像多功能瑞士军刀 能应对各种场景但不够极致[6] - ASIC在AI大模型推理场景中优势明显 过去设计周期18-24个月 现在压缩至6-12个月[6] - 成本降低60%以上 得益于IP核复用和云设计平台等技术革新[6] 海外巨头布局动态 - AWS Trainium2在同等预算下完成推理任务速度比英伟达H100更快 性价比提升30%-40%[8] - 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支持10MW级液冷机柜 FP8算力超越英伟达B200芯片[8] - Meta的MTIA系列ASIC计划采用170kW高功率液冷机架 专为短视频推荐算法优化[8] - 2024年云厂商自研ASIC占其算力采购量的25%[13] 技术优势指标 - AWS Trainium2的TOPS/W(每瓦算力)比英伟达H100高40%[9] - 谷歌TPUv4的三年总拥有成本(TCO)比GPU低55%[9] - 针对Transformer架构优化的ASIC 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的延迟比GPU低30%[9] 国内厂商发展状况 - 寒武纪推出思元590芯片 采用Chiplet技术实现算力灵活扩展[7] - 某电信运营商使用寒武纪芯片搭建边缘计算节点 AI推理成本降低45%[7] - 中芯国际14nm FinFET工艺良率提升 支撑国内50%以上的ASIC量产需求[14] - 长电科技2.5D封装技术使ASIC互联带宽提升3倍[14] 产业链投资机会 设计端 - IDM巨头博通在数据中心互联场景占据60%份额[13] - 专业设计公司芯原股份ASIC定制服务收入从2022年8亿元增至2024年2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70%[10] 制造与封装端 - 北方华创刻蚀机已用于ASIC生产[14] - 中微公司薄膜沉积设备进入ASIC产线[14] - 通富微电提供Chiplet封装服务[14] 配套产业 - 液冷系统在ASIC服务器中成本占比达15%-20% 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11] - 光互联部件价值量随算力提升呈指数级增长[11] - 英维克提供浸没式液冷方案 单机柜液冷价值量是风冷的5倍[14] - 高澜股份冷板式液冷产品进入博通供应链 2024年相关收入增长翻倍[14] - 太辰光为博通XPU提供MPO连接器 每机柜光模块需求从16个增至48个[14] - 中际旭创光模块在ASIC集群中渗透率行业领先[14] 投资逻辑框架 - 看订单能见度 优先选择有长期大客户的厂商[17] - 看技术壁垒 关注拥有自主IP核和快速设计能力的公司[17] - 看配套弹性 液冷和光互联环节能获得更高业绩增长[17]
36氪精选:5000亿元市值的寒武纪背后,是一对中国的天才兄弟?
日经中文网· 2025-09-06 08:34
公司背景 - 创始人来自江西南昌的学霸兄弟 哥哥陈云霁14岁上大学 19岁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硕博连读 29岁成为博导 弟弟陈天石几乎复制哥哥的升学路径[6][7] - 2010年提出研发AI专用芯片想法 当时AI芯片领域属于冷门方向[10] - 2016年3月公司正式成立 由弟弟陈天石担任CEO[13] 技术发展 - 2015年研发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团队仅20人[11] - 2024年推出7nm制程思元590芯片 综合性能比肩英伟达A100 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23] - 技术路线从IP授权转向独立芯片产品 连续四年投入数十亿研发资金[22] 商业合作 - 2017年9月华为麒麟970芯片搭载寒武纪1A处理器 通过IP授权获得市场认可[17] - 华为后续自主研发芯片 终止与寒武纪合作[21] - 在进口芯片管制背景下 国内AI厂商转向国产适配 公司迎来爆发式增长[24] 财务表现 - 2017年估值1亿美元 2018年达10亿美元 2020年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00亿元[18]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亿元 较上年同期0.65亿元增长4347.82%[25] - 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 上年同期为亏损5.3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11亿元[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67.55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4.58%[25] 市场表现 - 2024年因DeepSeek官方提及国产芯片参数 引发芯片股上涨 公司短暂成为A股市值第一[26] - 去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倍[24] 行业竞争 - AI芯片领域面临英伟达、谷歌、微软等巨头竞争 2017年下半年台积电流片AI芯片超30款[21] - 思元590芯片与英伟达H100、B100仍存在技术差距[29]
