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Model 3
搜索文档
全德汽车俱乐部报告:特斯拉 Model Y 缺陷率 17.3% 垫底,十年来最差表现
新浪财经· 2025-11-22 11:22
IT之家 11 月 22 日消息,科技媒体 Golem 昨日(11 月 21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发布 2026 年 TÜV 报告,在评估的 110 款车型 中,特斯拉 Model Y 以高达 17.3% 的缺陷率排名垫底,创下该车型十年来的最高缺陷记录。 报告详细指出了 Model Y 的三大高发问题领域:悬架系统、刹车盘以及车辆照明。此外,去年排名倒数的特 斯拉 Model 3 今年的表现同样"令人失望",以 13.1% 的缺陷率位列倒数第三,其可靠性问题依然严峻。 Mini Cooper SE 以仅 3.5% 的缺陷率高居榜首,成为本次评估中最可靠的电动车型。奥迪 Q4 E-Tron 和菲亚特 500e 也表现优异,缺陷率分别为 4.0% 和 4.2%,位列前茅。大众汽车的 ID.3 和 ID.4/ID.5 车型则处于排名的 中游位置。 TÜV 报告进一步分析了电动汽车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报告指出,悬架和刹车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通病。TÜV 协会总经理约阿希姆・布勒博士解释,一方面,驱动电池的巨大重量对车辆的悬架系统造成了持续的高负 荷;另一方面,由于动能回收系统的广泛应用,传统刹 ...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影响分析
搜狐财经· 2025-10-19 14:57
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新规核心内容 - 新规对“含有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制造物项”实施管制,设定0.1%的成分阈值,并规定45个工作日的审批周期[1] - 政策采用“全链条穿透式管控”思路,横向覆盖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提纯、磁材制造、二次资源回收等产业链各环节,纵向延伸至含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制成品[3] - 新规构建了“源头管控 + 技术管控 + 域外延伸”的监管体系,并强化了稀土精炼技术等关键工艺的出口限制[3] 全球稀土产业格局与中国优势 - 中国控制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90%的分离加工能力以及93%的稀土永磁体制造份额[4] - 稀土在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广泛,每台F-35战斗机需要超过400公斤稀土材料,每辆特斯拉Model 3驱动电机使用约5公斤钕铁硼磁体[4] - 中重稀土如镝、铽具有稀缺性与不可替代性,是高性能磁体和激光器的核心材料[4] 新规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的影响 - 阿斯麦公司EUV光刻机使用的钕铁硼磁体含有0.3%的镝元素,超过0.1%管制阈值,其现有库存仅能维持6-8周生产,若无法获得出口许可,2026年一季度起EUV出货可能受影响[5] - 美国F-35战斗机项目所需的稀土材料有较高比例依赖外部供应链,美国国内稀土分离厂年产能有限[5] - 半导体产业链成本上升,稀土磁铁价格上涨导致每台EUV光刻机成本增加,压力传导至终端产品[5] 资本市场反应 - A股稀土永磁板块表现活跃,银河磁体、包钢股份等股票价格上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股价下跌,反映市场对产业链冲击的不同预期[6] 各国与企业应对策略 - 美国政府通过法案扶持国内稀土产业,并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签署“稀土供应链伙伴关系”协议,欧盟将稀土列为“关键原材料”,计划提高加工能力和回收利用率[8] - 企业短期调整库存与采购渠道,如三星电子延长稀土库存周期,特斯拉增加对日本住友金属的磁体采购,中期加速技术替代研发,长期发展材料创新与循环利用[8] - 荷兰Umicores公司开发稀土回收技术,可分离磁体中大部分稀土元素,形成“城市矿山”模式[8] 中国稀土产业转型升级 - 