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r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AR眼镜产业供应链十大代表性企业:雷鸟创新、太若科技、灵伴科技、影目科技、歌尔股份……
前瞻网· 2025-06-07 11:09
AR眼镜行业概况 - AR眼镜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均被重点提及[2] - 中国AR眼镜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技术研发与零部件供应)、中游(设备制造与集成)、下游(应用场景与生态服务)三大环节[2] - 中国已逐步突破光波导技术难题,该技术具有轻薄、高透光率等优势,显著提升佩戴舒适度和显示效果[2] - 2023年中国AR市场出货量达到26.1万台,其中分体式AR出货23万台,一体式AR出货3.1万台[2] 主要企业分析 雷鸟创新 - 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册资金11,220.99万人民币,由TCL电子孵化[5] - 2024年以35.6%份额排在中国AR线上公开零售市场首位,2023年以39.1%市占率位居第一[8] - 产品线包括MicroLED光波导方案(雷鸟X系列)、MicroOLED+BirdBath方案(雷鸟Air系列)和全天候智能助手AI眼镜[7][8] 太若科技 - 成立于2017年1月,注册资金231.88万人民币,专注于AR/MR设备研发[8] - 2024年线上市场份额29.6%,2023年以31.6%份额位居中国AR眼镜市场第二[8] - 旗舰产品Nreal Light采用太阳眼镜式设计,获得CES最佳创业公司奖[8] 灵伴科技(Rokid) - 成立于2014年3月,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 - 最新产品Rokid Glasses仅重49克,采用光波导技术并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9] - 与雷鸟创新、Nreal、INMO并称"AR四小龙",合计市场份额超80%[9] 影目科技 - 成立于2020年12月,核心团队来自酷派集团智能穿戴事业部[11] - 2023-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AI智能眼镜市场份额达41%[13] - 产品线包括面向C端的INMO Air系列和面向B端的5G一体式AR智能眼镜INMO X[13] 歌尔股份 - 成立于2001年6月,注册资金341,713.47万人民币[13] - 独占全球70%的VR/AR设备代工份额,拿下微软HoloLens 3订单[13] - 在光波导、Micro-OLED、6DoF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具有全球唯一整合能力[13] 立讯精密 - 成立于2004年5月,注册资金717,934.0589万人民币[13] - 研发业界首款PVG光波导AR眼镜"云雀",光效提升300%,前向漏光降低80%[14] 星纪魅族 - 成立于2021年9月,2024年以41.5%市场份额登顶消费级AR眼镜2000-2999元价格段销量冠军[14] - StarV Air2连续3个月蝉联京东智能眼镜行业热销商品榜单TOP1[14] 华为 - 成立于1987年,2022年12月发布Vision Glass智能观影眼镜,采用BirdBath方案[15] 行业现状 - 2023年中国AR眼镜出货量CR5高达89.9%,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企业[16] - 光波导、Micro-LED等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长且资金需求巨大,形成行业壁垒[16] - 头部品牌通过渠道商覆盖全国80%以上的线下销售渠道[16] - 用户使用场景中观影占据59%份额,其次是游戏和运动领域[18]
2025CIBF观察 | 硅碳负极进入“下半场”竞速
高工锂电· 2025-05-28 19:41
行业峰会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 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行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利元亨 [2][3] 硅碳负极行业现状 - 行业已从追求性能指标的上半场进入考验量产稳定性与一致性的下半场 [3][4] - 硅碳负极比容量普遍超过2000mAh/g 达到硅理论比容量的近一半 2200mAh/g以上可支持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的电池体系 [5] - 掺硅比例稳步提高 消费电子领域目标为15% 对应300Wh/kg能量密度 部分企业已实现20%掺硅比例 大容量电池试验掺硅比例接近50% [5] - 极片膨胀率控制在22%以下 多家企业引入百公斤级流化床设备 为年产百吨、千吨级产线做准备 [5][6] 资本投入与产能扩张 - 1至5月硅基负极领域规划扩产规模接近40万吨 涉及投资金额超过350亿元人民币 [7] - 供应链整合趋势明显 部分企业通过绑定上游硅烷气产能推动量产进程 [7] 应用端需求 - 消费电子是当前主要应用领域 荣耀青海湖电池3.0采用硅含量超10%技术 实现8000mAh容量和821Wh/L能量密度 [8] - 高端动力大圆柱电池和航空动力电池被视为未来重要增长驱动力 [8] - 动力领域已有技术方案可实现超过250Wh/kg比容量和6C快充兼顾 航空动力电池可实现1000圈循环寿命并通过200摄氏度热箱穿刺测试 [9] 技术路线分歧 - 碳骨架成为产品差异化关键点 多数企业采用基于碳化活化的多孔碳制备方式 介孔碳作为新路线被提出 可实现有序硅碳概念 [11] - 介孔碳改性后作为导电浆料 扩散系数较碳纳米管有明显提升 适用于提升正极磷酸铁锂倍率性能 [12] - 纯硅、纳米硅路线受关注 D50粒径5-35nm纳米硅已用于固态电池 硅氧路线在eVTOL动力电池上有优势 硅合金路线比容量高达2700mAh/g [12][13] 量产挑战 - 多孔碳制备环节转化率不明晰 气相法硅碳生产流程冗长 涉及多个环节和监测点 产品一致性是核心考验 [15][16] - 极片制备环节面临稳定性挑战 硅碳材料在匀浆过程中易破损引发产气 部分客户开始验证干法电极工艺 [16] - 硅碳专用粘结剂企业数量不多 关键辅材研发进展不明显 [17] 行业未来展望 - 硅碳负极从性能突破迈向量产稳定性关键阶段 未来竞争关键在于解决转化率、一致性和工艺稳定性挑战 [18]
研判2025!中国消费级无人机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热潮来袭[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2 09:22
消费级无人机行业概述 - 消费级无人机是为个人用户设计的小型无人驾驶飞行器,具有轻便、易操作和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配备高清摄像头用于航拍摄影,集成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如GPS定位、自动悬停和避障功能 [3] - 按用途分类,无人机可分为民用和军用,民用无人机进一步分为消费级(个人航拍、影视航拍、遥控玩具等)和工业级(安防、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 [5] - 消费级无人机是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为数不多能引领全球发展水平的高科技产品之一 [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达488.99亿元,同比上涨20.0%,预计2025年增长至586.78亿元 [1][12] - 飞控系统市场规模从2021年3.14亿元增长至2024年5.2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4%,预计2025年达5.73亿元 [10] - 消费级无人机均价从2019年5000元降至2024年1800元,部分企业利润率压缩至5%以下 [24] 政策支持 - 2024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聚焦民用无人机等大宗消费品,加快标准升级 [5][7] - 2025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 [5][7] - 2023年5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规范飞行活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飞控系统、电池、动力系统、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 [8] - 中游由无人机制造商和组装厂构成,负责研发和生产 [8] - 下游应用场景涵盖航拍摄影、娱乐飞行、户外运动及无人机竞速赛事 [8] 竞争格局 - 高端市场高度集中,大疆、亿航智能等龙头企业占据较大份额 [15] - 中低端市场竞争者较多,产品差异化小,集中度较低 [15] - 大疆产品线覆盖Mavic系列(便携高性能)、Mini系列(轻量化入门)、Air系列(中端性价比)等,销往106个国家和地区 [18][19] 投融资动态 - 2022-2024年行业投资数量均为7件,投资金额从2022年5.48亿元降至2024年2.92亿元 [14] - 2025年前4个月投资数量达6件,金额8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 [14] 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推动自主飞行、自动避障、智能跟随等功能升级 [21] - 微型化设计成为重要方向,满足便携性和续航需求 [22] - 行业并购整合加速,预计2030年头部企业通过并购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23][24] 主要企业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龙头,产品远销106个国家和地区 [18][19] - 亿航智能:专注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覆盖载人交通、物流运输等领域 [18] -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提供行业及消费级无人机解决方案,产品包括EVO系列 [19] - 零度智控:聚焦智能无人飞行器研发,服务多领域专业需求 [18]
双融日报-20250513
华鑫证券· 2025-05-13 09:31
