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合物锂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长虹能源半年报稳健增长,智改数转激发创新活力
和讯· 2025-08-29 17:15
8月28日晚间,长虹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长虹能源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 报告期 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18亿元,同比增长23.91%;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 同比增长 28.7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50亿元,同比增长16.26%。 长虹能源是一家集全系列碱性电池、圆柱形高倍率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于 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碱锰电池和锂电池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的技术方案及产品提供商。 近年来,公司先后并购了位于江苏的长虹三杰、位于深圳的长虹聚合源,形成了碱性电池、高倍率锂 电池、聚合物锂电池三位一体、多极发展的业务格局。 在全球能源变革与科技浪潮的双重推动下,电池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与发展。长虹能源作为行业 内的重要参与者,其2025年半年报犹如一份成绩单,清晰展现了公司在业务布局、智能制造、市场 拓展以及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卓越表现,更彰显了其从传统电池企业向科技创新技术引领型企业转型 的坚定决心。 三大业务齐头并进,转型成果初显 2025年上半年,长虹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碱性电池业务作为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依托深厚的品 ...
“并购+智造”双轮驱动 长虹能源开辟差异化增长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04:2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并购与智能制造双轨并行策略 在缺乏资源与区位优势背景下实现新能源业务多级发展 形成碱性电池 高倍率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三位一体格局 并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6][9][10] 业务布局 - 通过并购长虹三杰与聚和源公司 形成碱性电池 高倍率锂电池 聚合物锂电池三位一体业务格局[6] - 高倍率锂电池主要应用于园林工具 清洁工具 电动二轮车及充电宝领域 其中充电宝业务因新规实施导致钢壳锂电池需求显著增加[7] - 聚合物锂电池定位前沿赛道 2023年3月通过并购聚和源切入物联网与低空经济领域[11][12] 产能状况 - 长虹三杰绵阳车间设计日产能80万只 实际满产超80万只[7] - 充电宝专用产线设计月产能500万只 7月生产计划已排产至600万只[7] 智能制造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浙江嘉兴碱性电池基地与绵阳数据中心实时联动 全面监控产线设备与AGV小车运行状态[9] - 产线融合5G与IMES大数据系统 实现协作机器人与AGV小车无缝协同物流[9] - 数字化改造使碱性电池工厂人效提升10% 不良率降低15% 设备维护成本减少10% 综合能耗降低3.5% 关键指标CPK达1.4-1.5[10] 研发体系 - 依托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平台 构建"生产一代 储备一代 开发一代"研发路径[11] - 紧密追踪eVTOL 人形机器人 AI眼镜等新兴终端电池技术 重点攻关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提升[12] 市场需求 - 欧美市场对园林工具与清洁工具的刚需 叠加国内智能家居洗地机 吸尘器增长 共同推升高倍率锂电池需求[7] - 充电宝新规实施后市场对安全性 容量及快充快放性能要求提高 钢壳锂电池优势凸显[7]
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03:57
股票期权注销 - 公司注销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部分股票期权1404.30万份 因行权条件未达成 [3][4] - 本次注销不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也不影响管理团队稳定性 [1][2]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及监事会均认为注销程序合规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2][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202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6.999亿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897亿元 [8] - 募集资金于2021年7月12日全部到位 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已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1.873亿元 [13][15]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 并与保荐机构及银行签署三方监管协议规范资金管理 [8][9][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包括多个银行账户 部分账户已按计划销户 [11]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 资金管理符合监管要求 [10][28] 募集资金实际使用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投资额度从2021年的4亿元逐步降至2025年的5000万元 [17][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以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尚未到期的金额为0元 [19] - 报告期内不存在用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或用于新项目的情况 [20][21] 募投项目变更 - 公司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 将原募投项目"年产6000万支聚合物锂电池智能化工厂扩产项目"的2亿元资金变更用于"年产2GWh钠离子电池项目" [25][26] - 实施主体由东莞电池变更为南昌电池 实施地点由东莞市变更为南昌市新建区 [25][26] - 此次变更是基于3C消费类市场疲软及产能布局优化考虑 旨在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25][27] 信息披露与合规 - 公司已披露的募集资金相关信息及时、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违规使用情形 [28] - 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对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未出具鉴证报告和专项核查意见 [29][30] - 公司不存在两次以上融资且当年分别存在募集资金运用的情形 [31]
赣锋锂业上半年同比大幅减亏!
