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Pad 7 Ultra

搜索文档
3分钟20万辆订单,YU7给小米带来了什么
观察者网· 2025-06-27 06:42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在SU7席卷中国轿车市场15个月后,小米正式发布了第二款新车小米YU7,这一次,小米将目光锁定在 中国车市竞争最为激烈的SUV领域。 文中未标注图片均来自小米汽车官网 6月26日,小米在人车家发布会上公布了YU7的售价,新车全系推出3款车型,售价25.35万—32.99万 元。 相较于SU7近半年的预热周期,今年5月进行技术发布,次月就上市的小米YU7,在上市节奏上明显要 更加激进。 YU7开启变奏 雷军的急迫不难理解,尽管如今一期工厂的产能仍旧无法覆盖SU7的订单量,但作为一款现象级产品, SU7的高销量背后,是其承载的太多含义。在二期工厂即将完工之际,小米也急需一款能够无缝衔接 SU7的产品。 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 小米汽车发布会视频截图 但正如雷军上个月在一次内部复盘会上所言,"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产业里都没有了新 手保护期",在这个前提下,首款车型SU7所暴露出的定位与产品短板,都警醒着雷军的造车梦才刚刚 开始。 少了小米首次造车的新鲜感,以及雷军破釜沉舟的情怀加持,当市场用更为理性的审视看待YU7时,这 款SUV又能否复刻SU7曾经27分钟5万辆订单的 ...
小米集团-W(01810):1Q25营收、利润创历史新高,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亏损收窄
国信证券· 2025-06-03 19: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Q25公司营收利润创历史新高,毛利率同比提升,各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智能手机46%、IoT与生活消费产品29%、互联网服务8%、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17%,营业费用率下降 [1] - 1Q25智能手机量价齐升,智能大家电出货量高速增长,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和毛利率双升 [2] - 1Q25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亏损收窄,交付新车数量可观,持续布局销售服务网络,发布多款自研芯片,研发费用增加 [3] - 上调盈利预测,看好公司人车家全生态布局协同及海外市场拓展带来的业绩增长 [4] 各业务情况总结 智能手机业务 - 1Q25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长8.9%,毛利率12.4%,同比下降2.4pct,出货量4180万部,同比增长3.0%,平均单价1211元,同比增长5.8% [2]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 - 1Q25营收323亿元,同比增长59%,毛利率25.2%,同比提升5.4pct,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114%,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65%、65%、100%,平板出货量同比增长56%,全球出货量首次排名前三 [2] 互联网服务业务 - 1Q25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率76.9%,同比提升2.7pct [2]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 - 1Q25营收186亿元,毛利率23.2%,智能电动汽车营收181亿元,ASP 23.8万元,亏损5亿元,持续收窄,Xiaomi SU7系列交付新车7.6万辆,累计交付量超25.8万台,5月Xiaomi YU7正式亮相,截至3月31日已开业235家汽车销售门店,发布首款自研SoC及多款芯片,1Q25研发费用67亿元,同比增长30% [3]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70,970|365,906|484,168|611,037|721,950| |(+/-%)|-3.2%|35.0%|32.3%|26.2%|18.