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酚A
icon
搜索文档
中化国际拟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中国化工报· 2025-08-05 10:13
公司重组与收购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1] - 交易旨在强化公司作为中国中化旗下材料科学核心平台的战略地位和核心功能 [1] - 通过业务和产能技术整合实现覆盖原料端、产品端和应用端的"强链延链补链" [1]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 拥有江苏南通和山西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1] - 主营产品包括双酚A、环氧树脂、聚苯醚(PP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及系列改性工程塑料 [1] - 环氧树脂国内市场份额领先 PPE产能国内第一全球第二 改性PBT和改性PPE产品国内前列 [1] 交易协同效应 - 增强环氧树脂产业链竞争力 发挥工程塑料产业链协同效应 [2] - 提升高附加值新材料营收占比 强化"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树脂"等上下游一体化优势 [2] - 标的公司地处长三角 覆盖国内超60%环氧树脂下游客户 包括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头部企业 [2] 市场与行业前景 - 并购有助于公司向下游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拓展 [2] - 环氧树脂下游应用包括风电、胶黏剂、电子电工产品、涂料等领域 竞争程度有限且需求增长空间大 [2] - 标的公司主要原材料外购 在环氧树脂景气周期底部仍保持盈利 [2]
政策密集,多维度梳理化工子行业“反内卷”突破口-20250730
天风证券· 2025-07-30 18:46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中性(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 - 政策密集出台整治"内卷式"竞争,从供给、需求、政府协同多维度实施"反内卷"措施[1] - 石化行业"内卷式"竞争严重,2023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7%,2024年同比再降8.8%,2025年前5个月同比再降10.1%[26] - 通过"亏损程度"、"行业集中度"和"老旧产能占比"三大维度交叉分析,寻找化工行业"反内卷"突破口[3] - 纯碱、氨纶、染料、煤化工、聚氨酯、钛白粉、有机硅等行业同时满足至少2条筛选标准,建议高度关注[4] 政策分析 -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出六项具体举措[16][18][19][20][22][24] - 《价格法》修正案加强成本监管,重新调整定价机制,剑指"内卷式"竞争[39] -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上收50万吨标煤以上项目审批权限[46] - 应急管理部印发《老旧装置评估方法》,工信部发文对化工行业老旧装置进行摸排[51] 行业现状 - 近五年多种石化产品产能产量累计增幅超过50%:乙烯59%、丙烯55%、苯酚87.9%、双酚A196.6%、聚乙烯51.6%、聚丙烯77.7%[29] - 127个化工子行业中,氯化铵、纯碱、涤纶长丝等同时满足3-4条筛选标准[64] - TDI、己内酰胺、粘胶短纤等同时满足2条筛选标准[66] - 冰醋酸、PTA、苯酚等仅满足1条筛选标准[68]
两年累亏近50亿,这家公司发起关联收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7-30 11:08
收购预案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及交易作价尚未确定 [1] 市场反应 - 中化国际复牌后涨停收盘价为4 25元 [2] 标的公司业绩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拥有南通和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3] - 2023年-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6 49亿元、44 1亿元、23 7亿元 [3]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5405 12万元、4630 27万元、15752 98万元 [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超2024年全年3倍业绩波动显著 [3] - 化工行业周期性显著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未来业绩 [3] 业务协同 - 中化国际主营业务覆盖化工新材料和化工材料营销 [4] - 收购将增强环氧树脂竞争力并发挥工程塑料产业链协同 [4] - 南通星辰PPE、PBT技术优势可扩充中化国际高端工程塑料产品线 [4] - 交易或提振中化国际业绩 [4] 中化国际财务状况 - 2020年-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1 62亿元、806 48亿元、874 49亿元、542 72亿元、529 25亿元 [4]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7 41亿元、65 70亿元、21 80亿元、-18 53亿元、-30 88亿元 [4] - 2023年-2024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8 068亿至9 491亿元 [5] - 基础原料板块收入增长25%-35%高性能材料板块收入下降3%-8% [5] - 聚合物添加剂板块受新产能冲击价格下跌15%收入下降13%-20% [5] - 环氧树脂等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原材料成本处于中高水平 [5][6] - 碳三一期项目转固加剧业绩下滑 [6]
两年累亏近50亿,这家公司发起关联收购!
