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T
搜索文档
PBT:缺乏重大消息指引 PBT现货价格稳定
搜狐财经· 2025-11-11 10:49
市场整体状况 - PBT现货价格稳定,缺乏重大消息指引 [1] - PBT供需结构未发生大幅变化 [1] 上游成本支撑 - 盘中原油行情偏强,对PTA形成成本支撑 [1] - PTA行情上涨,对PBT的成本支撑尚在 [1] - BDO工厂消化库存及长约,采购积极性不高 [1] - 贸易商存在成本压力,报盘暂且维持 [1] 下游需求与市场心态 - 下游聚酯开工较高,刚需较好,利好市场心态 [1] - 市场交投一般,观望气氛稍浓 [1] 主要生产商动态 - 主流PBT工厂报价维持不变 [1]
长鸿高科今年第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31 11:17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18.45% [1] - 第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38.33万元,同比增长139.35% [1] 盈利状况改善原因 - 全资孙公司广西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进入盈利周期,贡献业绩增量 [1] - 子公司浙江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技改完成,实现产能恢复 [1] 上半年业绩压力与后续进展 - 上半年业绩受下游行业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承受较大压力 [1] - 子公司长鸿生物因PBT装置技改停工时间较长、产量受限,拖累上半年整体盈利 [1] - 技改项目于第二季度顺利完成,长鸿生物生产节奏恢复稳定,运营效率和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 [1] 新项目进展 - 溶液丁苯橡胶二期项目已于上半年建成投产 [1] - TPE黑色母粒项目已于上半年建成投产 [1] - 子公司广东长鸿艾凯茵科技有限公司的丙烯酸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1]
长鸿高科:“一增一改”巩固增长成果,“提质增效”蓄积增长势能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0:04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18.45%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38.33万元,同比增长139.35% [1] - 第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850.50万元,同比增长132.19% [1] - 业绩表现巩固了自第二季度以来盈利修复的良好趋势 [1] 盈利改善的关键驱动因素 - 全资孙公司广西长鸿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进入盈利期,贡献利润增量 [2] - 长鸿生物PBT装置技改项目按期完成,生产节奏恢复稳定,运营效率和产能利用率持续回升 [1][2] - 归母净利润实现135.35%的增长,巩固了上半年业绩修复成果 [2] 公司产能升级与项目进展 - 溶液丁苯橡胶二期和TPE黑色母粒两个项目已于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4] - 广东长鸿丙烯酸产业园一期正在有序推进中 [4] - 公司追求长线叙事、提质增效、推进产能升级是2025年的主旋律 [3] - 公司仍有多个潜在增长项目在路上,更多更优产能待释放 [3] 下游行业需求与展望 - 汽车和电子电器等下游行业需求回暖,客户补库需求逐渐释放 [1] - 2025年8月国内乘用车零售199.5万辆,同比增长4.6%,带动TPE、PBT等材料需求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对空调、冰箱、洗衣机实行中央补贴10%,利好家电材料需求 [5] - 公司TPES、PBT产品用于汽车密封条线束包覆内饰表皮,碳酸钙母粒黑色母粒70%以上用于家电 [5] - 公司持续推进的产能升级已为市场需求变化预留空间 [5]
长鸿高科(605008) - 2025年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10-30 18:18
产量销量营收 - 2025年第三季度SBS产量25,441.31吨、销量24,671.18吨、营收26,378.28万元[1] - 2025年第三季度SEBS产量7,398.56吨、销量7,252.62吨、营收8,574.44万元[1] - 2025年第三季度黑色母粒产量24,185.56吨、销量19,201.20吨、营收10,035.75万元[1] - 2025年第三季度PBT产量64,070.30吨、销量53,157.10吨、营收36,118.61万元[1] - 2025年第三季度热拌用沥青再生剂产量31,992.48吨、销量34,600.83吨、营收10,411.05万元[1] 价格变动 - 2025年第三季度SBS平均销售单价10,691.94元/吨,较2024年第三季度降17.37%[3][4] - 2025年第三季度SEBS平均销售单价11,822.55元/吨,较2024年第三季度降12.49%[3][4] - 2025年第三季度丁二烯平均采购单价8,137.90元/吨,较2024年第三季度降26.26%[5] - 2025年第三季度苯乙烯平均采购单价6,521.36元/吨,较2024年第三季度降21.97%[5] 其他 - 报告期内无对公司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事项[6]
同益股份:公司自主生产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板棒材可作为军用连接器中的关键绝缘材料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3 20:40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自主生产PEEK、PBT、PEI、PPS等高性能工程塑料板棒材 [1] - 公司产品可作为军用连接器中的关键绝缘材料 [1] - 公司产品目前已应用于相关领域 [1]
华为、比亚迪供应商,毛率达45%,又一改性塑料企业,冲IPO!
