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hone16
icon
搜索文档
实探苹果北京门店:iPhone17系列现货售罄,黄牛加价最高达千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9 12:50
2025.09.19 本文字数:559,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记者注意到,店内对iPhone16的价格进行了下调,目前仅128GB版本在售,售价为5399元。该款产品 2024年发售价为5999元。店员称iPhone16pro现已停产。 微信编辑| 苏小 9月19日,iPhone17系列新品正式开售,引发市场关注。今天上午9点多,第一财经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一 家苹果门店外,店外不少黄牛堆放着苹果纸袋和未拆封的iPhone17系列手机,正在进行加价售卖,不时 有闪送人员接单。记者了解到其中,pro 256G版本加价约300-400元,而17pro max的1T款加价幅度更是 高达1000元。 (注:我们会对线索进行核实。您的隐私将严格保密。) 0:00 平时10点开门的苹果门店,今天提前至8点开门。店员透露,在早上开门前,早上5、6点钟,门外就已 经开始有人排队,其中不少是已经预定前来取货的用户。 不过iPhone air并未在店内展示,这款产品尚未正式发售。门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门店所有17系列现 货均已售罄,即便现在预定,最早也要到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才能拿到现货。 第一财经持续追踪财经热点。若您掌握公司动态 ...
加拿大留子回国买iPhone,“反向海淘”的苹果,有多香?
创业邦· 2025-09-14 11:15
iPhone17发布市场反应 - iPhone17系列被称为"近几年最有诚意"的产品 引发用户换机潮 [6] - 天猫官方旗舰店首日预约量同比增长近3倍 京东平台6小时预约总量突破200万 [6] 跨地区代购新趋势 - 出现从港澳台"反向代购"现象 消费者愿支付上千元溢价 [8] - 代购需求激增 留学生发布代购帖一小时内私信爆满 [8][9] - 代购费集中在300-500元区间 部分专业代购溢价达400-700元 [13][17] 版本差异驱动购买行为 - 加拿大版取消实体SIM卡槽 仅支持eSIM 促使留学生转向澳版/欧版 [11][12] - 港版iPhone17的512G版本比内地便宜约140元 1T版本价差超1000元 [17] - 海南免税店iPhone16系列现价低于百亿补贴 成为性价比选择 [19][25] 历史沿袭与需求演变 - iPhone4时代水货价格达8000元 相当于当时两个月工资 [23] - 2018年起代购渠道多元化 新增"琼版iPhone"免税渠道 [23] - 2022年因关税政策出现反向代购 当前主要受配置差异驱动 [27] 产品特性与品牌效应 - 国行版本缺少苹果AI功能 促使消费者转向海外版本 [27] - 不同版本存在网络支持/保修政策差异 消费者会精细比较 [9] - iPhone已成为具有社交属性的文化符号 第一时间获取新机形成社交资本 [27] 产业链生态特征 - 黄牛视iPhone为"硬通货" 预计iPhone17需求超过去年同期 [21] - 美版iPhone存在后开卡槽的魔改版本 价格200-300元但影响防水和保修 [29][31] - 代购行为涉及海关风险 个人代购多限制在1-2台设备 [32] 售后服务局限 - 除港澳版外 海外版iPhone无法在中国大陆享受官方保修 [33] - 硬件故障需第三方维修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33] - 消费者为特定功能愿意承担售后风险 但强调产品需具备足够吸引力 [33]
苹果(AAPL.US)在华首次关闭零售店 未来一年拟开设更多新店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15:20
零售店调整 - 苹果将首次关闭中国大连百年城零售店 计划于2025年8月9日停止营业 关闭原因是该商场已有多个零售商撤出[1] - 苹果在大中华区拥有56家零售店 占全球530多家门店的10%以上[1] - 公司计划8月16日在深圳前海万象汇开设新店 未来一年还将在北京和上海增设门店 今年1月已在安徽开设新店[1] - 全球扩张方面 苹果计划在底特律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开设新店 今年7月在日本大阪 1月在迈阿密开设新店 去年在马来西亚开设首家零售店[1] - 苹果同时宣布关闭英国布里斯托门店 以及密歇根州Partridge Creek和悉尼Hornsby门店[2] 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25财年第二财季营收953 59亿美元(同比+5%) 净利润247 80亿美元(同比+5%)[2] - 大中华区营收160 02亿美元(同比-2%) 是三大主要市场中唯一下滑地区[2] - 中国市场iPhone销量同比增长8% 为2023年第二季以来首次增长 主要受益于电商平台对iPhone16的折扣促销和以旧换新政策[2] - 华为第二季度中国销量同比增长12% 市占率第一 Vivo第二 苹果排名第三[2] 战略调整 - 自疫情以来 苹果整体零售扩张速度放缓 更多资源投入印度和沙特等市场的线上零售商店建设 并对老旧门店进行改造搬迁[1] - 公司在续签租赁合同时表现更为谨慎[2] - 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但iPhone销量恢复增长对投资者构成利好[3] - 截至周一美股收盘 苹果股价年内累计下跌约14%[3]
