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

搜索文档
交通运输部:发展内河水运平台经济,建设通港达园短支航道
第一财经· 2025-07-16 11:22
今年,交通运输部将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印发行动方案,推动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 国家将有序发展内河水运平台经济、建设通港达园短支航道,探索机动船与驳船组合运输模式,提高内 河运输能力和效率。 郭青松介绍,但目前,我国内河航运还有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是一些航道还存在堵点卡点,港口枢纽 辐射能力不强,运输组织化水平还不高,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的发展 潜力。 资料图 摄影/章轲 郭青松介绍,目前,国家已经构建起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1+1+N"政策体系。第一个"1",是经国务 院同意,2025年3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 案》;第二个"1",是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日前共同印发 的《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此外,国家也在航运绿色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郭青松透露,未来,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有序的 原则,逐步提高新建内河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针对中小型船舶、中短距离运输场景,加快 电池动力技术应用,鼓励电动船定班、定线规模化应用。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郭青松7月15日在做客在 ...
谁在三亚过夏天?
36氪· 2025-07-14 19:21
消费趋势变化 - 三亚暑期旅游热度显著提升 2025年暑期海南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30% 三亚 海口 陵水 万宁 三沙成为热门目的地 [2] - 年轻客群成为主力 2025年暑期海南异地出游用户中30岁以下占比达44% 18-35岁游客占比达46.4% [3][4] - 国际游客快速增长 2025年1-5月三亚入境过夜游客达39.59万人次 俄罗斯游客2024年接待量17.84万人次 同比增长11倍 [5] 商业业态升级 - 新兴体验项目受追捧 2024年三亚塔赫跳伞基地接待人次过万 2025年一季度突破6000人次 2024年游艇出海达12.79万艘次 接待游客90.09万人次 [4] - 特色商业项目密集落地 三亚大悦城2024年10月开业后10个月接待客流超1100万人次 销售额突破10亿元 东岸麓洲 隐居·飞来湾等新项目陆续开放 [15][17] - 夜间经济蓬勃发展 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新增夜间演艺项目 民谣集酒吧通过社交裂变玩法快速扩张至4家门店 [12][18] 政策与市场刺激 - 免签政策推动国际化 海南对59国免签 过境免签延长至240小时 三亚凤凰机场开通33条国际航线覆盖25个境外城市 [5] - 消费券带动预订热潮 海南省推出"清凉一夏·海南度假"消费券 机票满300减150 酒店6折优惠 美团数据显示暑期机票预订峰值集中在7月15日至8月21日 [19] - 文旅搜索量激增 美团平台"海南屯昌香草鸭"搜索量同比上涨430% "西岛往返船票"搜索量上涨超500% [19] 重点项目数据 | 项目名称 | 投资方 | 开业时间 | 关键数据 | |---------|--------|----------|----------| | 三亚大悦城 | 中粮集团 | 2024年10月 | 投资80亿元 建筑面积65万㎡ 60%首店业态 [14][15] | | 海棠故事 | 三亚方大健康置业 | 2026年元旦 | 投资25亿元 建筑面积16.37万㎡ 隈研吾设计 [14][17] | | 一尺花园 | 上海一尺之间文化 | 2024年1月 | 1200㎡海岸线木屋 紧邻大东海 [12][14] |
中国水务(0855.HK):一次性因素拖累利润 自由现金流拐点出现
格隆汇· 2025-07-11 10:38
业绩表现 - FY2025公司实现收入116.56亿港元,同比下滑9.4%;归属净利润10.75亿港元,同比下滑29.9% [1] - 一次性计提其它应收账款导致预期信贷亏损4.98亿港元,是业绩同比显著下滑的主要原因 [1] 业务分析 - 供水业务:城市供水收入74.98亿港元,同比减少9.4%;分部溢利24.93亿港元,同比增加0.1%,主要受益于销售成本控制及建设工程减少 [2] - 运营收入同比增长6.5%至35.26亿港元 - 建设服务同比下滑27.9%至28.33亿港元 - 安装维护服务同比下滑19.7%至13.33亿港元 [2] - 直饮水业务:运营服务同比增长7.2%至3.15亿港元;建设服务同比下滑82.8%至2.20亿港元 [2] - 直饮水投产项目数超9800个,服务人数超1100万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下调FY2026-2027预测净利润至12.93亿港元(原值17.12亿)、13.17亿港元(原值18.04亿),新增FY2028年预测净利润13.35亿港元 [1] - 对应EPS分别为0.79、0.81、0.82港元,给予FY2026年9倍PE,目标价7.11港元 [1] 现金流与分红 - FY2025资本开支约34亿港元,较FY2024历史高点53亿港元明显回落,带动自由现金流首次转正 [3] - 计划FY2026严控资本开支至20亿港元,资本开支拐点明确,预计自由现金流将进一步改善 [3] - FY2025派息总额维持4.57亿港元(与FY2024一致),分红比例42.53%,伴随现金流改善分红有较大提升潜力 [3]
2025年中国文旅融合配套产业之交通运输工具客运现状 出行方式以公路为主【组图】
前瞻网· 2025-07-10 17:18
