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PC)

搜索文档
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8-30 05:40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 取消监事会设置 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7][25][56] - 修订《公司章程》及相关治理制度共18项 包括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制度等 [27][48][58] - 调整独立董事薪酬从2.4万元/年增至5万元/年 涨幅108% [16][49][52] 经营数据表现 - TDI产品价格从15,000元/吨跌至10,400元/吨 跌幅达30% [10] - 聚碳酸酯(PC)价格从13,000元/吨降至11,400元/吨 创历史新低 [11] - 离子膜烧碱价格在850-1,050元/吨区间震荡 双酚A价格跌至8,300元/吨 [10][11] 重要会议决议 - 第九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全票通过半年度报告及治理制度修订案 [22][25][27] - 第九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取消监事会决议 3票赞成0反对 [4][5][7] - 计划于2025年9月18日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议案 [53]
聚碳酸酯行业破局“内卷”剑指高端 要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
中国化工报· 2025-08-15 08:57
行业产能与需求 - 近5年聚碳酸酯产能从2019年166万吨增长至2024年38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15.5% [1] - 2024年产能占全球总产能48%,表观需求量达360万吨约占全球一半 [1] - 自2021年起产能持续超过表观消费量,过去5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65% [2]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通用级产品自给率超过100%,但医疗级、光学级等高端牌号国产化率不足30% [2]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平均毛利已跌至负值,面临价格竞争与成本压力 [2] - 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 [2] 新兴应用领域发展 - 新能源汽车与高端医疗领域因PC优异性能及价格走低呈现井喷式发展 [2] - 汽车轻量化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推动行业重要性提升 [1] 行业转型方向 - 需通过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实现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跨越 [1] - 技术攻坚聚焦光学级透光率≥92%、医疗级认证及生物基PC量产目标 [2] - 计划将高端牌号占比提升至40%以上 [2] 绿色发展举措 - 布局回收废弃PC和生物基PC推动循环经济模式 [2] - 建立从原料到回收的全链条绿色体系 [2] - 产业链协同联合下游头部企业制定应用标准 [2] 高端领域拓展 - 在航空航天、神经外科器械等高端领域掌握产品定义权 [2] - 推动产业价值链共创成为常态化发展模式 [2]
规划产能规模惊人 赛道拥挤的碳酸二甲酯行业亟待整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5 06:22
行业供需与价格动态 - 7月以来国内碳酸二甲酯(DMC)价格从3800元/吨涨至4200元/吨 累计涨幅约11% 主要因装置停车检修供应紧张及锂电池电解液需求增加 [1] - 2024年DMC全年均价3780元/吨 较2021年8233元/吨下跌54% 2025年月均价从3800元升至4100元以上 [6] - 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 2024年下半年全行业进入亏损状态 部分装置被迫停车缓解压力 [2] - 2025年DMC扩能持续 供需错配加剧 价格竞争激烈 但需求稳健增长下行业供需格局有望向紧平衡转变 [7] 产能扩张与竞争格局 - 最近4年国内DMC产能复合增长率28% 2024年底总产能达356.5万吨 [2] - 目前行业有33家企业 华鲁恒升以60万吨/年产能居首 利华益维远化学32万吨 恒力石化30万吨 浙石化20万吨 14家企业产能低于8万吨 [3][4] - 7家企业在建装置合计产能65万吨 计划年内投产 包括山东德普20万吨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 [4] - 西北西南富煤地区规划超大规模装置 陕煤榆林化学规划50万吨 贵州毕节项目规划100万吨产能 [5] 工艺盈利与成本结构 - PO酯交换法2021年年均利润6738元/吨 2024年亏损202元/吨 跌幅103% [6] - EO酯交换法2021年年均利润3879元/吨 2024年亏损155元/吨 跌幅104% [6] -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2021年年均利润3815元/吨 2024年盈亏平衡 跌幅100% [6] - 利润压缩主因新产能集中释放而终端需求跟进一般 以及下游议价压制价格 [6][7] 下游应用与出口表现 - 聚碳酸酯(PC)占DMC下游需求50% 电解液溶剂占比46% 但电解液需求增速放缓 [2] - 2024年PC出口量同比增长148% 受国内价格下行刺激 [2] - 石大胜华因部分产品价格下跌及新产能未达产 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 [7]