起点锂电· 2025-08-24 12:53
钠电行业论坛活动 - 第八届起点钠电高峰论坛由金钠科技总冠名 主题为全链条技术产能跃升 GWH级出货"真"元年 将于2025年8月28日在深圳举办 规模600+人[3] - 活动赞助及演讲单位包括金钠科技 天能钠电 维科技术 众钠能源 易事特钠电等超过20家企业[3] 赣锋锂业2025H1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83.76亿元 同比减少12.6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31亿元 同比收窄30.13%[3] - 锂电池业务营业收入29.75亿元 同比增长9.89% 占比提升至35.52% 覆盖固态锂电池 动力电池 消费类电池 聚合物锂电池 储能电池及储能系统五大类[4] 赣锋锂业产能建设进展 - 四川赣锋年产5万吨锂盐项目上半年完成生产线调试 产能逐步释放[4] - 青海赣锋一期年产1000吨金属锂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 计划9月申请安全验收 预计年底达产[4] - 电池级硫化锂产线逐步释放产能 产品主含量≥99.9% D50≤5μm 已通过客户质量认证并向多家下游客户供货[4] 赣锋锂业储能业务突破 - 587Ah大容量储能电芯实现规模化量产 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合作[4] - 推出6.25MWh储能系统 采用C5级防腐设计 循环寿命不少于15000次 系统寿命突破20年[4] - 全时域均衡技术将均衡时长提升5倍 系统压差降低26.7%[4] 赣锋锂业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完成固态304Ah方形储能固态电池开发 在安全性 低温性能 存储性能等关键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5] - 固态314Ah 392Ah电池计划于2024年底上市 具备180℃高温不起火 -20℃容量保持率95%等突出优势[5]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中国电池产业的血战二十年
新浪财经· 2025-05-12 18:13
中国电池产业发展历程 - 1995年王传福在深圳用借来的250万元创立电池公司,采用自研半自动生产线生产镍镉电池 [1] - 通过"夹具+人工"方式将电池生产成本降至日本竞争对手的40%,2000年获得摩托罗拉全球订单 [3] - 1999年曾毓群创立ATL,2003年攻克聚合物锂电池鼓包难题成为苹果供应商 [5] 政策驱动与行业格局变化 - 2009年中国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仅90Wh/kg,不到日本水平的三分之二 [7] - "十城千辆"工程提供单车最高6万元补贴(车价40%)推动行业发展 [9] - 2011年宁德时代独立时获得宝马800页技术标准,45天内开发出符合要求的三元锂电池 [9][11] - 2013年比亚迪将每度电成本压至1500元,比日韩对手低30% [11] - 2015年政策调整后宁德时代占据46%乘用车市场份额 [13] 技术创新突破 - 2020年比亚迪刀片电池体积利用率达60%,每瓦时成本0.6元比宁德时代低15% [14][16] - 2023年宁德时代麒麟电池能量密度255Wh/kg,比特斯拉4680电池高13%,抗冲击能力提升200% [16] - 中国掌握全球80%电池关键材料,大众投资26亿欧元入股国轩高科 [19] 前沿技术布局 - 2024年广汽埃安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 [19] - 比亚迪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兆瓦闪充技术 [21] - 宁德时代推出钠离子电池,-40℃环境下能量保持率90%,能量密度175Wh/kg [23] 行业现状与全球地位 - 中国控制全球70%锂加工产能 [23] - 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有6家来自中国 [23] - 比亚迪实现每2.8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车的生产速度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