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国麦粮仓”,华润啤酒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达1.6万余亩
搜狐财经· 2025-08-17 15:19
华润啤酒国麦振兴战略 - 公司发起"国麦振兴"战略行动,深度契合国务院国资委"增强产业链控制力"部署要求,打通啤酒产业链从田间到餐桌全链路升级,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华啤样本" [2] - 公司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达1.6万余亩,实现从种植到酿造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推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 - 公司推出100%国产麦芽酿造的新产品"垦十四",采用精心培育的垦啤麦14品种,麦粒饱满品质优良 [4] 行业现状与意义 - 中国是全球最大啤酒市场之一,近90%啤麦依赖进口,制约行业发展,"国麦振兴"具有特别意义 [2] - 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已成为大国经济重要特征,ESG成为央企迈向世界一流的标尺 [2] - "垦十四"问世是四赢成果:提振国麦信心、适应多元化产品结构、响应乡村振兴、提升产业社会责任形象 [8] 合作与活动成果 - 公司与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举行战略签约,将深化合作激发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潜力,打造"国麦粮仓" [10] - "ESG中国·国麦实践基地"授牌成为ESG实践与农业产业化融合示范平台 [10] - 活动中展示国麦产品及呼伦贝尔农垦系列特色农产品,包括垦十四啤酒、醴啤酒、三河牛纯牛奶等 [3] 未来发展路径 - 强化政策引领激活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动能,深化科技赋能锻造核心引擎,凝聚协同合力共筑ESG价值生态圈 [8] - 继续深化多方合作,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探索全产业链升级路径,延伸绿色价值 [8]
华润啤酒又抛厂,“刀刃向内”是否撬开了高端大门?
新浪财经· 2025-08-06 15:26
核心观点 - 华润啤酒持续推进关厂行动以优化产能和推动高端化转型 目前正在处置3家工厂资产 包括驻马店工厂、汕头工厂和达州工厂[1] - 公司9年间累计关闭36家啤酒厂 工厂数量从2016年98家减少至2024年62家 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6%[6][8] - 关厂行动是"3+3+3"九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通过产能优化支持高端化发展 2024年该战略进入收官之年[10][12] 工厂数量变化 - 2016-2024年工厂数量变化为98家、91家、78家、74家、70家、65家、63家、62家、62家[6] - 2017-2019年关厂数量达23家 安置冗员3万多人[8] - 2020年后平均每年关厂3家 长期目标是将工厂数量控制在60多家[8] - 2024年关停两间工厂 同时新建济南和厦门两间智慧化工厂[8] 财务表现 - 2017年改革当年实现营收297.32亿元 同比增长3.6% 市场份额增至26.9%[8] - 营业收入从2016年286.94亿元增长至2024年386.35亿元[17] - 归母净利润从2016年6.29亿元增至2024年47.39亿元 增幅近八倍[17] - 毛利率从2016年33.71%提升至2024年42.64%[17] - 2024年出现2017年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22] 产能与效率 - 2024年产能约1900万千升 较2023年1910万千升下降0.5%[8] - 通过关厂行动产能利用率得到提升[8] - 新建厦门喜力工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喜力啤酒厂[17] 高端化进展 - 2024年高档及以上啤酒销售增长9%[19] - 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超过250万千升 较2020年146万千升增长超过100万千升[19] - 高端化带动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19] - 具体品牌表现:喜力保持接近20%增长 老雪和红爵基本实现翻倍增长 superX和雪花纯生通过产品焕新实现增长 高端产品"醴"同比增长35%[19] 行业背景 - 中国啤酒产量从2014年开始持续下滑 2023年产量较高峰期减少四分之一以上[16] - 行业从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评价标准从产量大小转向效率高低[16] - 多家啤酒企业同期进行关厂行动:重庆啤酒2015-2018年关闭近10家工厂 青岛啤酒2018-2019年关闭2家工厂 燕京啤酒2021年完成十余家工厂产销分离[13] - 关厂是行业普遍现象 国际上百威啤酒也曾进行多轮产能优化[13] 战略演变 - "3+3+3"战略分为三个阶段:前3年关闭低效工厂和裁员 中3年聚焦质量发展 后3年决胜高端[10] - 战略由前董事会主席侯孝海提出 其于近期卸任[10] - 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的跑马圈地扩张转向现在的产能优化和高端化发展[15] - 高端化发展从1.0时期(提价、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转向2.0时期(基于消费需求的品质和生活方式高端化)[24] 近期动态 - 公司拓展新消费场景 通过啤酒嘉年华活动构建国际品牌矩阵[24] - 与山姆会员店、盒马、歪马送酒等新兴渠道合作[24] - 平均售价增幅逐年收窄:2021-2024年分别为6.6%、5.2%、4%、1.5%[22]
