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增程式电动车
icon
搜索文档
崔东树:10月乘用车均价16.6万元 较去年同期降0.1万元
智通财经· 2025-11-14 22:13
(原标题:崔东树:10月乘用车均价16.6万元 较去年同期降0.1万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崔东树发文称,10月乘用车市场走势较强,在高基数下实现接近零增长的相对平稳 走势。2025年1-10月乘用车均价是17.0万元,较2024年均价下降0.7万元,其中10月乘用车均价16.6万 元,较同期降0.1万元。15万以下市场相对活跃,小型电动车表现突出,高端增程和插混系列表现较 弱。 前期常规燃油车价格持续上升,市场萎缩在中低端很明显,而高端萎缩慢,因此从2019年的15万元上升 到2023年的18.3万元。2025年随着高端燃油车的较快萎缩,2025年1-10月的均价降低到18.1万元,10月 18.0万元,燃油车购买群体买车逐步稳定。2025年1-10月新势力23.9万元,较2024年降3.2万元,10月均 价23.4万元,较同期降1.6万,以价换量获得巨大的突破;2025年自主品牌均价12.2万元,较同期降0.5万 元,其中10月自主品牌均价12.2万元,较同期降0.1万元。 目前随着车购税免税政策的退出临近,新能源车市场火爆。新能源车免税技术指标的升级,部分短续航 和高耗电车型面临改款压力。部分品牌为冲 ...
年内三现负增长!增程车“续航焦虑”没解决,先遇市场焦虑
国际金融报· 2025-11-12 21:28
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增长瓶颈 - 增程式电动车市场遭遇增长瓶颈,10月批发销量12.1万辆,同比下滑1.9%,为今年前10个月中第三次出现负增长,正增长月份增速也仅维持个位数水平,与前几年高速扩张形成鲜明反差 [1] - 前10个月增程车型整体批发销量182.6万辆,同比下滑1.1%,其中1月、8月和10月销量处于负增长状态,分别为-11.3%、-9.5%和-1.9% [9] 不同类型新能源车销量对比 - 纯电车型销量表现强劲,10月批发销量102万辆,同比增长31.6%,前10个月整体批发销量746.6万辆,同比增长4%,年内最高同比增速达到69.9%,月均增速稳定在30%以上 [2][3] - 插混车型销量韧性十足,10月批发销量48万辆,同比增长2%,全年未出现负增长,但近几个月增速出现下滑且保持在个位数 [2][3] 增程式电动车市场发展历程 - 增程车市场从理想ONE主导起步,2019年及2020年理想ONE均销售3万多辆,几乎占据全部份额,2021年总销量10万余辆中理想ONE占90%以上 [4] - 2022年问界M5、M7进入市场,但理想仍占据接近6成份额,此后深蓝、零跑等玩家纷纷入局,品牌多达23个,市场总销量2024年达116.7万辆,同比增长78.7% [5][7] 增程式电动车面临的技术与口碑挑战 - 增程车核心优势“无里程焦虑”被削弱,因纯电汽车续航里程技术升级,同时增程车暴露纯电续航短、充电频繁、充电速度慢、冬季电池衰减及馈电体验差、噪音明显等使用短板 [9] - 消费者口碑分化直接影响市场表现,2024年增程车投诉量同比飙升280%,70%以上投诉集中于“续航虚标、亏电油耗高、电池故障”三大问题,部分车型宣传油耗5L/100km,实际使用中难以达成 [9] 政策调整对增程式电动车市场的影响 - 2026年起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从“全额免征”调整为“减半征收”,最高减征额度从3万元降至1.5万元,增程车与燃油车的购车成本差距缩小 [10] - 工信部等三部门明确要求,2026年起享受免税的增程车需满足“纯电续航不低于100公里”“能耗达标”等硬性条件,大量现款低续航车型(如纯电续航55—80公里的入门级产品)将被清退,车企短期面临库存压力与技术升级成本双重考验 [10]
增程车“失宠”
36氪· 2025-11-10 19:39
增程车市场销量动态 - 国内增程车市场月销量出现罕见“三连跌”,2025年7月、8月、9月终端销量分别为10.69万辆、9.74万辆和1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7%和13% [1] - 曾带火增程路线的理想汽车销量已连续5个月大幅下滑 [1] - 前两年被视为“财富密码”的增程式电动车正面临“失宠”局面 [1] 增程车历史增长路径 - 从2021年到2024年,增程车型销量增速迅猛,分别实现218%、130%、154%和70.9%的增长 [1] - 市场占比从2021年的3.6%增长至2024年的9.1% [1] - 增程市场始于2019年理想ONE,其“城市用电、长途发电”模式提供了技术门槛不高、成本可控的解决方案 [1] - 随后问界、深蓝、零跑等玩家入局,至2024年增程车总销量突破百万,品牌多达23个 [3] 2025年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市场竞争加剧,大量新车型密集上市,包括8月上市的奕派eπ008增程版、吴铂HL增程版等,10月上市的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零跑D19增程版等 [4] - 后续还有小鹏X9增程版、AION V增程版、小米增程YU9等多款车型计划推出 [4] - 理想汽车在MEGA之后选择将未来交给纯电,而其他友商则前赴后继进入增程赛道 [3] 纯电动车技术发展对增程车的冲击 - 纯电动车平均续航从五年前的400km提升至2025年的500多km,主流车型突破600-700km,无限接近燃油车体验 [5] - 