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7,475|23,658|36,220|46,356|66,012| |(+/-%)|606.3%|35.4%|53.1%|28.0%|42.4%| |每股收益(元)|0.67|0.91|1.40|1.79|2.54| |EBIT Margin|4.3%|5.1%|8.1%|8.4%|10.4%| |净资产收益率(ROE)|10.7%|12.5%|16.1%|17.1%|19.6%| |市盈率(PE)|70.5|52.1|34.0|26.6|18.7| |EV/EBITDA|90.2|61.1|33.5|26.8|19.4| |市净率(PB)|7.51|6.53|5.48|4.54|3.65|[5]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预测(百万元)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3,631|33,661|38,693|40,241|70,721| |应收款项|32,179|43,689|55,939|75,641|90,644| |存货净额|44,423|62,510|80,086|100,776|117,468| |流动资产合计|199,053|225,709|252,327|297,352|361,685| |固定资产|13,721|18,088|22,648|27,318|32,034| |资产总计|324,247|403,155|453,086|531,555|624,368| |短期借款及交易性金融负债|6,183|13,327|27,270|16,709|9,819| |应付款项|65,585|104,204|102,852|129,423|150,861| |流动负债合计|115,588|175,385|190,512|222,274|248,791| |长期借款及应付债券|21,674|17,276|17,276|17,276|17,276| |负债合计|159,986|213,950|227,786|260,059|287,088| |少数股东权益|266|467|342|182|-47| |股东权益|163,995|188,738|224,958|271,314|337,326| |营业收入|270,970|365,906|484,168|611,037|721,950| |营业成本|213,494|289,346|376,193|473,107|551,414| |销售费用|19,227|25,390|29,527|38,148|42,845| |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26,659|32,344|39,445|48,328|52,405| |财务费用|2,002|3,624|2,580|2,730|2,781| |营业利润|16,491|27,076|43,709|56,224|80,297| |利润总额|22,011|28,127|44,229|56,606|80,609| |所得税费用|4,537|4,548|8,134|10,410|14,825|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7,475|23,658|36,220|46,356|66,012| |净利润|17,475|23,658|36,220|46,356|66,012| |资产减值准备|0|0|0|0|0| |折旧摊销|4,836|6,318|7,287|7,501|7,792| |经营活动现金流|52,060|50,102|12,129|54,469|75,086| |投资活动现金流|-40,082|-48,530|-21,039|-42,361|-37,717| |融资活动现金流|-5,954|-1,542|13,942|-10,560|-6,890| |现金净变动|6,024|30|5,032|1,548|30,480|[27]
小米多项数据创新高,却难掩背后隐忧?
金融界· 2025-05-28 15:24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1季总收入按年增长47.40%至1,112.93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按年增长58.73%至323.39亿元,毛利率达25.22%,按年提升5.35个百分点 [2] - 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贡献收入185.80亿元,上年同期仅2,603万元 [2] - 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0.54个百分点至22.8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毛利率达23.17%,比手机业务高一倍 [2] - 经调整净利润为106.76亿元,按年增长64.47% [2] 智能手机业务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1.8百万台,略低于上季42.7百万台,但按年增长3.0% [3] - 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按年增长5.8%至1,210.6元,创历史新高 [3] -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按年增长8.89%至506.12亿元 [3] - 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由上年同期14.80%下降至12.41%,主要因核心零部件价格上涨 [3] 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 - 季度收入323.39亿元,按年增长58.73%,毛利率25.22%,均创历史新高 [4] - 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增幅高达113.8%,冰箱和空调增速超65%,洗衣机增幅超100% [4] - 