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达价值回报

搜索文档
单只规模超10亿元!权益基金发行集体回暖
搜狐财经· 2025-09-14 20:13
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 9月以来成立规模超10亿元的权益基金已过10只 包括宽基指数基金 主题指数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 [1] - 截至9月12日 9月以来已有7只指数基金成立规模在10亿元以上 包括中证A500宽基产品和行业主题基金 [2] - 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募集23.93亿元 博道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基金募集19.11亿元 中欧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基金募集10.62亿元 [3] - 富国国证机器人产业ETF募集近20亿元 嘉实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基金募集近14亿元 [3] - 7月以来成立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达19只 [4]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募集49.55亿元 平安港股通科技精选募集17.38亿元 国泰优质核心募集16.17亿元 [4] 指数基金产品动态 - 国联安中证A500红利低波ETF募集12.47亿元 南方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募集17.24亿元获1.34万户认购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8月底募集近18亿元 银华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8月中旬募集超12亿元 [3] - 华夏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和华安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8月募集规模均超10亿元 [3] - 中证A500系列指数基金持续发行 但超10亿元产品罕见 此前仅有摩根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10.16亿元)和人保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16.96亿元)等 [2] 基金公司策略调整 - 基金公司营销行为趋于理性 通过提前结束募集控制规模 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混合设10亿元上限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设50亿元上限 [6] - 控制规模有助于基金经理争取建仓时间和空间 避免大规模基金降低投资策略灵活性 [6] - 基金公司加大指数基金布局 ETF因渠道认可度高和低费率更受投资者欢迎 自由现金流类指数基金备受资金青睐 [5] 行业前景与投资方向 - 科技成长有望成为长期经济与竞争力抓手 未来5-10年科技革命将聚焦"AI+"各行各业 [1] - AI产业周期全球共振 制造业正经历机器人AI革命 有望带来万亿市场空间机遇 [6] - 上市公司中报经营态势企稳 市场信心恢复流动性加强 AI算力板块业绩超预期但估值已包含高预期 [7] - 创新药关注度短期下降但不影响中长期发展趋势 [7]
新基遭抢购,老基忙限购
第一财经· 2025-09-07 20:34
基金市场热度提升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2][4]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5] - 出现年内首只"一日售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爆款基金[2][5] 新基金发行表现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确认比例56.67%[5] - 该产品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权益类基金[5] - 三季度已有404只新基金启动认购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6]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6]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7]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6] - 该产品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6] - 多只翻倍收益基金实施限购 包括中银港股通医药A等[7]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客户数量明显增加[2][9] - 投资者对后市走势讨论更趋活跃[2][9]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市场新增主力资金[10] 市场情绪分析 - 投资者兴趣度显著提升 但情绪尚未达到过热水平[9] - 个人投资者未创造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9]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微观结构风险有所积累[10] 板块表现特征 - AI+板块构成绝对主线 海外算力和国产算力表现突出[12]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12] - 部分板块出现交易持续拥挤情况[12]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不具备脱离合理估值体系的基础[10] - 建议维持低估高质的结构切换 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0] - 三季度向上拐点可能引发风格向顺周期资产倾斜[10] - 回调释放交易过度拥挤压力 利于后续市场行稳致远[11]
从新发“日光基”到绩优“限购令”,市场现在“热不热”?
