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初创通

搜索文档
持续精准浇灌科技与小微企业 深圳金融“活水”助企茁壮成长
深圳商报· 2025-07-30 01:19
深圳金融创新支持科技企业发展 微众银行的科创贷款服务 - 微众银行是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 专注于为科创企业提供数字化信贷产品 包括科创贷款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担保贷款等 [1] - 科创贷款具有无需抵质押 无需线下开户 全天候 分钟级放款的特点 解决了科创企业信息不对称 风险识别难 轻资产导致的融资难题 [1] - 截至6月末 微众银行科技金融业务覆盖全国26个省份 280多个地级市 科创贷款产品吸引超60万家科创企业申请 占所在地区科创企业总数的22% [2] - 微众银行为全国科创企业累计授信超3700亿元 深圳2.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近五成申请了科创贷款服务 [2] 深圳银行的特色金融产品 - 浦发银行推出"腾飞贷"业务模式 帮助科技企业获得中长期低成本贷款而不稀释股权 [3] - 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指导银行创新"科技初创通"产品 依托深圳地方征信平台为超20万户科技企业生成画像 超2200户企业获得融资 [3] - "腾飞贷"模式引入收益共享因素 实现银行信贷风险和收益跨期平衡 已为80家高成长期科技企业发放24亿元中长期贷款 [3] - 上半年102家企业签约"腾飞贷"36亿元 "科技初创通"助力3761家企业获得48.4亿元贷款 [3] 深圳国资的科技金融生态圈 - 深圳国资构建了创业 创新 创投协同发展的"深圳国资模式" 形成种子基金 天使基金 创投基金等国资基金群 [4] - 截至2024年底 深圳国资各类基金超500只 总规模超7000亿元 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资金规模超90% [4] - 天使母基金及种子基金已设立子基金80余只 累计投资早期项目超1000个 投资额近150亿元 [4] - 已投企业中涌现超200个估值逾1亿美元的潜在独角兽企业和7个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4]
深圳科技贷款余额超2万亿 海洋金融增长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12:53
深圳金融运行情况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6000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3500亿元 [1] - 深圳形成科技、普惠贷款余额2个'2万亿',绿色、数字经济贷款余额2个'1万亿'的信贷格局 [1] - 深圳海洋金融相关贷款余额增速明显,绿色港口和航道、绿色船舶制造、绿色渔业等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5.4% [1][3] - 2025年6月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85%,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处于历史低位 [1] 货币政策实施 - 深圳人行落实降准政策向辖内释放资金614亿元 [2] - 清单内已有超1850家科技企业、89个项目获贷超410亿元 [2] - 深圳25家银行实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支持行业领域的贷款全覆盖 [2] - 深圳地方法人银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显著增长 [2] 科技创新金融 - 科技贷款余额2.1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 [3] - 102家企业签约"腾飞贷"36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3761家企业获得贷款48.4亿元 [3] - 9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4只,规模合计207.5亿元 [2][3] - "种子基金+种子贷"支持体系已助力153家早期科技企业获贷1.3亿元 [3]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贷款余额1.3万亿元 [3] - 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187.5亿元,带动碳减排395万吨 [3] -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国有大行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和装备等加大信贷支持 [3] 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 - "个体通""小微通""深质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1万户,发放贷款超33亿元 [4] - 深圳民营经济贷款余额4.26万亿元,较年初新增849.75亿元 [4] - 数字人民币试点累计开立数币钱包近3000万个,累计签约预付式经营机构3800家、管理预付资金近31亿元 [4] - 地方征信平台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744亿元 [4] 跨境金融业务 - 2025年上半年深圳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27632.8亿元,同比增长24.3% [4] - 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5512.8亿元,同比增长12.5% [4] - 深圳辖内超1700家企业参与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 [5] - "跨境理财通"2.0落地以来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约3万名,跨境收付金额合计472亿元 [5] 消费金融与跨境支付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新发放贷款金额103.78亿元 [6] - "创业担保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发放贷款余额超290亿元 [6] - 2025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外卡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6倍、1.5倍 [6] - 港人在深共开立内地银行账户超321万户,其中代理见证开户超41万户 [6] 外籍人员消费 - 2025年1至6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8587.54万笔、118.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35% [7] - 韩国、美国、新加坡位列深圳入境消费市场前三大客源国 [7] - 老挝、蒙古游客在深消费额同比分别激增150倍、23倍 [7]