A股科技“四大天王”集中爆发,宁德时代、工业富联表现抢眼
全景网· 2025-09-05 16:25
核心观点 - A股科技板块龙头股集体爆发 宁德时代涨幅6.5% 工业富联最高涨幅7.6% 市值突破1.1万亿元 寒武纪与比亚迪高位涨势收盘 四大标的共同撑起科技板块热度 被网友称为A股科技"四大天王" [1] 宁德时代 - 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绝对霸主 市值1.48万亿元 [2] - 研发神行超充电池 充电10分钟实现续航400公里 [2] - 国内市场深度绑定本土车企 2025年1至6月供应理想汽车83%电池 合资公司"蔚来时代"生产蔚来汽车150kWh半固态电池包 供应小米汽车SU7系列电池 [2] - 全球市场与特斯拉 宝马等国际车企深度合作 全球市场地位稳固 [2] 工业富联 - 上海主板领头羊 市值1.1万亿元 横跨"苹果链"+"英伟达链" [3] - 最初凭借苹果供应链精密制造业务崭露头角 赢得国际知名大厂认可 [3] - 前瞻性布局AI服务器制造赛道 当前进入成果集中释放阶段 [3] - 英伟达AI服务器最核心供应商 协同推进下一代产品设计研发 产业链覆盖广度与交付能力行业领先 [3] 比亚迪 - 深圳主板行业巨头 市值9700亿元 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骑绝尘 [4] - 自主研发刀片电池 具备高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优势 成为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标杆产品 [4] - 2025年半年报显示总营收达3712亿元 首次半年营收超越特斯拉 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 [4] 寒武纪 - 科创板耀眼明星 市值5300亿元 国产AI芯片领域中流砥柱 [5] - 专注于AI芯片研发与创新 推出思元系列芯片 思元590芯片算力高达256TOPS(INT8) 性能直逼国际先进水平 [5] - 积极投身国产算力生态构建 提升全栈AI芯片领域竞争力 [5] 行业影响 - 四大科技巨头在各自细分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凭借卓越创新能力 强劲市场竞争力与深远行业影响力 成为推动A股科技板块发展核心引擎 [5] - 稳健表现为投资者创造可观回报 助力我国科技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注入核心动力 [5]
谁在狂买寒武纪?
投中网· 2025-09-05 10:03
公司市值表现 - 寒武纪股价于8月27日短暂超越贵州茅台,并在8月28日总市值达到6643亿元的历史高点[7] - 截至9月2日,寒武纪市值达6192亿元,相当于英特尔市值的77%,超越美的集团和中信证券等大型企业[7] - 公司总市值在A股市场中排名第21位,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7] 股东财富变动 - 创始人陈天石持有29.63%股份,身家达1835亿元,较3月份870亿元财富显著增长[8] - 投资者章建平持股608.63万股,以1480元/股计算市值突破90亿元,实现约60亿元账面浮盈[8][9] - 重仓寒武纪的基金产品净值增长率超60%,最高回报率达85%[9] 财务业绩突破 - 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实现扭亏为盈[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毛利率达55.93%[11] - 结束连续8年亏损状态(累计亏损55亿元),业绩呈现华丽转身[11] 客户结构与订单情况 - 云端智能芯片订单达1.2万片,创季度历史最高纪录[13] - 互联网客户收入占比从8%提升至22%,商业化进程加速[13] - 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占比85.31%,第一大客户占比超40%[13] 技术产品进展 - 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和Chiplet架构,性能达英伟达A100芯片的80%[15] - 下一代3nm工艺芯片思元690进入测试阶段,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15] - NeuWare软件栈生态拥有超10万开发者,覆盖阿里、腾讯等头部客户[16] 行业竞争与挑战 - 269家基金增持的同时119家减持,基金持股总数降至6709.63万股,为近两年低点[18] - 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阿里纷纷自研芯片,形成"既合作又竞争"局面[19] - 营收规模29亿元与英伟达(5973亿元)、茅台(910亿元)存在巨大差距[20] - 研发投入4.56亿元,占营收比例15.85%,同比下滑675.07%[21]
捞舆 | 寒武纪登顶A股,背后没那么简单
大众日报· 2025-09-04 18:43