可穿戴腕带设备内地出货量排名第二,海外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 [4] 互联网服务业务 - 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19亿,同比增长9.2%,内地月活用户1.81亿,同比增长12.9% [5] - 广告业务收入按年增长19.7%至66亿元,游戏业务收入12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5] - 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按年扩大2.68个百分点至76.93% [5] 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 - 2025年第1季交付75,869辆SU7系列新车,ASP为每辆23.83万元,较2024年上升1.63% [8] - 业务毛利率达23.17%,较2024年第1季12.26%提升10.91个百分点 [8] - 分部经营亏损5亿元,较上季7亿元有所改善 [8] - 截至2025年5月21日SU7系列累计交付量超25.8万台,4月至5月21日交付量约4.53万辆 [1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发布首款自主研发旗舰处理器玄戒O1,采用3nm工艺,集成10核CPU和16核GPU [9] - 推出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集成自研4G基带 [9] - 发布开源大模型Xiaomi MiMo [10] - 推出豪华高性能SUV Xiaomi YU7系列,对标特斯拉Model Y,预计7月上市 [10] 市场与舆论影响 - SU7于3月29日发生事故后舆论风向变化,5月SU7 Ultra因宣传问题引发退订争议 [10] - 截至5月26日SU7 Ultra锁单数超2.3万台,但退订数据未明确 [10] - 管理层表示将全力实现35万辆年度交付目标 [11] - 国家消费支持政策加强,对消费电子和汽车业务有推动作用 [13]
小米玄戒O1发布,赋能“人车家”AI生态进阶
天风证券· 2025-05-25 21: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发布玄戒 O1 芯片及系列搭载产品,以底层芯片为根基向人车家全面生态纵深布局;华为看好 PC 平板混合化及 OLED 在中尺寸的渗透;汽车领域多项利好催化,Robotaxi 商业化加速;消费电子新品发布,屏幕环节重点受益,关注折叠、HUD、叠层 OLED 等产品创新机遇 [4][5][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周观点 小米 - 首款自研 SoC 问世,玄戒 O1 芯片基于第二代 3nm 工艺,在 CPU、GPU 与 ISP 三大核心能力对标苹果 A18 Pro,玄戒 T1 芯片集成 CPU、GPU 及通信基带,实现智能手表 SoC 全栈自主 [12][13] - 自研芯片推动产品换代,小米 15S Pro 内核性能双提升,开启超宽带交互新时代;小米 Pad 7 Ultra 提升加载、多任务与显示性能;小米手表 S4 eSIM 跨生态联动,性能提升且功耗降低 [15][17][20] - 小米 YU7 发布,采用 TCL 华星与华阳集团全新 PHUD 系统,带来全新天际屏全景显示,提升行车安全与驾乘舒适性 [22] 华为 - 18 英寸折叠巨幕,MateBook Fold 展开 18 英寸、合上 13 英寸,搭载双层 OLED+LTPO 技术,显示效果行业领先且护眼 [25][26] - 水滴铰链赋能多角度悬停,采用全新玄武水滴铰链,融合液态金属与三段式阻尼结构,使用更灵活且保护屏幕 [27] - 鸿蒙 PC 版首次现世,搭载鸿蒙 5.0,打通多设备协同,完成鸿蒙生态闭环 [30] 汽车 - 文远知行获 Uber 追加 1 亿美元投资,Robotaxi 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22.3%,同比增长 10.4 个百分点,强化技术认证并深化合作 [34] - 小马智行与 Uber 达成全球战略合作,下半年接入 Uber 平台,2024 年营收增长,此次合作助力全球化商业验证 [37] - 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量产,采用 L5 级全自动驾驶技术,车内空间重新设计为移动休息舱 [39] 面板 - 各应用领域呈现分化特征,电视面板需求回调,5 月产能利用率预计环比下降 6 - 7 个百分点,价格有望平稳;显示器面板维持上涨行情,但涨幅或收窄;笔记本面板市场保持平稳,二季度预计价格稳定 [44][47][48] - TCL 与阿里云达成全栈 AI 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垂直领域专业大模型,助力中国科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50] 本周(5/19 - 5/23)消费电子行情回顾 - 5 月 23 日申万电子行业指数为 4,259.53,本周跌幅 -2.17%,落后于沪深 300 指数;电子板块细分行业全体呈下跌趋势 [55][66] - 本周消费电子板块涨幅前 10 的个股为国光电器、隆扬电子等;跌幅前 10 的个股为鑫汇科、精研科技等 [67]
