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GPU
搜索文档
新瓦特时代下的中国制造机遇
淡水泉投资· 2025-11-19 17:32
重要提示:本材料不构成淡水泉任何形式的要约、承诺或其他法律文件,亦非任何投资、法律或财务等方面的专业建议。过往业绩 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算力的尽头是电力" ,这句话正成为美国科技巨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微软CEO纳德拉近期坦言,公司陷入一个尴尬境地:仓库里堆满了高性能GPU,却因电力供应短缺和数 据中心空间不足,无法投入使用。 随着算力需求激增,缺电引发的连锁反应正越演越烈,全美多地出现数据中心与居民"抢电" 的现象, 美国最大区域电力市场PJM的远期容量电价更是同比飙升20%。 美国"供电荒"的根源在于电力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不足。 在需求倒逼下,此次危机也为能源基础设施 的建设与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 美国缺电不是短期问题 美国的电力困境并非偶然,根源是长期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 01 电网建设周期与算力需求增长严重错配 美国电力可靠性委员会(NERC)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将带来65GW的新增负荷;但按英伟 达 GPU 实际出货量测算,仅算力需求在五年内驱动的负荷增量就可能高达180GW,是官方预测的近 3 倍。尽管美国政府已推出一系列举措加速电网建设,如202 ...
台积电将退出成熟制程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1-06 09:17
公司战略调整:聚焦高毛利业务 - 台积电正逐步将部分40-90纳米成熟制程订单外包给子公司世界先进 [2] - 公司已宣布竹科6吋晶圆二厂停产,并将在2年内逐步退出氮化镓代工业务 [2] - 公司将资源重点转向毛利更高的先进制程和先进封装业务 [2][3] - 台积电通过技术授权及出售12吋成熟制程设备给世界先进,以承接低毛利订单 [5] 先进制程发展及定价策略 - 台积电计划从2026年1月起上调5纳米以下制程价格,平均涨幅为3%至4%,最先进节点涨幅可能高达10% [7] - 2纳米制程节点的价格将从2026年起连续四年上涨,到2030年累计涨幅可能达两位数 [7] - 2024年第一季,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营收占比为65%,至2025年第一季已提升至73%,后续季度微幅上升至74% [3] - 价格上涨源于大型科技公司及AI初创企业对新型加速器的持续需求及供应短缺 [7] 海外扩张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随着海外晶圆厂逐步量产,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将稀释毛利率约2至3个百分点,未来几年可能扩大至3至4个百分点 [3] - 尽管2024年第三季毛利率达59.5%,但海外设厂带来的成本压力迫使公司放弃低毛利业务 [3] - 公司正通过先进制程涨价来抵消海外设厂对毛利的负面影响 [2][7] 产能与效率优化 - 由于6吋厂晶圆二厂规模经济不足且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60%,预计2027年后台积电将逐渐退出该产线 [4] - 若8吋产线产能利用率无法提升至80%以上,可能面临结构性整并与减产 [4] - 公司正进行人力与产能重分配,加速向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领域转移,以优化整体营运效率 [3][4]
A股盘前播报 | 八部门部署!有色金属行业迎重磅利好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8:31
有色金属行业政策 -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目标为2025至2026年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 并推动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进展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1] AI芯片与算力产业 - 摩尔线程首发申请成功过会 计划IPO募资80亿元 若上市将成为科创板今年最大IPO 标志着中国高性能GPU与AI算力芯片企业加速迈入资本市场 [2] - 银河证券指出算力板块仍处于业绩兑现阶段且估值水平适中 下半年看好算力相关的PCB、国产算力、IP授权、芯片电感等领域 [9] - 七部门联合部署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 民生证券推荐关注行业龙头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以及业绩确定性高的中国海油和处于产量成长期的新天然气、中曼石油 [11] 交通运输智能化 -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发布 财达证券认为可通过先进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评估 [10] 公司合作与技术获取 - 宁波华翔与吉林大学签署专利实施许可合同 获得PEEK工业化量产相关技术 [12] - 万马股份已与多家机器人机器狗公司展开合作 [12] - 冠中生态拟现金收购杭州精算家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51%股份 [12] 股东减持 - 金海通股东旭诺投资拟减持不超过3.00%公司股份 [12] - 联合精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拟减持不超3%公司股份 [13] - 长信科技股东新疆润丰计划减持不超过2.60%公司股份 [13]
