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化硅功率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比亚迪海外市场销量,已超去年全年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0:0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 [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 [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18.33亿元,同比增长124.52%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43%,同比下降2.24个百分点 [1] 业务分部表现 - 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收入3025.06亿元,同比增长32.49%,占总收入81.48% [4][6] - 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687.44亿元,同比下降5.54%,占总收入18.51% [4][6] - 境外收入1353.58亿元,同比增长50.49%,占总收入36.46% [6] 销量与市场地位 -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14.6万辆,同比增长超33% [6] - 海外销售新能源车超47万辆,超2024年全年总量 [6] - 全市场市占率提升至13.7%,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 [7] - 位列上半年整车出口企业第二,出口量同比增长1.3倍 [7] 盈利能力分析 - 整体毛利率18.01%,同比下降0.77个百分点 [8] - 汽车业务毛利率20.35%,同比下降1.99个百分点 [8] - 二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情况,净利润63.55亿元 [9]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309亿元,同比增长53%,超出净利润一倍 [12] - 推出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超级e平台"及10C闪充电池 [12] - 智驾车型累计销售超71万辆,日智驾数据生成4400万公里 [12] - 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完善新能源产业链 [12] 海外战略与展望 - 产品进入全球超112个国家地区,多国取得销量第一 [7] - 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80万辆以上 [14] - 7月出口新能源车80737辆,保持高增速 [16] - 推进高端品牌出海,腾势、仰望登陆海外市场 [17] 近期挑战 - 7月整体销量34.43万辆,环比下降10.01% [14] - 7月销量同比增幅仅0.6%,较6月11.98%大幅收窄 [14] - 7月产量31.79万辆,同比下滑0.93%,为年内首次下滑 [15]
“技术差距仅剩1-3年,中国挑战日本功率半导体主导权”
观察者网· 2025-08-20 09:15
【文/观察者网 柳白】日本在功率半导体领域长期占据一定优势,但面对中国企业的快速追赶和价格竞 争,行业竞争力面临严峻挑战。 《日经亚洲》在8月20日发表的报道中提到,中国企业在硅和碳化硅基板制造方面逐渐建立完整生产能 力,利用低廉能源成本和庞大市场快速成长,其垂直整合模式也对日本企业构成挑战。尽管形势艰难, 东芝、罗姆、三菱电机等日本厂商却迟迟未能形成统一战线。 业内专家指出,日本与中国企业在硅芯片上的技术差距可能只有一到两年,在碳化硅上也不超过三年。 日本企业高估了本土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全球竞争力,必须加速整合以提高成本竞争力。 功率器件是各种电子设备的电源供应和管理,以及实现无碳、碳中和社会的重要部件,预计需求将持续 增长。 2023年底,罗姆与东芝曾就合作制造功率器件达成协议,将分别对碳化硅(SiC)和硅(Si)功率器件 进行增效投资,有效提升其供应能力,并以互补的方式利用对方的产能。几个月后,罗姆宣布了一项更 广泛的合作提议,旨在"加强与功率芯片相关的所有业务活动的合作",包括研发、销售和采购。 罗姆在电动汽车芯片方面见长,东芝则在工业产品领域有优势。然而《日经亚洲》指出,除了一个共同 制造 ...
理想汽车纯电战略深度分析:认知型创业的颠覆与重构
混沌学园· 2025-08-14 20:07
核心观点 - 理想汽车从增程技术向纯电市场的战略转型是一次认知型创业实践,基于对智能汽车终局的前瞻性认知重新构建竞争优势 [2] - 转型面临内外部双重驱动,战略成败将直接影响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格局 [2] - 公司以"AI原生的家庭智能补能生态"为核心构建错位价值网,避开主流企业正面竞争 [2] - 战略成功取决于技术前瞻性与商业可行性平衡,以及量产落地速度 [2] 三大核心判断 技术路径 - VLA大模型代表对智能驾驶终局的深度洞察,具备重新定义行业标准潜力 [3] - 工程化落地和商业化是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3] - 前瞻性押注与挑战并存 [3] 市场定位 - 家庭全场景+纯电转换便利组合避开与特斯拉、比亚迪、蔚来正面竞争 [3] - 面临问界和零跑的"多维度竞争"压力 [3] - 精准错位与竞争压力并存 [3] 演进路径 - 三阶段战略清晰:从家庭细分到技术领导者再到生态运营商 [3] - 增程基本盘面临市场调整和财务压力增加 [3] - 系统设计与现实考验并存 [3] 战略转型背景 认知重构 - 产品认知:从增程技术"功能实现"转向纯电技术"体验重构" [4] - 用户认知:从单一家庭用户转向多场景智能出行生态 [4] - 竞争认知:从直接竞争转向重新定义竞争维度 [4] 产业变革 - 2025年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54%,从新兴转向主流市场 [6] - 技术竞争从机械工程思维转向软件定义思维 [7] - 用户需求从基本出行转向智能生活体验 [8] - 竞争维度从产品功能转向生态系统 [8] 技术供给分析 VLA大模型 - 22亿参数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实现全链路智能化 [12] - 具备3D空间理解能力和博弈决策能力 [12] - 自研推理引擎实现跨芯片高效运行,INT4量化降低算力需求 [13] - 属于全局式端到端路径,性能上限优于分段式但部署成本高 [14] 5C超充技术 - 0-80%电量区间持续提供300kW以上充电功率 [21] - 