中国稀土产业向“高端化、循环化、集群化”发展,江西赣州创新中心攻关3nm制程用稀土靶材,内蒙古包头建成年处理能力达5000吨的稀土永磁材料循环利用基地[9] - 产业从资源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巩固在产业链高端环节的优势[9] 新规的长期影响与展望 - 短期全球高端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与交付周期压力,中期稀土供应链“多元化”努力加速,长期可能形成“多极供应、技术竞争”的新格局[11] - 新规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思路转变,通过资源管理在国际规则制定中争取话语权[11] - 全球产业链竞争从单一技术领域扩展到资源、技术、规则等多个维度[11]
雷军曝光新车!买混动的用户变少,小米增程SUV需跨越三道关
搜狐财经· 2025-10-16 21:39
小米汽车新产品动态 -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新疆进行新车测试,表面聚焦小米YU7的高温续航、充电和防晒测试,但实际重头戏是小米首款SUV的路试[1] - 大量路试照片显示,小米首款SUV车长有望超5.2米,车高约1.8米,为大型SUV尺寸,并确认搭载增程混动技术,成为小米汽车首款混动车型[3] - 该新车上市后将直接竞争问界M9、理想L9、腾势N9、领克900等大型新能源SUV[3]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在20-30万级别纯电动车市场,小米SU7月销量多次超过特斯拉Model3,小米YU7月销量紧随Model Y位居第二,证明其对标特斯拉的产品策略成功[4] - 但在高端混动SUV市场,小米将面对一群已站稳脚跟的强劲对手,包括有华为技术加持的问界M系列和家用属性深入人心的理想L系列[6] - 其他竞品如腾势N9配备独有“易三方技术”,领克900拥有双180°电动选装座椅及全系4秒级零百加速能力,均在底盘、空间、动力方面具备差异化优势[8] - 小米增程SUV计划明年上市,但零跑D19、新款理想L9、智己LS9等混动SUV已先一步抢占市场,留给小米的差异化窗口正在变窄[8][9] 产品策略与潜在优势 - 小米可能利用其庞大的生态体系和供应链,将车载用品生态作为破局关键,例如将手机支架、遮阳伞、头枕等小物件整合进车,打造“方便全家的移动空间”[13] - 小米SU7与YU7的市场表现已验证其产品力,消费者对“小米汽车=高性价比+智能体验”的认知标签可迁移至增程车型上[23] - 若小米增程SUV能抓住“大容量电池+高纯电续航”的硬件核心,并叠加车载生态优势,有机会在混动市场找到差异化立足点[23] 市场需求与消费趋势 - 根据乘联会数据,9月份新势力零售份额达20.2%,较去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占比高达70.3%,相比同期的49.9%大幅提升[15] - 当前新势力市场消费需求中,纯电动车需求高于混动车且稳步增长,成为更多人的首选[16] - 一、二线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有效消解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纯电动车的车机OTA升级频率更高,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体验通常比同价位混动车型更突出[18] 小米增程SUV面临的挑战 - 定价是关键挑战,理想L9、问界M9等豪华大型SUV价格普遍在45万左右,次旗舰车型如腾势N8L、问界M8价格在35万左右,小米需在35-45万区间内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24] - 需跳出“家用同质化”竞争,打造“人无我有”的标志性体验,仅靠“车载周边生态”堆砌可能新鲜感不足[27] - 纯电续航和NVH性能是基本功,竞品纯电续航已普遍达200km以上,部分突破300km,小米增程SUV纯电续航需至少达到280km才能满足用户一周通勤不加油的需求,并需在隔音等基础性能上拿出过硬数据[28]
【联合发布】一周新车快讯(2025年9月27日-10月10日)
