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与智能化

搜索文档
港股年内最大车企IPO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10 19:28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港交所上市聆讯通过 结束长达二十年的上市坎坷历程[2][4] - 公司于2025年2月首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 8月底失效后于8月29日重新递交[5][6]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98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 18名股东拟将20.16亿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6] - 预计募资15亿至20亿美元(约117亿至156亿港元) 估值超千亿 计划本月中下旬港挂牌上市[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达2698.97亿元 较2022年926.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0.7%[7] - 2024年净利润143.34亿元 较2022年58.0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57.1%[8]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682.23亿元同比增长24.2% 净利润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7][8] - 2024年净利率5.3%较2023年6.4%略有下滑 2025年第一季度回升至6.9%[12] 销售业绩 - 2024年全球销量229.5万辆创历史新高 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和全球第十一位[9] - 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265% 燃油车销量同比增长29%[9] - 国内销量同比增长55%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55%[9] - 2025年1-8月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49.6万辆占比28.7%[11] 业务结构 - 2024年燃油车收入占比69.6%仍居主导 较2022年75.9%有所下降[11] - 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13.2%提升至2024年21.9% 2025年第一季度达27.3%[11] - 新能源汽车毛利率2022年-2.6%至2025年第一季度提升至5.7% 仍低于燃油车同期14.4%[12] 财务状况 - 资产负债率2022年93% 2023年92% 2024年前三季度89% 远高于行业头部车企[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626.93亿元降至2025年3月底374.98亿元 单季度减少约250亿元[12] 研发投入与战略 - 2022年9月发布"瑶光2025"战略 计划5年研发投资超1000亿元[13] - 研发投入2022年36.46亿元 2023年66.64亿元 2024年92.43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22.72亿元[13] - 战略涵盖四大核心领域 计划培养研发人才20000+人 建立300个实验室 布局全球六大研发中心[13] 资金用途与发展方向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大产品组合 升级新能源动力系统和汽车平台架构[14] - 投资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 拓展海外市场 改造芜湖整车厂为先进工厂[14] - 推进智驾 三电 芯片 AI等关键领域技术突破[15]
专访|中国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策源地——访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新华社· 2025-09-10 18:44
