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氪001 FR
icon
搜索文档
千亿级赛道扩容 卫星通信应用普及提速
新华网· 2025-08-12 13:48
消费级硬件卫星通信技术突破 - 华为Mate 60 Pro/Pro+支持直连天通卫星和北斗卫星 提供卫星电话、短报文及导航功能 [2] - 中国电信2023年9月8日发布"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适配华为两款新机 [2] - 中国移动与中兴通讯、是德科技完成国内首次运营商NR-NTN低轨卫星实验室模拟验证 支持手机卫星宽带业务 [2] 产业链技术发展与商业化进程 - 高通骁龙8 Gen 2移动平台支持手机厂商开发卫星通信智能手机 预计2023年下半年发布 [3] - 联发科展示3GPP 5G非地面网络技术 摩托罗拉defy2和CATS75成为首批采用其卫星通信技术的机型 [3] - 极氪001 FR于2023年9月1日发布 成为全球最快量产卫星互联网乘用车 提供双向卫星消息与通话服务 [3] 卫星通信产业生态与市场扩容 - 截至2023年7月底 全球8个国家和地区已有8家移动运营商推出商用卫星通信服务 过去4个月数量增加一倍以上 [2] - 卫星通信产业链涵盖上游卫星制造发射、中游地面设备及终端、下游应用 其中手机卫星通信聚焦基带芯片、手机厂商和卫星厂商三大核心环节 [4] - 我国推进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计划 航天科技集团"鸿雁"与航天科工集团"虹云"星座计划启动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公司2021年成立统筹发展 GW星座为国内最大低轨通信星座 [5][6] 上市公司产业布局与技术储备 - 通宇通讯与华为在微波天线、基站天线等领域合作 计划通过卫星地面终端通信技术研发增强相控阵技术能力 [7] - 亚光科技微波类射频芯片(如低噪放)可用于卫星 在低轨卫星领域供应多个型号微波电路及组件 [7] - 中国卫通依托高通量卫星资源为航空、航海等行业提供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 目前智能手机需通过终端连接其高轨通信卫星 [8] - 中京电子低轨卫星通信用PCB产品处于样品验证与在研阶段 [9]
国产车把合资逼到墙角
36氪· 2025-08-08 10:03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表现 - 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 同比增长10.8% [3] - 自主品牌占据64%零售市场份额 同比跃升7.5个百分点 [3][6] - 自主品牌从合资阵营夺取超过80万辆市场份额 [6] 头部自主品牌销量表现 - 比亚迪销量161万辆 吉利销量122.6万辆 双双突破百万大关 [4] - 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组成第一梯队 均超60万辆销量 [4] - 零售销量前十榜单中自主品牌占据六席 合资品牌仅剩四席 [4]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超级混动DM-i/雷神电混等核心技术由自主品牌率先量产 [14] - 高阶智能驾驶/鸿蒙座舱等技术成为市场新标杆 [14] - 自主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实现技术自信 [14] 品牌高端化进展 - 仰望U8/极氪001 FR/蔚来ET9/问界M9等高端车型价格逼近或超越传统豪华品牌 [14] - 高端车型凭借技术和体验获得高端消费者认可 [14] - 自主品牌持续突破高端市场天花板 [14] 全球化布局成果 - 头部自主品牌加速开拓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海外市场 [14] - 中国品牌汽车出口量屡创新高 海外建厂布局加速 [14] - 自主品牌开始具备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 [14] 合资品牌市场表现 - 合资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从三年前50%降至当前36% [3][6] - 南北大众/日系两田凭借体系力尚能稳住阵脚 [16] - 帕萨特/凯美瑞/CR-V/RAV4等合资车型在细分市场保持标杆地位 [18] 行业格局演变 - 自主品牌从追赶/并跑进入引领阶段 [11] - 新势力阵营出现分化:理想持续领跑/小鹏零跑成为第二梯队/问界小米成为第三增长动力 [12] - 合资品牌通过终端优惠/本土研发新能源车型等策略寻求平衡 [16]
电动大G,奔驰一次失败的商业尝试?