乘联分会· 2025-10-10 17:4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性地汇总了2025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中国汽车市场即将上市的多款新车型信息,包括上市时间、价格、技术参数和工程更改规模等关键数据 [2][4] - 新车发布覆盖从AO级到D级的多个细分市场,动力形式涵盖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式和传统燃油车,反映了行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多元化技术路线 [2][4][9][17][25][33][41][49][57][65][73][81][89][97][105][112][120][128][136][144][152][160][168][176][184][192][200][208] - 多家主流车企密集推出新产品,表明2025年第三季度末至第四季度初是重要的产品投放窗口期,市场竞争预计将加剧 [2][4] 新车上市计划汇总 - 2025年9月26日上市2款新车:长安马自达EZ-60(B SUV)和沃尔沃亚太XC70(C SUV),均为全新产品(NP)[2] - 2025年9月27日上市9款新车,包括广汽传祺向往S7、一汽大众高尔夫/CC系列、奇瑞瑞虎9系列、五菱缤果S、北京BJ30和比亚迪方程豹钛3等 [2] - 2025年9月28日-30日上市10款新车,涵盖上汽通用别克至境L7、长安林肯航海家、东风猛士M817、上汽大众帕萨特Pro/途观L Pro/途昂Pro系列等 [4] - 2025年10月上旬上市2款新车:特斯拉中国Model 3(10月2日)和长安启源Q07(10月10日)[4][208] 工程更改规模分类 - 全新产品(NP)共6款:长安马自达EZ-60、沃尔沃XC70、奇瑞瑞虎9X、五菱缤果S、别克至境L7、极氪9X [2][4][66][74][98][129] - 新增车型(NM)共7款:广汽传祺向往S7、北京BJ30、方程豹钛3、林肯航海家、猛士M817、星途瑶光、深蓝S05、启源Q07 [2][4][26][82][90][106][113][137][193][209] - 小改款(MCE1)共13款:涵盖一汽大众高尔夫/CC系列、上汽大众帕萨特Pro/途观L Pro系列、奇瑞瑞虎9、荣威i5、特斯拉Model 3等主力车型 [2][4][34][42][50][58][121][145][153][161][169][177][185][201] 价格区间分布 - 经济型市场(10万元以下):五菱缤果S(6.68-7.98万元)、北京BJ30燃油版(9.99-11.49万元)、荣威i5(6.98-8.59万元)[73][81][120] - 主流市场(10-20万元):长安马自达EZ-60(11.99-16.09万元)、一汽大众高尔夫(12.99-15.89万元)、深蓝S05(12.99万元)等 [9][33][192] - 中高端市场(20-40万元):沃尔沃XC70(41.69-49.69万元)、大众CC系列(22.49-24.99万元)、特斯拉Model 3(23.55-33.95万元)等 [17][41][49][200] - 豪华市场(40万元以上):极氪9X(46.59-59.99万元)[128] 动力技术趋势 - 纯电动车型:特斯拉Model 3续航最高达830km(CLTC),五菱缤果S提供325km和430km两种续航版本 [200][73] - 插电混动车型:沃尔沃XC70纯电续航116-212km,奇瑞瑞虎9插混版纯电续航106-210km [17][58] - 增程式车型:长安马自达EZ-60增程版纯电续航200km,别克至境L7纯电续航302km [9][98] - 传统燃油车:仍占一定比例,如一汽大众高尔夫、CC系列等采用1.5T和2.0T发动机 [33][41][49] 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SUV市场是竞争焦点,共18款SUV新车,覆盖A0级到D级各个细分市场 [2][4] - B级SUV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有长安马自达EZ-60、奇瑞瑞虎9/瑞虎9X、大众途观L Pro、别克昂科威S等多款产品 [2][4][9][58][66][153][177] - 轿车市场包括大众帕萨特Pro、别克至境L7、特斯拉Model 3等重要车型 [4][144][200] - 新兴品类如猎装车(大众CC猎装车)和MPV(大众威然)也有产品更新 [4][50][184]
9月汽车终端情况跟踪