IPO日报· 2025-07-30 09:30
收购交易概况 - 中化国际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蓝星集团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标的资产审计评估尚未完成[1] - 交易公告次日(7月29日)中化国际复牌涨停 收盘价4.25元[2] 标的公司业务与业绩 - 南通星辰核心业务为环氧树脂和工程塑料 拥有江苏南通和山西芮城两座生产基地 覆盖双酚A、PPE、PBT等产品全产业链[4] - 2023-2025H1营业收入分别为46.49亿元、44.1亿元(-5.1%)、23.7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5405.12万元、4630.27万元(-14.3%)、15752.98万元(+240%) 2025H1净利润达2024全年3.4倍 波动显著[4] - 业绩波动主因化工行业强周期性 受宏观经济及产能过剩影响 产品价格处于历史10%-60%分位区间 原材料成本处于30%-80%分位区间[4][8] 战略协同效应 - 中化国际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 收购可强化环氧树脂产业链互补性 扩充PPE/PBT等高附加值工程塑料产品线 与现有ABS/PA产品形成协同[6] - 标的公司技术优势覆盖工程塑料中间体至改性材料 助力上市公司打造差异化产品组合及一体化解决方案[6]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中化国际营收从541.62亿元降至529.25亿元 净利润从17.41亿元恶化至-30.88亿元 2023-2024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7] - 2025H1预计再亏8.068-9.491亿元 主因环氧树脂等产品价格低位运行 叠加碳三项目转固后产能爬坡成本压力[7][8] - 分板块表现:基础原料收入增25%-35% 高性能材料收入降3%-8% 聚合物添加剂受新产能冲击价格跌15%[7]
中化国际(600500.SH)拟取得精细化工产品企业南通星辰100%股权 7月29日起复牌
智通财经网· 2025-07-28 19:29
交易概述 - 中化国际拟以发行股份方式向蓝星集团购买南通星辰100%股权 [1] - 标的公司主营业务为聚苯醚(PP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改性工程塑料及环氧树脂、双酚A等精细化工产品 [1] - 发行股份价格为3 51元/股 [1] -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全资控股南通星辰 [2] 战略协同效应 - 南通星辰环氧树脂及双酚A业务与公司现有业务在产能、牌号及客户应用形成互补 [2] - 交易将增强环氧树脂产业链竞争力 提升规模效应与议价能力 [2] - 标的公司在PPE、PBT工程塑料领域具备技术优势 覆盖从中间体到改性塑料的全产业链 [2] - 通过整合ABS、PA产品线 可打造差异化工程塑料组合 提供一体化材料解决方案 [2] 交易进展 - 截至预案签署日 审计评估及尽职调查尚未完成 交易作价待定 [1]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7月29日复牌 [2]
中化国际,收购化工新材料龙头!