高盛:小米发布会解读
高盛· 2025-05-23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小米公司维持买入评级,基于SOTP估值法得出12个月目标价为62港元 [9][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发布XRING芯片标志其在未来十年突破芯片、AI和OS等硬核技术的新起点 ,虽近期XRING销量贡献有限,但公司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同时维持与芯片伙伴的合作,还将借助XRING和HyperOS实现软硬件更好集成 ,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用户体验 [2][3] - YU7在尺寸、性能/动力系统和续航方面优于竞品,相比SU7也有多项升级,有望成为中国畅销的高端新能源SUV之一 [4][8] - 小米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品牌和领先的消费AIoT/NEV平台,处于多年生态系统扩张早期,长期来看,其强大的资产负债表、软硬件集成能力和成本优势将增强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有望构建全球最大的消费物理智能生态系统 [26] 相关目录总结 XRING - 发布产品:小米15S Pro搭载XRING O1 SoC,零售价5499 - 5999元;小米Pad 7 Ultra搭载XRING O1 SoC,零售价起于5699元;小米Watch S4 eSIM搭载XRING T1芯片,零售价起于1299元 [11][12] - 研发投入:截至2025年4月自2021年已投入135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超6亿人民币,2025 - 2034年达50亿人民币 [12] - 性能特点:XRING O1基于3nm工艺,有190亿个晶体管,采用十核心布局,配备Mali Immortalis G925 GPU [13] YU7 - 优势方面:尺寸上轴距最长,后排头部和腿部空间优于竞品;性能/动力系统上最高时速快,电机最大功率高于多数竞品;续航上CLTC续航达835km,为中大型纯电动SUV中最长 [16][17][18] - 升级之处:内饰有小米HyperVision HUD等;车身在Moderna平台制造,安全保护增强;电子结构集成多模块,减轻部件重量、降低功耗、延长续航;辅助驾驶配备Nvidia DRIVE Thor芯片和LiDAR [19] 投资分析 - 财务预测:预计2024 - 2027年营收分别为3659.064亿、4747.406亿、6022.437亿和7171.092亿人民币,EBITDA分别为308.212亿、469.427亿、651.036亿和804.206亿人民币,EPS分别为1.07、1.51、2.08和2.58人民币 [30] - 估值方法:采用SOTP估值法,小米核心业务目标12个月远期EV/NOPAT为23倍,小米电动汽车采用DCF估值法估值740亿美元,有10%的控股公司折扣 [27]
美银:小米发布会解读
美银· 2025-05-23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小米公司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63.00港元,当前股价53.20港元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小米,因其电动汽车交付乐观、毛利率高,物联网业务扩张稳健,互联网销售和毛利率不断改善 [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新品发布情况 - 5月22日小米举办新品发布会,自研SoC和SUV发布是两大亮点 [1] - 自研SoC XRING O1(3nm)将搭载于小米15S Pro(售价5499元起)和小米Pad 7 Ultra(售价5699元);还推出带自研4G调制解调器的芯片组XRING T1,搭载于小米Watch S4(售价1299元) [1] - YU7是C级高性能SUV,轴距3000mm,长宽高为4999/1996/1608mm,有标准、Pro和Max三个版本 [2] - 标准款YU7配备96.3 kWh电池组,支持835km CLTC续航;YU7系列最大功率508kW,最大扭矩866Nm,0到100km/h加速仅需3.23秒 [2] - 三款车型均配备1颗英伟达Thor芯片组(700 TOPS)、1个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1个4D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 [2] - 小米强调YU7加强了安全相关功能,并推出新的驾驶培训计划,定价1999元(前10万名小米电动汽车车主免费,此前专业驾驶培训费用为9999元) [2] 公司研发投入情况 - 自2021年重启SoC业务以来,截至2025年4月小米累计投资135亿元,2025年计划投入60亿元,10年投资目标为500亿元 [1] - 公司正在进行自研5G调制解调器的研发,且自研SoC仅用于内部和消费用途,不会与现有供应商产生利益冲突 [1] 