英伟达,钱多得花不完了
36氪· 2025-09-25 10:16
说出来可能有些"凡尔赛",但英伟达如今正面临着其大多数竞争对手梦寐以求的"烦恼":这家人工智能 芯片巨头手头的资金过于充裕。 过去几天,英伟达登上媒体头条并非因其芯片销量暴增,而是其频繁开出的巨额支票: 上周末,英伟达宣布向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入股50亿美元。周一又有消息称,英伟 达计划在未来数年内向OpenAI投入高达1000亿美元…… 考虑到三年前英伟达的年自由现金流仅略超60亿美元,投向OpenAI的1000亿美元数字看起来无疑显得 尤为惊人。然而,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热潮及其引发的军备竞赛,不仅使英伟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 业,也确实正使其跻身资金最雄厚的公司之列! 英伟达幸福的烦恼:钱多的溢出来了 FactSet的数据显示,英伟达过去四个财季累计创造了多达72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本财年末有望突破 1000亿美元大关。 这一数字有多夸张?最直观的一组对比是:这已超过除苹果之外所有科技巨头今年的预期自由现金流总 和。 然而,如何有效运用巨额资金绝非易事…… 过去四个季度,英伟达已斥资近500亿美元回购自家股票,近期又将回购计划规模扩大了600亿美元。 与此同时,尽管英伟达过去两年的研发支出已翻倍,但 ...
2025时代AI百人榜揭晓:华人力量崛起,任正非、梁文锋等引领风潮!
搜狐财经· 2025-08-30 14:11
华人AI领袖国际影响力提升 - 《时代》周刊2025年度AI领域最具影响力100人名单中多位华人首次登上国际舞台 包括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DeepSeek首席执行官梁文锋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 小马智行创始人彭军 meta首席AI官汪滔 清华大学教授薛澜及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 [1] 企业AI技术突破与生态建设 - 华为通过长期高强度投资成功研发昇腾系列AI芯片 昇思深度学习框架及盘古大模型 构建自主可控AI生态系统 [3] - DeepSeek坚持自主研发路线 发布多个国际一流开源代码及语言大模型 2025年初R1模型挑战OpenAI最新成果 [3] - NVIDIA凭借GPU并行计算优势转型为全球领先AI计算公司 CUDA计算平台和高性能GPU成为深度学习核心引擎 [4] - 小马智行实现AI虚拟司机技术迭代 推动自动驾驶出租车和卡车业务进入商业化阶段 [4] 学术研究推动AI发展 - 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领导创建ImageNet项目 推动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革命性突破 [5] - 全球行业领袖包括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及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伊均在各自领域推动AI技术发展 [5]
时代2025 AI百人榜出炉:任正非、梁文锋、王兴兴、彭军、薛澜等入选,华人影响力爆棚
机器之心· 2025-08-29 12:34
2025年度AI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名单 - 《时代》周刊发布2025年度AI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人名单 华人面孔数量显著增加 多位首次登榜[1][4] 领导者 (Leaders) -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推动公司长期高强度投资AI 打造自主可控技术体系 推出昇腾AI芯片、昇思深度学习框架和盘古大模型 构建独立AI计算生态系统[5][7] - DeepSeek CEO梁文锋坚持自研路线 主导发布国际一流开源代码及语言大模型 2025年1月20日发布R1开放权重模型 以少量计算能力达到全球最佳水平[8][10] - NVIDIA联合创始人黄仁勋领导公司转型为AI计算领导者 CUDA计算平台和高性能GPU成为深度学习核心引擎 支持自动驾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突破[11][13] - 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凭借7纳米、5纳米及3纳米制程技术领先地位 成为NVIDIA、AMD、苹果等AI芯片设计公司主要代工厂 大规模生产AI处理器和加速器[14][16] -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联合负责人汪滔创立Scale AI 提供数据标注、评估到RLHF全套解决方案 为自动驾驶和大语言模型提供关键数据支持[18][19]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推动具身智能领域发展 以高性价比四足机器人降低技术门槛 研发通用人形机器人H1平台 融合强化学习控制和多模态模型[21] 