第一财经· 2025-09-07 19:32
新基金发行热度 - 9月首周38只新基金成立 发行规模达275.73亿元[1][2] - 权益类基金占比超88% 募集规模243.28亿元[1][2] - 招商均衡优选基金首日募集超87亿元 成为年内首只"一日售罄"的非发起式主动权益产品[2] - 三季度新发基金达404只 创2022年以来季度峰值[3] - 93只基金提前结募 81只在10天内完成认购[3] 存量基金限购情况 - 永赢科技智选基金限购额度从100万元收紧至1万元 年内累计回报达171.99%[4] - 330只权益基金暂停大额限购 多只产品年内回报翻倍[4] - 中欧数字经济A和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单日限购5万元[4][5] 投资者情绪与资金流向 - 投资者咨询市场动态和基金配置建议的数量显著增加[1][6] - 瑞银证券调研显示各类机构投资者对A股兴趣度提升[6] - 市场情绪改善源于政策宽松和理财搬家预期[6]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未达历史高点 杠杆资金成为重要推动力[6] 市场结构与板块表现 - 市场呈现动量效应扩散特征 强势板块涨幅显著[7] - AI+板块(海外算力、国产算力)构成近两个月绝对主线[8] - 其他主题性板块鲜有表现机会[8] - 绝对收益机构成为新增主力资金 市场估值体系保持合理[7] 机构观点分歧 - 有观点认为市场情绪尚未过热 个人投资者未大规模入场[6] - 另有观点提示需对情绪过度发酵保持审慎[1][7] - 部分资金存在收益兑现预期 对监管导向存在担忧[7] - 稳定性资金力量表现不活跃 助长市场担忧情绪[7]
8月新基金发行超千亿
深圳商报· 2025-09-05 07:18
新基金发行整体情况 - 8月新成立基金140只 合计发行份额1020.22亿份 环比增长6.62% [1] - 单只基金平均发行份额7.29亿份 环比增长2.8% [1] - 9月首周新基开启募集42只 较前一周环比大增44.83% [2] 权益类基金发行表现 - 8月权益类基金发行份额占比逾六成 其中股票型基金85只发行471.90亿份占比46.25% 混合型基金24只发行143.57亿份占比14.07% [1] - 股票型基金发行持续回暖 6月224.5亿份 7月355.45亿份 8月471.9亿份 [1] - 9月首周权益基金达32只 包括26只股票型基金和6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占总量的76.19% [2] 重点产品发行情况 - 8月债券基金募集规模居前 华安上海清算所0-5年政金债A发行59.9亿份位居首位 [1] - 8月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前三:易方达价值回报23.43亿元 东方红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指数18.99亿元 易方达国证成长100ETF17.72亿元 [2] 市场资金配置趋势 - 居民配置需求提升 更倾向将财富配置于股市与公募基金 借基入市意愿增强 [2] - 权益类基金良好表现吸引机构等长线资金入场 助推公募产品发行 [2] 市场结构特征 - AI等热门板块出现局部过热迹象 但A股整体仍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特征 [2]
新发规模再创新高!基金公司,紧急限制!
证券时报· 2025-09-03 17:11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稳步攀升 出现单日募集超50亿元的盛况 [1]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售首日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 提前结束募集 [1][2] - 招商基金设置募集规模上限为50亿元 以维护投资者长期利益 [1][2]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行情况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为行业均衡布局的偏股混合型基金 追求超额收益 [2] - 基金经理吴潇拥有超8年管理经验 2024年1月开始管理的招商品质发现基金任职期间收益达55.13% [2] - 该基金有望成为今年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1][4]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发行规模 -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合并发行规模达785.28亿元 [5] - 共有29只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 [5] - 相较2024年同期主动权益基金首发规模536.6亿元 增长明显 [5]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A股指数下半年悉数收涨 上证综指上涨12% 创业板指上涨33.4% [5] - 年内已有40多只基金业绩翻倍 [6] - 8月以来日成交额多次触及3万亿元关口 [6] 宏观环境与市场展望 - 海外降息确定性抬升 中美关系平稳 人民币呈加速升值趋势 [6] - 