DT新材料· 2025-07-15 23:51
资产重组事项 - 中化国际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国蓝星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交易双方均为中国中化控股间接控股企业 中国中化控股为2021年中国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联合重组后成立的新央企 [5] 南通星辰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0年8月 注册资本8亿元 前身为1974年创建的化学工业部南通合成材料厂 1997年进入中国蓝星集团 [2] - 拥有PBT、PPE、双酚A、环氧树脂等多套大型化工生产装置 总产能超40万吨 [2] - PPE产品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二 双酚A、PBT、基础环氧树脂等产品国内排名前三 聚苯醚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万吨/年) [2] - 已申请聚苯硫醚、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聚酯复合材料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等新材料专利 [2] 聚苯醚行业现状 - 聚苯醚通常以改性聚苯醚(MPPO)形态使用 技术壁垒高 国内长期依赖进口 [3] - 国内电子级产品进口占比超80% 主要依赖日本旭化成、三菱瓦斯化学等 [3] - 5G、AI服务器超低损耗高频高速电路用覆铜板热门材料 国内仅圣泉集团、东材科技等少数企业具备生产能力 产能不足1万吨/年 [3] 中化国际业务布局 - 业务分为基础原料及中间体、高性能材料、聚合物添加剂、化工材料营销和其他板块五大板块 [7] - 涉及环氧树脂、聚合物添加剂、工程塑料、芳纶等特色材料 [7] - 4万吨/年尼龙66已平稳生产 2500吨/年对位芳纶扩产项目2024年四季度投料试车 [7] - 特种尼龙(MXD6)聚合工艺突破百吨级 聚双环戊二烯(PDCPD)完成千吨级工程化初步设计 聚乙烯马来酸酐(EMA)吨级装置稳定运行 [7] 中化国际财务与产能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529.25亿元 同比-2.48% 扣非归母净利润-37.16亿元 同比-58.63% 总市值138.52亿元(截至2025年7月15日) [8] - 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8.07亿元至-9.49亿元 主因化工品价格指数持续低位运行 [9] - 重点产品产能:环氧树脂35万吨/年(利用率98.89%)、双酚A 48万吨/年(66.25%)、尼龙66 4万吨/年(105.50%)、对位芳纶5500吨/年(98.18%) [10][11] 中国蓝星全球业务 - 全球领先化工材料和特种化学品公司 拥有53家工厂 2家海外企业 2家上市公司 业务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 核心业务包括硅材料(埃肯公司)、动物营养(蓝星安迪苏)、绿色节能低碳(蓝星北化机) [13]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1 16:44
塑料回收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提出创新方法将8种常用塑料废弃混合物转化为原始化学成分或有价值化合物[2][3] - 该方法利用塑料混合物中不同官能团反应性的正交性生成有价值产物[5] - 开发固态核磁共振(NMR)方法精确识别混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塑料种类[5] 技术实现路径 - 通过选择性溶剂分离混合物中的特定塑料成分[6] - 采用催化过程将分离出的塑料转化为有价值产物[6] - 从20克实际塑料混合物中分离出8种以上化学物质包括1.3克苯甲酸、0.5克增塑剂等[7] 技术应用价值 - 设计出通用策略解决塑料混合物化学回收的现实难题[8] - 初步识别主要成分可调整后续化学步骤提高回收效率[8] - 为处理塑料混合废弃物开辟新途径[10] 研究材料范围 - 涵盖聚苯乙烯(PS)、聚乳酸(PLA)等8种常用塑料材质[7] - 测试混合物包含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乳酸吸管等实际废弃物[7]
给废塑料“做体检”:我国科学家破解混合废塑料回收难题
新华网· 2025-06-26 11:28
行业研究 - 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包装、家居、汽车、电子产品等各行业,但大多数塑料不易分解,导致废弃塑料难处理难回收,长期滞留于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 - 生活中的塑料垃圾往往是五花八门混杂在一起,较难回收处理,除了少量废塑料可通过人工单独分拣、能被较好回收外,大部分混合废塑料需通过复杂分拣过程,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1] - 回收产品多为一些低附加值的燃气燃油等,经济效益有限 [1] 技术突破 - 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给混合废塑料"做体检",以识别塑料内部关键化学结构,从而为其"定制"催化转化方案,将其变废为宝,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 [1] - 生活和工业中产生的复杂混合废塑料,如餐盒、包装袋、快递袋、纺织材料等,不需经过复杂且效率低下的分类和分拣过程,全都可混合处理 [2] - 通过新方法可以'混着来',不挑品种,还能产出高价值化学品 [2] 研究成果 - 研究成果25日晚在《自然》杂志发表,《自然》杂志同期发文评论称"该成果是解决全球年产海量塑料问题的重要进展" [1][3] - 高效制备出了苯甲酸、乳酸、双酚A、丙氨酸等多种重要化工原料,大幅提升了废塑料资源化的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1] - 塑料结构中存在高度有序的碳氢结构,应作为重要资源加以利用,实现其中碳氢资源的高附加值转化 [3] 社会影响 - 为塑料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开辟了新路径 [1] - 在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还能帮助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为国家减碳作出贡献 [3]
巨亏!三井化学再出售,中石化接盘!