开拓者 (Innovators) - 小马智行CEO彭军推动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 2025年Robotaxi服务在中国一线城市实现全车无人商业运营 Robotruck业务在干线物流进入商业化阶段[22][24] - Surge AI创始人Edwin Chen创办数据标注公司 生产高质量数据集 客户包括Google、Anthropic和OpenAI 2024年创收超过10亿美元 估值超250亿美元[25][27] 塑造者 (Shapers) - 斯坦福教授李飞飞创建ImageNet项目 催生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突破 推动"以人为本AI"理念 解决医疗等全球性社会问题[30][31] - 清华大学教授薛澜担任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设计AI伦理规范和发展战略 参与国际AI治理对话 推动负责任AI生态系统[34][35] - 华人作家Karen Hao深度报道人工智能 2025年5月出版《Empire of AI: Dreams and Nightmares in Sam Altman's OpenAI》揭露OpenAI内幕 成为畅销书[36][38] 其他AI领域关键人物 - Elon Musk联合创立OpenAI 领导特斯拉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形机器人 创立xAI和Neuralink[39][41] - OpenAI CEO Sam Altman领导发布GPT系列模型和ChatGPT 推动生成式AI技术发展和普及[42] - OpenAI应用业务CEO Fidji Simo主导利用AI技术驱动Meta信息流、视频推荐及广告系统[44] - Meta CEO Mark Zuckerberg确立AI优先战略 开源Llama系列大模型 影响全球开放AI生态系统[46] -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领导GPT-2和GPT-3项目 创立Anthropic构建更安全AI 推出Claude系列大模型和"宪法AI"研究方法[48] - 亚马逊CEO Andy Jassy创立AWS为AI浪潮奠基 推动发布Amazon Bedrock、Amazon Q等服务 与Anthropic合作推动生成式AI创新[50] - 加州大学伯克利教授Stuart Russell合著人工智能权威教科书 在135个国家1500多所大学使用[52] - 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为现代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奠定基础 成为AI安全与治理倡导者[54] - 谷歌首席科学家Jeffrey Dean团队提出Transformer架构 2023年推动Google Brain和Google DeepMind合并为Gemini[57] - OpenAI首席科学家Jakub Pachocki领导GPT-4训练 以科学严谨性设定研究计划[59] 行业人才招聘计划 - 昼启计划面向2025年1月-2026年10月毕业生 招聘梦想新星、学术新星、工程新星、竞赛新星[61] - 常规岗位面向2025年9月-2026年10月毕业生 提供算法、研发、产品、运营、解决方案、职能/支持六类岗位[62][64] - 算法类聚焦大模型、机器学习基础理论、多模态、强化学习、AI for Science等方向[65] - 研发类聚焦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框架、高性能计算、AI系统与架构、AI编译器、AI芯片协同优化等方向[65] - 招聘流程包括2025年8月20日启动网申 6场集中笔试 3-4轮极速面试 面试结束后陆续发放Offer[67][68]
VC/PE周报 | 腾讯出资“并购女王”创办的晨壹基金,“杭州六小龙”接连融资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21:30
腾讯出资晨壹基金 - 腾讯通过子公司广西腾讯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舟益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新增为晨壹基金旗下上海晨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2] - 晨壹基金由原华泰联合证券总裁刘晓丹创立,专注于并购投资,首只基金于2020年3月完成备案,2024年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加入 [2] -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周期下,行业整合、重组机会显现,一级市场估值趋于理性,腾讯通过出资专业并购基金捕捉整合机遇 [2] 凯辉新设智慧能源基金 - 凯辉基金宣布设立凯辉智慧能源基金二期,规模为10亿人民币,道达尔能源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重庆渝富高质基金与两江资本支持 [3] - 基金重点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能源发电技术、新型储能技术、能源管理、减碳/零碳技术、氢能及绿色能源技术等领域 [3] - 采取股权投资和资产投资并行模式,股权投资聚焦新能源技术创新型企业,资产投资直接参与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3] 香港金管局与亚投行合作 - 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支持亚洲新兴市场的风险投资 [4] - 