虎嗅· 2025-06-08 10:04
奔驰电动G级市场表现 - 电动奔驰G级销量惨淡,截至2024年4月仅售出1450辆,中国与韩国市场各约50辆 [4] - 燃油/柴油版同期销量达9700辆,为电动版的6倍以上 [5] - 奔驰高管承认电动大G商业失败,经销商库存积压严重 [1][6] 产品策略调整 - 奔驰考虑为原计划纯电的"小G"车型增加发动机 [6] - 公司强调G级整体销售强劲,2024Q4创历史新高,2025Q1销量同比增长18% [7] - 奔驰宣称将灵活提供纯电与混动车型,由市场决定技术路线 [7] 品牌历史与产品定位 - G级起源于1970年代伊朗国王2万辆军用订单,具备手工制造、全地形测试等奢侈品基因 [11][12][14][15] - 通过教皇定制防弹车等事件确立豪华定位,1990年分化为越野(W461)与豪华(W463)系列 [19][21] - 经典设计延续数十年,核心卖点为V8声浪、机械质感等情感价值而非实用功能 [27] 新能源技术竞争格局 - 电动大G虽具备四电机精准扭矩控制、85cm涉水深度等性能优势,但缺乏品牌情感溢价 [24][25][26] - 中国车企如仰望U8实现同等越野技术并创新应急浮水功能,小米SU7 Ultra等产品性能超越传统豪华电动车 [32][33] - 宁德时代以37.9%市占率领跑全球电池市场,中国供应链在智驾、空悬等领域确立领先地位 [34][36] 豪华车市场消费趋势 - 76%中国豪华车主重视品牌历史传承,57%会因负面新闻改变购买决策 [28][29] - 传统豪华品牌在纯电领域技术优势减弱,仅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可通过定制服务维持溢价 [37][38] - 保时捷Taycan销量同比下滑49%,混动车型如Cayenne(+18%)表现更佳 [34][39]
极氪私有化背后:吉利新能源战略告别“赛马与内斗”
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提出私有化极氪的报价函,计划以每股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的价格收购极氪剩余股份,较最近交易日溢价13.6%,较30日均价溢价20% [3][5] - 私有化后极氪将从纽交所退市并完全并入吉利体系,当前吉利持有极氪65.7%股份 [5] - 此次整合是吉利战略调整的关键举措,旨在解决多品牌内斗、资源重复配置等问题,提升整体协同效率 [6][8][12] 战略调整 - 吉利发布《台州宣言》,明确聚焦汽车主业、整合业务板块、强化战略协同的战略方向 [6] - 战略聚焦:推进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巩固燃油车市场地位,布局多技术路线新能源商用车 [7] - 战略整合:梳理业务板块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减少重复投资 [7] - 战略协同:加强技术共享与品牌互动,发挥乘用车体系优势赋能商用车 [7] - 已执行品牌整合:领克并入极氪,银河整合几何、翼真等品牌 [7][8] 品牌表现与问题 - 银河品牌2024年销量超49万辆,凭借性价比策略在刚需市场表现突出 [9] - 高端品牌表现不佳:极星2024年销量3114辆,路特斯3018辆,远低于小米SU7(月销破2万辆) [10][12] - 品牌协同混乱: - 技术配置倒挂:路特斯未搭载四轮四电机系统,而同级极氪001 FR配备 [14] - 电气架构差异:极星4全系400V架构,极氪001同价位已标配800V [14][15] - 产品线冲突:领克推出纯电车型Z10/Z20,极氪计划推出混动车型9X [17][20] 极氪的定位与挑战 - 极氪是吉利新能源领域最成功品牌: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7.2万、11.9万、22万辆 [24] - 2025年1-4月极氪销量仅5.5万辆,完成全年目标17.2%,面临销售压力 [26] - 财务持续亏损:2021-2024年净亏损45.14亿、76.55亿、82.64亿、57.9亿元 [27] 私有化效益 - 成本优化:整合后预计降低5%研发费用率和3%物料成本 [30] - 估值考量: - 美股对极氪估值低迷,最高股价仅33.3美元/股,市值低于上市前融资估值 [33] - 中概股面临政治风险,私有化可规避潜在摘牌威胁 [33][34] - 战略价值:极氪作为"嫡系"回归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强化新能源转型抓手 [25][36][37]
觉醒 重构 新生 ——上海车展上的中国元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6 12:25
中国汽车设计美学革命 - 比亚迪仰望品牌以"电"字为魂的车标设计与甲骨文破壁交融,岚图品牌将东方美学凝练为可触摸的设计,红旗品牌宫灯式尾灯勾勒东方美学现代剪影 [2] - 中国汽车设计师以《易经》"天圆地方"宇宙观重构车身比例,用宋瓷釉色调校车身色彩,将青铜器饕餮纹解构为智能交互界面 [2] - 广汽传祺向往S9以"藏锋于润"东方美学哲学为中大型SUV注入水墨丹青般灵动气韵 [3] 设计语言重构 - 红旗国雅直瀑式格栅通过参数化算法解构故宫太和殿鎏金铜门美学,使格栅投射流动"紫禁城光影" [3] - 吉利银河E5座椅从明式圈椅提取人体工学密码,结合航天级零重力技术,使平均乘坐压力分布优化达41% [3] - 极氪001 FR"极境蓝"车漆通过仿生学算法模拟汝窑开片过程,演绎"青如天,明如镜"动态釉色美学 [4] 智能电动化设计范式 - 小鹏X9"星环激光雷达"系统设计灵感源自昆仑神话开明兽,将上古神兽守护意象转化为智能驾驶感知之眼 [5][6] - 蔚来ET9中控台以128块柔性OLED屏幕编织数字长卷,AI算法实时解构《富春山居图》笔墨韵律 [6] - 比亚迪"刀片电池"采用"鱼鳞阵列"仿生结构提升散热效率,小鹏飞行汽车借鉴敦煌飞天飘带优化空气动力学 [7] 全球化与本土化战略 - 广汽CC4概念车将流线型车身与柯布西耶躺椅解构重组,通过参数化设计注入东方园林"步移景异"哲学 [8] - 比亚迪汉EV多瑙河蓝特别版车漆将元代青花钴料与威尼斯画派朱砂红在分子层面交融 [8] - 中国车企海外车型设计本地化率从2020年15%跃升至2024年47%,依托23个海外设计中心与本土文化机构协同 [8] 行业标准与未来竞争 - 《智能座舱情感化设计规范》将成为全球首个将文化符号转译纳入智能汽车评价体系的国际标准,包含12项核心指标 [9] - 标准规定方言唤醒词响应速度不得低于0.3秒,ARHUD图标库应包含至少20%地域文化符号 [9] - 未来汽车设计竞争将是文化编码能力与价值输出能力的较量,中国汽车工业以甲骨文密码、青花瓷釉色等点亮东方坐标 [9]
利空突袭!刚刚,大跌!
