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达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希荻微(688173):深度研究报告:模拟行业复苏扬帆,外延并购拓平台版图
华创证券· 2025-07-11 15:2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1][5][11][11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希荻微是国内领先模拟芯片设计厂商,电源管理芯片已导入多家头部手机和汽车品牌,并持续拓展新产品、新场景及新客户 [5][11][117] - 公司先后收购动运 AF/OIS 技术大中华地区独占使用权、Zinitix 控股权以及诚芯微 100%股权(仍在推进中),打造平台型模拟 IC 设计公司 [5][11][117] - 模拟行业拐点将至,库存去化接近尾声,海外龙头业绩表现验证 25Q1 开始进入模拟行业上行周期,国产替代大势所趋,国内厂商有望持续受益 [5] - 预计公司 25 - 27 年实现营业收入 9.80/12.90/15.88 亿元,归母净利润 - 0.26/0.50/1.22 亿元,给予希荻微 25 年 7.5x P/S,目标股价 17.91 元 [5][11][117] 各部分总结 国内领先模拟设计厂商,持续外延收购扩展业务布局 - 公司创立于 2012 年,专注模拟集成电路研发与设计,产品覆盖电源管理和信号链芯片,发展历经创业蓄能、业务拓展、技术引领三阶段,持续发力收并购整合资源,产品布局丰富,覆盖头部品牌客户 [15][16][20] - 股权结构稳定,由戴祖渝、陶海、唐娅共同实际控制,核心研发和管理团队产业经验丰富、技术背景深厚 [30][33] - 24 年需求回暖与收购并表带动业绩增长,25Q1 亏损大幅收窄;业务拓展使收入结构多元化,但竞争致毛利率下滑、盈利能力下降,销售规模扩大带动费用率下降 [36][41][44] 模拟行业拐点将至,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 模拟芯片行业自 2022Q4 进入下行周期,当前库存去化接近尾声,海外龙头库存止涨或下滑,德州仪器 FY25Q1、ADI FY25Q2 营收增长,标志 25Q1 开始进入上行周期,汽车与工业驱动行业增长 [46][51][59] - 我国模拟芯片产业“大市场、低自给率”,海外龙头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政策支持有望加速进程,本土厂商产品布局渐丰富,覆盖下游需求 [61][63] 希荻微:以电源管理为基,持续外延收购打造平台型模拟企业 - 电源管理芯片是最大细分市场,需求增长,全球 2024 年规模 486 亿美金,中国 1452 亿元;公司 DC/DC 芯片为早期核心产品,24 年业务收入增长,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讯及存储领域;推出硅负极电池 DC - DC 芯片,为国产电荷泵芯片第一梯队供应商,车规产品布局广,多品类共驱增长 [64][74][91] - 2022 年收购韩国动运技术切入音圈马达驱动芯片领域,24 年业务营收 0.93 亿元(YoY + 270.55%),出货量 4.48 亿颗(YoY + 45.62%),持续研发丰富产品线,进入主流客户供应链 [95][97][100] - 2022 年获取韩国动运技术使用权拓展音圈马达领域;2024 年收购 Zinitix 30.91%股权拓展核心技术版图;筹划并购诚芯微,产品矩阵互补,完成后可提供全流程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在推进中 [102][103][11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关键假设包括电源管理芯片业务稳健增长、端口保护和信号切换芯片业务稳健、音圈马达驱动业务出货单价和出货量有望增长、传感器芯片业务因 Zinitix 并表和发展良好而增长 [113] - 预计 25 - 27 年营业收入 9.80/12.90/15.88 亿元,归母净利润 - 0.26/0.50/1.22 亿元,选择圣邦股份等为可比公司,给予希荻微 25 年 7.5x P/S,目标股价 17.91 元 [115][116][117]
汽车芯片: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虎嗅· 2025-06-26 08:23AI Processing
行业动态 - 汽车芯片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既有巨头退出也有新秀涌入 [1] - 行业面临"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竞争加剧导致市场洗牌 [14] - 国产汽车芯片企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受益于本土化优势和供应链韧性需求 [14][15] 退出企业 - 英特尔计划关闭汽车业务并裁减大部分员工,但保留Mobileye股权 [2] - 安霸(Ambarella)寻求出售,市值约26亿美元,股价消息公布后上涨21% [2] - Wolfspeed申请破产重组,计划削减70%的65亿美元债务 [3] - 欧洲某顶级Tier1(推测为博世)考虑出售6英寸SiC晶圆厂 [3] - 马瑞利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80%债权人支持重组协议 [4] 新进入者 - 车企自研芯片趋势明显:小鹏"图灵"芯片已上车,蔚来拆分智驾芯片业务,理想/比亚迪/小米/东风/吉利均有布局 [6][7] - 大陆集团分拆汽车业务成立Aumovio,与格芯合作开发汽车半导体 [8] - 南芯科技推出多款车规级产品包括PMIC系列和eFuse芯片 [9] - 国内企业加速布局高端智驾/座舱SoC:芯驰/瑞芯微/芯擎/全志/杰发/紫光展锐等发布新品 [10] - 国产SerDes芯片取得突破:纳芯微/瑞发科/首传微电子推出符合HSMT标准产品 [11] - UWB芯片领域涌现加特兰/纽瑞芯/驰芯半导体等企业,多款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 [12] 并购案例 - 信邦智能拟收购英迪芯微,后者车规芯片累计出货超2.5亿颗,2024年营收近6亿元 [13] - 英迪芯微产品涵盖车灯控制芯片和车身MCU模组,车规芯片收入占比超90% [13]