充电基础设施极速完善,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1281.75万台,同比增长49.11%,2024年全年增量422.15万台,是五年前的8倍多 [5] - 新建充电桩功率大幅提升至120kW、180kW甚至更高,布局更合理 [8] - 电池成本大幅下跌,高盛预测2025年动力电池成本将降至99美元/kWh,比2022年下降40% [8] 增程车技术路线演变 - 新一代增程车技术从“小电池+大油箱”转向“大电池+小油箱” [9] - 智己LS6增程版电池达66度,纯电续航450km;零跑D19增程版电池达80度,纯电续航500km,超过很多纯电动车电池容量 [9] - 行业对“大电池小油箱”路线存在分歧,赞同派认为能带来更好纯电体验,反对派如深蓝汽车董事长邓承浩认为纯电续航实打实200km即可,过度堆料不经济且碳排放更高 [12] -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应在考虑性价比基础上给中高端车型配备大电池 [14] 增程车市场前景与定位 - 增程车“失宠”本质是技术路线“此消彼长”,销量下滑宣告“痛点红利”并非永恒 [15] - 未来若固态电池或钠电池普及,补能像加油一样便捷,带油箱的新能源车可能收缩为小众选择 [16] - 在充电网络未完全覆盖地区及用户对“绝对续航自由”有执念的场景下,增程车仍有独特价值 [16]
汽车视点 | 插混贡献率跌至15%、比亚迪面临多元挑战 专家解读车市三大变化
新华财经· 2025-10-30 21:35
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处于关键转折阶段,呈现增速放缓与结构分化并行的复杂局面 [2] - 2025年1至9月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增幅收窄至不足4个百分点,远低于2024年比2023年跃升的12.5个百分点 [3] - 以旧换新政策对新能源车选购比例的拉动效应减弱,比例从2024年的60%降至2025年1至5月的53%,1至10月小幅回升至57% [3] 插电混动市场动态 - 插电混动车型渗透率出现罕见下滑,从前几年的增长态势转为2025年前三季度的19.8%,低于2024年的21.1% [3] - 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从2024年的124.7万辆骤降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27.2万辆,对新能源整体增量的贡献率从69.7%急剧萎缩至15.1% [4] - 插混市场动能减弱的原因包括区域渗透趋于均衡导致扩散动力减弱,以及燃油车价格反击导致A级燃油车平均售价首次低于插电混动车型 [5] 纯电动车与品牌竞争格局 - 纯电动车渗透率保持稳步上升,从2024年的26.6%增长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31.4%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从相对集中转向多元竞逐,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6.6万辆,长安和小米汽车也分别实现21.3万辆和19.7万辆的增量 [6] - 合资品牌新能源新品如广汽丰田铂智3X、东风日产N7密集入场,月销量达8000至10000辆,开启市场反攻 [7] 消费者偏好与技术配置 - 对于预算敏感的消费者,直接的价格优惠比在低价位车型上捆绑辅助驾驶系统更具吸引力 [7] - 在10万元级别市场中,消费者对高级别智驾功能主动需求不强烈,仅约30%关注基础的自适应巡航功能 [7] - 消费者普遍对智驾功能货币价值认同度不高,宁愿选择总价降低8000元、不带智驾功能的车型 [7] 汽车出口市场 - 2025年1至9月中国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增长14.8%,预计全年出口量有望突破750万辆,较2024年的640万辆增长约17% [8] - 出口增长动力转向多元企业共同推动,比亚迪前7个月海外销量超55万辆同比激增130%,奇瑞保持出口第一 [9] - 二手车出口潜力巨大,2024年中国二手车出口量仅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的7%,远低于日本34.9%、美国33.3%和韩国23.3%的占比 [9] 二手车出口发展前景 - 中国二手车已出口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增量将主要来自非洲、东南亚、蒙古及拉美等共建"一带一路"市场,非洲市场增长率接近85% [10] - 二手车出口将形成平台模式与自营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平台型企业整合资源赋能中小贸易商,自营企业聚焦车源与销售构建核心壁垒 [10] - 中国目前仅占全球二手车出口份额约4%,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三到五年企业将在重点市场初步完成售后网点布局 [11]
市场要稳增长 产业要快升级 ——记2025泰达汽车论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3 09:33
