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载
icon
搜索文档
半年报窗口开启,科技与资源个股业绩大增
环球网· 2025-07-26 09:46
长川科技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1.67亿元 同比增长41.8% [1] - 净利润4.27亿元 同比增长98.73% 超出预告区间3.6亿至4.2亿元 [1] - 业绩增长主因销售需求持续增长带动收入大幅提升 [1] - 封测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行业向上拐点明显 [1] - SOC测试机受益于大客户迭代 下半年有望开始拉货 [1] - 高端数字测试机持续放量 叠加AOI等进展 全年营收预计保持高增 [1] 厦钨新能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75.34亿元 同比增长18.04% [2][3] - 净利润3.07亿元 同比增长27.76% [2][3] - 业绩增长主因产品销量提升带动营收及毛利水平增长 [2] - 钴酸锂销量2.88万吨 同比增长56.64% 受益于国家换机补贴及3C设备AI功能带电量需求 [2] - 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销量3.19万吨 同比增长20.76% [2] - 营业利润34,085.72万元 同比增长36.07% [3] - 利润总额33,906.09万元 同比增长35.47% [3] 西部矿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316.19亿元 同比增长27% [3] - 净利润18.69亿元 同比增长15% [3] - 增长主因矿产铜产量及价格同比分别增长8%和11% [3] 智明达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95亿元 同比增长84.83% [4] - 净利润3830万元 同比暴增2147.93% [4] - 业绩增长主因客户需求增加导致订单及交付量大幅提升 [4] - 新增订单同比大幅增长 弹载产品订单增幅最大 新增AI类产品订单 [4] 行业整体表现 - 已披露半年报的18家上市公司中13家净利润同比增长 [1] - 生物医药 半导体 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与稀土 黄金等资源行业表现突出 [4] - AI硬件 游戏等为较强景气方向 市场对业绩驱动关注度显著提升 [4] - 新消费与创新药波动后出现回流TMT迹象 [4]
智明达(688636):1H25业绩大增表现亮眼,在手订单同比增长74%
民生证券· 2025-07-25 08: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智明达业绩大增,在手订单同比增长74%,符合市场预期,公司持续实施技术领先战略,深耕原有产品线,单个型号价值量大幅提升 [1]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亿元、1.79亿元、2.3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49x/33x/25x,考虑到其在特种嵌入式计算机行业的龙头地位及在无人机、AI等领域的拓展,维持“推荐”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84.8%;归母净利润0.38亿元,同比增长2147.9%;扣非净利润0.36亿元,去年同期为 - 0.01亿元 [1] - 2Q25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93.8%;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133.8% [1] - 1H25毛利率同比下滑1.9ppt至48.1%,净利率同比提升11.9ppt至13.0% [1] 订单情况 - 截至2Q25末,在手订单6.08亿元(含口头订单),同比增加73.71%,上半年新增订单中弹载增幅最大,机载和其他类增幅较大,同比新增AI类订单 [1] 产品营收 - 2025年上半年嵌入式计算机营收中,机载营收同比增长115.3%至2.0亿元,弹载营收同比减少19.7%至0.10亿元,星载营收同比增长49.6%至0.18亿元,无人装备营收同比减少25.3%至0.06亿元 [2] 技术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凭借新技术、国产化、低成本等优势获取更多新项目,在下一代航电总线、超高速板间互联总线、图像感知与AI智能处理、AI信号处理、边缘存储等多个技术方向取得持续性进步 [2] 经营指标 - 1H25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26.0ppt至29.1%,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4.4ppt至4.1%,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4.2ppt至8.2%,研发费用率同比减少16.9ppt至16.4%,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减少所致 [3] - 截至2Q25末,应收账款及票据9.2亿元,较年初增加9.7%;存货3.3亿元,较年初增加44.3% [3] - 1H25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3亿元,去年同期为 - 0.02亿元 [3] 定增计划 - 7月1日公司公告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134亿元,主要建设“无人装备及商业航天嵌入式计算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构建无人装备和商业航天专线,提升制造效率,满足航天级产品质控要求,并增强整体产能储备 [3]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438|797|1,167|1,448| |增长率(%)|-33.9|82.1|46.4|24.1|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19|120|179|238| |增长率(%)|-79.8|514.4|49.9|32.8| |每股收益(元)|0.12|0.71|1.07|1.42| |PE|303|49|33|25| |PB|5.3|5.0|4.5|3.9| [5]
【私募调研记录】南土资产调研中润光学
证券之星· 2025-07-25 08:07