公司财务数据情况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净收入(调整后,百万元)|19273|27235|32357|37283|46872| |每股收益|0.69|0.93|1.12|1.42|1.78| |每股收益变化(同比)|605.5%|34.2%|20.5%|26.9%|25.7%| |共识每股收益(Visible Alpha)|/|/|1.37|1.91|2.32| |自由现金流/股|1.41|1.16|1.40|1.50|1.92| |市盈率|70.0x|54.0x|43.9x|34.6x|27.5x| |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49.4x|39.8x|29.6x|23.2x|18.7x| |自由现金流收益率|2.8%|2.3%|2.9%|3.1%|4.0%| [3] 公司其他数据情况 - 预计YU7价格区间为25 - 30万元,2025/26年出货量将分别达到8.5万/26万台 [2] - 2025年预计YU7出货量为8.5万台,总电动汽车销量为35万台 [15] - 预计2025年YU7占电动汽车出货量的24% [19] 公司价格目标依据 - 基于分部加总法(SOTP)设定目标价为63港元,其中核心业务价值为每股29港元(基于2026年预期市盈率22倍),电动汽车价值为每股34港元(基于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上半年预期市销率5倍) [22] 行业投资评级分布情况 电子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 |覆盖范围|数量|百分比|投资银行关系R1|数量|百分比| |----|----|----|----|----|----| |买入|29|50.88%|买入|11|37.93%| |持有|13|22.81%|持有|6|46.15%| |卖出|15|26.32%|卖出|3|20.00%| [43] 全球集团(截至2025年3月31日) |覆盖范围|数量|百分比|投资银行关系R1|数量|百分比| |----|----|----|----|----|----| |买入|1867|54.40%|买入|1108|59.35%| |持有|774|22.55%|持有|466|60.21%| |卖出|791|23.05%|卖出|368|46.52%| [44]
花旗:小米发布会解读
花旗· 2025-05-23 1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小米股票评级为买入,目标价73.50港元,预期股价回报率38.2%,预期股息收益率0.0%,预期总回报率38.2%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小米推出自研3nm SoC Xring O1和手表芯片T1,首款电动SUV YU7亮相,产品发布对小米及智能驾驶/ADAS产业链积极,后续催化剂包括1Q25业绩和2Q25指引、投资者日、YU7正式发布及定价 [1] - 基于法院裁决解除美国投资限制、市场份额意外增长、指数剔除影响消除等因素,看好小米股票,对智能手机业务和毛利率前景更乐观 [23] 各部分总结 公司介绍 - 小米是全球首个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制造商,从MIUI启动器起步,2011年推出小米手机,后涉足IoT市场,产品涵盖生活方式产品、家电和电动汽车 [22] 研发投入 - 2026 - 2030年计划研发投入200亿元,是过去五年的两倍;自2021年XRing项目启动,计划至少投入10年、50亿元;截至2025年4月,XRing已投入13.5亿元,预计2025年XRing研发超6亿元 [7] 芯片介绍 - XRing O1采用3nm技术,有190亿个晶体管,芯片尺寸109mm²,基于Arm计算平台,采用10核设计,安兔兔跑分超300万分,CPU和GPU性能表现优秀;同时推出4G基带芯片XRing T1 [8] 产品发布 - 小米15S Pro、Pad 7 Ultra搭载XRing O1,Watch S4搭载XRing T1,Civi 5 Pro搭载骁龙8s Gen 4,各产品有不同配置和起售价,且均可享受中国补贴 [9] - 小米首款电动SUV YU7系列将搭载Nvidia Drive AGX Thor(700 TOPS),配备多种传感器,采用800V高压平台,充电速度快,价格7月公布,预计2025年电动汽车出货量40万辆 [10] 财务情况 |年份|净利润(百万元人民币)|摊薄每股收益(人民币)|每股收益增长率(%)|市盈率(x)|市净率(x)|净资产收益率(%)|股息收益率(%)| | ---- | ---- | ---- | ---- | ---- | ---- | ---- | ---- | |2023A|19,273|0.763|128.2|64.1|7.4|12.5|na| |2024A|27,235|1.075|41.0|45.5|6.5|15.4|na| |2025E|44,369|1.752|62.9|27.9|5.3|21.1|na| |2026E|57,570|2.273|29.8|21.5|4.3|22.3|na| |2027E|73,838|2.916|28.3|16.8|3.4|23.1|na|[3] 相关公司估值 - 舜宇光学科技目标价98港元,基于2025年预期市盈率27.7倍,反映智能汽车、XR和机器视觉带来的新相机周期 [26] - 韦尔股份目标价180元,基于2025年预期市盈率50倍,受益于汽车市场份额增长和半导体国产化趋势 [29]
今夜 雷军刷屏!