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 人民币资产升值空间打开 [6] - 市场风险偏好较高 经济周期走向复苏 价格触底回暖信号显现 [6] 行业配置方向 - 关注AI科技周期下的电子和计算机行业 [7] - 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 非银与大金融 创新药等行业具备机会 [7] - 科技板块尤其是半导体 光模块 算力芯片等领域存在结构性机会 [7] - 港股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 科技与消费板块或成资金配置重点 [7] 市场风险提示 - 需关注兑现与追高情绪的博弈 增量资金的结构性变化 [7] - 科技板块趋于拥挤 对上涨逻辑要求提高 [7] - 可能面临风险偏好边际降低后的高低切换 [7]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再创新高,基金公司紧急限制
证券时报· 2025-09-03 16:00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产品数量和规模稳步攀升 出现单日募集超50亿元盛况 [1]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售首日募集规模超过50亿元 提前结束募集 [1][2] - 年内主动权益基金合并发行规模达785.28亿元 较2023年同期536.6亿元增长46% [5]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行表现 - 招商基金设置50亿元募集规模上限 首日认购规模即超上限 [1][2] - 该基金为行业均衡布局的偏股混合型基金 基金经理吴潇管理经验超8年 [2] - 若以50亿元规模成立 将成为年内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 [4]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市场格局 - 年内募集规模超50亿元的10只基金中 8只为债券型基金 2只为FOF [4] - 权益基金中仅有2只ETF联接基金募集规模超40亿元 [4] - 发行规模居前的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在20-25亿元区间 包括大成洞察优势(24.61亿元)等产品 [4] 市场环境与驱动因素 - A股指数下半年显著上涨 上证综指上涨12% 创业板指上涨33.4% [4] -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显著提升 年内40多只基金业绩翻倍 [7] - 人民币升值趋势加速 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 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 [7] 行业配置方向 - 关注AI科技周期下的电子和计算机板块 [8] - 消费相关的商贸零售板块具备配置价值 [8] - 非银与大金融板块有望受益于估值和基本面共振 [8] - 创新药等成长方向具备产业催化机会 [8] 市场风险与结构变化 - 科技板块资金聚集趋于拥挤 对上涨逻辑要求提高 [8] - 需关注兑现与追高情绪的博弈 以及增量资金的结构性变化 [8] - 市场进攻斜率可能面临变奏 可进行风险偏好边际降低后的高低切换 [8]
一日结募!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0:08
基金发行情况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于9月2日启动首发 原定认购截止日为9月12日[2] 但首发当日募集规模超过70亿元[1][2] 远超公司主动设置的50亿元募集规模上限[1][2] 因此提前结束募集并启动比例配售[1][2] - 该基金为偏股混合型产品 行业均衡布局 追求超额收益 拟通过平衡市场、行业、风格、个股四个维度波动平滑组合净值波动[5] - 拟任基金经理吴潇拥有近12年投研经验和超8年产品投资管理经验 现任多元资产投资管理总监[5] 权益基金市场回暖 - 8月以来超10只主动权益基金募集规模在10亿元以上 部分超过20亿元[7] 例如易方达价值回报和中欧核心智选募集规模均超20亿元[8] 建信医疗创新募集规模超10亿元[8] - 多只新发基金由知名基金经理管理 包括马芳管理的国金红利量化、韩创的大成创优鑫选、崔辰龙的前海开源研究优选[9] - 8月新成立基金140只 合计发行份额达1020.22亿份 其中权益基金发行615.47亿份 占比60.33% 两项数据均创年内月度新高[11] - 10多只股票指数基金募集规模在10亿至20亿元 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汇添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等多只科创板及港股通主题产品[10] 市场背景 - A股市场回暖推动权益基金发行全线回暖[1] 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投资热情升温[5] - 权益基金月度发行份额占比突破60% 成为基金发行市场绝对主力 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11]
一日结募!