地缘政治与政策环境 - 美国通过出口管制和安全审查限制对华AI技术出口 旨在拉大技术差距[3] - 中国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等应用普及率超70%的目标[6][7] - 中国以开源共享姿态发展AI 与美国"小院高墙"策略形成鲜明对比[7] 公司竞争优势 - 思元590芯片在推理场景能效比方面性能达英伟达A100的80% 且功耗降低15%[9] - 2017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超过营业收入 体现对技术的执着投入[9] - 创始人早在2010年提出AI芯片构想 提前布局大模型算力赛道[10]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并对国外车企进行技术反哺[17] - DeepSeek在低算力成本下实现顶尖模型性能 采用开源共享模式[17] - 中国正经历类似"斯普特尼克时刻"的关键技术突破期[17] 市场表现与风险 - 股票价格存在脱离当前基本面的风险 公司已提示投资风险[14] - 业务高度依赖少数大客户 商业模式抗风险能力有待考验[15] - 芯片性能与英伟达先进产品存在差距 CUDA生态构成竞争壁垒[15] 技术创新路径 - 关键核心技术需要坚持自主创新 在极限施压下实现全产业核心技术突破[22][23] - 战略科技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基础能力、创造性和热爱[24] - 科技创新需要产业链协同 如鸿蒙5.0获得腾讯、阿里等巨头协同攻关[26]
“寒武纪”大爆发,靠什么持续神话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4 08:39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连续亏损八年 累计亏损约55亿元[3] - 2024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2.82亿元 2025年一季度盈利扩大至3.55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净利润10.38亿元[7] 股价表现 - 2024年8月底至9月初股价连续突破1300元、1400元、1500元 逼近1600元 期间三度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1] - 2020年7月登陆科创板发行价64.39元/股 2022年4月底跌破发行价至46.59元/股[3] - 高盛上调目标价至1835元 较9月3日收盘价1405元存在31%上涨空间[10]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专注于AI芯片研发 押注推理算力赛道 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 功效比肩英伟达A10芯片[5] - AI芯片属于ASIC专用集成电路 针对人工智能特定需求定制 适用于云服务器/边缘计算/终端设备[5] - 采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技术 为国产AI算力芯片爆发式增长提供技术支撑[6] 行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2024年中国本土AI芯片出货量超过82万张 国产化率约30% 预计年底升至40%[13]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要求2027年AI与6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应用普及率超70%[14] - 工信部强调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引导算力设施建设[13] 市场竞争格局 - 中芯国际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3.5亿元同比增长23.1% 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增长39.8%[9]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 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9] - 国产算力从单点突破走向全栈自主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标志生态化升级[9][13] 资本市场认可度 - 被纳入上证50/科创50/沪深300/中证A500/富时中国A50等多个指数成分股[9] - 前十大流通股东包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及多家科创板ETF基金 多数基金进行增持[10] - "超级牛散"章建平持股比例约1.45% 持股市值达96亿元[10] 行业发展前景 - 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密集发布推高算力需求 算力基础设施国产化建设迫在眉睫[13] - AI芯片因技术壁垒高/验证周期长/客户黏性强呈现寡头格局[13] - 中国在算法/数据方面具备优势 算力成为最紧迫需求且市场空间巨大[16]
谁在狂买寒武纪?