2025-10-09 10:00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纯电动BEV、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传统燃油车市场 [1] * 涉及公司包括:比亚迪、吉利(含银河系列、领克)、零跑、理想汽车、问界(华为系)、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长城汽车、极氪、小鹏汽车等 [1][2][4][7][21][22][23]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表现与动态 * **2025年9月市场环比增长**:汽车市场客流量、需求量、线索量、订单量和交付量环比8月增长20%,得益于新产品密集投放和市场需求推动 [1][2] * **品牌表现分化**:9月比亚迪等个别品牌同比去年持平或微跌,吉利等品牌同比有所增长 [1][2] * **双节期间亮点**:中高端轿车、新品集中投放以及有兜底政策的门店表现突出,具体数据:比亚迪王朝系列环比增长30%,同比持平;海洋系列环比增长35%,同比增长10%;吉利银河系列环比大涨50% [1][4] * **四季度热点车型**:大五座、大六座SUV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纯电动(BEV)车型表现突出,例如问界M7和理想汽车新款A6受欢迎 [3][14][16] * **特斯拉订单波动**:特斯拉9月份最后两周整体订单环比下滑约30%-40%,Model YL热度下降,10月初订单环比持平 [21] * **特定车型订单与预期**:理想L6预计月销量可达1.5万台甚至更高;银河M9全国累计订单约5万台,预计稳态月交付量8000至1万台;极氪9X预计累计订单近3万台,稳态月销量可达五六千辆 [22][23] * **燃油车SUV市场结构变化**:2025年售价30万元以上的燃油车SUV销量下降显著,仅占10%市场份额,而30万元以上插电式SUV销量占比达35% [27] 核心观点与论据:政策影响与未来展望 * **地方补贴影响**:地方置换补贴陆续停止后订单出现明显波动,第四批汽车消费补贴预计10月中旬落地以覆盖双十一、双十二购物季 [1][5] * **四季度销量预期**:预计10月和11月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2月可能持平 [1][5] * **明年政策影响**:2026年购置税政策预计退还5%,对新能源汽车(平均成交价约16万元)影响大于燃油车(平均成交价12万元以下),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可能导致明年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0%至15% [3][9] * **明年价格战展望**:2026年第一季度大概率不会出现大规模价格战,因政府反内卷政策监督,车企竞争重点转向提升产品力而非降价 [11][12][20] * **新能源对燃油车影响**:新能源车购置税退坡可能使部分价格敏感消费者转向20万元左右的合资品牌燃油车,但燃油车市场整体仍将继续萎缩,预计2026年经济型轿车销量下滑10%-15%,高端燃油车型下滑超过20% [13] 核心观点与论据:库存与生产策略 * **行业库存压力减轻**:各品牌库存压力相对减轻,比亚迪连续五个月降低库存量 [1][7] * **具体库存水平**:比亚迪大经销商库存约为2.1至2.2个月,小经销商降至2个月以下;吉利和零跑库存降至1.5个月以下;奔驰、宝马和奥迪等燃油车库存相对较高,超过2个月 [1][7] * **厂家生产策略温和**:厂家没有强烈补库诉求,比亚迪目标是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状况,吉利因销量超预期维持低库存,下半年厂家生产策略温和上涨 [1][8] 核心观点与论据:竞争格局与产品策略 * **折扣策略变化**:今年5月至6月价格战最激烈,从7月开始逐步收紧折扣,9月适当放宽以满足假期需求,目前新车销售折扣少,老款车型基本清库完毕 [6] * **消费者行为变化**:消费者购买决策速度加快,因补贴政策结束传闻和库存紧张信息 [6] * **品牌争夺存量用户**:各品牌主要在抢占存量用户,例如华为系吸引忠实用户,吉利领克吸引其原有用户,长城高端车型吸引老款用户 [17] * **国产品牌竞争力**:合资品牌除价格外产品力难与国产品牌抗衡,国产品牌通过大电池、插电混动、智能化提升竞争力 [28] * **未来产品方向**:明年关键在于PHEV技术升级(支持快充和200公里续航),比亚迪等大厂将继续通过增加配置(如电池容量、座舱设计)而非降价来竞争 [19][20] * **细分市场容量**:国内20-30万元区间SUV市场每月稳态销量约为6-7万辆,其中插电混动车型每月销售4-5万辆,占据细分市场60%-65%的份额 [23] 其他重要内容 * **用户选择逻辑**:部分用户选择问界银河M9等车型并非因家庭人口多,而是倾向于四座平权设计,不需要后备箱的特殊使用逻辑 [24][25] * **大五座与六座需求差异**:大五座需求来自预算谨慎用户,预算稍高用户更倾向六座平权车型 [26]