中国基金报· 2025-09-02 20:05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发行情况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于9月2日正式首发 原定认购截止日为9月12日 但发行首日募集规模超过70亿元 远超公司主动设置的50亿元募集规模上限 因此启动比例配售并提前结束募集 [2][3][4][5] - 公司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做好风险控制 主动设置50亿元募集规模上限 当募集规模接近、达到或超过50亿元时 基金可提前结束募集 [2][5][6] - 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吴潇拥有近12年投研经验和超8年产品投资管理经验 目前担任多元资产投资管理总监 基金采用行业均衡布局策略 通过平衡市场、行业、风格、个股四个维度波动来平滑组合净值波动 追求中长期可持续回报 [6][7] 权益基金市场整体回暖趋势 - 随着A股市场持续回暖 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热情升温 权益基金销售发行情况整体回暖 8月新成立基金140只 合计发行份额达1020.22亿份 其中权益基金发行615.47亿份 占比60.33% 两项数据均创年内月度新高 [8][9][11] - 8月以来超10只主动权益基金募集规模在10亿元以上 部分超过20亿元 例如易方达价值回报和中欧核心智选募集规模均超20亿元 建信医疗创新募集规模超10亿元 [10] - 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新发基金也获得资金追捧 包括马芳管理的国金红利量化、韩创的大成创优鑫选、崔辰龙的前海开源研究优选 募集规模均超10亿元 [10] - 另有10多只股票指数基金募集规模在10亿至20亿元之间 涵盖华夏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汇添富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等多只产品 [10][11] - 权益基金月度发行份额占比突破60% 成为基金发行市场的绝对主力 为A股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11]
从降费让利到机制重构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层层递进
证券时报· 2025-08-25 05:04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展 - 费率改革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三阶段推进 重点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 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1] - 两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获批发行 首批26只产品募资258.65亿元 平均募集规模约10亿元 多只产品成立两个月回报超15% [2] - 第二批浮动费率基金投资策略更加多元 出现聚焦行业或主题的产品 费率降档阈值设定更加严格 [3] 浮动费率机制创新 - 浮动费率模式将管理费收入与基金创造的超额收益挂钩 推动基金管理人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3] - 浮动费率产品将从试点探索转为常规审批 监管要求头部公司发行1只固定费率产品需配套发行2只浮动费率产品 [4] - 浮动费率产品可能从主动权益产品拓展到"固收+"基金 产品策略定位将更加清晰 [4][5] 销售费用改革方向 - 销售费用改革包含统一调降销售服务费率 下调机构端尾随佣金 全面取消直销渠道销售费用 [6] - 销售费率下调将促使销售渠道更加重视基金保有和留存率指标 对销售团队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6] - 销售费用改革将倒逼行业从卖方销售驱动转向买方投顾模式 以投顾服务费为核心的收费模式 [8] 费率改革行业影响 - 解决行业三大痛点:利益错配问题通过浮动管理费模式实现从规模导向到业绩导向 [9] - 交易费用改革使研究和交易成本更为清晰 券商选择更专注于交易执行质量 [9] - 销售费用改革推动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 使销售渠道利益与客户资产长期增值保持一致 [10] - 行业降费短期可能造成基金公司利润承压 但长期有助于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 [10]
破20亿!这只浮动费率基金提前结募
券商中国· 2025-08-13 15:01
中欧核心智选混合基金提前结募 - 中欧核心智选混合基金因募集规模突破20亿元提前结束发行 成为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首只规模破20亿元的产品 发行节奏显著快于预期 [1][3] - 该基金原定募集期为8月4日至8月15日 主销渠道为兴业银行 实际于8月12日提前结募 自8月13日起不再接受认购 [3] - 与易方达价值回报、建信医疗创新同属第二批12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于8月4日同步首发 [3][4] 浮动费率机制特点 - 采用"多赚多收、少赚少收"管理费率机制 将基金管理人收入与投资者收益直接挂钩 强化利益一致性 [2][3] - 费率标准细化至单笔份额 避免传统平均收费 超额收益由管理人与持有人共享 业绩不及预期时管理人需返还部分管理费 [6] - 根据不同持有期限设定差异化收费结构 既鼓励长期持有 又兼顾流动性管理 考核紧扣业绩比较基准 [6]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展 - 证监会5月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明确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 首批26家管理人5月16日上报产品 [7] - 2023年7月启动费率改革试点 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 [7] - 《行动方案》要求头部机构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产品数量不少于主动权益类基金总数的60% 试行一年后评估优化 [7] 行业影响与市场反应 - 浮动费率机制被视为行业重点试点方向 中欧核心智选提前结募反映市场快速认可 [2][3] - 业内认为该机制有望在中长期投资者中形成稳定受众 但业绩波动、投资者教育等因素将决定其最终市场表现 [4] - 第二批12只产品7月24日集中获批 其中5家为首次申报 7家参与过首批发行 竞争已进入"冲刺阶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