中国基金报· 2025-05-23 00:13
小米玄戒芯片发布 - 小米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在109mm²空间内集成190亿晶体管 [3] - 玄戒O1采用十核四丛集CPU架构,包含2颗Cortex-X925超大核(主频3.9GHz)、4颗Cortex-A725性能大核、2颗低频Cortex-A725能效大核和2颗Cortex-A520超级能效核心 [6] - 公司称玄戒O1整机CPU性能已进入第一梯队,目前实现量产并搭载于Xiaomi 15S Pro和Xiaomi Pad 7 Ultra [8] - 同步发布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集成小米首款4G基带,支持eSIM独立通信 [8] 芯片战略布局 - 公司芯片研发已持续11年,计划至少投资十年和500亿元 [9] - 截至2025年4月,芯片研发投入达135亿元,团队规模超2500人 [13] - 芯片业务从属于手机部,实现系统级垂直整合以提升用户体验 [13] - 玄戒系列发布补足了OS、AI、芯片三大底层技术拼图,是迈向硬核科技领导者的开端 [13] 市场影响与定位 - 小米成为全球唯四、国产唯二拥有核心自研芯片的手机品牌 [8] - 自研芯片有助于提升高端手机综合体验,为6000元以上高端市场提供基础要素 [14] - 旗舰SOC芯片发布被视为用户"破圈"机会,将增强公司在科技消费品领域的护城河 [14] 产品发布会信息 - 5月22日在北京召开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主题为"新起点" [4] - 除玄戒芯片外,还发布小米15S Pro等三款搭载芯片产品,并首次亮相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未公布价格) [4]
小米造芯不易
北京商报· 2025-05-22 23:20
芯片研发进展 - 公司推出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和首款长续航4G手表芯片玄戒T1,其中玄戒O1研发历时四年,采用第二代3nm工艺,在109mm²空间内集成190亿晶体管,CPU配置包括2颗Cortex-X925超大核、4颗Cortex-A725性能大核等 [1][4] - 玄戒O1已实现量产,搭载于Xiaomi 15S Pro和Xiaomi Pad 7 Ultra,玄戒T1则用于Xiaomi Watch S4"15周年纪念版",支持eSIM独立通信并提供9天续航 [5][6] - 公司芯片研发累计投入达135亿元,2025年预算超60亿元,未来十年计划投入500亿元,团队规模超2500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80% [1][7] 芯片业务战略 - 公司2014年启动芯片业务,2017年推出澎湃S1后暂停SoC研发转向小芯片路线,2021年重启大芯片业务并同步推进造车项目 [7] - 雷军强调芯片是硬核科技公司的必经之路,但大芯片需在1-2年内实现千万级销量才能盈利,3nm芯片单代研发成本约10亿美元,100万台销量下单片研发成本超1000美元 [7][8] - 分析师指出小米在手机芯片领域仍为追赶者,量产成功仅是开始,后续将面临市场竞争和产品体验考验 [8] 新能源汽车发布 - 公司推出豪华高性能SUV小米YU7,基于SU7重新设计,提供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等版本,最高续航835km,搭载96 3kWh磷酸铁锂电池和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15分钟补能620km [9] - YU7车身尺寸为中大型SUV级别(车长5米/轴距3米/车宽2米),雷军明确价格高于19 9万元但未公布具体数字 [9] 其他产品更新 - 发布会同步推出手机、Pad、手表新品及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 [10]
小米自研芯片发布,细节全披露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2 20:27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 - 小米正式发布自研旗舰芯片"玄戒O1",采用台积电N3E工艺,在109平方毫米上集成190亿晶体管 [1] - CPU采用"四丛十核"设计:2颗X925超大核(3.9Ghz)+4颗A725性能大核(3.4Ghz)+2颗低频A725能效大核(1.9Ghz)+2颗A520超级能效核(1.8Ghz) [1] - GPU采用16核心G925,性能较前代大幅提升 [1] - 集成自研ISP、NPU、深度安全架构和PMIC,整体性能与高通/联发科当代旗舰相当 [1] - 芯片将应用于小米15S Pro和xiaomi Pad 7 Ultra [11] 小米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9月澎湃项目立项,2017年推出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台积电28nm工艺) [3] - 澎湃S1采用4+4大小核A53架构,大核2.2GHz,小核1.4GHz,GPU为Mali T860 MP4 [3] - 初期研发遇挫后转向自研小芯片:澎湃C(ISP)、P(快充)、G(电池管理)、T(天线增强)系列 [4] - 2021年初同时决策造车和重启大芯片研发,12月成立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 [4] - 玄戒O1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团队超2500人,2024年预计研发投入超60亿元 [5] 芯片技术细节 - CPU频率优化:通过AI寻优、自研标准单元等技术将X925超频至3.9GHz(高于Arm官方3.8GHz) [7] - 功耗控制:采用四级低功耗架构,集成90+独立电源,实现业界最低0.46v电压设计 [8] - 自研ISP:第四代C4 ISP支持三段式处理器管理,3A性能提升,新增HDR融合和AI降噪单元 [10] - 自研NPU:六核设计算力达44TOPS,配备10MB专属缓存,支持多算法并行计算 [10] - 安全架构:通过CCRA EAL5+认证的深度安全架构 [11] 未来发展 - 目前未集成自研5G基带,但已推出集成自研4G基带的玄戒T1手表芯片 [13] - 公司持续投入基带研发,为未来手机Modem做准备 [13] - 计划通过多终端设备销售平衡高端芯片研发成本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