无事不扰 有求必应 深圳创新服务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
搜狐财经· 2025-07-21 00:15
深圳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措施 - 深圳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能源、交通、水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25年3月举办四场项目路演推介会,涵盖24个项目总投资约2000亿元,吸引超150家民营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与[2] - 深圳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2025年3月上线,链接国家平台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2] - 深圳市工商联5年来走访调研3000余家企业及商协会,协调解决1285个问题诉求[2] 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 深圳推出"科技初创通"和"深质贷"产品,帮助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并将质量资质转化为信用资产[3] - 深圳市工商联与23家银行签订战略协议,提供4200亿元授信额度,并协调银行贯彻不抽贷、不断贷政策[5] - 通过"金融驿站"等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2023年以来组织3000多人次企业家开展资源对接活动[5] 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 2025年3月深圳出台《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AI赋能政府服务创新[6] - 全国首创开办企业音视频"双录"签名模式,2024年新设立企业32.7万户同比增长6.5%[6] - "深i企"平台运用AI技术在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已开展150多场惠企政策宣讲活动[6]
股权投资扩容后深圳首支AIC试点基金设立 农行深圳分行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6-30 20:46
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AIC基金设立 - 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AIC基金规模20亿元,是深圳市首支AIC试点基金,也是深圳市和农银系统内规模最大的AIC试点基金之一 [3] - 基金将围绕深圳"20+8"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开展股权投资,支持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3] - 基金储备项目超30个,聚焦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 [4] 农行深圳分行科技金融服务 - 农行深圳分行已服务1.2万户科创企业,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超1100亿元,上半年增量超300亿元 [3] - 公司组建产行业小组,制定产行业图谱,针对性创设产品和配置资源,支持产行业强链稳链补链 [4] - 公司设立股权投资团队,推动集团内科创基金落地深圳,创新运用"新兴产业赋能贷"等产品 [7]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 - 公司打造科技金融"投、贷、债、服"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包括"创新积分贷""科捷贷"等信贷产品矩阵 [7] - 公司推出"科担e贷"产品,以"银行+担保"模式提升中小型科创企业融资获得感 [7] - 公司落地"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业务,提供更高金额、更长期限、更灵活定价的授信 [7] 科创生态建设 - 公司联合80余家机构组建融智联盟,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 [8] - 融智联盟提供上市培育、产业赋能、股权激励等全流程服务,丰富"融资+融智"生态环境 [8] - 公司在科创企业集聚区域的5家一级支行增设科技金融部一级部,延伸服务触角 [9] 深圳科创产业发展 - 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连续多年超过40% [4] - 农行深圳分行与深圳市重点科创企业合作覆盖率达80% [9]
南财观察|“水大鱼大”,前海引“四大资本”赋能实体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0:41
环珠江口金融开放走廊形成 - 环珠江口黄金内湾正在形成面向世界的金融高水平开放"走廊",串联广东自贸区各大片区和合作区,以金融开放带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设立10年来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广东自贸试验区67%,海关备案企业数量超过1.1万家,较成立之初增长5.7倍 [2] 前海金融创新与资本集聚 - 前海已实现"四大资本"集聚效应:吸引国际资本助力企业赴港上市、培育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产业资本深入实体经济 [2] - 前海FT账户累计跨境收支突破1万亿元,QFLP/QDIE试点机构占深圳80%其中港资占90%以上,深港国际金融城入驻436家金融机构包括近150家持牌机构 [5] - 前海打造"六个跨境"金融品牌: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跨境资产转让、跨境金融基础设施 [5] 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建设 - 前海将打造赴港上市培育基地,利用香港国际化法律和资本定价能力结合内地产业优势,形成"1+1>2"协同效应 [3] - 2024年上半年港交所以40只新股融资1021亿港元成为全球IPO融资额第一,预计2025年全年将迎80只新股融资2000亿港元 [4] - 前海股交中心完善赴港上市培育机制,用好香港18C上市机制培育优质企业,已形成"三四板衔接"绿色通道提升企业上市效率 [5][7] 耐心资本与科技金融创新 - 前海推出"科技初创通"信贷产品服务早期科创企业,运行一年覆盖3200户企业其中80%为非政府培育名单企业,信贷投放38亿元利率低至3.45% [6] - 深圳首家险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落地前海,首期基金规模300亿元重点布局优质上市公司,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支持科创中小企业 [7] - 前海股交"专精特新"专板入板企业达320家,其中73.5%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3%为小巨人企业,36.1%为投后企业 [7] 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 - 前海是国内最大商业保理和融资租赁集聚地,2020年发布全国首个保理行业专项行动方案打造供应链金融创新示范区 [9] - 前海法院首创保理纠纷裁判指引和新兴金融纠纷解决中心,为行业提供法治保障,累计完成全国首单绿色工程尾款ABS等多项创新业务 [9][10] - 联易融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具为33万家中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30%-50%,重点服务可再生能源和乡村振兴领域 [10]
H+A!深圳,大消息!
券商中国· 2025-06-15 23:58
深圳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 - 深圳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上市规则 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H+A)为科创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上市渠道 [1][2][4] - 该举措源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中"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条款 [4][9] 深圳科技创新产业现状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仅次于北京) [3] - 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4.9% 总量居全国第一 [3] - 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化学储能/低空与空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3] 科技金融创新举措 - 深圳创新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科技金融产品 [5] - 国家已开放股份制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 通过AIC基金形式与商业银行形成更大规模"投贷联动" [5] - 后续拟推动降低AIC直投风险权重计算 并争取扩大其他类型银行试点范围 [6] 综合改革2.0实施路径 - 需加强央地协同 国家部委在顶层设计/政策配套/授权放权/项目审批上给予支持 深圳需制定清晰实施路线 [8] - 运用特区立法权将重大举措转化为地方法规 为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8] - 采取"以点带面"策略 选择重点区域对核心任务单点突破形成示范效应 [8] - 调动市场主体参与 形成政商学社协同推进改革的局面 [8] 深圳战略定位 - 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双循环新格局"重要节点城市 承载重要战略使命 [9] - 《意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四链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关键环节 [9]
H+A!深圳,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6-15 21:25
深圳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 - 深圳相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上市规则,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H+A),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上市渠道 [1][3][4][6] - 该举措源于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6][9] 深圳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5]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仅次于北京),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4.9%、总量居全国第一 [5] - 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化学储能、低空与空天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5] - 深圳创新资本活跃,已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科技金融产品,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已开放股份制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可与商业银行形成更大规模"投贷联动" [7] 综合改革试点2.0 - 《意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关键环节,标志着综合改革试点"2.0"正式启航 [9][11] - 改革需要加强央地协同、做好立法保障、坚持重点突破、调动多方参与 [10] - 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节点城市,承载着重要的战略使命 [11] 相关ETF表现 - 食品饮料ETF(515170)近五日跌4.43%,市盈率19.92倍,主力资金净流出2885.9万元 [13] - 游戏ETF(159869)近五日涨3.67%,市盈率58.27倍,主力资金净流出5199.8万元 [13] - 科创半导体ETF(588170)近五日跌2.24%,主力资金净流入125.3万元 [13] - 云计算50ETF(516630)近五日跌2.61%,市盈率95.14倍,主力资金净流出144.8万元 [14]
H+A!深圳,大消息!