雅创电子2.98亿吞下芯片新贵37%股权
长江商报· 2025-06-26 06:58
公司战略与收购 - 雅创电子拟以2 98亿元收购上海类比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37 0337%股权 使后者估值达8亿元 [1] - 上海类比成立于2018年 核心团队来自TI NXP ADI等国际巨头 拥有300余款量产芯片 产品已进入全球头部车企供应链 [1] - 上海类比专注"汽车智能驱动"和"信号链"产品线 车规高低边驱动芯片量产20余款型号 车规电机驱动芯片量产超10余款 单车价值量达千元以上 [1] - 雅创电子通过收购将扩充300余款芯片产品库 补足智能驱动芯片短板 与自有电源管理IC形成协同效应 [1] - 这是雅创电子最近四年内第三次通过并购加码汽车芯片领域 [1] - 雅创电子2019年收购Tamul电源管理IC业务首次涉足芯片设计 2022年以2 4亿元收购深圳欧创芯60%股权 2023-2024年分阶段收购威雅利电子87 76%股权 [2] 业务发展与业绩 - 雅创电子自研芯片销售额从2019年的2445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3亿元 五年增长超12倍 [3] - 公司马达驱动IC LED驱动IC等产品已通过车规认证 进入比亚迪 吉利 长城 现代 小鹏 蔚来等车企供应链 [3] - 雅创电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6 1亿元 同比增长46 14% 净利润达1 24亿元 同比增幅高达132 78% [3]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占据70%以上车规芯片市场 国内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 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3]
不断“买买买”!雅创电子又出手!标的深陷亏损,增值率达467%!
IPO日报· 2025-06-25 16:27
收购交易 - 雅创电子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2.98亿元收购上海类比37.0337%股权,交易价格较三个月前预案"不超过2亿元"大幅提升,标的公司评估增值率高达467.34% [1] - 交易完成后上海类比预计将成为参股公司,不涉及股权变更 [1] 公司战略与业务转型 - 此次收购是雅创电子从分销商向芯片设计厂商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 [3] - 公司2019年收购韩国Tamul电源管理IC业务后进入芯片设计领域,此后通过"自研+并购"双轮驱动构建模拟芯片设计能力,包括2022年以2.4亿元收购欧创芯60%股权,2023-2024年分批次收购威雅利电子87.76%股权 [4] - 自研IC业务已形成马达驱动IC、LED驱动IC、LDO及DC-DC四大产品线,产品通过车规认证并进入吉利、比亚迪、小鹏、蔚来等主流车企供应链 [4] 财务表现 - 自研IC业务销售额从2020年0.43亿元跃升至2024年3.48亿元 [5] - 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从2020年10.98亿元上涨至2024年36.10亿元,涨幅接近230%,归母净利润从0.6亿元上涨至1.24亿元实现翻倍 [5] - 电子元器件分销仍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分销收入32.51亿元占总营收90.06% [6] 标的公司情况 - 上海类比成立于2018年,在汽车智能驱动芯片与信号链芯片领域建立护城河,车规高低边驱动芯片量产超20款,车规电机驱动芯片覆盖1至8通道 [9] - 产品已进入智能配电、空气悬架、域控制器等高端汽车电子系统,2024年汽车电子领域贡献近50%营收 [9] - 成立至今量产芯片超300款,客户超700家,芯片出货量超1亿片,但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亏损1.04亿元和0.16亿元 [10] 收购逻辑与行业趋势 - 收购实现技术互补与市场协同,上海类比的技术积累将补足雅创电子产品矩阵短板 [10] - 供应链整合将强化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保障产能稳定性 [10] - 行业近年并购频繁,如上海贝岭3.6亿元收购矽塔科技、必易微收购动芯微电子、晶丰明源7.56亿元全资控股凌鸥创芯,显示国内模拟芯片企业正通过并购加速技术积累与市场扩张 [11][12]
艾为电子起诉聚芯微索赔千万
是说芯语· 2025-06-25 14:13
