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

搜索文档
辅助驾驶汽车,考60分能上路吗?|有点逸思
第一财经· 2025-07-18 17:49
强标合格线应该设置60分、80分,还是90分? 大学生考试得60分就可以毕业,那么辅助驾驶汽车得考多少分才能上路? 这个问题最近在市场上吵得不可开交。近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的一番言论更是将这场争论 推向了高潮。他在一场年会上直言,辅助驾驶汽车超过60分就应该可以上路了,但是现在有关强标(强 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者是优等生华为,制定的标准太难了,这导致辅助驾驶汽车考80分都不能上路, 是有问题的。 "千万不要把极限工况塞到强标里。对强标我们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华为不要把劲儿使在强标上,最后 反思下来,你自己也要倒霉的,大家可能都睡不着觉。"朱西产称。 小米车祸催化强标加速制定 这番言论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评论认为这是把人命当儿戏,涉及安全问题就算把90 分当及格线也不为过,就像驾照考试各科成绩基本也要达到90分才能及格一样。更有甚者,有声音称朱 西产是在给某些利益集团"站台"。 被"骂"的朱西产也不得不在7月17日凌晨紧急解释称,上述话题讨论的是驾驶员对安全负责的L2级辅助 驾驶汽车,而非可以脱手脱眼的L3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汽车,所以60分和90分的智驾车,差别不是安 全性,而是驾驶员驾 ...
何小鹏:中国在L2、L3智驾方面会超过美国
快讯· 2025-07-18 11:46
智能驾驶行业发展 - 智能驾驶领域目前全球领先的是中国和美国 两者处于同一水平 [1] - 中国在L2和L3级别智能驾驶技术方面有望超越美国 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1] 公司观点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认为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将取得领先优势 特别是在L2和L3级别 [1]
AI驱动汽车行业新竞赛
中国证券报· 2025-07-18 05:03
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50% 位列全球最高 [1] - 新能源乘用车L2+辅助驾驶装车率达77.8% 传统燃油车达52% [1] - 泊车辅助技术在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20% 24万元以上车型APA装车率超50% [1] - 比亚迪推动"全民智驾"概念 辅助驾驶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考量因素 [1] 智能化竞争战略路径 - 发展高阶智能驾驶需缩短L3+自动驾驶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时间窗口 [2] - 企业需将核心竞争力迁移至智能化和AI技术 这是行业优胜劣汰的关键 [2] - 2020-2030年是普及低阶智驾技术的关键窗口期 需加速培育用户习惯 [2] - 建议采取"低成本低阶技术布局+高等级自动驾驶突破"的双路径策略 [2] 产业链合作模式创新 - 华为/Momenta/元戎启行等智驾企业与整车厂深度绑定 解决技术落地难题 [3] - 欧洲日本经验显示 整车厂联合攻关+整零战略联盟可突破技术瓶颈 [2] - 中国车企通过合资/投资控股实现反向技术输出 开创开放合作新途径 [5]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挑战 - L3向L4/L5升级面临"黑箱决策""数据依赖"等技术瓶颈 [3] - 需通过"类脑认知架构"实现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跃迁 [3] - L4以下辅助驾驶需平衡安全性与成本(可能增加2-3倍)的矛盾 [3] - AI操作系统发展分三阶段:AI in OS/AI for OS/AI as OS [4] 全球化发展维度 - 需实现技术创新从参数比拼转向价值创造 [4] - 管理模式需从交易关系升级为伙伴关系 [4] - 推动中国产品向全球品牌跃升 建立国际市场信任度 [4]
13.65亿定增获受理!海思科解转型资金之渴?
国际金融报· 2025-07-17 16:29
公司融资计划 - 深交所受理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 拟发行不超过7000万股 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3 65亿元 [1] - 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1] 公司业务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业务覆盖新药研发 生产制造 推广营销 拥有40余个品种 涵盖麻醉 肠外营养 肿瘤止吐 肝胆消化 抗生素 心脑血管等多个细分领域 [3] - 4款1类新药已获批上市 包括环泊酚注射液 苯磺酸克利加巴林胶囊 考格列汀片 安瑞克芬注射液 其他品种多为国内首家或独家仿制 [3]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商业化产品及进入临床阶段的1类新药共有14个 覆盖麻醉 镇痛 肿瘤 代谢 呼吸系统 自身免疫系统等多个领域 [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创新仿制药"研发向"仿创结合"研发生态快速转型 [3] - 2024年仿制药大幅缩减 仅提交1款仿制药上市申请 创新药管线增至26个 [4] - 仿制药收入占比从2019年超80%降至2024年60%以下 创新药收入占比升至40% 2025年预计超40% [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7 21亿元 同比增长10 92% 净利润3 96亿元 同比增长34% [5] - 年报发布当日公司股价涨停 市值首次超过5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5] 研发投入与资金需求 - 创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 投入大 成功率低的特点 公司面临较大资金压力 [5][6] - 2022年至2024年总研发投入达15 89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6 24亿元 同比增长20 7% [5] - 截至2024年三季度 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8 07亿元 包含前次募投项目未使用资金2 5亿元和自有资金5 57亿元 [6] 募资用途与研发项目 - 募资将用于HSK31679 HSK31858 环泊酚 HSK39297 HSK21542 HL231等药物的境内外临床研究及上市注册 [6] - 上述项目已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 募资将加快临床试验 审评等环节速度 提升商业化进程 创造新利润增长点 [6]
拆解特斯拉L2家用充电桩,用了哪些芯片?