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7月24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知名私募南土资产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相关名单如下: 1)中润光学 (南土资产参与公司特定对象调研) 调研纪要:中润光学在安防领域业务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产品应用于边防海防、高铁沿线等场景。此 外,公司产品还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视频会议、智能家居、智能驾驶、工业检测等领域。公司开发了变 焦镜头、定焦镜头,并正在开发无人机载热成像镜头,部分应用于穿越机(FPV)。热成像镜头应用于 工业气体检测、电力巡检、火情监控等方面。公司暂无直接应用于军工领域的产品。戴斯光电主营精密 光学元器件,产品应用于工业激光、车载激光雷达等领域,其高端滤光片组件间接应用于SML光刻 机,但销售金额较小。公司在日本、中国台湾设有子公司,戴斯光电在泰国设有子公司进行海外生产。 公司技术上可以做人形机器人镜头,但目前没有具体产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公司镜头采用玻璃、塑料 或玻塑混合镜片,根据应用领域和环境选择。募投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部分产能已投产。 机构简介: 上海南土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现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观察会员。遵循可信赖、 可持续、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以客 ...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黑科技云集 气象从“预报工具”蜕变为“经济引擎”
环球网· 2025-07-19 20:37
气象经济博览会概况 - 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展会,主题为"气象融入新经济 携手共创好未来" [1] - 汇聚百余家企业尖端成果,1万平方米展区展示AI气象、低空经济保障、探测装备等领域"黑科技" [1] - 首次实现气象科技全产业链展示,覆盖"探测-算法-平台-服务"全链条,吸引专业人士上万人 [22] AI气象技术创新 - 华风集团"中国天气智能体"构建AI气象服务助手,实现"会听、会说、会思考"功能 [4] - "未来60天无缝隙预报"打破传统时限壁垒,为农业种植、新能源调度等千亿级产业链提供确定性 [4] - 墨迹天气AeroMetis系统通过AI智能订正技术减少航司10%返航备降率,提升8%航班正常率,综合经济效益提升10%-15% [7] - 玖天气象"区域气象大模型"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速度与时效性,助力精细化能源管理 [9] 低空经济保障技术 - 杭州浅海科技全天空自动成像系统(SCI-100)以1200万像素CMOS+AI技术24小时捕捉4000×3000分辨率云图,精准解析云层参数 [10] - 华盛雷达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定量探测云雨空间分布,可捕捉龙卷、强风切变等中小尺度天气 [12] - 中科光电小型测风激光雷达重量<5kg,功率<35W,实现1km以上风场秒级探测,距离分辨率15米 [14] - 大舜激光机载式测风激光雷达适配无人机挂载,高频监测航路湍流,数据直控飞行系统 [14] - 度风科技毫米波测风雷达实时获取10-300m风速/风向/温度信息,适用于无人机起降保障 [15] 国产化技术突破 - 南京牧镭激光三维扫描测风雷达(Molas 3D)可对半径6km范围三维风场精细化测量 [16] - 临境气象"iAMAS仿真预报"实现全球-区域-城市-街道四级嵌套预报 [16] - 弘象科技构建"云边端一体化+数值预报+AI大模型"智能气象服务体系,提升短时临近预报能力 [17] - 视源股份"跨层级指挥平台MAXHUB"整合多源信号实现五级协同指挥 [17] 行业影响 - 气象技术深度嵌入农业、新能源、航空、低空经济等产业,成为撬动千亿级市场的"经济引擎" [21] - 气象从传统预报工具转变为激活经济效能的"引擎",重塑多领域价值链条 [1][21]
瞄准未来产业赛道 北邮教授团队携项目扎堆蓉城
环球网资讯· 2025-07-17 12:20
活动概述 - "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未来产业科技成果对接及生态共创共建专场活动在成都举办,由成都市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与北京邮电大学联合主办 [1] - 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及北邮兴锦未来通信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4] - 北京邮电大学集中发布1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一批重大项目及校地合作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成都 [1] 研究院与合作模式 - 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由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成都市科技局及锦江区四方合作筹建,标志着"名校、名企、名城"合作新模式进入实质性阶段 [3] - 研究院聚焦新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展联合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攻关,打造产教融合、概念验证等创新平台 [4] - 研究院将围绕6G、人工智能、泛在通信、低空经济等领域解决关键技术攻关问题,建设综合性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6] 重点项目与签约 - 北邮未来通信研究院(成都)与四位教授团队签署合作协议,涉及视频AIGC应用研究、通信感知一体化原型体系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方向 [7] - 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四项意向投资协议,涵盖智能穿戴设备、低场智能磁共振系统等硬科技项目 [9] - 锦江经开区管委会与复亚智能、华赛昇科等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全国总部项目落地 [9] - 一批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校地合作重点项目落地成都,涵盖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空飞行监管服务等领域 [9] 未来产业布局 - 锦江区围绕"建设西部首个未来产业集聚区"目标,发展智简6G、脑机接口、量子科技等六大未来产业赛道 [10] - 计划打造6G技术应用产业园、西部脑谷、量子科技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区 [10] 科技成果发布 - 北京邮电大学发布100项科技创新成果清单,包括北邮卫星时频模块等全国首发成果 [11] - 全球首创的"芯片执行次数"最小颗粒度调度平台、HESA航空机载IFC系统等成都科技创新产品首次亮相 [11] - 活动现场设立成果展区,展示脑机接口、量子科技、6G智简等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 [11] 生态合作与推进 - 活动同步举行投融资对接及脑机接口、开源鸿蒙、量子科技等专场活动,推动技术交流与生态合作 [13] - 国务院参事张平等专家作主题分享,标志着成都与北京邮电大学的战略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3]
山东打造人工影响天气领域无人机产学研用协同的低空经济气象场景
齐鲁晚报· 2025-07-11 20:10
低空经济气象应用 - 无人机在气象观测领域可突破传统设备限制 实现大雾垂直立体观测 提高雾的三维结构 [2] - 无人机搭载光谱成像仪和激光雷达 可对农田 湿地 森林等生态系统进行"天-空-地"协同观测 验证卫星遥感产品 [2] - 中大型无人机可精准播撒催化剂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具备机动性强 安全性高 智能化程度高等优势 [2] - 无人机在洪涝 山火等灾害中能快速获取灾区气象实况 为救援指挥提供保障 [2] 山东省低空经济布局 - 山东省气象部门将低空经济气象保障作为重点创新工作推进 [3] - 成立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技术与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 聚焦无人机技术和应用研究 [3] - 建设长岛国家气候观象台综合观测系统 加强垂直观测 雷达监测能力 支撑低空气象科学试验 [3] - 成立航空气象技术研发创新团队 开发"山东低空飞行气象服务平台" 服务多个低空飞行场景 [3] 未来发展规划 - 气象部门将加强部门合作 编制低空经济监测设施规范 建设基础观测设施 [4] - 联合企业研发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和机载微型气象设备 [4] - 推进低空经济气象服务保障技术研究 打造更多山东特色气象应用场景 [4]
中海达(300177) - 300177中海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1
2025-07-11 18:14
公司整体情况 - 公司专注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产业链,是国内领先、全球主流企业,形成“海陆空天、室内外”产品布局,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有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2][3] 精准时空感知装备业务 - 面向多行业客户提供高精度定位装备及方案和时空信息服务,推出创新性 RTK 产品,解决传统 RTK 测量难题 [4] - 推出全新一代智能测绘全站仪系统,实现毫米级测量精度与全自动化作业流程,获海外客户高度认可 [4] - 打造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船系统,形成多种产品组合方案,助力多个项目建设 [5] - 向特种机构客户提供国产自研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 [6] - 推出 iFlow 系列 ADCP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获水利部鉴定认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 [6] - 形成机载激光测量系统和手持三维激光测量系统等系列产品,为泛测绘领域提供可靠解决方案 [6] 北斗高精度行业应用业务 - 提供“云 + 端 + 图 + 网”一体的综合行业解决方案,向多行业提供全栈式服务 [8] - 开发位移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提升行业用户灾害感知及预警能力,已在全国完成过万点位监测交付验收及智能运维 [8] - 创新打造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综合感知解决方案,服务水文现代化建设等 [9] - 提供北斗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保障铁路行业人员、列车及资源安全,已在多个高铁线路形成行业示范应用 [9][10] - 向能源行业提供系统化服务,在电力和石化行业形成规模化或示范性应用 [10] 智能驾驶与导航控制应用业务 - 为乘用汽车、农业机械车、工程机械提供高精度定位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 [10][11] - 为乘用汽车提供智能驾驶位置感知软硬件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 [11] - 为农业行业推出农机导航系统,实现精准作业,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 [11] - 为建筑工程行业研发机械控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多个建设领域 [11] 智能驾驶车载高精度业务进展 - 2024 年业务增长约 40%,多款产品在多家车企量产车型上规模量产交付,获车企成功定点车型超 60 款 [11][12] - 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已获吉利下属子公司关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硬件的定点 [12] - 完成产品功能安全 D 等级能力建设,未来探索在低空领域、工业机器人等行业的融合应用 [12] 工程机械控制、农业机械控制产品进展 - 产品技术在国内外市场拓展顺利,多款系统应用于国内重大施工项目,挖掘机 3D 引导系统获海外客户认可 [13] - A6 农机导航系统更优且稳定性高,获国内外客户高度认可,2024 年新拓展 40 多家国内销售渠道及部分海外销售渠道 [13][1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机载娱乐系统(IFE)行业全景分析:国内机载娱乐系统(IFE)虽起步较晚,但增势稳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37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9 09:33