专利诉讼案件 - 公司近期向武汉聚芯微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LRA马达驱动芯片相关专利,涉案金额1050万元[1] - 最高人民法院已支持本案管辖权[2] - 公司曾于2021年IPO期间遭遇芯海科技专利诉讼,后通过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胜诉[4] - 公司反诉芯海科技商业诋毁并胜诉,二审维持原判[5]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手机摄像头光学防抖OIS技术并实现规模量产[2] - 已量产开环/闭环AF和OIS全系列产品,包括1轴-4轴OIS驱动等[2] - SMA马达驱动芯片已导入品牌客户并实现规模出货[2] - 正在研发"线性/直流/步进马达驱动芯片"项目,计划总投资7472万元,已投入5934万元[3] 行业竞争态势 - 专利被视为构筑技术护城河最有效手段[7] - 国产马达制造商已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头部企业开始向海外收取专利费[7] - 行业存在技术内卷现象,本质是市场利益争夺[7] - 微型马达驱动领域曾发生新思考电机与皓泽电子专利纠纷,最终以800万元和解[7] 历史纠纷记录 - 公司曾与前员工发生技术秘密纠纷[6] - 行业内有类似专利纠纷案例,如新思考电机索赔3000万元最终和解[7]
天德钰(688252) - 深圳天德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近期经营情况的公告
2025-06-18 17:47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5月公司营业收入102,210.21万元,同比增长约55.59%[2] - 截至2025年5月末公司未分配利润余额90,121.38万元,同比增长约47.34%[2] 数据说明 - 公告财务数据为初步核算,未经审计,不能推算全年业绩[3]
【私募调研记录】颐和久富投资调研希荻微
证券之星· 2025-06-02 08:09
公司调研信息 - 希荻微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改善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客户需求上升 新业务线收入增加 合并子公司扩大营业规模 毛利润增加及费用管控提升运营效率 [1] - 公司计划通过产品迭代和新产品研发提升附加值 优化成本结构以提高毛利率 2025年研发投入将保持合理水平 重点管控销售和管理费用 [1] - 公司在智能穿戴领域已与多家客户合作 主要产品为电源管理芯片 未来音圈马达驱动芯片有发展潜力 [1] - 公司收购诚芯微项目正在审核中 预计2025-2027年诚芯微将带来显著财务贡献 [1] - 面对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趋缓 公司转向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 通过预研定制芯片产品开发模式提前布局市场 [1] 机构背景 - 北京颐和久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 注册资本1002万元 [2] - 公司现有员工11人 其中管理人员2人 投研人员6人 行政后勤3人 [2] - 主要发起人和核心成员均为证券市场资深人士 具有多年的券商自营资产管理和私募基金经验 经历过中国资本市场数次牛熊市考验 [2] - 公司具备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力 高水平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丰富的交易经验 以追求绝对回报为目标 [2]
豪江智能(301320):智能线性驱控领先,有望扩展机器人领域
东北证券· 2025-05-30 16:4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豪江智能,给予“买入”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豪江智能基本面修复和机器人战略布局转型,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实现10.05亿、11.89亿、13.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亿、1.32亿、1.5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22、26.57、22.62X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8.28亿元,同比上涨15.74%;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0.58%,营收增长因智能家居和智慧医养板块销售良好,净利润下滑因研发投入和股份支付费用增加 [2] - 2025年Q1公司营业总收入2.11亿元,同比上升6.7%,归母净利润1627.45万元,同比上升28.98%,且2024年完成2711万元回购彰显发展信心 [1][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专注智能驱动及控制系统研发创新和技术积累超20年,产品包括单马达驱动器等 [3] - 公司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自主研发的智能线性驱动产品在多领域性能卓越 [3] - 智能线性驱动行业处于上升期,公司形成以智能家居为核心向人形机器人等新场景延展的业务布局 [3] 