券商中国· 2025-04-29 18:18
保时捷财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8.6亿欧元,同比下降1.7%,低于市场预期的89.8亿欧元 [4] - 营业利润7.6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40.6%,不及市场预估的8.382亿欧元 [4] - 公司下调2025年业绩预测,预计全年销售回报率降至6.5%,低于此前至少10%的预期 [6] - 全年营收预期从390-400亿欧元下调至370-380亿欧元 [6] - 全年汽车EBITDA利润率预期从19%-21%下调至16.5%-18.5% [6] 股价表现 - 欧洲股市开盘后股价一度大跌超7%,收盘跌幅仍达5.2% [5] - 市值1203亿欧元,市净率0.88 [6] 中国市场表现 - 一季度在华交付量仅9471辆,同比暴跌42% [2] - 中国市场占全球销量比例从30%降至13.25% [2] - 2024年保时捷中国交付量5.69万辆,大幅下滑28% [9] - 中国从连续八年最大市场跌至第三大市场 [9] - Taycan 4纯电动车型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交付量仅1.4万辆,同比下跌50% [9] 北美市场表现 - 一季度北美交付量20698辆,同比增长37%,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9] - 美国成为保时捷最大销售市场,但完全依赖欧洲进口 [6] - 美国25%进口汽车关税对销量造成巨大压力 [6] 行业竞争与战略调整 - 面临比亚迪等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 [2] - 中国消费者偏好转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 [9] - 极氪001 FR、小米SU7 Ultra等高性价比车型抢占50万元以上市场 [9] - 公司否认"在华停售电动汽车"和"不将小米当对手"的传闻 [9] - 计划推出全新纯电动Cayenne车型 [9] - 已更换主要董事会成员并在德国裁员以降低成本 [7] 宏观环境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扰乱全球汽车行业 [6] - 法拉利、梅赛德斯-奔驰等欧洲车企也在调整美国市场策略 [7] - 宏观经济形势充满挑战 [6]
谁来为马路飙车买单?