DT新材料· 2025-06-24 23:32
三井化学股权转让与战略调整 - 三井化学宣布将持有的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SSMC)50%股权全部转让给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交易预计2025年10月完成 [2] - 此次转让是三井化学全球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旨在退出传统基础化学品业务,重点发展绿色化学品和高性能材料领域 [2] - SSMC主要生产苯酚、丙酮和双酚A等基础化工产品,2025财年亏损达106亿日元,业绩持续下滑是剥离主因 [3] 苯酚丙酮行业现状 - 全球最大苯酚丙酮生产商英力士苯酚宣布永久停止德国格拉德贝克生产 [4] - 国内苯酚产能已达639万吨/年,行业集中度高,主要企业包括高桥石化(20万吨/年)、浙石化(130万吨/年)、万华化学(78万吨/年) [5] - 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99.5万吨,来自镇海炼化(40万吨)、吉林石化(22万吨)、睿霖化工(22万吨)等,行业供过于求加剧 [5] 三井化学在华业务布局 - 上海中石化三井弹性体有限公司:年产7.5万吨三元乙丙橡胶(EPT),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工艺,产品用于汽车零部件等领域 [6] - 三井化学无纺布(天津)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无纺布,产品用于卫生材料和产业材料 [7] - 佛山三井化学爱思开希聚氨酯有限公司:生产聚氨酯组合聚醚,用于汽车座椅填充物 [8] - 张家港保税区三井允拓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耐热尼龙、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 [8] - 三井化学功能复合塑料(上海)有限公司:年产1.1万吨热塑性弹性体,计划2026年新增生产线满足电动汽车需求 [8] 行业技术研讨会内容 - 聚焦高温尼龙改性工艺、玻璃纤维增强技术、无卤阻燃剂应用等议题 [11][12][13] - 克劳斯玛菲机械分享高温尼龙挤出加工工艺特点 [13] - 利安隆新材料探讨尼龙材料抗老化系统解决方案 [12]
研究:双酚A和视黄酸同时暴露可致大脑形成异常
新华社· 2025-06-23 21:33
研究背景 - 京都大学和立命馆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斑马鱼胚胎在发育初期同时接触双酚A和视黄酸会导致大脑、神经和面部结构形成异常风险显著增加 [1] - 近年来不孕症、生殖器官相关癌症、过敏、肥胖、自闭症等疾病增多被认为与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相关 [1] - 双酚A是代表性内分泌干扰化学物质,广泛用于塑料原料、罐头涂层、热敏纸等 [1] 研究机制 - 双酚A可通过类固醇激素受体对生殖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1]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酚A可能影响大脑结构和行为,但机制尚不明确 [1] - 生物体内视黄酸浓度需精密调控,妊娠期间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胎儿形态异常 [1] 实验发现 -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实验显示HOX基因具有调控生物形态形成的功能 [1] - 单独添加双酚A不影响HOX基因表达,但同时添加低浓度视黄酸会使HOX基因表达大幅增加 [1] - 斑马鱼胚胎实验显示同时暴露于双酚A和视黄酸会导致后脑相关基因表达异常 [2] - 颅面软骨等出现异常的概率和程度增加 [2] 研究意义 -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塑料制品及相关化学物质数量众多 [2] - 某些物质(如视黄酸)在低浓度时单独存在无显著影响,但与双酚A同时存在时危害会大大增加 [2] - 建议特别关注塑料化学物质与其他活性物质共同作用对发育健康的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