财务摘要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716|828|1,005|1,189|1,368| |营业收入(+/-)%|7.65%|15.74%|21.30%|18.37%|15.0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7|47|109|132|15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9.69%|-0.58%|132.04%|21.24%|17.47%| |每股收益(元)|0.30|0.26|0.60|0.73|0.85| |市盈率|61.57|57.35|32.22|26.57|22.62| |市净率|3.24|2.60|3.17|2.95|2.73| |净资产收益率(%)|6.15%|4.49%|9.82%|11.10%|12.06%| |股息收益率(%)|1.55%|0.52%|1.19%|1.44%|1.69%| |总股本 (百万股)|181|181|181|181|181| [4] 股票数据 |项目|详情| |----|----| |6个月目标价(元)|/| |收盘价(元)|19.34| |12个月股价区间(元)|12.57 - 21.05| |总市值(百万元)|3,504.41| |总股本(百万股)|181| |A股(百万股)|181| |B股/H股(百万股)|0/0| |日均成交量(百万股)|20| [5] 涨跌幅情况 |涨跌幅(%)|1M|3M|12M| |----|----|----|----| |绝对收益|17%|18%|30%| |相对收益|15%|19%|23%| [8] 相关报告 - 《机器人产业核心支柱,工业母机或迎来新机遇》 -- 20250515 - 《灵巧手传感器:重塑人机边界,关注电子皮肤应用》 -- 20250515 - 《核电设备景气度向上,关注机器人续航、散热等新方向》 -- 20250429 - 《关税政策变化下,关注自主可控、工程机械、煤化工设备等内需板块》 -- 20250422 [9] 财务报表预测摘要及指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货币资金|212|244|338|455| |交易性金融资产|317|317|317|317| |应收款项|242|234|277|319| |存货|168|170|200|231| |其他流动资产|9|9|9|9| |流动资产合计|958|985|1,155|1,346| |固定资产|328|295|257|215| |无形资产|111|133|154|173| |负债合计|451|395|460|52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1,041|1,107|1,189|1,284| [11][12]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47|109|132|155|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50|80|151|179|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172|-5|-6|-3|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量|-59|-43|-50|-59| |企业自由现金流|-142|85|151|183| [11][12]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828|1,005|1,189|1,368| |营业成本|632|767|902|1,039| |营业税金及附加|6|7|8|10| |销售费用|33|34|38|41| |管理费用|49|48|55|60| |净利润|47|109|132|155| [12] 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每股收益(元)|0.26|0.60|0.73|0.85| |每股净资产(元)|5.74|6.11|6.56|7.09|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元)|0.28|0.44|0.83|0.99| |营业收入增长率|15.7%|21.3%|18.4%|15.1%| |净利润增长率|-0.6%|132.0%|21.2%|17.5%| |毛利率|23.7%|23.6%|24.1%|24.0%| |净利润率|5.7%|10.8%|11.1%|11.3%|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3.85|81.52|73.79|74.77| |存货周转天数|93.92|79.34|74.02|74.71| |资产负债率|30.3%|26.3%|27.9%|29.1%| |流动比率|2.21|2.60|2.60|2.64| |速动比率|1.79|2.12|2.12|2.16| |销售费用率|4.0%|3.4%|3.2%|3.0%| |管理费用率|5.9%|4.8%|4.6%|4.4%| |股息收益率|0.5%|1.2%|1.4%|1.7%| |P/E(倍)|57.35|32.22|26.57|22.62| |P/B(倍)|2.60|3.17|2.95|2.73| |P/S(倍)|3.26|3.49|2.95|2.56| |净资产收益率|4.5%|9.8%|11.1%|12.1%| [12]