交通运输业概述 - 交通运输业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生产部门 主要运输工具包括空运 铁路 公路 水运及管道 [1] 公路行业运客现状 - 2015-2022年我国公路运输客运量逐年下滑 2022年营业性客运量大幅下滑至55 87亿人 2023-2024年连续回升 2024年达117 81亿人 同比增长7 0% [2] 铁路行业运客现状 - 2009-2019年全国铁路客运量稳步上升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降至22 0亿人次 同比降39 9% 2021-2024年持续回升 2024年达43 1亿人次 同比增11 9% [6] 民航行业运客现状 - 2015-2019年民航旅客运输周转量逐年增长 2019年达11705 1亿人公里 同比增9 3% 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骤降 2022年仅3913 9亿人公里 较2019年降66 6% 2024年回升至12915 0亿人公里 同比增25 3% [8] 水运行业运客现状 - 水路旅客运输量近年呈波动态势 2020年疫情后大幅下降 2021年1 60亿人次 2022年1 16亿人次 2023年恢复至2 58亿人 2024年基本与2023年持平 [9]
广州外贸“单一窗口”十周年:智通四海 “窗”新启航
广州日报· 2025-07-09 20:46
广州外贸"单一窗口"发展概况 - 平台已整合25类923项国家标准版应用和23类777项地方特色模块 覆盖53万家企业 累计处理45亿单申报 [1] - 2015年上线至今完成1 0至3 0版本迭代 功能从基础通关延伸至国际贸易全生命周期管理 [2] - 2023年7月举办十周年主题活动 广东省市两级监管部门及企业代表共同启动新十年规划 [1][4] 数字化通关创新成果 - 进口集装箱电子放货平台实现75%时间压缩 最快10分钟完成手续 累计84万标箱无纸化办理节省42万张纸张 [5] - 水运舱单平台将出口通关准备时间从3小时压缩至15分钟 服务覆盖珠三角6个城市 [5] - 航空物流平台使数据传输效率提升30% 提货时间缩短3小时 年省成本超千万元 累计处理1200万票业务 [7] 区域协同与跨境联通 - 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实现粤港"一张大表"共用 香港舱单录入项从56项减至2项 累计申报货物2亿件 [7] - "组合港"模式实现枢纽港与支线港数据共享 省去转关费用与时间 [7] - 中远海运案例显示船舶申报时间从2-3天缩短至2小时 效率提升数十倍 [8] 外贸新业态支撑体系 - 跨境电商平台服务12万企业 处理42亿票进出口单 支撑白云机场和南沙港两大千亿级口岸 [9] - 市场采购贸易平台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助力小微商户"轻装出海" [11] - 金融服务创新使收结汇时间缩短90% 实现零手续费 已对接12家银行 [12] 智慧服务与技术创新 - 海关服务矩阵实现7×24小时申报 查验效率提升75% 案件处理全程线上化 [13] - 国际会展模块将展品通关环节减半 时间缩减93% 已服务310场展会包括14届广交会 [13] - 全国首个AI智能客服"穗e窗"采用DeepSeek大模型 实现"AI+人工双轨协同"机制 [14] 未来发展规划 - 平台将向"智慧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转型 紧扣外贸新趋势持续创新 [14] - 新推出跨境智慧物流 海运舱单智享 商品智能预归类等4项产品 [4] - 发布《2025年广州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 [4]
科学“邂逅”艺术,追求真理与美(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33
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新形式 - 沉浸式戏剧《华夏之光——文明的烛火》通过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形式,让古今科学家跨越时空对话,以"天关客星"与蟹状星云的神秘联系为纽带[1][2] - 该剧通过戏剧叙述、场景转换和跨时空交流,降低科学知识的理解门槛,尤其吸引青少年群体[2] - 剧中运用声、光、电等艺术手段,让观众体验北宋司天监记录"天关客星"的场景,以及现代"拉索"观测站海拔4000米的工作环境[2] 科学普及与文化传承 - 科技馆作为"没有围墙的学校",通过"科技+艺术"的创新形式,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推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2] - 艺术赋予科学"温度",通过饱满的科学工作者形象和真实故事,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2] - 剧中展现北宋苏颂研制"水运仪象台"的坚持,以及现代科学家在"拉索"项目中争取宇宙解释话语权的精神[2] 未来发展方向 - 科技馆将持续挖掘科学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索用艺术语言讲述"硬核"科学,增强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3] - 目标是实现科学与艺术的深度融合,让更多公众理解科学知识并爱上科学文化[3]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亿海蓝入选首批北京市高质量数据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4 20:08
公司荣誉与成果 - 亿海蓝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获评首批北京市行业高质量数据集资源建设成果(共34项)和高质量数据典型案例(共19个)[1] - 公司入选北京市数字消费新技术解决方案,凭借《全球船舶AIS与船舶档案数据集》和《水运物流高质量数据集》展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1] - 亿海蓝"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入选新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多源数据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与响应速度[1] 行业影响力与标准化建设 - 公司高级副总裁董阳博士与刘帆博士受聘为全国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流大数据工作组成员,体现公司在物流大数据标准化领域的专业地位[2] - 亿海蓝的技术成果为行业研究、决策制定及业务创新提供数据支撑,推动行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1] 技术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深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更具价值的数字化解决方案[2] - 亿海蓝以大会成果为新起点,致力于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2]