廿四载缔造商业传奇 侯孝海辞任 华润啤酒航标不改
证券日报· 2025-06-28 12:07
核心观点 - 华润啤酒董事会主席侯孝海因个人原因辞任,执行董事及总裁赵春武将暂代其职责 [1] - 侯孝海在华润啤酒任职20余年,主导了公司从初创到行业龙头的转型,被誉为"战略旗手"和"关键推手" [1][4] - 公司通过"3+3+3"9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多项财务指标创五年新高 [6][7] - 华润啤酒已形成"啤+白"双轮驱动模式,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 [6][7][16] - 公司系统性战略布局与组织能力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高管变动不会影响既定航向 [17] 管理层变动 - 侯孝海辞任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多个委员会职务,过渡期间由赵春武暂代 [1] - 侯孝海2001年加入公司,历任品牌建设、区域市场管理到CEO等关键岗位 [4][6] 战略发展历程 - 2005年主导打造"勇闯天涯"超级IP,成为行业经典营销案例 [2] - 2012-2016年将四川市场份额恢复至70%,利润居各区域之首 [4] - 2016年接任CEO时公司净利润仅6.29亿元,启动"3+3+3"战略实现转型 [4][5] - 2017-2019年:关停低效产能,组织再造 [5] - 2020-2022年:开启高端化发展 [5] - 2023-2025年:决胜高端阶段 [5] - 推出"4+4"品牌矩阵,2019年与喜力战略合作加速高端化 [6] - 布局白酒第二曲线,收购景芝、金种子、金沙等酒企 [6] 经营成果 - 2015-2024年:营业额增长超100亿元,次高端及以上啤酒销量增200万千升 [6] - 净利润从13.29亿元提升至47.59亿元,净资产从不足200亿元增至355.85亿元 [6] - 2024年毛利率达42.6%,经营现金流69.28亿元创五年新高 [7] - 高端产品"醴"销量同比增长35%,中档及以上产品占比首次超50% [7] - 白酒业务中"摘要"销量增长35%,被收购酒企均实现业绩提升 [7] - 2025年前两月高端啤酒喜力保持两位数增长 [7] 企业文化与理论创新 - 建立"战略-组织-文化"循环机制,形成市场化导向的企业文化 [10] - 提出"啤酒新世界"理论体系,重构产业竞争逻辑 [12] - 总结四大成功经验:市场化导向、战略一致性、创新能力、高效执行 [16] - 警惕四大教训:"老大陷阱"、文化僵化、机制衰退、强管控 [16] 未来布局 - 2024年开展三十周年系列活动,梳理发展经验为下一个三十年蓄势 [13] - 编撰19本系列书籍系统总结管理智慧 [16] - 提出12条酒业新世界发展策略和"新三精"策略 [16] - 构建"厂商命运共同体"强化渠道竞争力 [16]
36氪精选:啤酒泡沫消散:产量连跌、场景萎缩,涨价也难救啤酒巨头
日经中文网· 2025-06-27 14:25
啤酒行业现状 - 2025年1-2月国内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同比下降4 9% [6] - 啤酒产量下降趋势从2013年开始 主要因五大酒企完成市场整合后扩张停滞 [7] - 行业收入增长依赖高端化策略 各大酒企推出单价10元以上产品 [8][9] 高端化策略表现 - 重庆啤酒与嘉士伯重组后布局乌苏 1664等中高端产品线 [10] - 百威推出限量版礼盒单瓶标价4980元 华润雪花"醴"系列两瓶标价999元 [10] - 高端化带动收入增长但2023年后效果减弱 [11] 消费场景变化 - 中国60%啤酒消费发生在即饮场景 但KTV 酒吧等场所数量减少 [12][13] - 消费者习惯改变 部分人选择在家pre drink再外出消费 [13] - 奶茶等替代饮品冲击啤酒餐桌消费 [14] 消费行为转变 - 工业发酵导致啤酒口感下降 影响消费体验 [14] - 健康意识增强 超半数消费者每次仅饮用1-2瓶 [14] - 控糖 痛风 啤酒肚担忧促使适度饮酒趋势 [14] 企业应对措施 - 全球化策略见效 2023年啤酒出口量6 21亿升 较2019年增长50% [16] - 跨界布局加速 青岛啤酒收购黄酒 燕京 重庆啤酒拓展汽水 华润进入白酒领域 [17] - 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需寻找新增长点 [18]
百威亚太再陷裁员风波,新CEO能否力挽狂澜?
凤凰网财经· 2025-05-08 21:04
百威亚太业绩与裁员传闻 - 公司否认2025年计划裁撤数千岗位的传闻,强调将持续在中国进行长期投资 [3] - 2024年财报显示收入62.46亿美元(同比-8.9%)、毛利31.47亿美元(同比-8.86%)、净利润7.26亿美元(同比-14.79%)[4] - 中国市场销量锐减11.8%,收入下滑13%,市场份额减少1.49个百分点 [4] 中国市场表现与裁员历史 - 中国市场占公司2022年超七成收入,2024年亚太西部营收48.94亿美元(占比78.4%,同比-12.8%)[4][5] - 2024年员工数从2.5万减至2.1万(减员16%),社交平台有员工证实职能岗裁员 [5][6] - 2024年曾否认裁员但实际优化行动明显,人员波动较往年显著 [5] 行业竞争与高端化挑战 - 啤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成本控制成为关键策略 [8] - 高端化趋势中8-15元价格带为主战场,超高端产品转向精细化 [9] - 华润啤酒2024年高档产品销量增9%,喜力品牌增长近20%,直接冲击百威市场份额 [10][11] - 精酿啤酒品牌以差异化定位吸引年轻消费者,威胁百威高端市场优势 [12] 管理层调整与战略转向 - 2024年2月换帅,原CEO杨克离任,程衍俊接任并聚焦百威、哈尔滨两大品牌 [15][16] - 中国非即饮渠道潜力大(500万家店铺),仅三分之一销售百威产品 [17] - 新战略强调供应链优化与本土化深耕,需平衡全球化资源与本土市场灵活性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