雅创电子(301099) - 301099雅创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19:22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将结合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情况,围绕主业探寻产业投资与并购机会,后续并购更多关注IC设计业务,以加强产业融合,提升竞争力 [3] - 未来坚持“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与自研芯片设计业务”双轮驱动模式,聚焦汽车电子领域,深化两大业务协同效应,成为国产汽车模拟芯片设计领军企业和国内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细分市场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 [3] 业务板块发展策略 分销业务 - 加速推进并购企业业务融合,整合供应商资源、优化管理体系、共享客户网络,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4] - 把握高阶智能驾驶机遇,拓展产品矩阵,开拓国内外市场,构建全球化服务网络 [4] - 追踪电子元器件技术趋势,在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及低空经济等领域提前布局 [4] 自研IC业务 - 聚焦优势产品线,巩固汽车电子领域市场份额,筛选优质并购标的,扩充研发力量,完善产品矩阵 [5] - 强化研发投入,攻关系统级芯片集成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汽车模拟芯片市场份额 [5] 业务数据与指标 - 2019年以来,自研IC业务毛利率基本保持在40%-45%,2024年度为46.95%,同比增加6.52个百分点 [5] - 截至2025年5月20日,公司股东人数为1.6万余人 [6] - 2025年一季度,公司销售额135,512.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1.05%,毛利率为13.35% [9] - 2025年一季度,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营业收入为128,277.52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37.37% [9] - 2025年一季度,自研IC业务营业收入为7,092.77万元,其中车规级IC收入为5,503.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7.94%,自研IC业务毛利率为44.46%,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9] 行业情况与市场格局 - 车规级模拟芯片供应以欧美厂商为主,国内市场为辅,国产化率在10%-15%,公司IC业务销售额在国内车规级模拟厂商中位列前三 [6] 公司运营相关问题 - 2024年全年汇兑收益近1,300万元,2025年一季度汇兑损失约960万元,主要因日币汇率升值,公司持有日币贷款,管理层将择机开展外汇远期业务 [6] - 公司最新一期资产负债率为56.40%,将基于市场和战略制定股权融资计划 [7] - 收购上海类比半导体处于方案磋商阶段,后续进展将按法规披露 [7] - 子公司经营正常,订单情况稳定 [7] - 威雅利自2024年9月并入公司后扭亏为盈,公司将推进其复牌事项 [7] - 今年主要新品量产包括1通道线性降压恒流LED驱动IC等多种产品,增量市场来自中国及日本,主要为原产品新项目和新产品项目拓展 [8][9]
希荻微: 希荻微关于向全资子公司增资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2 20:26
增资情况概述 - 公司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597.30万元)向全资子公司香港希荻微增资,增资后投资总额将从90,001,300美元增至120,001,300美元,持股比例保持100% [1][2] - 增资目的为支持智能视觉感知业务发展及满足境外子公司经营需求,2024年第四季度起音圈马达驱动芯片产品线已从贸易模式转为自主委外生产模式 [1] - 2022年12月通过香港希荻微与韩国Dongwoon Anatech合作开拓智能视觉感知业务,2023年Q2起以自有品牌布局该业务 [1] 增资标的财务数据 - 香港希荻微2024年末资产总额100,874.26万元,负债39,360.28万元,净资产61,513.98万元;2025年3月末资产降至96,535.87万元,负债降至34,846.93万元 [4] - 2024年度营业收入53,654.19万元,净亏损9,449.41万元;2025年1-3月营业收入17,924.23万元,净亏损收窄至998.46万元 [4] 业务布局与战略影响 - 公司通过境外二级子公司Halo Microelectronics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控股Zinitix,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2024年围绕智能视觉感知业务搭建供应链与技术团队,推动贸易模式向自产模式转换,并组建研发团队开展下一代产品预研 [1] - 增资将增强香港希荻微资本实力,促进境外子公司运营能力,符合公司战略规划与境外业务发展需求 [5] 审批程序与股权结构 - 2025年5月22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增资议案,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尚需国内发改委、商务、外汇等部门备案及香港变更登记 [2] - 香港希荻微成立于2013年10月4日,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模拟芯片的物流、采购及销售,公司持有其100%股权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