核心观点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昨日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87分,处于“过热”状态,近期市场情绪好转及政策面支持使市场进入上涨态势,情绪值低于或接近30分时市场获支撑,高于90分时出现阻力 [6][10] 热点主题追踪 - 机器人主题:五一假期山岳型景区游客体验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登山,设备能降低20%-40%体能消耗,相关标的有伟思医疗、精工科技 [7] - 大数据主题: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要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相关标的有奥飞数据、浪潮信息 [7] - 苹果链主题: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预计2026年秋季与iPhone 18 Pro系列和“Air”系列机型一同发布,标准版iPhone18推迟至2027年春季发布,相关标的有领益智造、长盈精密 [7] 资金流向 主力资金 - 前一交易日净流入前十的证券有东方财富(134,142.46万元)、中航成飞(106,038.11万元)等 [11] - 前一交易日净流出前十的证券有供销大集(-30,063.10万元)、润和软件(-29,332.32万元)等 [13] - 前一日净流入前十的行业有SW电力设备(299,840万元)、SW国防军工(267,288万元)等 [17] - 前一日净流出前十的行业有SW房地产(-4,761万元)、SW建筑装饰(-7,641万元)等 [18] 融资资金 - 前一交易日净买入前十的证券有拓斯达(26,083.59万元)、恒瑞医药(25,439.74万元)等 [13] - 前一日净买入前十的行业有SW国防军工(139,339万元)、SW医药生物(99,697万元)等 [20] 融券资金 - 前一交易日净卖出前十的证券有中国船舶(1,446.84万元)、中国平安(774.14万元)等 [14] - 前一日净卖出前十行业数据未明确给出具体金额 [23] 市场情绪策略建议 - 过冷时是找价值投资机会时期,但需注意风险控制;较冷时谨慎操作,关注基本面良好股票,避免追高;中性时根据个股表现和市场信息投资,保持灵活性;较热时可适度增加投资,但警惕市场过热风险;过热时考虑适时减仓,避免在市场高点买入,关注市场泡沫风险 [22] 指标说明 - 融资净买入表明投资者对市场或股票持乐观态度,但融资余额过高可能有过度投机风险;融券净卖出表明投资者对市场或股票持悲观态度,是高风险交易策略 [23] - 期间净买入额=融资净买入 - 融券净卖出 [23]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从指数涨跌幅、成交量等6大维度搭建,属于摆荡指标,适用于区间震荡行情,市场出现趋势时可能钝化 [23] - 市场情绪综合评分分为过冷(0 - 19)、较冷(20 - 39)、中性(40 - 59)、较热(60 - 79)及过热(80 - 100) [23]
美妆掀起“包装升级”风潮,环保美学成未来新商机
广州日报· 2025-05-12 23:34
行业趋势 - 全球美妆行业正进入"包装升级"阶段,环保美学成为新商机,72%消费者会因包装设计决定是否尝试新品 [1] - 高端美妆品牌包装成本占比高达产品总成本的30% [1] - 环保与可持续包装成为主旋律,UNEP报告显示化妆品产业每年产生超1200亿件包装废弃物 [4] - 60%消费者愿为可持续包装多支付10%价格,环保意识提升推动市场变革 [7] 企业战略 - 国际美妆巨头与国内龙头企业加速ESG战略部署,推出循环利用和回收策略 [1] - 欧莱雅旗下品牌采用高比例再生材料,巴黎欧莱雅Elvive系列使用100%再生PET瓶并减少70%塑料 [4] - 宝洁"Air"系列洗发水瓶减少50%塑料用量 [6] - 屈臣氏香港"绿色店铺"试点回收6300余个美容容器,解决包装下游循环问题 [9] - 国货品牌谷雨计划2025年启动空瓶回收互动,溪木源使用FSC认证环保快递盒 [6][9] 包装创新 - 新包材成为美学载体,案例包括香奈儿红山茶花、YSL"小金条"、完美日记LOGO、花西子"同心锁"等差异化设计 [2] - 商业模式创新包括空瓶回收计划、替换芯、零包装等,东边野兽跨界家居场景实现包装二次利用 [9] - 阿里巴巴菜鸟网络推出"零塑料"环保快递箱,实现循环物流 [6] 供应链变革 - 中国是全球美妆包装核心生产基地,行业成本上升推动供应链结构调整 [11] - 可持续包装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增长极",构建循环生态系统成为ESG时代竞争关键 [11]
折叠屏iPhone或明年秋季亮相,捂好钱包,价格1.5万元起
齐鲁晚报· 2025-05-06 16:56
转自:潮新闻 当折叠屏市场陷入"中年危机"之际,苹果终于带着它的秘密武器杀入战场! 据供应链最新消息,被果粉戏称为"有生之年系列"的苹果折叠屏手机即将在2026年秋季发布会压轴登场,这场迟到十年的科技 盛宴或将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未来形态。 iPhone 18为折叠屏让路,明年C位是它 苹果这次玩真的!知情人士透露,为了给折叠屏iPhone腾出C位,标准版iPhone 18将史无前例地延期至次年春季发布。这意味着 2026年秋季发布会将成为苹果的"折叠屏专场",届时iPhone Fold将与iPhone 18 Pro系列、Air系列组成"科技三叉戟",让果粉的钱 包提前瑟瑟发抖。 博主爆料的苹果折叠屏概念图(来自网络) 多方消息源透露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将于2026年下半年发布,或与iPhone 18系列同步推出。美东时间5月3日,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公司计划在明年对其iPhone的发布节奏进行调整,形成秋季和春季交替发布的模式。报道称,苹果首款折 叠屏iPhone预计将于2026年秋季与iPhone 18 Pro系列和"Air"系列机型一同发布。 与此同时,标准版的iPho ...