芯世相· 2025-07-17 13:58
产品概述 - 第三代特斯拉家用充电桩属于Level 2充电器,支持240伏、48安培,功率为11.5千瓦,充电速度每小时可增加约44英里续航[5][15] - 与第二代相比,第三代充电电流从80安培降至48安培,并取消手动复位按钮,改为内部电路自动处理过压事件[5] - 用户体验优化包括灯光条显示充电容量、电缆集成车门/充电口开启功能、便捷线缆整理设计[5] 充电级别对比 - L1充电功率约1千瓦/小时,适合短途通勤用户,8小时充电仅增加40英里续航[10] - L2充电功率显著提升至11.5千瓦,适合重度用车家庭用户[15] - L3超级充电功率80-400千瓦,30分钟可从20%充至80%,主要用于公共场景[16] 硬件设计 - 外观采用玻璃面板+聚碳酸酯背板,模块化配色方案(基础款白色,可选红/蓝/灰等颜色,售价75美元)[17] - 防护设计通过聚碳酸酯盖子和聚氨酯胶条密封,类似4680电池组工艺,简化安装流程[19] - 电路设计遵循80%电气规范,需搭配60安培断路器实现48安培满功率充电[22] 核心组件分析 - 主PCB集成STM32L431RCT6微控制器(80MHz Cortex-M4,256KB闪存)和ADE7854AACPZ电能计量IC[37][41] - 通信模块采用AzureWave AW-CU300 Wi-Fi模组,支持802.11 b/g/n协议,72.2Mbps传输速率[45][50] - 安全元件包括NXP 7102 3105 I2C芯片,温度传感器采用红外/热释电技术监测线路异常[44][30] 制造与成本控制 - 材料选择以低成本聚碳酸酯和聚氨酯为主,总重量8千克(线缆3.1kg+电子元件0.89kg+外壳4kg)[63] - 装配设计符合精益原则,仅需5分钟即可完成组装,减少紧固件并使用注塑成型定位结构[63] - 线缆采用24英尺细径设计,集成数据电缆以支持北美充电标准[60]
车企全球化发展要抓住绿色智能的确定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7 11:16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行业面临激烈竞争和不确定性,绿色发展被视为确定性方向 [1] - 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绿色、安全等领域全球领先,需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 - 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传统车企面临转型生存挑战 [4] 中国经济与汽车产业韧性 -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4] - 发展战略立足点需转向国内大循环,以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4] - 上汽集团将传统制造底蕴与新兴科技融合,采取开放合作策略应对变革 [4] 智能化与自动驾驶发展 - 汽车产业未来十年将发生巨变,成为人类社会重要产品 [5] - L2+智能辅助驾驶2023年渗透率7.3%,预计2025年超30%(700万辆以上搭载) [5] - L3有条件自动驾驶2025年商用,2027年渗透率预计达20%,需解决技术、硬件和政策协同问题 [5] 国际化与本地化运营 - 中国汽车需从"走出去"转向"走进去",实现本地化运营和品牌价值提升 [6] - 车企需关注大势、方向、竞争和自身,差异化布局实现经营最优 [6] - 汽车检测从"实体测试"向"虚拟验证"转变,适应电动化、智能化需求 [6] 企业战略与认知 - 企业需准确理解行业确定性,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制定发展规划 [7] - 重点认知全球化、技术创新、营销、后市场等关键领域 [7]
对话汽车检测行业专家:智能驾驶L2国标出台的影响解读
2025-07-16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汽车检测行业 - 公司:中汽中心、中国汽研、上汽检、招商车研、襄阳达安、长春所、宝马、奥迪等 [15][16][1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规模与检测情况 - 中国汽车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约为 80 - 100 亿元,每年约 3000 个车型需检测,市场规模约 90 亿元,车型检测费用约 300 万元/个 [1][4][5] - 非强制性检验市场是强制性检验的 1.5 倍左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增量明显,传统领域下滑 [1][6] - 随着排放标准升级和电动化转型,单车检测价值量提升,市场规模保持稳定 [1] - L2 国标带来的增量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可达数十亿元,考虑 OTA 升级和研发性测试,总体体量将超强制性检测部分 [12] - 强制性检测市场规模保守估计约三四十亿元,加上 L2 级别研发性测试,整体市场空间可能接近百亿元 [13] L2 级别驾驶辅助系统国标 - 国标《驾驶辅助汽车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旨在提升 L2 功能安全性,测试项目涵盖变道、人机交互及各种复杂场景,参考欧盟 UNECE R171 标准 [1][7][9] - 适用于乘用车(M 类),包括部分皮卡车型,合资品牌也需符合新标准 [1][10] - 是中国智能网联历史上第一个针对所有 L2 功能进行完整测试项覆盖的强制性标准,内容多达 130 多页 [1][11] - 对试验场和测试场提出更高要求,一套完整智驾系统单车费用预计约两三百万元 [2][12] - 新车需在 13 个月内通过法规,已上市车型需在 25 个月内完成检测,存量老车型检测量会显著增加 [2][14] 检测机构情况 - 中汽中心和中国汽研是头部检测机构,合计占据约 60% - 