证券时报· 2025-06-15 20:38
深圳红筹股二次上市试点 - 深圳相关部门正在制定上市规则 有望试点红筹股二次上市(H+A) 为科创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上市渠道 [1][3][8] - 政策依据为中办、国办印发的《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允许香港联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 [7][8] 深圳科技创新产业现状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5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25家 [6]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3%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6.46%(全国第二)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4.9%(全国第一) [6] - 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城市首位 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化学储能/低空与空天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6] 科技金融创新举措 - 深圳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科技金融产品 [9] - 国家开放股份制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 通过AIC基金实现更大规模投贷联动 [9] - 建议降低AIC直投风险权重计算 扩大银行试点范围 [9] 综合改革2.0实施路径 - 加强央地协同 国家部委强化政策配套与授权放权 深圳需制定明确实施计划 [14] - 运用特区立法权将改革举措转化为地方法规 [15] - 选择重点区域单点突破核心任务形成示范效应 [16] - 调动市场主体参与 形成政商学社协同改革局面 [17] 深圳战略定位 - 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双循环新格局"重要节点城市 [17] - 改革聚焦教育科技人才机制/四链融合/开放型经济体制/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关键环节 [17]
债股协同、“H+A”深圳将给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新解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0 21:4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旨在推动深圳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 [1]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连续三年累计48条经验获全国推广 [2]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 - 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推动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2] -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众多,将成为我国产业金融示范高地,金融资源将更精准支持产学研,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2] - 深圳持续丰富"个体通""小微通"等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信贷业务模式 [2] 政园银模式与园区贷 - 深圳探索"政园银"模式,推出无抵押信贷产品"园区贷",依托企业多维度数据提供增信服务 [3] - 10个园区试点授信余额已超110亿元,计划在全市推行"园区贷" [3] - 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入选"专精特新"专板名单,累计入板企业301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80.73%,"小巨人"企业占比17.6% [3] 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 -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优化"中银科创夸腾系统",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同比增长7.23% [4] - 2024年深圳科技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9000亿元 [4] 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 - 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5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 [5]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二 [5] - 深圳累计发行99单总规模219.06亿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占全国总发行量过半 [6] 债权与股权融资协同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 [7] - 中长期资金加大对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力度,2024年出资规模2381.06亿元,投资者数量同比增加16.74% [7] H+A上市机制 - 允许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促进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 [8] - 港股上市企业回归深交所可能获得更高估值,募集更多资金 [9]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鼓励符合条件的H股上市大湾区企业回到深交所上市 [9]
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助力“硬科技”企业风雨中长跑
证券时报· 2025-05-26 17:05
硬科技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 - 硬科技企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 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 [1] - 金融机构通过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初创期普惠贷款 成长期信用贷款 成熟期跨境金融)精准支持企业各发展阶段 [1][3] - 金融系统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形成多元化 多层次 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 [1] 初创期企业金融案例 - 优必选2019年获中国银行1000万元普惠贷款 该支持对其初创期发展至关重要 [3] - 金融机构通过调整审计偏好 完善免责机制 提升对未盈利科创企业的授信意愿 [3] - 截至2025年3月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3万亿元 同比增速连续3年超20% [4] 成长期企业金融创新 - 深圳推出"科技初创通""腾飞贷"等试点 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达1.23万亿元(2023年一季度) [6] - 朗思科技获中国银行"科创贷"纯信用贷款 解决研发期资金周转压力 [7] - 晶泰科技2022年获1.5亿元"科创贷" 支持AI+医疗技术研发与日常运营 [8] - 中国银行建立科技企业评估模型 考量专利 团队 融资等指标 并搭建AI企业快速审批通道 [8] 成熟期企业战略布局 - 优必选计划抓住2025年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机遇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10] - 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板 科创板 北交所)为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 [10]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 通过科技创新债券定向支持科技贷款 股权投资等 [10] 企业全球化发展 - 晶泰科技加速拓展欧洲 中东市场 考虑海外并购以对冲美元波动风险 [11] - 越疆科技产品销往80国 中国银行为其提供跨境投资 结算 上市咨询等全流程服务 [11] - 企业建议中资银行加强海外网点布局 更好支持全球化业务拓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