小鹏 Q2 财报「炸裂」:营收暴涨 125%,毛利率反超特斯拉
36氪· 2025-08-20 08:49
核心观点 - 小鹏汽车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多项关键指标创历史新高,包括销量、收入、毛利率和现金储备,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 [2] - 公司通过技术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显著提升毛利率,亏损大幅收窄,现金储备充足,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5][8][10] - 小鹏汽车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同时,开始注重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提出"设计、颜值、品质和情绪"的新标准 [12][13][1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营收182.7亿元,同比增长125.3%,环比增长15.6% [2][5] - 二季度交付量10.32万台,同比增长241.6%,上半年累计交付19.72万辆,是去年同期的3.8倍 [2][3] - 二季度毛利率17.3%,同比增长3.3个百分点,汽车毛利率14.3%,同比增长7.9个百分点 [5] - 净亏损4.8亿元,同比减少62.8%,环比减少28.1% [5][8] - 现金储备475.7亿元,环比净增22.9亿元 [2][10] 产品与市场 - 轿车是销售主力,MONA M03和P7+合计占比近70%,SUV仅占18% [3] - 上半年完成全年38万辆销售目标的52%,是新势力中唯一过半的车企 [3] - 产品结构与中国市场偏好存在差异,特斯拉Model Y销量是Model 3的两倍 [4] 技术与战略 - 持续强化AI技术优势,包括与华为合作研发"追光全景"抬头显示,推出2000TOPS算力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11] - 发布720亿参数超大AI模型,技术实力保持行业领先 [11] - 战略转向注重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通过明星代言等方式强化品牌情感连接 [12][15] 行业比较 - 小鹏二季度毛利率17.3%超过特斯拉的17.2% [6] - 同行如零跑、极氪、小米等纷纷实现或接近盈利,行业进入盈利之战阶段 [7]
汽车行业周报(25年第29周):持续关注板块中报业绩,新款坦克500预售火热-20250819
国信证券· 2025-08-19 16:42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该评级[2][7] 核心观点 - 中长期关注自主品牌崛起及电动智能化趋势下的增量零部件机遇[4] - 一年期维度看好华为汽车强新品周期及小米汽车产业链的车型元年机会[4] - 地缘政治背景下内需消费刺激政策有望加码,推荐乘用车及国产替代零部件[4] 月度产销数据 - 2025年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9.1万辆和259.3万辆,环比下降7.3%和10.7%,同比增长13.3%和14.7%[2] - 8月1-10日乘用车零售45.2万辆,同比下降4%,环比增长6%;批发40.3万辆,同比增长16%,环比下降3%[2] - 新能源乘用车上牌21.84万辆,同比增长2.4%,环比下降11.9%[2] 市场行情 - 本周CS汽车指数上涨3.21%,跑赢沪深300指数0.84pct,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7.23%[3] - 细分板块中汽车零部件涨幅最高达4.12%,摩托车及其他板块上涨6.6%[3] - 原材料价格方面,浮法玻璃/铝锭/锌锭同比变化-12.8%/+8.8%/-0.1%,环比变化+5.7%/-0.7%/+0.4%[3] 重点公司推荐 - 整车推荐零跑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4] - 智能化推荐科博达、华阳集团、均胜电子、伯特利、保隆科技[4] - 机器人产业链推荐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双环传动[4] - 