远川研究所· 2025-04-25 15:15
电动车性能革命 - 电动车零百加速性能显著超越燃油车,特斯拉Roadster在2000年代以4秒成绩打破燃油车垄断[4] - 当前电动车零百加速已进入2秒区间,Model S Plaid 2.1秒、极氪001 FR 2.02秒、小米SU7 Ultra 1.98秒持续刷新纪录[5] - 电机特性决定电动车"起步即巅峰"的加速优势,相同成本下动力输出远超燃油车[8][10] 性能车市场演变 - 电动车将高性能门槛从百万级拉低至20-30万区间,零跑C11性能版4.5秒对标85万保时捷Macan GTS,智己L6 Max超强性能版30万超越400万法拉利488[10] - 日本80年代性能车市场扩张印证社会财富增长与细分市场发展的正相关性,本土车企突破280马力限制推出Legend等车型[15][16] - 宝马M系列在华年销10万辆占品牌销量15%,高性能车需求与用户收入/车辆保有量正相关[21] 行业消费趋势 - 日本第四消费时代显示消费品从功能满足转向个性化投射,摩托车行业跨骑车产销量同比增长23%印证娱乐属性需求提升[19][21] - 中国摩托车行业向400-800cc大排量转型,头部企业集中推出高性能车型应对消费升级[21] - 性能车关注度与收入水平强相关,属于汽车保有量增长后的自然消费升级[21] 技术特性对比 - 电机瞬时峰值扭矩特性使电动车加速曲线优于燃油车,特斯拉早期通过性能差异化打开市场[8][10] - 2006年特斯拉Roadster售价9.8万美元实现4秒加速,较同性能15万美元奥迪R8具备显著价格优势[10] - 雷军2013年考察特斯拉时指出其通过跑车定位突破成熟行业竞争壁垒的策略有效性[10] 社会现象分析 - 日本1955-1975年汽车保有量增10倍伴随交通事故上升,反映机动车普及期与事故高发期的相关性[11] - 德国汽车协会ADAC以"自由驾驶"反对高速限速,反映性能需求与文化认同的深度绑定[16] - 中国2024年千人汽车保有量达322辆,接近日本80年代水平,性能车市场扩张具备社会基础[17]
日租1万!第一批SU7 Ultra车主已经赚翻了
创业邦· 2025-03-04 18:43
小米SU7 Ultra市场现象 - 小米SU7 Ultra正式售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直降近30万元,10分钟狂揽6900台大定订单,两小时完成全年销量目标 [2] - 二手市场出现"灰色交易",小定订单被炒至6000元,日租金突破万元,有人靠转单赚数万元 [3][4] - 订单转让溢价2000-6000元,是对产能爬坡期时间成本的货币化折算 [9][10] 供需失衡与套利逻辑 - 2024年小米SU7全年交付13.5万台,但锁单量高达24.8万台,产能缺口持续存在 [13] - SU7 Ultra上市首日大定突破1.5万台,工厂月产能仅2.2万-2.5万台,交付周期可能被拉长 [13] - 产能与热度严重不匹配造成的"时间差"成为二手生意的温床 [14] 参与者画像 - 职业黄牛批量囤积小定订单,有团队去年底囤20个订单,转手利润超10万元 [17] - 早期下订的科技发烧友将订单转让视作"知识变现"新途径 [17] - 租车需求方包括自媒体、车评人、微商网红和急于尝鲜的真实消费者 [11] 产品价值与市场定位 - SU7 Ultra搭载三电机系统(1548匹马力、1.98秒零百加速、实测最高时速359km/h) [17] - 定位"科技豪华"代名词,拥有"上赛最速量产车"、"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等头衔 [17] - 雷军"对标保时捷"宣言放大其社交属性,成为圈层身份象征 [18]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二手豪车租赁市场规模达47亿元,同比激增210% [25] - 年轻群体更愿为短期体验付费,而非长期持有 [22][26] - 竞争对手包括极氪001 FR、路特斯Emeya繁花、特斯拉Model S Plaid、保时捷Taycan系列 [22] 消费行为演变 - 体验式消费崛起,"开过"比"拥有"更能满足Z世代消费快感 [28] - 购车订单变成可炒作数字资产,反映供给稀缺性、社交属性和金融杠杆的三重共振 [28] - 汽车产业或将迎来比电动化更为深刻的变革 [28]
日租1万,第一批SU7 Ultra车主已经赚翻了
36氪· 2025-03-03 17:03
小米SU7 Ultra市场表现 - 小米SU7 Ultra正式售价52.99万元,较预售价直降近30万元,10分钟狂揽6900台大定订单,两小时完成全年销量目标[4] - 2024年小米SU7全年交付13.5万台,但锁单量高达24.8万台,产能缺口持续存在[17] - SU7 Ultra上市首日大定突破1.5万台,工厂月产能仅为2.2万-2.5万台,交付周期可能继续拉长[17] 二手市场交易现象 - 小定订单被炒至6000元,日租金突破万元,有人靠转单"躺赚"数万元[5] - 二手转让订单中85%生成于预售首周,每单溢价2000-6000元[8][10] - 租车日租金集中在2000-5000元,部分标价上万元,需求方包括自媒体、车评人、微商网红和急于尝鲜的消费者[13] 供需失衡与套利逻辑 - 产能与热度严重不匹配造成的"时间差"成为二手生意的温床[18] - 职业黄牛批量囤积小定订单,有团队囤20个订单转手利润超10万元[22] - 早期下订的科技发烧友和投资型用户将订单转让视作"知识变现"或"期货"套利[24] 产品定位与竞争格局 - SU7 Ultra搭载三电机系统(1548匹马力、1.98秒零百加速、实测最高时速359km/h),定位"科技豪华"[25] - 直接竞争对手包括极氪001 FR、路特斯Emeya繁花、特斯拉Model S Plaid、保时捷Taycan系列[30] - 保时捷高调祝贺小米刷新赛道纪录,形成"既竞争又共谋"的关系[33] 消费趋势与行业影响 - 2024年中国二手豪车租赁市场规模达47亿元,同比激增210%[35] - 年轻群体更愿为短期体验付费,而非长期持有,体验式消费崛起[30] - 车企需重新思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边界定义[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