36氪· 2025-09-03 17:04
公司市值表现 - 公司成立9年 市值飙升至6000亿元以上 多次超越贵州茅台登顶A股 被投资者称为寒王 [1][2] - 8月28日总市值达到6643亿元历史高点 9月2日市值6192亿元 在A股排名第21位 相当于英特尔市值的77% 超越美的集团和中信证券等大型企业 [2] - 创始人陈天石持有29.63%股份 身家达1835亿元 较3月份870亿元财富实现翻倍增长 [4] 股价驱动因素 - 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暴增4347.82% 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扭亏为盈 毛利率达55.93% 结束连续8年亏损局面 [5][6] - 受国产芯片产业前景爆发 DeepSeek版本升级 技术生态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 股价近一个月持续上涨 [5] - 第二季度云端智能芯片订单达1.2万片创历史纪录 互联网客户收入占比从8%提升至22% [7] 客户结构与订单情况 - 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 上半年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期末余额合计占比85.31% 第一大客户占比超40% [7] - 市场传闻字节跳动2024年交付2-3万片思元590芯片 但字节跳动否认10亿元订单消息 [7] - 阿里通过阿里云采购芯片用于大模型推理和金融风控 腾讯在混元大模型训练中测试思元690芯片 [8] - 第二季度末预付款项8.28亿元 存货余额26.9亿元 占总资产比例31.95% 显示订单储备充足 [8] 技术研发与产品竞争力 - 思元590芯片采用7nm工艺和Chiplet架构 综合性能达英伟达A100芯片的80% [8] - 正布局3nm工艺芯片 思元690进入最后测试阶段 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 [10] - 自主研发NeuWare软件栈 生态拥有超10万开发者 覆盖阿里腾讯等头部客户 但较英伟达500万开发者仍有差距 [10] 行业竞争与挑战 - 269家基金第二季度增持 但119家基金减持 基金持股总数6709.63万股较去年同期9777.88万股大幅下降 [12] - 互联网巨头纷纷自研芯片 百度有昆仑芯 腾讯投资芯片领域 阿里传闻自研芯片 形成既合作又竞争局面 [13] - 上半年营收29亿元较英伟达5973亿元和贵州茅台910亿元差距巨大 研发投入4.56亿元占营收15.85% 同比下滑675.07% [13][15]
6000亿寒武纪背后的天才兄弟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8:29
公司股价表现 -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 截至9月1日收盘报1448.39元/股 市值达6059亿元 [1] - 贵州茅台以1476.1元/股价格反超寒武纪 [1]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陈天石与陈云霁兄弟均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 哥哥陈云霁1983年出生 14岁进入少年班 19岁进入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 [3] - 弟弟陈天石1985年出生 博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所 师从陈国良院士和姚新教授主攻人工智能算法 [3] - 陈云霁跟随"龙芯之父"胡伟武进行芯片研究 [3] 技术研发突破 - 2015年研发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 实现中国在AI芯片架构领域原创性突破 [4] - 2023年底推出思元590芯片 采用7nm工艺 推理能效比可比肩国际巨头 支持国内所有主流大模型 [8]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1.36亿元 15.23亿元 11.18亿元 10.72亿元 常为同期营收1至2倍 [9] 商业合作历程 - 2017年华为麒麟970成为全球首款手机AI芯片 集成寒武纪A1处理器 [5] - 2018年华为Mate20和麒麟980采用寒武纪升级版人工智能处理器 [5] 资本市场表现 - 2017年估值1亿美金 2018年达10亿美金 [5] - 2020年7月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突破1000亿元 [5]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单季盈利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3倍 [9] 公司发展挑战 - 2018年被美国《科学》杂志称为"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5] - 2022年12月被美方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8] - 2022-2023年共亏损约21亿元 [8] - 经营现金流中期刚转正 存货水平显著上升 [10] - 前五大客户贡献85.31%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 [10] 行业地位与愿景 - 公司将人工智能芯片定义为智能时代的"奇虾之眼" [3][4] - 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石和"垫脚石" [5] - 代表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推动国产芯片适配与替代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