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

搜索文档
欧洲专题:碳排考核叠加车型周期,欧洲新能源车迎来拐点
天风证券· 2025-08-09 23:2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欧盟碳排政策加码驱动欧洲新能源车市拐点显现,2025年上半年EV+HV销量增速超20% [2] - 车型周期与政策共振,头部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Stellantis/雷诺欧洲市场表现亮眼 [3] - 中国供应链企业深度受益欧洲新能源放量,电池盒/电驱/零部件等环节业绩增长显著 [4] 政策驱动分析 - 欧盟2035燃油车禁售令分阶段收紧碳排目标,2025年乘用车碳排需降至93.6g/km [8][11] - ZLEV机制提供弹性达标空间:超基准每1%可放宽CO2目标1%,上限5% [15][17] - 惩罚机制严厉:超标按95欧元/克/公里征收罚款,2025年车企面临9.4g/km达标缺口 [18][19] 市场表现 - 2025年1-5月欧盟BEV占比升至15.4%,燃油车份额跌破40%,碳排量较2019年降12.3% [19][20] - 大众2025H1欧洲BEV交付34.79万辆(+89%),ID系列占销量主力 [31][32] - Stellantis 2025Q1混动市占率15.5%居首,雷诺欧洲BEV销量同比+88% [33][42] 重点公司动态 整车企业 - **大众**:MEB平台覆盖ID.3/4/7等多车型,2026年推2.5万英镑平价车型ID.2X [31][32] - **Stellantis**:构建STLA四大平台覆盖全价位BEV,2025Q1欧洲份额升至17.3% [33][34] - **雷诺**:Ampere平台目标2027年降本40%,2025Q1电驱动车型占比达44.2% [42] 供应链企业 - **敏实**:电池盒业务2024年收入53.38亿元(+50.96%),欧洲收入占比升至41% [46][48] - **威迈斯**:欧洲配套Stellantis/雷诺,2024年第三方车载充电机市占率29.41% [49][52] - **亿纬锂能**:46系大圆柱电池已装车31300+台,配套宝马新世代车型 [59] - **科达利**:匈牙利基地投产放量,2024年海外收入5.74亿元(+7%) [60] - **浙江荣泰**:2024年海外营收5.7亿元(+76%),毛利率42.6%显著高于国内 [68][69] 技术路线 - 欧盟碳排计算分整车(TTW排放)与零部件(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碳足迹)双维度 [13][14] - 大众推进MEB→PPE→SSP平台迭代,Stellantis布局STLA多平台全价位覆盖 [31][34] - 雷诺通过AmpR平台实现C级EV成本降40%,目标2027年实现油电平价 [42]
Honda pulls the plug on large electric SUV as driver demand for battery powered cars plummets
New York Post· 2025-07-10 01:28
本田电动车战略调整 - 公司暂停大型电动SUV开发计划 因美国市场需求低于预期 [1][2][4] - 决策受特朗普取消7500美元联邦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直接影响 [2][4] - 研发预算削减约480亿美元(7万亿日元) [4] 美国政策影响 - 电动车补贴政策变动被特朗普称为"大型美丽法案" 遭特斯拉CEO马斯克强烈反对 [4][7] 大型电动车市场现状 - 行业数据显示七座电动车销售乏力 起亚EV9在澳洲年销量仅165辆 不及燃油版索兰托同期5165辆的销量 [8][11] - 传统车企电动车与燃油车销售比悬殊 奔驰S级与EQS销量比为25:1 大众Tiguan系列与ID系列销量比达10:1 [11] 行业动态 - 多家车企推迟电动化计划 法拉利暂停电动SUV项目 兰博基尼延迟基于保时捷卡宴的电动车型 奥迪延长燃油车期限 奔驰增加V8车型应对市场需求 [12] - 本田六个月前曾寻求与日产合并 反映战略调整频繁 [5]
小米YU7将开启限时改配,但需重新计算预计交付时间;宁德时代电池在问界超级工厂正式投产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7-01 20:00
小米YU7改配政策 - 小米YU7开启限时改配 时间为7月6日10:00至7月7日24:00 锁单用户(非准现车)可参与改配 [1] - 改配成功后需重新安排生产并重新计算预计交付时间 [1] 宁德时代电池投产 - 宁德时代电池在问界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该项目为宁德时代在重庆首个生产基地 [2] - 标志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2] 千里智驾科技成立 - 蚂蚁集团与吉利控股等共同成立重庆千里智驾科技公司 注册资本1050万元 [3] - 经营范围包括智能车载设备制造与销售 人工智能硬件销售 软件开发等 [3] - 股东包括蚂蚁集团旗下迈驰智行 吉利控股旗下浙江吉润汽车等 [3] 大众汽车召回事件 - 大众汽车在美国召回546辆汽车 涉及2023-2025款Atlas等车型 [4] - 召回原因为底盘 制动系统等部件螺栓可能未正确拧紧 [4]
汽车早报|理想汽车回应何时推轿车产品 马斯克称Model Y自动驾驶车型将于6月交付
新浪财经· 2025-05-30 08:39