双方将投资专注于亚洲新兴市场的风险投资基金,支持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绿色及科技赋能基础设施 [4] 宇树科技融资动态 - 首程控股旗下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对宇树科技的追加投资,该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聚焦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 [5][6] - 宇树科技专注于通用足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及灵巧机械臂,拥有完整自研能力,产品在城市巡检、教育科研、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落地 [6] - 上个月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 [6] 云深处科技融资动态 - 云深处科技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国新基金所属国新辽宁振兴发展基金联合领投 [7] - 公司专注于人形、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处于前列 [7] 智谱融资动态 - 智谱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总额10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并于近期完成首笔交割 [8] - 公司正在冲刺IPO,2025年4月已在中国证监会开启IPO辅导备案,此前还获得北京、成都、杭州、珠海国资投资 [8] 曦望Sunrise融资动态 - 国产GPU公司曦望Sunrise完成近10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三一集团旗下华胥基金、第四范式、游族网络等 [9] - 公司专注于高性能GPU及多模态场景推理芯片研发与商业化,产品线包括云边视觉推理专用芯片S1、大模型推理GPGPU S2及多模态大模型推理芯片S3 [9]
十年之后,复盘“中国制造2025”
观察者网· 2025-05-30 19:10
中国制造2025核心目标与政策支持 - 计划目标为到2025年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自给率达70%,2049年成为全球制造业领导者 [3] - 锁定十大高科技领域包括半导体、机器人、新能源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 [3] - 2015-2022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向十大优先行业投入超1.3万亿美元,半导体和新能源车领域占60%资金 [4] - 创新税收优惠年均增长28.8%,享受企业比例较2015年翻四倍 [3] -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第三期规模达475亿美元,2025年新增82亿美元AI基金 [3] 新能源车领域突破 - 2022年国产新能源车占国内市场80%份额,比亚迪驱动电机国产化率近100% [4][5] - 比亚迪2022年全球销量第二,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使中国车价低欧美30% [5] -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120万辆占全球65%,上汽MG品牌欧洲销量增87% [5] 高铁技术国产化进展 - 高铁信号设备国产化率达90%,刹车片领域天宜上佳和北京普兰分别占42%和20%份额 [6] - 复兴号高铁国产化率97%,仅高端滚珠轴承依赖日本NSK [6] - 2023年中国高铁里程4.5万公里占全球70%,中国中车全球市场份额45% [6] 新材料与机器人领域表现 - 万华化学聚氨酯全球份额25%居首,MDI技术打破杜邦垄断 [7] - 京东方OLED全球份额从2015年不足5%升至2023年18%,柔性屏技术部分超越三星 [7] - 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52%,沈阳新松六轴机器人国产化率85% [7] 半导体与高端制造短板 - 2023年中国芯片企业全球收入占比仅1.9%,中芯国际14纳米以下芯片产量占全球2% [8] - 光刻机100%依赖进口,高端医疗设备市场75%被进口品牌占据 [8][9] - C919飞机国产率60%,发动机完全依赖CFM International [9] 产能过剩与贸易摩擦 - 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900GWh超实际需求50%,宁德时代利润率从15%降至8% [11][12] - 美国2018年对相关产业加征500亿美元关税,2023年升级半导体出口管制 [11] - 中国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1.39%,低于美国的4.9% [13] 新兴领域国际竞争 - 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份额75%,迫使3DR和Parrot退出市场 [12] - 华为和中兴2023年分列全球电信设备市场第一和第四,5G基站国内份额89% [12] - 中国在流式细胞术设备份额仅3%,高端设备核心部件100%进口 [14] 技术合作与信息壁垒 - 2023年中美联合科研论文数量下降20% [14] - 量子通信技术推测有突破但细节不明,因信息封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