70%的市场份额 [2][16] - L2 国标落地后,自动驾驶测试对实验能力和场景搭建能力要求较高,大规模实验场资源稀缺且有价值 [2][16] - 目前主要扩产的机构包括天津、重庆所和招商车研,但更多服务于内部需求,尚未有显著动作 [17] 产能与应对措施 - L2 国标实施后可能出现产能紧张情况,因全国大型智能网联测试场相对较少,且各企业多方案并行加剧测试需求 [19] - 一些企业已开始采取预措施,但处于标准立项阶段,许多企业意见较大,更多是评估自身功能后决定开发策略 [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强制性检测必须由国家认可的具备 CNAS 和 CMA 资质的机构进行,研发性测试可由企业内部或第三方完成 [2][3] - 传统检测车型根据配置、性能、排放标准等判定,相同内容无需重复检测 [4] - 改款车型变化不大只需小范围公告拓展检测,涉及关键部件更换视为新型号需相应检测 [5] - 企业无法将研发测试完全交给第三方机构,需自行整改后重新测试才能获强制性检测认证 [22] - 2019 - 2020 年国 V 切换到国 VI 标准时,检测项目增加,检测机构和企业工作量增大 [23] - 国 VII 标准由环保部门牵头研究,预计最快 2027 年出台,进展缓慢会推迟 [24]
Silexion Therapeutics Announces 1-for-15 Reverse Share Split
Globenewswire· 2025-07-16 20:44
Trading on split-adjusted basis will begin at market open on July 29, 2025. This adjustment is expected to help Silexion comply with NASDAQ requirements, enhance its market position, and support its strategic growth initiativesGrand Cayman, Cayman Islands, July 16, 2025 (GLOBE NEWSWIRE) -- Silexion Therapeutics Corp. (NASDAQ: SLXN) (“Silexion” or the “Company”), a clinical-stage biotechnology company pioneering RNA interference (RNAi) therapies for KRAS-driven cancers, today announced a 1-for-15 reverse sha ...
中国超一半的新车配备了L2级辅助驾驶
第一财经· 2025-07-16 10:49
反观美国市场,虽然其智能化装车率不高,但是在智能核心技术领域有竞争力。张永伟表示,特斯拉 FSD(全自动驾驶)功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美国"智驾大算力芯片"方面有英伟达,在智能座舱领 域,高通+安卓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何巩固扩大我们在智能化上的发展优势,是中国汽车行业一个 非常急迫的问题。" 在张永伟看来,中国接下来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是将目光放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上, 快速提出L3级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2030年,甚至往后两三年时间,将是L3、L4级从试 点到规模化应用的一个时间窗口,车企或智能驾驶企业既要立足现在,布局低成本、低阶的智驾技 术,也要抓住时间窗口,加快布局或装载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 2025.07. 16 本文字数:1043,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肖逸思 7月15日,在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表示,目前全球汽车围绕智能化的竞争已全面展开,我国在终端装载率上走在了前列。中国L2级辅 助驾驶的渗透率已超过50%,在全球市场中最高。另外,一些新的辅助技术(如泊车)渗透率也在 加快提升,泊车辅助驾驶技术渗 ...
建信期货聚烯烃日报-20250716
建信期货· 2025-07-16 10:02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名称:聚烯烃日报 [1] - 报告日期:2025 年 7 月 16 日 [2] 核心观点 - 连塑 L2509 高开低走尾盘收跌,PP 主力也收跌,期货高开震荡走弱,市场交投谨慎,贸易商让利报盘,下游刚需补仓,实盘一单一谈 [5] - 消费淡季聚乙烯下游开工处全年最低,管材需求无好转,需求端难支撑,供应端压力增加,装置检修力度减弱,供需边际恶化,单边弱势下行 [5] 期货市场行情 - 连塑 L2509 终收 7221 元/吨,跌 36 元/吨(-0.86%),成交 30.7 万手,持仓增 12529 至 433865 手;PP 主力收于 7015 元/吨,跌 50,跌幅 0.71%,持仓增 5611 手至 39.75 万手 [5] - 给出塑料 2601、2605、2509 及 PP2601、2605、2509 合约的开盘、收盘、最高、最低、涨跌、涨跌幅、持仓量及持仓量变化数据 [7] 行业情况 - 2025 年 7 月 15 日主要生产商库存 79 万吨,较前一工作日去库 1 万吨,降幅 1.25%,去年同期 78 万吨 [7] - PE 市场价格窄幅涨跌,华北、华东、华南地区 LLDPE 有不同价格区间;丙烯市场成交重心维稳,PP 市场继续松动 10 - 30 元/吨,各地拉丝有不同价格区间 [7] 研究团队 - 能源化工研究团队研究员包括彭婧霖(聚烯烃)、李捷(原油燃料油)等多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