1500次充放电循环后保持80%以上健康度 [21] - 截至2025年7月建成3000+座超充站覆盖256个城市 [15] - 形成"5C快充+自建超充网络+车辆深度适配"一体化布局 [15] 垂直整合 - 自研第三代SiC技术提升能效至百公里14.6kWh [16] - 建立关键芯片自主可控供应能力 [16] - 仅i8项目投入约25亿元研发费用 [24] 市场需求分析 用户特征 - 中高端家庭用户满意度806分(行业均值781分) [30] - 核心需求:安全性优先、空间品质要求、全场景适应性 [31] - 里程焦虑本质是对"不可控风险"的担忧 [32] - 30万+产品需体现"超值感"配置 [34] 市场变化 - 新能源车渗透率54%标志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36] - 用户从尝鲜心态转向实用主义 [36] - 需求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升级 [37] - 用户分化为理性消费、品牌忠诚和技术敏感三类 [39] 竞争格局 主要对手 - 特斯拉:技术+规模优势但个性化不足 [49] - 蔚来:服务+高端生态但成本结构偏重 [50] - 比亚迪:技术+成本规模但智能化保守 [53] - 鸿蒙智行:华为生态优势直接冲击理想增程市场 [55] - 零跑:全域自研成本优势被称为"半价理想" [62] 竞争压力 - 问界M9月销13,718台vs理想L9跌至4,893台 [55] - 零跑2025年上半年销量22.17万辆超过理想的20.39万辆 [62] - 面临"上有问界,下有零跑"的三方博弈 [65] - 品牌定位模糊化风险增加 [66] 错位竞争策略 定位逻辑 - 供给维度:AI原生×一体化补能生态 [70] - 需求维度:家庭全场景×纯电转换便利 [70] - 通过技术路径前瞻选择和用户场景聚焦构建独特竞争维度 [70] 技术差异化 - VLA大模型重新定义汽车"智能基因" [71] - 3D场景生成引擎重建速度提升7倍 [72] - 工程化能力形成竞争壁垒 [73] - 补能生态与华为生态、性价比生态形成差异化 [81] 市场分层 - 高端市场(40万+):VLA技术+极致安全 [82] - 中端市场(25-40万):家庭场景深度适配 [82] - 大众市场(15-25万):保持品牌区隔 [83] 演进路径 三阶段战略 - 第一阶段:深耕家庭纯电细分市场 [93] - 第二阶段:AI驾驶技术主流化引领 [95] - 第三阶段:行业价值网重构推动者 [97] 关键因素 - VLA技术路径验证和工程化能力强化 [99] - 技术创新与用户需求平衡 [100] - 多线程投入协调和财务健康维持 [102] - 2025年一季度现金储备1,128亿元但经营现金流减少 [102]
深圳出台专项政策设立50亿元基金,发力化合物半导体领域
搜狐财经· 2025-07-07 14:52
政策支持 - 深圳出台《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以"政策+资本"推动半导体产业链优化 [1] - 政策提出10条支持举措,重点任务包括加速化合物半导体成熟,聚焦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1] - 政策支持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制备、器件设计、芯片制造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突破,鼓励企业开展碳化硅功率器件、氮化镓射频芯片等产品的量产化应用 [1] 基金投资 - "赛米产业私募基金"于2025年5月完成工商登记注册,首期出资36亿元,重点投向半导体产业链关键环节,包括化合物半导体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 [1] - 基金由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等政府资本牵头,深创投担任管理人 [1] - 基金投资方向明确指向"构建自主可控的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优先支持与深圳现有产业生态互补的项目,如碳化硅衬底材料、氮化镓外延片制造、车规级化合物半导体模块等 [3] 产业布局 - 深圳不同区域各有侧重:宝安区规划石岩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重点发展碳化硅功率器件,目标引进15家以上企业,形成200亿元年产值 [4] - 龙华区规划建设化合物半导体集聚区,聚焦材料、器件制造与封装测试环节 [4] - 龙岗区已形成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覆盖设计、制造、封测,集聚企业超千家 [4] 企业动态 - 截至2025年6月,深圳已集聚化合物半导体相关企业超过80家,涵盖材料、器件、设备等全链条环节 [4] - 比亚迪半导体的碳化硅功率模块已实现大规模装车应用,自研量产全新碳化硅功率芯片电压高达1500V [4] - 重投天科的6英寸碳化硅衬底生产线产能逐步释放,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 产业链协同 - 龙岗区正规划建设专业集成电路产业园,重点承接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项目 [5] - 市级产业联盟推动龙头企业与32家中小企业达成供应链合作 [5]
格力电器:SiC装机量突破100万台
行家说三代半· 2025-04-23 18:23
格力电器碳化硅芯片布局 - 格力电器在珠海建设的碳化硅芯片工厂已实现家用空调装机量突破100万台[2] - 碳化硅芯片应用使空调工作温度降低10℃,运作效率提升超0.5%,电流参数提升10%[2] - 工厂建设仅用10个月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移入,388天内实现全面通线[2] -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计划年产24万片6英寸SiC芯片及封装测试能力[4] - 自2018年起公司已参与多个碳化硅布局[2] 家电行业碳化硅应用趋势 - 海信集团与天岳先进就碳化硅在白色家电应用进行深度交流[4] - 海尔集团通过旗下创投参投泰科天润、森国科、天域半导体等SiC企业[6] - 美的楼宇科技推出碳化硅电梯解决方案,效率从96%提升至99%,开关频率达40kHz[7] - TCL科技集团探索与大尺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及外延片工艺合作[8] 行业动态 - 英诺赛科、能华半导体等企业参与编制《2024-2025氮化镓产业调研白皮书》[1] - 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企业参与编制《2025碳化硅衬底与外延产业调研白皮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