内容概要:机载娱乐系统(IFE)是指专供乘客消遣的客舱娱乐设备。国外IFE的发展时间长,研发团队 更为专业,随着无线科技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机载娱乐与网络连接功能有望成为航空业新的价值增 长点,越来越多的国际航空公司计划在飞机上安装互联网系统,以应对旅客对信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 求。机载娱乐系统(IFE)在国内虽起步较晚,但增势稳健。近年来,在下游需求市场的驱动下,国产 企业加大了对于机载娱乐系统的布局,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竞争力,中国IFE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态势。2024年全球机载娱乐系统规模约为40亿美元,中国机载娱乐系统规模为17.27亿元;预计2025年 全球机载娱乐系统规模约为52.38亿美元,中国机载娱乐系统规模将达到28.37亿元。在旅客需求日趋多 元化,旅客类型日趋多样化的今天,IFE的重要性已经愈发的凸现。未来航空业的竞争将会一如既往的 激烈。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随着新飞机的陆续交付使用,及现有机队机上设施的升级 改造,中国机载娱乐系统(IFE)的市场前景广阔。 相关企业: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多尼卡航空电子有限公司、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 限公司、江苏锐天智能 ...
【私募调研记录】景领投资调研中航成飞
证券之星· 2025-06-30 08:04
公司调研概况 - 知名私募景领投资近期对中航成飞进行了调研 参与公司分析师会议 [1] 中航成飞战略规划 - 公司在"十五五"期间将持续建设三大基地 围绕核心业务探索新业务 [1] - 重点方向包括科技创新 产业链控制 成本控制及人才积累 [1] 业务发展措施 - 通过提升装备制造能力 优化产品结构 提高管理效率等多维度措施推进贵飞扭亏为盈 [1] - 注重市场需求管理 集成产品开发 集成供应链管理及全寿命周期服务保障 [1] - 建立先进的航空装备研制体系 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能力 [1] 研发与技术 - 建成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加大研发投入 [1] - 突破关键技术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1] 军贸业务 - 从事军贸业务超过40年 拥有深厚历史积淀 [1] - 未来将继续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政方针 积极开拓军贸市场 [1] 供应链管理 - 主要产品供应链实现全国产化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1] - 构建优质可靠的供应商资源池 形成高度柔性的外部能力布局 [1] - 实现高效 灵活且可持续的供应链运营 [1] 维修业务发展 - 维修业务是重点发展的增长极 [1] - 长飞主要从事飞机和机载设备修理 涉及多种机型修理 [1] 公司发展目标 - 努力成为经营业绩佳 创新能力强 治理体系优 市场认可度高的航空装备上市公司 [1] - 保持军工龙头上市公司地位 [1]
“AI+雷达点云”提升实景三维数据生产效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28 17:18
实景三维技术发展 - 自然资源部第一航测遥感院持续开展实景三维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进"AI+LiDAR点云"技术融合,显著提升数据生产效能 [1] - 实景三维数据通过高精度建模生成具有空间真实感的三维模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基础资源 [1] - 公司承担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任务,助力构建多尺度、多类型的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 [1] AI+LiDAR点云技术应用 - 2024年公司将AI深度融入LiDAR点云数据采集、处理、优化全链条,显著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能力 [2] - 该技术使2米格网数字表面模型(DS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生产效能大幅提升,为复杂场景建模提供支撑 [2] - 在陕西、甘肃、新疆等项目中,AI技术实现移动物体、植被、建筑物等全要素自动分类,准确率超越传统软件 [3] 技术创新与成果 - AI模型通过增加机器学习样本持续优化,数据量越大、密度越高则分类效果越优 [3] - 公司组织专题培训分享AI点云分类技术路线,推动技术在实景三维项目中的场景完善 [3] - 将人工智能纳入整体发展战略,形成"技术攻关-场景验证-成果输出"的创新链条 [4]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生产效率瓶颈,推进多模态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4] - 提升海量数据获取、处理、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4] - 加快构建新型基础测绘生产服务体系,增强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