国产替代推荐星宇股份、福耀玻璃、继峰股份等[4] 行业动态 - 新款坦克500预售首日订单突破1.1万台[4] - 小鹏G7 Ultra将推送VLA智驾升级,禾赛获丰田激光雷达订单[4] - 特斯拉Robotaxi计划9月在奥斯汀试运营,Model 3长续航版上市[4][46] - 重庆追加3亿元汽车置换补贴,意大利推出7亿美元电动车补贴政策[49][51] 中长期展望 - 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达1556万辆,同比增长28%[24] - 自主品牌三类发展路径:传统车企转型、新势力品牌、科技企业跨界(华为/小米)[24] - 增量零部件聚焦数据流(传感器/域控制器等)和能源流(三电系统/热管理等)方向[34]
特斯拉Q2交付下滑,小鹏G7正式上市
华福证券· 2025-07-06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特斯拉Q2全球销量下滑,面临车型上市延迟、政治立场争议、市场竞争等困境,正挖掘自动驾驶等业务潜力;小鹏G7上市,凭借多项先进技术将改写智能纯电SUV市场格局 [3][13][15] - 本周汽车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子板块表现有差异,行业估值中位上升 [18][22][25] - 6月乘用车零售和批发数据同比增长,5月汽车产销、出口等数据表现良好,库存情况合理 [34][35][38] 各目录总结 本周专题 - 特斯拉今年Q2全球销量384122辆,同比降13%,连续两季度下滑,原因包括车型上市延迟、政治立场争议和美国市场销量下滑;其面临政策冲击和竞争压力,正挖掘新业务潜力 [3][12][13] - 小鹏G7于7月3日发布,有三个版本,售价19.58 - 22.58万元,首发多项先进技术,将重塑中大型SUV价值标杆,改写市场格局 [4][13][15] 本周市场行情 板块涨跌幅 - 2025年6月30日 - 7月4日,汽车板块涨0.1%,沪深300指数涨1.5%,汽车板块跑输1.4个百分点,上周在申万31个板块中位列第25位,年初至今涨8.2%,位列第8位 [18] - 子板块中,本周乘用车、商用载货车、商用载客车、汽车服务、摩托车及其他分别上涨0.4%、0.1%、4.4%、1.1%、5.1%,汽车零部件下跌0.7% [22] - 汽车行业估值中位,本周上升,PE - TTM为25.95倍,10年历史分位61.79%;PB为2.43倍,10年历史分位69.27%,商用车PB处于高位 [25][29] 个股涨跌幅 - 涨跌幅前五名:涛涛车业、湖南天雁、正裕工业、德迈仕、永安行 [31] - 涨跌幅后五名:海泰科、浙江黎明、双林股份、华锋股份、汉马科技 [32] 行业重点数据 乘联会周度数据 - 6月1 - 30日,乘用车零售203.2万辆,同比增15%,较上月增5%;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7.1万辆,同比增25%,较上月增4% [34] - 6月1 - 30日,乘用车批发247.3万辆,同比增14%,较上月增7%;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25.9万辆,同比增28%,较上月增3% [35] 汽车销量数据 - 5月汽车销量268.6万辆,环比增3.7%,同比增11.2%;1 - 5月销量1274.8万辆,同比增10.9% [38] - 5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1.38,环比降2.1%,同比降4.2%;库存预警指数52.7%,环比降7.1pct,同比降5.5pct [38] - 5月汽车出口55.1万辆,环比增6.6%,同比增14.5%;1 - 5月出口249万辆,同比增7.9% [38] - 5月乘用车销量235.2万辆,环比增5.8%,同比增13.3%;1 - 5月销量1099.6万辆,同比增12.6% [38] - 5月商用车销量33.5万辆,环比降8.8%,同比降2%;1 - 5月销量175.3万辆,同比增1.2% [38] - 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30.7万辆,同比增36.9%,当月渗透率48.7%;1 - 5月销量560.8万辆,同比增44%,渗透率44% [39] 原材料价格 - 报告提及碳酸锂、螺纹钢、铝、铜、天然橡胶、玻璃等原材料价格,但未给出具体数据 [55][60][66] 行业要闻 - 商务部将加强二手车出口工作指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67][69] - 民航局成立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促进相关领域安全有序发展 [69] - 广汽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首飞,计划构建低空出行网络 [70] - 领克10 EM - P车型首秀,搭载多项先进技术 [70] 重点新车 - 小鹏G7推出三个版本,官方指导售价19.58 - 22.58万元,首发多项先进技术 [4][13][14] - 比亚迪海豹旅行版06DM上市,为中型插混轿车,价格10.98 - 12.98万元 [74]