高端化成为聚碳酸酯行业破局最优解
中国化工报· 2025-08-14 08:11
行业产能与需求 - 近5年聚碳酸酯产能从2019年166万吨增长至2024年381万吨 5年复合增长率达15.5% [1] - 2024年表观需求量达360万吨 占全球总需求量50% [1] - 当前产能占全球总产能48% [1]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通用级产品自给率超过100% 而医疗级、光学级等高端牌号国产化率不足30% [2] - 自2021年起产能持续超过表观消费量 过去5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仅65% [2]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平均毛利跌至负值 [2] 新兴应用领域发展 - 新能源汽车和高端医疗领域呈现井喷式发展 [2] - 聚碳酸酯性能优势结合价格走低推动新兴领域增长 [2] 行业发展战略方向 - 通过技术攻坚实现产品高端化 目标将高端牌号占比提升至40%以上 [2] - 聚焦光学级透光率≥92%、医疗级认证和生物基PC量产等核心目标 [2] - 布局回收废弃PC和生物基PC 建立全链条绿色体系 [2] - 联合下游头部企业制定应用标准 在航空航天和神经外科器械等高端领域掌握定义权 [2] 行业活动信息 - 2025聚碳酸酯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于江苏无锡举行 [3] - 会议作为2025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发展大会分论坛 由中国合成树脂协会聚碳酸酯分会举办 [3] - 参会人数约150人 [3]
聚碳酸酯行业破局“内卷”剑指高端
中国化工报· 2025-08-13 11:06
行业产能与需求 - 中国聚碳酸酯产能从2019年166万吨增长至2024年381万吨,5年复合增长率达15.5%,占全球总产能48% [2] - 2024年表观需求量达360万吨,约占全球总需求量一半 [2] - 行业自2021年起产能超过表观消费量,过去5年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65% [3] 行业结构性矛盾 - 通用级产品自给率超过100%,但医疗级、光学级等高端牌号国产化率不足30% [3]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平均毛利跌至负值,面临价格竞争与成本压力 [3] 新兴应用领域增长 - 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等新兴领域因PC优异性能及价格走低呈现井喷式发展 [3] - 汽车轻量化、可持续发展及国家"双碳"目标推动行业重要性提升 [2] 行业转型战略方向 - 通过技术攻坚实现产品高端化,目标将光学级透光率提升至≥92%、医疗级认证及生物基PC量产,高端牌号占比提升至40%以上 [3] - 布局回收废弃PC和生物基PC,建立从原料到回收的全链条绿色体系 [3] - 联合下游头部企业制定应用标准,在航空航天、神经外科器械等高端领域掌握定义权 [3]
碳酸二甲酯:赛道拥挤 亟待整合
中国化工报· 2025-08-12 10:59
市场行情与价格动态 - 7月以来国内碳酸二甲酯(DMC)价格从3800元/吨涨至4200元/吨 累计涨幅约11% [1] - 2024年DMC全年均价3780元/吨 较2021年8233元/吨下跌54% [6] - 2025年价格震荡企稳 月均价从3800元/吨升至4100元/吨上方 [6] 产能扩张与竞争格局 - 最近4年国内DMC产能复合增长率28% 2024年底总产能达356.5万吨 [2] - 行业现有33家企业 华鲁恒升以60万吨年产能居首 利华益维远化学32万吨 恒力石化30万吨 [3][4] - 7家企业在建装置合计产能65万吨 计划年内投产 [4] - 山东德普新材料规划总产能60万吨 一期20万吨项目进入工程扫尾阶段 [4] - 陕煤榆林化学规划50万吨装置 贵州毕节项目规划100万吨产能 [5] 工艺路线与盈利状况 - PO酯交换法2021年年均利润6738元/吨 2024年亏损202元/吨 跌幅103% [6] - EO酯交换法2021年利润3879元/吨 2024年亏损155元/吨 跌幅104% [6] -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2021年利润3815元/吨 2024年基本盈亏平衡 [6] - 石大胜华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 主因产品价格下跌及新产能未达产 [7] 下游需求结构 - 聚碳酸酯(PC)占DMC下游需求50% 2024年PC出口量同比增长148% [2] - 电解液溶剂占比46% 但终端需求跟进清淡 [2] - 电池级DMC纯度需达99.999%以上 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溶剂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下半年全行业进入亏损状态 部分装置被迫停车 [2] - 2025年供需错配局面加剧 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7] - 在政策支持下落后产能加速退出 行业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7] - 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储能领域需求保持稳健增长 行业供需格局有望向紧平衡转变 [7]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1 16:44