上斗鱼,看LPL!2025 LPL第三赛段本周末热血来袭
格隆汇· 2025-07-17 14:32
赛事直播安排 - LPL第三赛段将于7月19日开赛 14支战队争夺2025赛季总冠军 [1] - 赛程分为三阶段:7月19日至8月27日为组内赛 BO3双循环 登峰组与涅槃组对决 [3] - 骑士之路阶段将进行登峰组后4名与涅槃组前4名的BO5生死战 [3] - 季后赛于9月7日开启 8支战队通过BO5双败淘汰赛争夺总冠军 [3] 赛事看点 - IG与TES的压轴战成为焦点 TheShy和Rookie回归后的IG面临关键考验 [3] - WBG对战FPX的比赛充满戏剧性 Tian与老东家的对决引发观众遐想 [3] - 斗鱼人气主播Doinb将"双线作战" 同时参与解说和随NIP战队征战 [4] 平台直播特色 - 斗鱼将全程直播LPL赛事 提供二路解说及弹幕互动特色体验 [1] - 二路解说阵容包括小伞、Doinb、ICON等头部主播 覆盖"老中青"三代玩家 [4] - 解说团队将提供职业级战术分析和趣味互动 增加观赛维度 [4] - 平台设置丰富互动玩法 观众可赢取iPhone16、现金红包等豪华大礼 [4] 平台战略 - 斗鱼坚持"选择性采买版权"战略 平衡内容成本与用户需求 [5] - 平台注重头部赛事版权与个性化二路内容相结合 发挥主播资源优势 [5] - 通过赛事OB、赛后复盘等环节持续与用户互动 丰富内容生态 [5] - 本次LPL赛事将呈现"官方赛事+自制内容"的独特电竞体验 [5]
华为4年多来重回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榜首
日经中文网· 2025-07-17 11:31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分析 - 中国4~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至6900万部 时隔6个季度出现负增长 [1] - 华为以1250万部出货量位居第一 时隔4年多重回榜首 [1] - vivo和OPPO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小米以3%的出货量增长成为前五名中唯一正增长的厂商 [1] - 苹果排名第五 通过调整iPhone16系列价格至补贴范围来减缓出货量下滑 [2] 市场竞争格局 - 华为重回首位得益于"品牌强力宣传和有效出货政策" [1] - 小米凭借低价产品策略获得价格敏感消费者支持 [1] - 苹果面临中国本土品牌的持续挤压 [2] 市场环境与趋势 - 中国政府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效果逐渐减弱 部分地方政府补贴使用存在混乱 [1] - 厂商通过618促销活动和分阶段减少出货来推进去库存 [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市场将继续低迷 经济环境严峻导致消费者需求难以大幅提升 [2]
从黄金时代走向十字路口,果链上的“三张画像”
北京商报· 2025-07-14 22:33
行业转型背景 - 蓝思科技、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作为"果链三巨头"面临业务"去苹果化"趋势,战略选择出现分化 [2] - 行业需求周期性波动、供应链全球化调整及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加剧推动企业转型 [2] - 头部果链企业在依赖与自主发展间进行战略权衡 [4] 蓝思科技转型路径 - 2025年7月9日完成港股上市,发行2.62亿股,发行价18.18港元/股,集资47.68亿港元,香港公开发售获462.76倍认购 [5] - 2024年营收698.97亿元(+28.27%),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19.94%),苹果收入占比从2022年71%降至2024年49.5% [6] - 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营收59.35亿元(+18.7%),中控模组、智能B柱等产品放量 [6] - 成为智元机器人核心供应商,提供关节模组等零部件,AR眼镜领域实现全链条覆盖 [7] 立讯精密战略布局 - 2025年7月2日公告筹划H股上市,强化全球化布局 [10] - 2024年营收2687.9亿元(+15.9%),归母净利润133.7亿元(+22%) [10] - 消费电子业务占比83.4%,汽车互联产品营收137.6亿元(+48.7%),通过收购Leoni切入顶级车企供应链 [11] - 过去五年苹果业务规模增长5倍,主导iPhone16等机型生产 [13] 歌尔股份业务调整 - 2025年1月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上市,3月获证监会接收材料 [15] - 2024年营收1009.54亿元(+2.41%),归母净利润26.65亿元(+114.93%),毛利率提升2.14个百分点至11.09% [16] - 聚焦AI智能硬件,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0% [16][17] - 声学器件技术积累助力在音响供应链占据优势 [17] 市场环境变化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6.1%),带动精密零组件市场回暖 [16] - AI智能眼镜等新兴硬件催生光学、微显示等技术创新 [17] -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凸显 [18]