皮卡市场 - 2025年4月全国皮卡生产5.2万辆,同比增长18.8%,1—4月累计生产18.4万辆,同比增长12.2% [1] - 4月皮卡销售5.0万辆,同比增长14%,环比下降13%,1—4月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增长9%,均创历史新高 [1] 理想汽车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59.3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6.47亿元,同比增长9.4%,交付量92864辆,同比增长15.5% [1] - 焕新版车型周销量超1万台,5月在20万元以上市场市占率达14.7%,预计月销量将重回5万台水平 [1] - 未来计划推出MPV、轿车产品,覆盖国内及海外市场 [1] 蔚来与极氪合作 - 蔚来能源与极氪能源达成充电互联互通合作,蔚来、乐道、firefly用户可通过App使用极氪充电桩 [2] 赛力斯新业务 - 赛力斯旗下瑞驰汽车成立重庆赛航智行空间技术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经营范围涵盖航空运输设备销售、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 [3] - 重庆凤凰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同期成立,由瑞驰汽车等共同持股 [3] 特斯拉动态 - Model Y自动驾驶车型将于6月交付,近期在奥斯汀公共道路测试中无事故记录 [4] 丰田全球销量 - 4月全球销量(含大发、日野)同比增长12.2%至936718辆,产量同比增长11.7%至902425辆 [5] 大众美国定价策略 - 大众美国维持建议零售价至6月,承担成本上涨压力,2025款Atlas、ID.4等车型价格保持稳定 [6] - 新上市的高尔夫GTI、ID.Buzz等车型定价不变,捷达、Taos等入门车型维持亲民价格 [6]
特斯拉欧洲销量腰斩,马斯克“喊话”投资者坚守
Wind万得· 2025-03-23 06:16
特斯拉欧洲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两月特斯拉在欧洲电动车市场销量同比暴跌45% 仅售出25852辆 [1][3] - Model Y销量虽居首位但同比骤降53%至14773辆 Model 3销量下降26%排名第六 高端车型Model S/X合计仅售出272辆 [3] - 大众ID系列表现强劲 ID4销量13312辆同比增172% ID7和ID3分别以11303辆和10837辆位列第三和第五 同比增幅达8212%和141% [3] 特斯拉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2025年试产5000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 2026年产能目标5万台 量产后单台成本可压缩至2万-3万美元 [5] - 马斯克呼吁员工不要抛售股票 强调长期价值远超当前波动 年内股价累计下跌40%但3月21日单日上涨527% [5] 机构观点与市场预期 - 摩根大通将特斯拉目标价从130美元下调至120美元 较当前248美元股价隐含50%下跌空间 预警需求疲软、竞争加剧和政策红利消退三重压力 [6] - 瑞银指出Model 3/Y在中欧主要市场交付周期缩短至2周以内 反映终端需求走弱 市场对Q1交付量共识预期421万辆较机构预测高出13% [6] - 摩根和瑞银预测特斯拉Q1交付量或跌至355万-367万辆 同比降幅最高达26% 或创2022年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6]
最好的路摆在大众面前: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海外代理人
晚点LatePost· 2024-11-13 22:36
核心观点 - 大众集团面临销量下滑和财务萎缩,计划关闭德国三家工厂并裁员近万人,同时全员降薪10%,打破其2029年前不裁员承诺[5] - 中国市场占据大众40%业务权重,但大众电动车项目已失去分享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崛起红利的机会[6] - 大众电动化战略的核心逻辑是依托中国市场实现规模化,但MEB平台车型在华表现不佳,导致战略调整[21][45] - 大众通过控股大众安徽、成立VCTC、与小鹏汽车战略合作等方式,转向低成本获取中国新能源车技术和方法论[51][55][56] - 大众电动化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在欧美市场与丰田竞争,重新夺回全球市场份额[58][59] 大众集团现状 - 2024Q3汽车生产量6632万辆同比-34%,销售量6463万辆同比-44%,交付量6524万辆同比-28%[11] - 营业利润129亿欧元同比-205%,销售收入2373亿欧元同比+09%[11] - 拟关闭德国三家工厂并裁员近万人,全员降薪10%,打破不裁员承诺[5] 中国市场重要性 - 2016年大众以1030万辆全球销量首次登顶,其中中国市场贡献398万辆[14] - 2017-2019年大众全球销量维持在1070-1100万辆,中国连续超400万辆[14] - 相比丰田中国销量占比仅17%,大众高度依赖中国市场[15] 电动化战略演变 - 2015年因"排放门"事件投入70亿美元启动MEB平台研发[20] - 2016年发布"TOGETHER–Strategy 2025"电动化转型战略[21] - 原计划2015-2025年投入1500亿欧元,但MEB平台在华表现不佳导致战略调整[45][49] - SSP平台推出时间推迟至2026年后,整合MEB、PPE等平台技术[47] 战略调整举措 - 2020年取得江淮大众75%股权并更名为大众安徽,规划年产能35万辆[43] - 2023年成立VCTC缩短30%研发周期[51] - 2023年7月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499%股权,联合开发两款B级纯电车[55] - 2024年与小鹏深化合作至EEA架构和CMP平台开发[56] 未来竞争格局 - 预计2026年大众全球销量将缩量至700万辆级别,与丰田差距扩大[59] - 欧美市场将重新成为大众核心业务权重(50%销量),需通过电动车争夺燃油车份额[59] - 大众可能成为连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与欧美市场的理想渠道商[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