DT新材料· 2025-10-20 00:05
IPO与募资计划 - 公司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计划募资6.45亿元,用于高性能工程材料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江西生产基地扩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2] -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开展生物基长碳链尼龙、无卤阻燃特种高温尼龙、6G介电材料、高性能透明硅共聚PC材料等前沿项目的研发攻关[2] - 公司上市路径有所调整,最初于2023年10月计划创业板上市,2025年2月变更向北交所备案,最终于2025年5月再次调整为申请创业板上市并获受理[2] 公司概况与行业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第一批重点“小巨人”企业,主营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3] - 核心产品包括改性PC、PC/ABS、PA、PPA、PBT、PET等高性能工程材料,以及可激光直接成型材料、纳米注塑专用工程材料、超耐高温特种尼龙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4] - 公司曾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并独立牵头承担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技术成果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4]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4.9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89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1亿元[5] - 净利润从2022年的5171.16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2570.28万元,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5] - 资产总额从2022年的4.12亿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7.13亿元,资产负债率(合并)从2022年的45.77%下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1.74%[6]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高性能工程材料构成主要收入来源,但占比从2022年的87.15%持续下滑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73.10%[6] - 特种功能材料占比逐渐提升,从2022年的12.72%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25.89%,成为业务重要增长点[6] - 特种功能材料毛利率显著高于高性能工程材料,2024年特种功能材料毛利率高达45.54%,而高性能工程材料毛利率为27.21%[7] 客户与市场应用 - 公司消费电子类业务收入占比超70%,客户包括比亚迪、富智康、华勤技术、闻泰通讯、龙旗科技等知名企业[5] - 公司已进入三星、华为、小米、OPPO、BOSE、联想等终端品牌的供应商资源池,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储能、汽车等行业[5] 行业发展趋势 - 受益于汽车等市场的蓬勃发展,改性塑料企业整体业绩可观,A股市场已有超25家改性塑料上市公司[7] - 行业集中度不高,技术创新和市场调整正引发行业深度洗牌,领先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能及产业链垂直整合构建护城河[7] - 新兴产业的崛起为改性塑料企业提供了新的竞争赛道,小而美的腰部企业通过加码具有技术壁垒及高附加值的材料探索差异化突围路径[7]
宝理塑料,被收购!
DT新材料· 2025-10-17 00:05
收购交易概述 - 大赛璐株式会社将于2026年4月1日起通过吸收合并方式收购宝理塑料株式会社的全部工程塑料业务及相关附属业务[1] - 交易后宝理塑料将保留法人资格,其日本与海外子公司及关联公司的名称变更事宜后续公布[1] - 收购旨在整合双方在技术服务、安全业务及材料业务领域的专长,提升人才协同与运营效率[1]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能布局 - 宝理塑料最初为1964年左右日本大赛璐与塞拉尼斯合资成立,旨在帮助塞拉尼斯拓展亚洲市场,并于2020年被大赛璐收购为全资子公司[1] - 公司近期产能扩张显著:德普工程塑料(南通)有限公司POM项目于2024年11月商业化生产,台湾宝理塑料LCP聚合工厂于2025年2月投产,德国TOPAS Advanced Polymers GmbH第二COC工厂计划于2026年4月投产[1] 核心产品与技术来源 - 公司关键产品LCP、POM、COC、PBT核心技术均源自塞拉尼斯,并陆续自主开发了PPS、LFT、高性能树脂粉末、PEK等产品[2] - LCP产品基于塞拉尼斯Vectra®技术,针对5G通信和微型化电子元件需求开发低介电损耗与薄壁成型技术,现有产能约2万吨,目标提升至2.5万吨/年[3][4] - POM品牌Duracon®基于塞拉尼斯技术优化,现有4家聚合工厂年供应能力达33.8万吨,中国南通基地一期9万吨已于2024年投产,二期6万吨预计2026年投产[5] - COC品牌TOPAS®产能约3万吨/年,使公司成为全球最大COC供应商,主要应用于医疗注射器与药品包装领域[6] - PPS品牌DURAFIDE®源于与吴羽化学工业合作开发的直链形PPS树脂,2012年起全球销售[8] 自主研发与新材料进展 - 公司推出Plastron®系列长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LFT),采用玻璃、碳纤维增强多种树脂,并开发回收PP基材的LFT以减少碳足迹[9] - DURAST® Powder高性能树脂粉末系列涵盖LCP、PPS、POM、PBT,平均粒径精准控制在1~100μm,适用于3D打印与滤材制造[10] - 2024年推出聚醚酮Sarpek PEK,熔点370℃,玻璃化转变温度155℃,耐热性与机械强度优于PEEK,适用于金属替代场景[11] 财务表现与行业竞争 - 凭借多元化材料组合,公司上一财年利润创历史新高,展现出强大研发能力与技术独立性[11] - 行业面临中国国产聚合企业崛起的挑战,传统工程塑料巨头需应对后改性工程塑料时代的市场竞争[11]