内河航运比较优势进一步释放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2
内河航运发展现状 - 全国多地高温天气频发导致电煤需求大幅提升 内河航运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1] - 长江干线货运规模连续20年位居全球内河首位 内河航运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降低物流成本至关重要[1] - 2024年内河货运量达49.5亿吨 是2012年的2.2倍 货物周转量达2.2万亿吨公里 是2012年的2.9倍[2]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1.6万公里 较2012年增长62% 长江 西江 京杭运河等主干线能力持续提升[2] - 内河港口能力不断提升 2012年以来年均增加10个万吨级以上泊位 2024年内河亿吨大港达23个 是2012年的2.3倍[2] - 交通运输部构建"1+1+N"政策体系 包括《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和《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 运输效率提升措施 - 鼓励发展内河水运网络货运平台 缩短船舶空驶和等货时间 提升运输组织效率[5] - 推动"通港达园"航道建设 长三角已建在建15条短支航道 打通水运"最后一公里"[6] - 培育船队经营主体 船队运输运量大 能耗低 成本低 可提高运输能力和效率[6] 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 - 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实现自主航行 远程控制和岸基信息支持一体化[7] - 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超9950公里 长江干线与多条支流航道实现互联互通[7] - 2024年底国内航行船舶中新动力 新燃料船舶超1000艘 港口 船舶和航道绿色化发展取得进展[8]
猛砸1000亿,再造一个三峡!
前瞻网· 2025-07-01 10:02
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概况 - 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是三峡工程后长江干线上最大的综合性工程,集水利、航运、生态功能于一体 [3] - 项目包含三峡枢纽新通道工程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两部分,总投资766亿元,总工期100个月(不含筹建期12个月)[3][7] - 三峡枢纽新通道工程将建设6680米双线连续五级船闸,设计通航船舶吨级为10000吨级 [3] - 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将拆除现有三号船闸,新建可通行10000吨巨轮的两线船闸 [5] 项目背景与紧迫性 - 三峡老船闸设计通过量1亿吨,但2011年(比预计早19年)货运量已突破1亿吨,2021年达到1.46亿吨,远超设计能力 [7][8] - 船舶待闸时间从2016年44小时增至2021年190小时,高峰时段待闸船舶超1000艘次,每年造成水运行业增加成本20-30亿元 [8][9] - 成渝地区港口吞吐量2016-2021年年均增速仅2%,远低于长江中下游港口(武汉港6%、九江港8.5%、江阴港20%)[12] - 重庆90%外贸物资依赖水运,水运对直接和间接GDP贡献一度超30%,三峡堵船严重制约成渝经济发展 [10][11] 项目延迟原因与地方利益博弈 - 翻坝物流产业(汽车转运)成为宜昌重要产业,每年提供数亿元收入,解决数千人就业,地方层面修建新通道动力不足 [13] - 400集装箱货轮翻坝转运成本超30万元,通过新船闸成本"几乎为零",但湖北优先支持翻坝产业园建设 [13] - 重庆被迫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成为中欧班列首个开行城市 [14] 项目建成后的经济影响 - 新船闸通过能力接近1.8亿吨,是现有船闸的近2倍,将极大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7] - 重庆汽车产业将直接受益,万吨级船舶可直达上海,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17] - 2024年重庆汽车产量254.01万辆(新能源汽车增长45.3万辆),新通道将助力其快速抵达全球市场 [18][21] - 武汉作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地位将巩固,汽车、钢铁、电子信息产业获得更廉价原材料及产品 [16] - 翻坝物流产业园转型为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高地,建成全国首艘纯电动清漂货运船,实现产业升级 [21]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双碳目标推动水运行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22] -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出"产业研究+大数据+技术洞察+招商资源前置"整体规划解决方案,助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22]
湖北:加快三峡水运新通道等3100个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5400亿元以上
快讯· 2025-06-17 10:55
扩大有效投资 - 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000个 投资增长目标7%左右 [1] - 推出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年度推介总投资不低于4000亿元 [1] - 政府产业基金/用地/能耗要素支持民间投资项目占比达60% [1] 重大基建项目 - 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汉江航道整治等3100个重大项目 [1] - 重大项目建设年度投资额超5400亿元 [1] - 包含沪渝高速汉宜段改扩建/川气东送二线等工程 [1] 政企合作机制 - 探索"政府资源+社会资本"新型合作模式 [1] - 建立民间投资项目滚动清单机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