政策规划与监管导向 - 工信部将研究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新一代动力电池、车用芯片、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并实施新一轮汽车产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促进消费 [3] - 生态环境部制定“国七”标准思路将由单车型排放限制管理转变为单车型排放限制加企业平均排放强度的双管理,统筹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推进近零排放技术应用 [3] - 商务部继续落实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通过数据赋能提高补贴效率,并推动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破除限制性措施以从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4] - 国家数据局将建立覆盖汽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支持隐私保护计算、区块链等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应用,鼓励企业开展数据安全认证与合规体系建设 [4] 前沿技术与产业竞争力 - 行业需发力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使用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深度应用,实现技术迭代革新和跨越式发展 [2] - 东风汽车基于太极大模型打造智能应用场景、AI推理服务和数据闭环等核心能力,推动“车路云星”一体化及汽车具身智能体从概念到规模化生产 [8] - 广汽集团将重点研发基于生成式AI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用于智能驾驶,并在电动化方面研发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和电驱控制器,预计2027年实现新一代电芯搭载上车 [9] - 长安汽车提出产品边界被打破,汽车企业向出行服务商、生态运营商转型,软件、数据及组合辅助驾驶服务、远程运维等构成可持续收入流 [8]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终极形态,其电池并联发动机使内燃机热效率在45%以上,能量回收可节油10%~15% [5][6] - 清华大学李显君表示从10~15年中长期看仍将以纯电动车为主,因中国已打造完整产业链并拥有先发优势,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将赋予更多潜能 [6] - 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提出随着绿电成为电力消费主体,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效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并通过车网互动技术实现充电免费甚至成为赚钱工具,今年车网互动示范工程已在上海等9个城市启动 [6]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方海峰认为长期看多能源融合趋势将继续深化,纯电、插电、增程、燃料电池及高效零碳内燃机多技术路线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但纯电动将随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成为市场主流 [7] 行业转型与价值链重构 - 传统汽车品牌正加速淘汰,产业上下游价值分工被打破,新汽车、新生态、新价值链分工正在加速形成 [9] - 长城汽车期待行业未来5年进入稳步精进阶段,回归造车本质,要求企业精准洞察用户需求、高效整合技术资源、扎实构建体系韧性以实现从量到质的突破 [9] - 北汽集团确定了“一主五化”核心战略,以发展自主品牌为核心,全面提升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数字化、低碳化水平 [10]
跨国车企近期纷纷聚焦这一技术路线,增程式“第二次黄金时代”开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22 11:15
增程式电动车,正在迎来"第二次黄金时代"。 近日,韩国现代汽车在纽约宣布,现代汽车首款增程式电动车将在2027年上市。按照计划,该车型 将于2026年开启投产。 其实,除了现代汽车,福特、Stellantis、大众汽车等跨国车企都在纷纷涌入增程式赛道。有行业分 析认为,市场需求是技术发展的根本导向,增程式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崛起,正是契合了消费者对于汽车 使用场景多元化、可长途行驶的需求。跨国车企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发现增程式汽车在充电设施 不完善的欧美市场同样具备独特优势。以北美市场为例,当地消费者对皮卡和SUV车型情有独钟,且对 车辆的综合续航里程有着较高要求,超1000公里的综合续航成为许多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增程 式技术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让消费者在享受大空间、强动力车型的同时,无需担忧续航问题,无论是 日常出行还是户外探险,增程式皮卡和SUV都能轻松应对。 同时,在技术进步层面,增程式电动车也正从原来的"小电池大油箱"演进到"大电池小油箱",进一 步提升了续航能力,同时降低了排放。近年来,技术的不断迭代,是增程式汽车从被质疑走向更多被认 可的关键因素。早期的增程式汽车由于电池成本高昂,为了控制 ...