早报|小米高管回应「1999 元青年公寓」/高铁携带充电宝无需检查 3C 标识/曝马斯克放弃火星移民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7-02 10:11
高铁充电宝政策 - 铁路12306明确表示高铁携带充电宝无需检查3C标识,仅要求标志清晰且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 [2][3] 北京中小学AI教育 - 北京市将于2025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课程涵盖意识与思维、应用与创新、伦理与社会责任三方面 [4] - 小学阶段侧重体验式课程,初中强化认知与实践能力,高中培养综合创新能力,并建立学段衔接评价机制 [5][10] 马斯克火星计划与xAI融资 - 马斯克被曝放弃火星移民的政治愿景,转向科技意义探索 [6] - xAI完成100亿美元融资(50亿美元债务+50亿美元股权),资金将用于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及开发Grok大模型 [6][7][8] 华为AI技术进展 - 华为开源昇腾平台超大规模MoE模型推理加速技术Omni-Infer,支持高性能LLM/MLLM/MoE模型部署,优化注意力机制与负载均衡 [12][13] Meta AI战略升级 - Meta成立超级智能实验室(MSL),整合FAIR与大模型团队,计划投入数千亿美元发展AI基础设施与下一代模型 [14] - 引入Scale AI前CEO等顶尖人才,目标一年内实现行业领先 [14][15] 特斯拉Model 3调价 - 国产Model 3长续航版售价上涨1万元至28.55万元,标准版价格不变,或与成本优化及市场策略相关 [18] 车企6月销量 - 比亚迪6月销售38.26万辆(同比+12%),上半年累计214.6万辆(同比+33%) [26] - 鸿蒙智行6月交付5.27万辆,39个月累计达80万台创新势力最快纪录 [26] - 小米汽车6月交付超2.5万台,连续9个月单月破2万 [26] AI基础设施市场 - 阿里云以23%份额领跑2024年中国AI IaaS市场,GenAI IaaS同比激增165%至87.4亿元 [21][22] - 模型训练算力消耗为推理的3.25倍,预计2025年进入"训推"拐点 [22] 消费电子新品 - Nothing Phone(3)发布:搭载骁龙8s Gen4+5150mAh电池,起售价799美元 [30][31] - Switch 2首月销量500万台(日本147万/美洲180万),较上代Switch翻倍 [42][43] 影视行业动态 - 《F1:狂飙飞车》续集筹备中,暂定2026年暑期上映,首部全球票房超3亿美元 [49][50] - 《穿普拉达的女王2》开拍,原班人马回归,讲述纸媒衰落背景下的时尚业故事 [54][55]
小米汽车,辟谣!
中国基金报· 2025-06-26 11:49
小米汽车回应YU7定价及市场影响 核心观点 - 公司否认网传YU7标准版比SU7标准版仅贵2万元的传言,强调将制定合理价格[2][3][4] - YU7标准版配置对标行业高端车型Max/Ultra版,包括835km CLTC续航、激光雷达、英伟达Thor芯片等[4] - 公司不担心YU7发布会影响SU7销量,认为SU7仍将是市场热销轿车[6][7] YU7产品定位与配置 - YU7为首款SUV车型,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而SU7对标Model 3[6] - 配置超越行业同级:搭载835km续航(CLTC)、激光雷达、英伟达最新Thor芯片、天际屏全景显示[4] - 公司创始人雷军称SUV是行业主战场,YU7目标挑战Model Y这一"史诗级神作"[6] 定价策略与市场预期 - 公司多次否认网传售价(如23.59万元),定价将在开售前1-2天公布[4] - 强调YU7与SU7差异化定位,SUV与轿车市场互不冲突[6][7] - 公司对SU7销量保持信心,预计其持续为市场头部轿车产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