中塑股份闯关创业板IPO 拟募资6.4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8:55
IPO基本信息 - 广东中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申请于9月26日获深交所受理 [1] - 公司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为6.45亿元人民币 [1][2]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营业务为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核心产品包括改性PC、PC/ABS、PA、PPA、PBT、PET等高性能工程材料 [1] - 公司开发了可激光直接成型材料、纳米注塑专用工程材料、超耐高温特种尼龙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 [1] - 产品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储能、汽车、家居家电等行业 [1][2] 市场地位与客户 -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2] - 消费电子行业是公司的传统优势行业 [2] - 直接客户覆盖国内主要的零组件、模组和精密结构件制造企业 [2] - 终端客户进入三星、华为、小米、OPPO等品牌商的合格供应商资源池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93亿元、5.37亿元和7亿元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孰低)分别为4875.55万元、7924.10万元和9256.66万元 [2] - 最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9.11%,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37.79%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亿元,扣非净利润2423.73万元 [2] 募投项目 - 高性能工程材料智能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旨在建设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改性塑料生产基地 [3] - 江西中塑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将大幅提高生产能力,提升对华东地区的批量供货能力 [3] - 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将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高素质人才强化研发能力 [3] - 募集资金还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
商业航天IPO再扩容微纳星空开启辅导,鞍石生物、中塑股份等3家公司申报在即
搜狐财经· 2025-09-23 18:23
上市辅导备案受理公司 - 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 专注于量子计算机、量子芯片、量子测控、量子软件和量子云领域 战略目标为全栈式开发并直接对标Google、IBM和Rigetti等国际企业 [3] - 公司累计完成9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红土量子私募、量堃股权投资、中津创新和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 [3] - 以71亿元人民币估值位列《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第1118位 控股股东郭国平持股20.85% 中科大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3.04% 合肥亿斯特立股权投资持股11.37% [4]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 作为卫星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专注于微纳卫星平台和核心部组件的自主研发 具备卫星整星设计和集成测试能力 [5] - 公司已成功将27颗卫星送入太空 产品覆盖10公斤至1000公斤级卫星平台 包括国内首颗民营企业研制的0.5米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和首颗X波段商业SAR卫星 [5] - 累计完成16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盛邦安全、经开尚贤股权投资、麒坤股权投资和歌斐逸飞投资等 以10亿美元估值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 [5][6] - 控股股东为无锡经开尚贤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持股6.99% 北京微纳星空企业管理中心持股6.06% 国宇星空企业管理中心持股5.78% [6] - 深圳市卡儿酷科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 作为多功能汽车应急启动电源供应商 产品包括12V/24V跳起动器和汽车电池充电器 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消费电子和娱乐船等领域 [7][8] - 累计完成5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同创新兴智联、南海成长湾科私募、兴聚拾贝三号股权投资和北联投资等 [8] - 控股股东新余市翎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1.57% 赵礼贵持股8.75% 张智锋持股7.66% [9] - 青岛海森林发制品集团提交上市辅导备案 专注于高端假发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 累计完成4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松彤私募股权投资、松华创业投资基金、财通汇富和劲邦劲才创投等 [10] - 控股股东青岛海森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5.36% 青岛创富投资持股8.23% 青岛平富投资持股5.01% [10] - 曾于2023年9月与国泰君安签订IPO辅导协议 