塑料回收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提出创新方法将8种常用塑料废弃混合物转化为原始化学成分或有价值化合物[2][3] - 该方法利用塑料混合物中不同官能团反应性的正交性生成有价值产物[5] - 开发固态核磁共振(NMR)方法精确识别混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塑料种类[5] 技术实现路径 - 通过选择性溶剂分离混合物中的特定塑料成分[6] - 采用催化过程将分离出的塑料转化为有价值产物[6] - 从20克实际塑料混合物中分离出8种以上化学物质包括1.3克苯甲酸、0.5克增塑剂等[7] 技术应用价值 - 设计出通用策略解决塑料混合物化学回收的现实难题[8] - 初步识别主要成分可调整后续化学步骤提高回收效率[8] - 为处理塑料混合废弃物开辟新途径[10] 研究材料范围 - 涵盖聚苯乙烯(PS)、聚乳酸(PLA)等8种常用塑料材质[7] - 测试混合物包含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乳酸吸管等实际废弃物[7]
2025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及趋势分析: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应用前景广阔,需求量巨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14:50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概述 -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是一种内含有机金属复合物等特殊成分的改性热塑性塑料,通过激光照射活化出电路图案并电镀形成三维金属电路,具备电气互连功能 [2] - 常用树脂基材包括聚碳酸酯(PC)、PC/ABS合金、PC+GF、高温尼龙+GF、PBT/PET+GF和LCP,不同基材在抗冲击性、耐热性、加工流动性等方面各有优劣 [3][4]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达37.54亿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14.65%,需求量增长至13.75万吨,同比增长16.03% [5][6] - 2024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产量为4.76万吨,同比增长23.25%,市场被三菱工程塑料、Sabic等国际品牌主导,但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5] - 该材料在手机天线、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是5G通讯时代的关键基础材料之一 [5] 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竞争格局 - 中塑股份2024年LDS塑料业务营收达5.96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5.88%,客户包括华为、联想、小米等终端品牌 [9] - 国内领先企业还包括华力兴、辰东新材料,中塑股份已自主开发出系列LDS工艺制程专用材料并应用于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 [2][9]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前景 - 预计到2031年中国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9.91亿元,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8.92% [11] - 国家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为行业提供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 [11] 激光直接成型(LDS)塑料技术趋势 - 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包括介电性能优化(开发低介电材料如LCP)、机械加工性能提升(调整基材流动性)、拓展新应用领域(VR、智能家居等)和环保可持续发展(生物基树脂应用) [13] - 需针对5G毫米波信号衰减问题深入研究材料组分与介电性能关系,并探索与3D打印、纳米注塑等新工艺结合 [13]
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12:52