公司战略定位 - 中国已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宝马全球研发与创新的重要支点[1] - 宝马在中国拥有德国以外最大的产业布局 自2010年以来沈阳生产基地累计投入约1160亿元人民币[2] - 宝马在华建立四大研发创新基地和三家软件公司 研发人员超过3000人形成德国以外最庞大研发团队[2] 产品与研发 - 新世代电动车型iX3全球首发 2026年在中国推出长轴距版 是迄今中国化程度最高的宝马车型[1] - 新世代车型依赖中国供应商支持 中国供应链体系、工程能力和数字化进程为宝马全球研发制造注入活力[1] - 与中国头部科技企业合作研发使产品智能化水平达到行业主流水准[2] 供应链合作 - 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中国企业合作高度专业化、高效务实且以增长为导向[1] - 宝马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覆盖全球范围 成为电动化转型的重要支撑[1] - 德国工程能力与中国零部件供应和创新实力相结合形成全新产业组合[2] 市场表现与展望 - 上半年全球电动车交付量达31.89万辆 同比增长18.5%[3] - 中国市场在电动化发展道路上扮演关键角色 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推动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3]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竞争激烈 但进一步激发中德合作动力 产业链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2]
透视全球车企财报 看懂中国车企的弯道超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3:46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 - 全球汽车产业呈现"东升西降"态势 中国车企凭借电动化与智能化创新实现从技术追随者到市场定义者的身份转换[1] - 海外车企普遍陷入增长停滞或倒退 而中国车企保持逆势上行[1] 销量表现对比 - 丰田汽车销量554.4万辆同比增长7.4% 大众集团销量440.5万辆仅增长1.3% 斯特兰蒂斯销量269万辆下降8.2%[3] - 比亚迪销量214.6万辆大幅增长33% 上汽销量205.3万辆增长12.4% 吉利控股销量193.2万辆增长29.3%[4][5] - 小鹏汽车销量19.7万辆暴涨279% 蔚来销量11.4万辆增长30.6%[5] 财务表现分析 - 丰田营业收入11900亿元增长7.5% 大众集团13167亿元下降0.3% 斯特兰蒂斯6174亿元下降12.7%[3] - 比亚迪营业收入3713亿元增长23.3% 上汽2996亿元增长5.2% 吉利控股2844亿元增长7.9%[4][5] - 丰田归母净利润728亿元下降35.4% 现代汽车342亿元下降12.2% 通用334亿元下降20.9%[7] - 梅赛德斯-奔驰净利润216亿元暴跌56.7% 特斯拉113亿元下降39.4% 本田汽车110亿元下降64.1%[8] - 福特净利润31亿元骤降86.3% 斯特兰蒂斯亏损186亿元[8][10] - 比亚迪净利润155亿元增长14% 成为全球前十车企中唯一正增长企业[11] 研发投入对比 - 丰田研发投入341亿元增长15.9% 现代汽车62亿元增长14.7%[7] - 特斯拉研发投入214亿元增长34.7% 本田汽车312亿元增长27.2%[8] - 比亚迪研发投入增幅达53% 为全球前十车企中增幅最大[11] 负债结构分析 - 福特负债率84.6% 通用76.34% 大众集团68.95% 梅赛德斯-奔驰64.26%[12] - 特斯拉负债率39.28% 有息负债占比仅14.3%[12] - 比亚迪负债率71.08%下降3.55个百分点 有息负债占比仅3.6%[13] - 赛力斯负债率76.08%大幅下降11.3个百分点 有息负债占比5.7%[13] - 长安负债率56.66%下降5.35个百分点 有息负债占比仅1%[13] 核心竞争力转变 - 中国车企依托三电技术、智能体验和完整产业链获得技术溢价和毛利提升[11] - 腾势、鸿蒙智行等高端品牌成功突破 加速切分传统豪华品牌市场份额[11] - 行业竞争规则从规模与成本转向技术创新 中国车企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11] - 海外巨头研发主要用于电动化领域"补课" 中国车企聚焦智能驾驶和AI等前沿领域[11]
2025成都车展:上汽奥迪战略新品亮相,携豪华阵容向上立未来
新浪财经· 2025-09-04 15:18
产品发布与参展 - 上汽奥迪携全新A5L Sportback和奥迪E5 Sportback两款战略新品以及A7L、Q6等明星车型亮相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车展 [1] - 奥迪E5 Sportback于8月18日开启预售,限时售价23.59万元起,计划于9月16日正式上市 [5] - 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于8月1日上市,限时臻享价25.59万元起 [10] 产品设计与创新 - 奥迪E5 Sportback创新性融合奥迪轿跑与瓦罐的经典车身形态,侧身线条与外扩轮拱致敬RS6与初代TT造型精髓 [5] - E5 Sportback灯光设计汲取sphere概念车灵感,首次引入环形星钻光幕,内饰采用30色隐藏式渐变氛围灯实现"见光不见灯"的创新设计 [5] - A5L