拟在A股主板上市 后于2024年11月终止辅导备案 [11] - 威邦运动科技集团提交上市辅导备案 主要从事地上泳池核心配件、户外运动产品和充气运动产品核心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12] - 控股股东浙江威邦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8.48% 实际控制人陈校波持股27.00% 金华富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股3.40% [12] - 曾于2023年5月获上交所受理沪市主板上市申请 后于2025年2月撤回申请 [13] 辅导验收通过公司 - 北京鞍石生物科技通过辅导验收 作为肿瘤靶向药物研发商 专注于c-Met靶点候选药物的晚期临床开发及一类创新药候选药物的I期临床研究 [16] - 累计完成4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国投招商、凯辉基金、燕创集团和维梧资本等 [16] - 控股股东贝恩思韶投资持股17.04% 石和鹏持股11.13% 第一投资有限公司持股8.49% [17] - 广东中塑新材料通过辅导验收 主营业务为改性工程塑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核心产品包括改性PC、PC/ABS、PA、PPA、PBT和PET等高性能工程材料 [18] - 2022年完成2轮股权融资 投资方包括深圳市洛盈华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和深圳市中小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19]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朱怀才持股55.24% 邓莲芳持股9.01% 深圳市众行致远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持股9.01% [19] - 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通过辅导验收 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橡胶制品业、金属制品及环保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检测、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20] - 累计完成6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凌科股权投资、华函智成股权投资和蓝海启航高新科创股权投资等 [21] - 控股股东北京华舆国创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9.73%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持股16.64%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持股10.50% [21] 辅导备案终止公司 - 常州九天新能源科技终止辅导备案 作为新能源配套产品制造企业 主营光伏焊带产品、光伏接线盒产品和芯片封装模块产品 拥有授权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 [23] - 重庆华龙网集团终止辅导备案 作为新型媒体集团 以新闻发展为龙头、技术驱动为核心、大数据应用为基础 实施内容+技术+运营战略 [24] - 南通北新新能科技终止辅导备案 专注于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和储能电池回收及关键能源金属再生利用 通过技术制备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和碳酸锂等产品 [25] - 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终止辅导备案 作为一次性卫生护理用品生产企业 产品包括宠物尿垫、成人纸尿裤和护理尿片等 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26] - 山东泰莱电气终止辅导备案 主营业务专注于新能源发电用箱式变电站、国家农村电网改造变压器、开关柜和高压负荷开关等35kv以下产品的生产 [27] 行业动态 - 商业航天领域迎来上市热潮 包括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和中科宇航等多家独角兽公司相继开启辅导或进入申报环节 竞逐"商业航天第一股" [7]
长鸿高科:技改项目落地叠加市场回暖,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6.25%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6: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43亿元,同比增长16.25% [1] - 归母净利润167.66万元,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810.54万元,环比扭亏为盈 [1] 季度经营转折 - 一季度受PBT装置技改停工影响产量,叠加高基数导致利润大幅下滑 [2] - 二季度生产效率提升叠加下游汽车、电子行业需求复苏,推动盈利能力修复 [2] 产能建设进展 - 25万吨/年溶液丁苯橡胶扩能改造二期及TPE黑色母粒技改项目已投产 [3] - 黑色母粒产能提升至11万吨/年,广东丙烯酸产业园一期按计划推进 [3] - 启动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布局特种合成树脂全产业链 [3] 业务板块分化 - PBAT/PBT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3.05%,毛利率提升2.12个百分点 [4] - TPES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3.4%,毛利率提升2.38个百分点 [4] - 碳酸钙业务营收同比大幅增长842.33%,毛利率提升11.47个百分点 [4] 新兴增长动力 - 碳酸钙项目依托广西高纯度矿产实现规模化量产,产品附加值显著高于行业 [4] - 国内碳酸钙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65.95亿元 [4] - 黑色母粒业务通过副产蒸汽回收降低成本,技改后产能利用率提升 [4] 行业前景展望 - 下半年行业回暖趋势延续,新增产能释放有望推动利润提升 [5] - 全产业链布局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