突然,暴跌99%!关税,重大打击!
券商中国· 2025-09-20 07:31
美国关税政策对瑞士出口的影响 - 8月瑞士对美出口额环比暴跌22% [2][4] - 黄金出口量从30多吨暴跌至0.3吨 跌幅超99% [2][4] - 美国对瑞士产品加征39%关税于8月7日生效 [2][4] - 瑞士对美贸易顺差缩减至20.6亿法郎 为2020年以来第二低水平 [4] - 适用关税商品出口显著下降 豪华手表出口减少8.6% [5] - 黄金出口占瑞士对美贸易顺差超三分之二 达360多亿美元 [5] - 瑞银因关税冲击将瑞士2026年GDP增速预期从1.2%下调至0.9% [6] - 关税措施可能导致瑞士经济总量减少约0.6% [7] 瑞士的应对措施与贸易分歧 - 瑞士提出建立美国精炼厂以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5] - 美瑞在农业领域存在分歧 瑞士对农产品实施高关税保护 [5] - 瑞士农民游说团体否决增加美国牛肉家禽进口 [6] - 瑞士与南方共同市场集团签署新自由贸易协定以实现出口多元化 [7] 美国关税政策对韩国汽车行业的影响 - 现代汽车将2025年营业利润率目标从7%-8%下调至6%-7% [2][9] - 美国对韩国进口商品征收15%关税 汽车关税仍维持25% [9] - 美国是现代汽车最大销售市场 占总收入超40% [9] - 现代汽车计划将佐治亚州工厂年产能提升至50万辆并生产新能源车型 [9] - 电池工厂因技术工人遣返事件被迫延期投产 [10]
理想汽车战略(李想第一人称)
数说新能源· 2025-09-15 11:03
公司战略框架 - 公司内部建立方法论体系以达成共识并推动执行力 [1] - 战略规划从使命愿景出发 而非直接进行产品规划 [1][29] - 使命为"用科技改变出行 让更多人受益" [2] - 愿景为"成为汽车出行领域的领导者" [3] - 企业文化聚焦客户价值创造 企业效率提升和员工成长 [4] 市场战略选择 - 战略本质是明确战场选择 时间点和竞争对手 [4][30] - 必须选择技术转型中的高速增长市场 避免负增长市场 [13][30] - 2015年预测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200万辆 [6] - 其中100万辆为增程式和插电混动(PHEV) 占70% [6] - 100万辆为纯电动 其中60-70%为微型车 30-40%为网约车 [8][10] - 200-300万辆低速电动车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11] - 专注30-50万价格区间 该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3][14] 竞争定位 - 主要竞争对手是燃油车而非其他电动车 [16][31] - 2018年25万以上电动车仅售3万辆 燃油车达300万辆 差距100倍 [16] - 通过性价比优势从燃油车市场抢夺份额 [16] - 满足家庭用户多功能需求和经济性需求 [16] 技术创新重点 - 增程式技术是核心战略投入 比电动车技术难度更大 [20] - 新增增程式专利和研发投入位居全球前列 [20] - 智能系统全部自研 最早采用高通820A平台 [21] - 辅助驾驶为必备功能 掌握系统 软件 控制 数据和更新五大核心 [22][23] 运营管理 - 自建工厂以实现质量闭环控制 [24] - 严格控制成本 将资源优先投入工厂和供应商 [25] -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销售成本 [26] - 产品规划需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和企业效率需求 [27][34] 行业趋势洞察 - 城市电网承载能力不足制约纯电动车发展 [6] - 低速电动车国家标准出台将推动市场发展 [12] - 家庭出行需求在全球持续增长 具有不可替代性 [14] - 行业变化而非竞争是企业生存关键因素 [18][33]
立足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打通资源循环利用链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3 18:05
