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型人身险

搜索文档
保险预定利率逼近1.5%,市场却不再“炒停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8:3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随着低利率环境持续,产品预定利率在经历数轮下调后,即将迎来1.5%时代。 2025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一季度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仅为2.13%,较年初骤降21 个基点。而当前国有大行5年期定存利率已降至1.55%,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1.67%,5年期以上LPR维 持在3.6%。 根据动态调整机制,三季度预定利率的再次下调几无悬念。 方正证券最新发布研报显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或在7月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 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二季度预定利率评估值或为1.96%,较上季度同比下降17个基点,三季 度人身险预定利率或将迎下调50个基点。 应对利差损风险 预定利率1.5%分红险持续上新 回溯保险预定利率调整轨迹,2019年12月,原银保监会叫停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标志着高利率 时代终结;2023年7月,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从3.5%降至3.0%,分红险从2.5%降至2.0%;2024年9 月,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再降至2.5%,正式进入"2时代"。 在多轮预定利率调整后,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健全人 ...
监管“喊话”险企审慎确定分红险分红水平 不得搞“内卷式”竞争
证券日报· 2025-06-20 00:51
在当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险企纷纷加快产品转型发展。其中,分红险成为寿险公司的主推产品。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 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近日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分红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的函》(以下简称"监 管意见"),要求各公司审慎确定2024年度分红保险分红水平,要稳健经营,坚持长期主义,不得偏离账户的资产负债和投资 收益实际情况,随意抬高分红水平搞"内卷式"竞争。 防范风险 审慎确定分红水平 针对险企2024年分红保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提出,各公司应平衡好分红保险预定利率与浮动收益、演示利益与红利实现 率的关系,根据每个账户的资产配置特点和实际投资收益率,审慎确定各产品年度分红水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监管部门下发监管意见,或出于三方面 原因。一是防范利差损风险,部分险企脱离实际投资收益抬高分红水平,可能导致偿付能力风险。二是遏制恶性竞争,要求分 红需匹配账户实际表现。三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对演示利率、实际收益等不同概念进行区分,避免混淆。 监管意见提出,各公司应持续提高分红保险业务质量,按照资产负债相匹配、财务与精算硬约束、投资收益可支撑 ...
人身险保费4月迎“小阳春” 利率下行或成后续增长关键变量
环球网· 2025-06-03 15:08
业内专家分析,4月人身险保费增速反弹主要受外部利率环境与险企主动调整双重推动。一方面,低利率环境下,保险产品"保障+投资收益共 享"特性吸引力凸显,尤其契合消费者对长期稳定回报的需求;另一方面,4月分红险、年金险等储蓄型产品集中上市,叠加"报行合一"政策推动 银保渠道资源向期缴、中长期产品倾斜,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尽管年初因基数较高及险企切换产品导致保费承压,但伴随 市场利率下行,保险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近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集体调降存款利率,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下,或面临下调压力。 数据显示,一季度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已降至2.13%,较前值下调0.21个百分点。若二季度研究值仍低于2.25%,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 最高值将被迫下调,传统固定收益类寿险产品竞争力或被削弱。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随着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国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保险产品凭借保本及确定性收益优势,成为消费者锁定长期 收益的核心选择。2025年前4月,保险业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一季度0.24%显著回升;其中,4月单 ...
保险业深化转型 推进“三差平衡”是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5-29 00:28
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以及银行存款利率普降,三季度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将大概率调降。在市 场普遍预期LPR年内仍将下调、利率中枢持续下移的背景下,保险业面临的利差损风险不容小觑,加速推进从"利差依赖"向"三 差平衡"转型至关重要。 利率是影响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险资配置为例,债券作为保险资金的核心配置资产,其收益与市 场利率紧密挂钩,利率上行时,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同步抬升,保险公司投资收益水涨船高;而在利率下行周期,债券票面利 率持续走低,直接压缩新增投资收益空间。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利率调整往往滞后于市场,这种时间差在利率下行周期容易 放大利差损风险。 在稳定利差方面,险企还需从负债端与资产端双向深入推进转型。负债端需加速产品结构转型,摒弃对"高保证"产品的依 赖,推广"低保证+高浮动"产品。以传统定价模式的增额终身寿险为例,其在一定时期很好满足了消费者的储蓄需求,但在当 前形势下,其成本较高且具有刚性特征,不利于险企灵活应对市场环境变化。险企可引入挂钩国债收益率或LPR的动态定价机 制,将产品收益与市场利率联动,以规避成本锁定风险。资产端则需强化久期管理与多元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