祥生医疗:毛利率保持稳定,AI赋能加速市场拓展-20250428
信达证券· 2025-04-28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2024年营收4.69亿元(yoy -3.13%),归母净利润1.41亿元(yoy -4.08%),2025Q1营收1.28亿元(yoy -9.16%),归母净利润4161万元(yoy -8.62%)[1] - 境外营收下滑4%,产品结构调整,毛利率保持稳定,费用率短期上升为长期发展蓄能,盈利能力有望增强[2] - 研发加码推动AI发展,便携超声竞争实力增强,客户有望加速突破[2]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9、6.64、8.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0%、21.0%、20.8%,归母净利润为1.70、2.08、2.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22.3%、21.4%,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19、15、13倍[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84亿、4.69亿、5.49亿、6.64亿、8.0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7.0%、 - 3.1%、17.0%、21.0%、20.8%[4][5] - 2023 - 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6亿、1.41亿、1.70亿、2.08亿、2.5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8.4%、 - 4.1%、20.9%、22.3%、21.4%[4][5] - 2023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58.1%、59.0%、59.0%、59.2%、59.4%[4][5]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0.7%、9.9%、11.6%、13.7%、16.1%[4][5] - 2023 - 2027年EPS(摊薄)分别为1.31、1.25、1.51、1.85、2.25元[4][5] - 2023 - 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21.74、22.66、18.75、15.33、12.63倍[4][5] - 2023 - 2027年市净率P/B分别为2.33、2.24、2.18、2.11、2.03倍[4][5] 业务分析 - 2024年超声医学影像设备收入4.27亿元(yoy -1.71%),配件收入3040万元(yoy +20.45%),技术服务业务收入1064万元(yoy -49.65%)[2] - 2024年境内收入6286万元(yoy +6.21%),境外业务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下滑3.90%,收入4.05亿元[2] 研发情况 - 2024年研发费用达7963万元,研发费用率为16.99%,助力SonoFamily系列产品推陈出新,形成差异化优势[2] - 公司在超声AI诊断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搭建“超声人工智能 + 专科模型”双引擎驱动的超声智能技术生态,开发“乳腺AI机器人”新产品[2] 研究团队 - 唐爱金为医药首席分析师,有药物化学专业背景和医药市场经营运作经验,曾负责医药团队卖方业务工作超9年[6] - 贺鑫为医药分析师、医疗健康研究组长,有5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主要覆盖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6] - 曹佳琳为医药分析师,有2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负责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研究[6] - 章钟涛为医药分析师,有1年医药生物行业研究经历,主要覆盖中药等领域[6] - 赵丹为医药分析师,有2年创新药行业研究经历,主要覆盖创新药[6]
祥生医疗(688358):毛利率保持稳定,AI赋能加速市场拓展
信达证券· 2025-04-28 09: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祥生医疗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显示,2024年营收4.69亿元(yoy -3.13%),归母净利润1.41亿元(yoy -4.08%);2025Q1营收1.28亿元(yoy -9.16%),归母净利润4161万元(yoy -8.62%)[1] - 境外营收下滑4%,产品结构调整使毛利率稳定在58.95%(yoy +0.14pp),费用率短期上升为长期发展蓄能[2] - 研发加码推动AI发展,便携超声竞争实力增强,有望拓展更多客户[2]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5.49、6.64、8.01亿元,同比增速17.0%、21.0%、20.8%,归母净利润为1.70、2.08、2.52亿元,同比增长20.9%、22.3%、21.4%,对应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19、15、13倍[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84亿、4.69亿、5.49亿、6.64亿、8.0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7.0%、 -3.1%、17.0%、21.0%、20.8%[4]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6亿、1.41亿、1.70亿、2.08亿、2.5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8.4%、 -4.1%、20.9%、22.3%、21.4%[4] - 毛利率分别为58.1%、59.0%、59.0%、59.2%、59.4%;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0.7%、9.9%、11.6%、13.7%、16.1%[4] - EPS(摊薄)分别为1.31、1.25、1.51、1.85、2.25元;市盈率P/E分别为21.74、22.66、18.75、15.33、12.63倍;市净率P/B分别为2.33、2.24、2.18、2.11、2.03倍[4] 业务分析 - 2024年超声医学影像设备收入4.27亿元(yoy -1.71%),配件收入3040万元(yoy +20.45%),技术服务业务收入1064万元(yoy -49.65%)[2] - 境内收入6286万元(yoy +6.21%),境外业务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下滑3.90%,收入4.05亿元[2] 研发进展 - 2024年研发费用达7963万元,研发费用率为16.99%,助力SonoFamily系列产品推陈出新[2] - 在超声AI诊断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搭建“超声人工智能 + 专科模型”双引擎驱动的超声智能技术生态[2] - 开发“乳腺AI机器人”新产品,推动乳腺癌筛查迈向“数据驱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