增程式电动车技术优势 - 增程式电动车被定位为2030年碳达峰贡献主力 节油率高且减排效果显著 [3] - 关键技术包括电池并联发动机用料少且容量更高 内燃机热效率超45% 增程器与电池实时互补 能量回收节油10%-15% 以及优化控制实现节能最大化 [3] - 采用两电源并联结构使发动机排量减半 车重大幅降低 实现高度节能减排 [3] 汽车低碳标准体系建设 - 将完善固态电池和换电等新技术标准体系 填补标准空白领域 [4] - 加强碳管理、节能、新能源汽车及循环利用等重点领域标准研究 加速制定进度 [4] - 通过国际标准组织合作推动中国技术方案出海 支撑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 [4] 报废机动车回收产业机遇 - 2023年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突破800万辆 同比增长64% 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推动 [5] - 回收端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为产业升级关键环节 助力汽车产业低碳绿色发展 [5] 动力电池回收挑战与对策 - 动力电池年使用量从100余GWh增至2024年超1000GWh 2030年预计达3000GWh 对应退役量达3000万吨 [6] - 需共建技术中心攻关拆解回收技术 提升原料纯度并降低能耗 实现产品标准化 [6] - 通过参控股整合产业链 推动电池数字身份证互通互认 打通新能源汽车出海链条 [6] 资源循环利用政策发展 - EPR制度为核心抓手 旨在打通资源循环链路并完善标准体系 [7] - 强化产业协同作用 依托智库调研支撑政策制定与绿色可持续发展 [7]
增程车9年销量暴涨8万倍,7大海外车企集体入局,大众回旋镖扎向自己
36氪· 2025-08-07 19:51
跨国车企增程技术布局 - 全球销量前两大车企丰田和大众均已开始布局增程技术 包括广汽丰田增程版塞纳和汉兰达以及大众ID ERA增程SUV概念车[1] - 福特 通用 Stellantis 宝马 现代等7家跨国车企明确规划增程车型 形成2026年扎堆上市趋势[2][4] - 福特烈马增程版2025年上市 搭载43 7度电池包 CLTC纯电续航220km 综合续航1220km[4] - 通用别克至境L7增程版2025年发布 搭载1 5T增程器和252kW电机 CLTC纯电续航302公里 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6] - Stellantis投资4亿美元改造美国工厂 2025年末投产Ramcharger增程皮卡 可能采用零跑汽车技术[8] - 宝马计划推出第六代X5增程版 并考虑扩展至X3与X7[8] - 现代计划2026年底在北美和中国市场推出D级SUV与C级轿车两款增程车型 目标续航超900公里[10] - 丰田计划2026年推出汉兰达与赛那增程版 采用串联式增程技术 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10] 增程市场增长数据 - 中国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从2016年14辆增长至2024年116 7万辆 9年暴涨约8万倍[3][11] - 增程车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从2022年3 6%增长至2024年9 1%[2] - 理想汽车2024年总销量50 45万辆 绝大多数为增程车型 问界2024年累计销售38 63万辆 增程车型为主力军[3] - 2024年增程车销量排名 问界M7销量19 33万辆 理想L6销量19 23万辆 问界M9销量13 95万辆[12] - 问界M9增程版在5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超越宝马X5的8 82万辆 成为该细分市场销冠[12] 增程技术发展背景 - 增程式电动车是以电驱为主 发动机仅用于发电的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技术 解决纯电动车续航焦虑[14] - 技术并非新生事物 海外车企早期尝试如2010年通用雪佛兰Volt 别克VELITE 宝马初代i3增程版均因售价高昂和技术不成熟失败[14][16] - 理想汽车凭借理想ONE超21万辆销量打开国内增程车市场[16] - 中国双积分政策要求2024年 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28%和38% 增程车能贡献NEV积分并降低CAFC负积分[13] - 欧盟2035年禁燃令将增程式归类为燃油车但允许使用合成燃料车辆销售 为跨国车企提供技术升级空间[13] 市场竞争格局 - 理想汽车通过i8 i6等纯电SUV开启纯电战略 问界所有车型均有纯电版本并加大问界M8纯电版投入[17] - 2024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60% 较去年下降10 4% 插混汽车占比40% 较去年提高10 4%[17][19] - 小鹏 小米 智己 阿维塔等本土车企计划推出增程车型 如小鹏G01 智己LS6增程版 阿维塔12增程版等[20] - 理想通过冰箱 彩电 大沙发提供情绪价值 问界有华为技术赋能 海外车企在智能化存在短板[19] - 增程车竞争取决于产品综合实力 需在政策 产品力 市场动态博弈中找到最优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