公司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相关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监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公司负责人等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2] - 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3] - 包含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主要会计数据及指标变动情况及原因、股东信息等内容 [3][4] - 提供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 [5] 董事会会议相关 - 第九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25年4月28日上午10:30召开,应到董事7人实到7人,由董事长刘增主持,会议人数符合章程规定 [7] - 会议于2025年4月18日以书面或邮件形式通知全体董事、监事 [8] - 会议审议通过《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该议案已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 [9][10] - 会议审议通过制定《沧州大化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以加强市值管理、规范行为、维护相关方权益 [10] 公司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相关 - 依据相关规定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含主营产品产量、销量及收入实现情况 [13] - 主要产品价格变动:TDI市场先涨后跌,3月降至近四年最低点;离子膜烧碱1、2月上扬,3月大幅下行;PC节前低位坚挺,节后跌幅扩大;双酚A震荡下行,均价同比下降 [13][14] - 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动:甲苯季度均价同比下跌;苯酚先扬后抑,均价环同比涨跌互现;丙酮先涨后跌 [15]
156万吨!万华化学,再上两大项目
DT新材料· 2025-04-29 23:32
万华化学新材料项目 - 万华化学获得中东石油巨头6.38亿美金入股后,宣布两大化工新材料项目,合计产能156万吨 [2] - 第一个项目为年产60万吨PC项目,位于福建福清,包括3*20万吨/年PC装置及配套设施,同时年产10.8万吨BPA,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PC产能48万吨/年,2024年6月计划提升至60万吨/年但尚未完全投产 [2] - 加上新项目,未来PC总产能将突破120万吨,国内领先 [3] - 2024年国内PC产能超380万吨,产量超300万吨,产能利用率84%,预计2025年增至450万吨/年,占全球40%以上 [3] - 第二个项目为年产96万吨PVC项目,位于同一地点,包括96万吨/年氯乙烯和聚氯乙烯装置,副产8.6万吨25%盐酸 [5] - 目前公司PVC产能80万吨/年,新项目投产后总产能将达176万吨 [5] 聚碳酸酯(PC)行业现状与趋势 - 国内PC行业低端通用料占比超60%,低端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55%,行业毛利率跌至冰点 [3] - 截至2025年3月底,国内PC行业动态毛利-275元/吨,1季度平均毛利-561元/吨,同比下跌182.26%,环比下跌484.38%,创近三年最低 [3] - 高端品种如电子电气阻燃PC、车规级PC、光学级PC、医疗级共聚PC等毛利率尚可,国内供应不足30% [4] - 万华化学Clarnate® HL6157光学级PC通过韩国现代起亚集团车灯面罩材料认证,成为首家进入该供应链的中国企业 [4] - 循环聚碳酸酯正在兴起,科思创2023年投产全球首条物理回收PC专用生产线,年产超2.5万吨,2025年推出含50%消费后回收材料的车用PC [4] - 科思创计划到2026年在亚太地区供应超6万吨回收再生PC [4] - 生物基聚碳酸酯成为新趋势,科思创、SABIC、LG化学、帝人、三菱等已布局,三菱化学产业化速度较快 [4] 聚氯乙烯(PVC)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国内PVC有效产能2754万吨,年产量2344万吨,同比增长2.7%,产能利用率78% [5] - 2024年PVC价格跌至6年最低点,主流成交价约4900元/吨,多数企业陷入亏损 [5] - 2025年PVC预期产能3460万吨,新增产能370万吨,增速11.97%,为多年最高水平 [5] - 2025年4月PVC利润略低于去年同期,处于往年同期最低水平 [5] - PVC的高端应用领域包括医疗、电子消费品、汽车、电线电缆等,包装、医疗、建材和工业特种膜等高端膜细分领域毛利尚可 [6] 生物基产业大会信息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将于2025年5月25-27日在上海举办,主题为"向绿而行,向新求质" [11] - 大会包括4场终端品牌对接会(汽车、鞋服、食品等材料需求对接) [10] - 活动涵盖1大赛事、5大论坛、17大专场,聚焦全产业链、国际视角 [12] - 特色活动包括生物基产业战略发展研讨会、专家"坐诊"技术交流、科技成果对接、人才招聘等 [15] - 展览将展示1000+生物基化学品、材料、制品、设备及工艺等 [17] - 已确认出席品牌包括安踏、李宁、小鹏汽车、蔚来、农夫山泉、伊利、美的等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