Sportback承袭奥迪A5经典溜背造型与无框车门设计,严格遵循0.59黄金轴长比,推出三款运动前脸并引入新一代性能设计语言 [11] - A5L Sportback配备全新矩阵式LED大灯与OLED尾灯,支持8种个性化数字光效签名 [11] 智能科技配置 - E5 Sportback搭载全新AUDI OS操作系统,深度融合高通骁龙8295数字座舱芯片打造超感互动数智座舱 [6] - 车内配备由豆包大模型赋能的奥迪助手,支持精准语义识别、多轮对话及深度车控功能 [6] - 中央扶手区的奥迪智慧岛集成50多项可定制快捷盲操功能 [6] - 奥迪携手Momenta打造行业首项"德系电动豪华标准+飞轮大模型"方案,提供柔和、敏捷、标准三种驾驶模式 [6] - A5L Sportback作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基于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及全新E³ 1.2电子架构实现高阶辅助驾驶能力 [13] 性能与动力系统 - E5 Sportback前后双电机综合输出达787马力与800牛·米峰值扭矩,零百加速仅需3.4秒 [8] - 搭载CDC可变阻尼减震系统、空气悬挂、Brembo四活塞卡钳,结合渐进式转向与后轮转向系统 [8] - 采用宁德时代CTP无模组电池,CLTC综合续航最高达773公里,基于800伏高压平台架构充电10分钟可补充370公里续航 [8] - A5L Sportback搭载第五代EA888发动机、全新升级quattro智能四驱系统及MHEV plus超级轻混系统 [13] 产品矩阵与市场定位 - A7L集质量、操控及细分市场销量三重桂冠于一身,被称为"30万级C+豪华三冠王" [13] - Q6作为奥迪家族最大尺寸SUV,配备同级罕见独立航空座椅和9安全气囊,全系搭载quattro四驱系统 [13] - 公司凭借日益完善的产品矩阵精准回应新时代菁英群体对豪华与个性化出行的多元需求 [13] 服务网络与未来规划 - 公司加速拓展销售与服务网络,预计2025年销售网点将突破240家,实现重点城市全覆盖 [14] - 全力推进全功能用户中心建设,提供购车、用车到售后的一站式豪华服务 [14] - 在燃油车领域将基于PPC平台推出多款搭载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型 [16] - 在新能源领域将持续扩充电动车型阵容以满足用户前瞻需求 [16] 品牌战略与发展方向 - 公司以"年轻、科技、豪华"为姿态走出创新向上之路 [4] - 秉持"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致力于打造超越期待的豪华出行体验 [4][13] - 将构建全场景豪华产品体系,完善产品布局并优化服务生态以重塑豪华出行新范式 [16]
机器人ETF嘉实(159526)连续5天净流入,成分股东杰智能20cm涨停,博杰股份10cm涨停
搜狐财经· 2025-09-01 14:04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涨跌 - 中证机器人指数下跌0.37% [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东杰智能20cm涨停 博杰股份10cm涨停 景业智能上涨4.99% [1] - 大族激光领跌3.95% 南网科技和中控技术跟跌 中控技术跌3.12% [1][5] ETF交易与资金流动 - 机器人ETF嘉实(159526)盘中换手率4.65% 成交额2855.69万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额6391.46万元 [3] - 近5日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4018.97万元 单日最高净流入1770.88万元 [3] ETF规模与收益表现 - ETF最新规模达6.12亿元 创近3月新高 [3] - 近1年份额增长3.80亿份 [3] - 近1年净值上涨80.70%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78% [3] - 最长连涨月数3个月 连涨涨幅37.12%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9.74% [3] 指数权重结构与成分股 - 中证机器人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36% [3] - 权重最高为汇川技术9.96%和科大讯飞9.70% [3][5] - 权重股包括石头科技5.03% 大华股份4.88% 中控技术4.40% [3] 行业前景与投资机遇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面临从0至1的重要投资机遇 [5] - 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推动国内外产品迭代 [5] - 2025年预计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突破年 [5]
上半年业绩分化凸显 跨国零部件巨头打响“盈利修复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8-22 11:36