苹果官网上线国补
快讯· 2025-06-24 10:43
苹果指定商品享受国家补贴 - 苹果官网显示指定商品享受国家补贴 仅限App Store零售店(上海)及在线商店(北京收货地址) [1] - 指定产品包括iPhone16和iPhone15等 [1]
Counterpoint Research:iPhone在4-5月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5% 美国与中国市场为主要增长动力
智通财经· 2025-06-19 11:02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表现 - iPhone在2025年4-5月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5%,创下后疫情时代以来该时期市场占有率的最高纪录 [1] - 美国与中国市场是增长主要动力,终结过去三年销售淡季的下滑趋势,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中国市场表现突出,5月重返市场占有率榜首,逆转了此前份额连续下跌的局势 [1] 区域市场分析 - 日本、印度及中东高端市场实现两位数增长,支撑了美中两大核心市场的稳健表现 [6] - 日本市场对iPhone需求明显回升,iPhone16e以小屏设计和亲民价格深得消费者青睐,基础款iPhone16与老机型iPhone14销售大增 [11] - 印度市场持续高速扩张,iPhone成为科技爱好者最向往的科技产品,iOS生态系统吸引用户加入 [12] 市场趋势与分析师观点 - 美国市场因关税焦虑可能出现提前购买行为,中国市场政府补贴政策与促销优惠可能进一步激发iPhone消费需求 [10] - 中美市场对iPhone的需求回升表明,Agentic AI尚未成为影响购买的关键因素,Apple争取到关键窗口期推出Siri升级与突破性体验 [10] - iPhone在印度的短期销量增长由高端体验需求推动,但配件与服务才是长期增长的关键 [12]
5月苹果iPhone中国销量升至第一
快讯· 2025-06-13 17:25
中国市场表现 - 5月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上升至第一位 [1] - 中国电子商务平台对苹果最新的iPhone16机型提供高达2530元的折扣 [1] - 苹果在中国面对来自国内竞争对手的日益激烈的竞争 采取减价措施以保持竞争力 [1] 全球销量增长 - 4月和5月期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5% 是自新冠疫情以来该科技巨头在这两个月期间的最强劲表现 [1] - 全球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苹果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市场恢复增长 [1] - 在日本 印度和中东市场也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1] 分析师观点 - 第二季iPhone的表现目前看来很有希望 但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市场决定其走势 [1] - 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关税规避者的帮助 [1]
天天抢免单、低价无套路,分期乐商城开启618嗨购季
新浪证券· 2025-05-26 10:24
促销活动概况 - 公司启动"618嗨购季"超级大促活动 持续32天 分为开售期 爆发期 轮动期 巅峰期 返场期五个阶段 [1] - 活动提供官方立减低至五折 680元券包 全程价保等优惠 开售期额外提供免单满减优惠券 [1] - 本次618是公司持续时间最长 力度最大的一届 参与商品数量规模达近年之最 [3] 促销策略与效果 - 通过"工厂店"和"甄品惠"模式实现"好价+好物"策略 520礼遇季期间成交订单数环比增长超20% 成交额环比增长20% [3] - 甄品惠成交金额环比提升21% 工厂店成交单数环比提升10% 三四线城市环比增长20% [3] - 轮动期设置多个品类主题日 包括手机品类日 数码家电品类日等 活动补贴品类持续扩大 [3] - 设置两次超级爆发期 用户可叠加红包雨 大额券等多重优惠 [3] 用户特征与消费行为 - 主要用户为18-27岁年轻人 70%为男性 集中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 [4] - 92%用户使用跨店满减券和品类折扣券组合叠加 人均节省预算超300元 [4] - 分期专享提额和限时免息优惠有效降低消费门槛 如iPhone16月供低至500多元 [4] 供应链与商业模式 - 商品供应链覆盖数码 美妆 珠宝 家电等4700个知名品牌 服务两亿消费人群 [5] - "工厂店"模式覆盖366个细分行业 近33万款商品 "甄品惠"重点引入品牌服饰 电竞体育等一级授权供应商 [5] - 保持稀缺货源和首批货源供给优势 苹果 华为 小米等旗舰新品在公司平台首发 [4][5] 公司战略方向 - 持续完善商品供应链 深入挖掘年轻消费者潜力 响应促进消费政策号召 [5] - 战略聚焦品牌品质和高性价比 通过源头工厂直销和平台品质甄选满足差异化需求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