核心观点 - 汽车零部件行业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业绩显著分化 部分公司通过重组优化 成本管控及效率提升实现利润率回升与盈利修复 同时加速业务剥离 分拆或合作等结构性调整应对挑战 中国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2][3][4][5][6][7][8] 行业业绩表现 - 法雷奥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4.1%至106.6亿欧元 但营业利润率逆势提升0.5个百分点 [1][2] - 采埃孚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197亿欧元 同比下降10.3%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至8.74亿欧元(2024年为7.80亿欧元)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提高至4.4%(2024年为3.5%) [2] - 大陆集团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96亿欧元 同比下降4.1% 调整后经营性利润8.34亿欧元 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8.7% [2] 盈利修复策略 - 法雷奥通过成本管控 运营效率提升及产品价格维护实现利润率改善 [1][2] - 采埃孚推进史上最全面重组计划 将盈利能力与竞争力放在首位 并评估电子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的合作方案 [4] - 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将于2025年9月18日作为独立公司上市 以强化运营韧性与组织灵活性 [4] - 法雷奥通过动能系统事业部合并 项目开发标准化 在成本竞争力强的国家发展技能及人工智能应用提升研发效率 降低研发支出 [5] 区域市场影响与应对 - 美国关税政策对行业产生显著冲击 法雷奥通过供应链审查使墨西哥生产进口美国产品符合USMCA协议90%以上 并与北美主要客户签订补偿协议 [2][3] - 企业更依赖亚太市场 尤其是中国 采埃孚在中国电驱动领域赢得超10亿欧元订单 并实现新一代产品量产 [3][6] - 法雷奥2025年上半年累计获118亿欧元订单 同比增长30% 其中中国车企新订单增速显著 规模相当于同期销售额的3倍 [7] 中国市场战略 - 采埃孚持续投资与创新中国智能化 电动化发展 行星齿轮同轴减速器在中国量产 节省一半空间和重量 杭州电驱动工厂量产下一代800伏电机 沈阳工厂第三季度量产下一代电驱系统 第四代混动变速器明年量产并获首批订单 [6] - 法雷奥中国约50%的主机厂配套销售额和约65%的在华订单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不包括合资企业) 并利用传感器 高性能计算单元及软件定义汽车架构把握高级别辅助驾驶市场机遇 [7][8] - 大陆集团提升本地化研发中心发展 加强本地研发人员能力 以满足本地及全球需求 [8] 公司结构调整 - 采埃孚评估电子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事业部的合作或伙伴关系方案 电驱传动技术事业部需针对性重组计划 [4] - 法雷奥调整2025年销售额目标从215亿至225亿欧元降至最低约205亿欧元 其中7.5亿欧元为不利汇兑影响 小部分为疲软市场影响 [5]
因美欧关税问题上半年痛失4亿欧元 保时捷下调全年盈利预期
犀牛财经· 2025-08-05 16:22
财务表现与预期调整 - 下调全年销售利润率预期从6.5%-8.5%降至5%-7% [2] - 上半年因关税问题损失约4亿欧元 全年销售额预计维持在370亿-380亿欧元 [2]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1%至1.54亿欧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北美市场交付量同比增长10%至43,577辆 [2] - 欧洲市场德国本土销量同比下降23%至15,973辆 其他欧洲地区下降8%至35,381辆 [2] - 中国市场上半年交付量同比暴跌28%至21,302辆 从全球第一大市场滑落至第三位 [2] - 第一季度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暴跌42%至9,471辆 创近十年最大单季跌幅 [2] 战略调整措施 - 计划未来4年削减1,900个工作岗位 [3] - 2027年将中国经销商网络从150家缩减至100家 [3] - 加快基于PPE平台的新车型投放 强化中国市场本土化研发 [3] - 推出更接地气的纯电Panamera等车型 [3] 行业背景与挑战 - 传统超豪华品牌面临电动化与智能化时代转型挑战 [3] - 需要重新定义"豪华"概念以适应市场变化 [3]
汽车公司反复拆分,整合尽头何在?
36氪· 2025-07-26 10:20
行业整合背景 - 汽车行业正经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转型,引发资源重组浪潮 [1] - 多家车企采取整合行动:吉利与极氪合并、上汽组建"大乘用车板块"、广汽重组研发体系、蔚来整合子品牌、奇瑞成立四大事业群、长城更换标识、东风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1] 整合驱动因素 - 市场竞争白热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但集中度变化,迫使车企通过整合提升竞争力 [3] - 技术变革压力:电动化/智能化研发需巨额投入,整合可提升研发效率(如零束科技与上汽研发总院合并) [5] - 战略聚焦需求:车企回归核心主业(如东风整合三大品牌聚焦自主乘用车) [7] 整合具体案例 - 吉利:几何品牌并入银河系列,减少中低端市场重复投入 [3] - 上汽:整合5家公司形成"大乘用车板块"以降低成本 [5] - 广汽:拆分研究院为整车/平台/造型三个独立部门,构建"大研发体系" [7] - 奇瑞:四大事业群明确分工(星途高端/艾虎经典车型/风云新能源/QQ小型车) [10] 整合影响 - 品牌矩阵清晰化:吉利银河整合翼真/几何后定位明确,长城统一GWM标识强化集团品牌 [12][13] - 资源配置优化:零束科技与上汽研发协同避免重复投入,广汽"大研发体系"提升响应速度 [15] - 技术创新加速:蔚来横向整合产品线全链条提升技术落地效率 [15] - 竞争格局升级: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维度扩展至全产业链(如上汽/广汽/吉利等头部企业实力增强) [17] 未来趋势 - 品牌格局呈现集中与差异化并存(如极氪主攻30万+市场/领克定位20万+高端新能源) [13] - 整合将持续重塑产业生态,推动行业向高效/创新/优质方向发展 [17][18]
华富新能源股票型发起式A:2025年第二季度利润974.51万元 净值增长率3.69%
搜狐财经· 2025-07-19 18:40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二季度基金利润974.51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274元 [3] - 二季度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69%,截至二季度末基金规模为2.52亿元 [3] - 截至7月18日,华富新能源股票型发起式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2.27%,华富科技动能混合A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06.94% [3]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5.88%,位于同类可比基金9/44;近半年为13.06%,位于同类8/44;近一年为22.27%,位于同类19/44;近三年为-25.00%,位于同类10/31 [4]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0967,位于同类11/31 [9]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48.66%,同类排名22/31;单季度最大回撤出现在2024年一季度,为23.68% [11] 投资策略与行业观点 - 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产业链中的电池环节、汽车零部件环节、整车环节及锂电材料环节 [4] - 风电方面,国内海上风电限制性因素缓解,需求确定性增强,风电制造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4] - 光伏行业就防止恶性竞争达成共识,供给侧改革启动,高效电池等技术进步方向值得关注 [4] 基金持仓与仓位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6.08%,同类平均为87.53%;2025年一季度末最高仓位达89.84%,2021年三季度末最低为65.43% [14]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十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东方电缆、华友钴业、厦钨新能、大金重工、理想汽车-W、德业股份、海力风电、先惠技术、锦江在线 [18]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属于标准股票型基金,长期投资于先进制造股票 [3] - 基金经理沈成管理2只基金近一年均为正收益 [3] - 截至7月18日,单位净值为0.793元 [3]
访谈|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必须破釜沉舟推动行业共赢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22:14
公司战略与专利开源 -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宣布开源两大核心专利群,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关键技术专利群"(112项专利)和"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专利群"(50项专利),这些技术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中国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金奖 [1][4][5] - 开源决策旨在激励内部创新、推动行业共赢,并适应电动化与智能化并行的趋势,公司不担心核心竞争力受损 [3][4] - 开源专利涵盖云端大数据算法、电池设计及安全预防体系,部分技术已实现商业变现(如副驾娱乐屏技术被领克09采用) [4][5] - 公司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球销量200万辆(海外占比35%),推出30款新车,2028年起逐步商业化固态电池、氢燃料电池及智能角模块 [5] - 承诺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营收10%,累计超千亿元,并招聘500位顶尖专家 [5] 技术安全与行业标准 - 针对隐藏式门把手争议,公司强调该设计能降低能耗、改善风阻,但需解决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隐患 [6] - 深蓝汽车采用旋转式隐藏门把手(如S09车型),兼顾高级感与安全性,反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 [6] - 指出行业对政策存在误读现象(如固态电池商用时间被低估),强调技术普及需长期过程 [6] 行业趋势与竞争策略 - 公司认为电动化与智能化并行趋势不可逆,开源电动化专利是为构建新"护城河",类似互联网开源模式 [3][4][5] - 通过技术开源推动行业生态建设,同时聚焦AI领域创新,重塑核心竞争力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