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

搜索文档
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9月10日于上期所上市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上市 - 上海期货交易所将于2025年9月10日挂牌交易胶版印刷纸期货及燃料油、石油沥青和纸浆期权 胶版印刷纸期权将于同日21时挂牌交易 [1] - 胶版印刷纸是文化印刷用纸的典型代表 主要以漂白木浆为原料制成 广泛应用于图书、笔记本等领域 具有市场体量大、标准化程度高、价格波动大等特点 [1] -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胶版印刷纸生产国和消费国 2024年胶版印刷纸产量948万吨 表观消费量871万吨 [1] 市场规模与产业价值 - 中国胶版印刷纸市场规模接近500亿元 [2] - 推出胶版印刷纸期货和期权将填补文化用纸金融衍生品的空白 与现有纸浆期货形成"浆—纸"一体化风险管理链条 [2] - 该品种将助力企业通过套保应对原材料成本波动和产成品价格的不确定性 [2] 交易规则调整 - 胶版印刷纸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从征求意见稿的20吨/手调整为40吨/手 [3] - 交割单位与交易单位一致 调整为每一标准仓单40吨 与下游采购习惯及现货贸易主流运输方式相匹配 [3] - 调整目的是通过适当提高交易者参与门槛 优化品种交易者结构 维护市场稳健运行 [3] 行业影响与定价机制 - 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上市将推动建立公正客观的定价体系 打造国内外贸易定价的重要参考基准 [2] - 公开透明的价格发现功能将成为行业的"锚定器" 提升现货定价效率 引导企业优化生产计划 [2] - 产业链企业可运用该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锁定经营利润 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2]
增强法治保障 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今年3月26日,最高检专门召开会议,对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进 行部署。截至7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解除返还违法"查扣冻"12.7亿余元。 (上接1版) 近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司法局大川司法所成功调解了一起合同纠纷。 某快递分包公司因更换新库房导致运营成本上升,单方面决定下调派费,并要求快递驿站更换运营程 序。快递驿站表示不满,双方矛盾持续升级,对区域快递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了解情况后,大川司法所联合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启动"三所联动"机制:派出所民警进行详细了解和记 录,并稳定双方情绪;司法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润滑剂"作用,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律师从法 律风险、违约责任等角度提供建议,引导双方理性解决纠纷。经过多轮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初步共 识。 中小微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找到公约数、实现共赢是化解纠纷的最优选。 今年3月以来,司法部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行政检查数量 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入企入户检查减少48.3万次。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各项便民利企工作,畅通警企沟通渠道,推出一系列助企 ...
创新破万“卷”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核心观点 - 民营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正通过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困境 [1] - 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在细分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如珠海冠宇笔记本电脑锂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 平板电脑电池全球第二 [2] - 企业通过攻克关键材料、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服务国家重大工程等方式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引领的转型 [1] 企业创新案例 - 金盘科技通过刷新行业参数、数字化赋能制造和前瞻布局持续进化 创新势能催生新增长点 [1] - 鹿山新材从创业初期坚持技术创新 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后服务国家重大工程 并攻克锂电池关键材料 [1] - 珠海冠宇专注于主业技术创新迭代 笔记本电脑锂电池全球出货量第一 平板电脑电池全球第二 [2] 行业趋势 -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重塑 关键领域技术壁垒高筑 自主创新成为国家发展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核心命题 [1] - 民营企业凭借天然敏锐性和坚韧性 挺立在自主创新潮头浪尖 通过技术创新拓宽穿越周期的成长路径 [1] - 企业通过"啃硬骨头"式攻坚克难积淀创新势能 最终探寻到未来发展方向 [1]
高歌猛进 A股盘中刷新多项纪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创近十年来新高,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创2023年5月和2023年2月以来新高 [4] - 沪深两市单日成交总额达2.76万亿元,为历史第三高,仅次于去年10月8日的3.45万亿元和10月9日的2.94万亿元 [4] - A股总市值早盘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收盘报99.86万亿元,年内累计增长14.18万亿元,增幅16.55% [4] 资金动向 - 居民存款7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新增2.14万亿元创2015年以来同期最高 [6][7] - 两融余额连续5日超2万亿元达20485.99亿元,6月下旬以来增长超2400亿元,两融交易占比接近2016年以来高位 [6] - 东方财富经纪业务股基交易额同比大增74%至16.03万亿元,反映个人投资者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 [9] 行业热点 - AI硬件赛道表现强势,液冷服务器概念股高澜股份等多股涨停,PCB/CPO等细分领域涨幅居前 [8] - 工业富联Q2净利润同比增51%至68.83亿元,GB300服务器新品进入量产阶段 [8] - 生益电子净利润同比增452%至5.31亿元,计划投资17.5亿元扩产高多层算力电路板 [8] - 券商板块8月累计涨近10%,长城证券4连板,东方财富8月涨幅近20% [9] 驱动因素 - 私人部门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倾斜,权益市场回报率上升推动非银存款增长 [5][7] - "固收+"基金回暖及私募规模增长成为增量资金重要来源,市场情绪未达历史极值 [7][10] - 当前行情处于风险偏好修复阶段,场外资金通过保险/理财等渠道流入股市 [10][11] 后市研判 - 中信证券认为赚钱效应将持续吸引场外资金,推升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 [11] - 天风证券提示指数突破后波动率可能放大,建议稳扎稳打 [11] - 股权风险溢价(ERP)指标是衡量股债性价比的关键观测指标 [10][11]
实探营业部两融咨询开户——“我今天键盘都快敲出火星子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刘禹希 记者 徐蔚 上述营业部负责人介绍,从资金动向看,两融投资者的交易活跃度与持仓结构呈现"双优化"特征。一方 面,短期交易型投资者更倾向于借助两融工具捕捉市场热点,行业轮动中的医药、科技等板块成为资金 流入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长期价值型投资者通过两融加配高股息、低估值的蓝筹标的,以平衡组合 收益与风险。 杠杆结构优化显现新生态 在这轮两融业务热潮背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由市场短期热度驱动的"脉冲式"活跃,当前的业务升温呈现 新特征——杠杆结构优化、增量资金多元、监管机制成熟的新市场生态,成为支撑业务持续活跃的核心 动力。 华西证券非银分析师罗惠洲在研报中表示,与十年前相比,此次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所处的市场生态 已发生深刻变革,政策更加完善,资金更加稳健,投向更加精准,呈现明显的价值投资倾向,向上的动 能具有更加扎实的市场基础。 这并非个例。近期,市场赚钱效应的释放直接带动融资融券(简称 "两融")业务进入"升温通道"。据 多家券商一线业务人员反馈,近一个月,投资者对两融工具的关注度显著上升,不少券商营业部单月新 增开户数环比增幅超30%。8月13日以来,单日参与两融交易的投资者数量持续维持在50万名以上 ...
谁在主导 谁能主导 谁将主导 A股定价权三问?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约19% [2] - 11只基金实现净值翻倍 历史上"翻倍基"仅出现在2006-2007年、2009年、2014-2015年及2019-2021年行情中 [2][10] - 发行规模超20亿元的权益类基金批量出现 包括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中欧核心智选混合等产品 [10] 上证指数创十年新高 - 8月18日上证指数触及3745.94点 创近十年新高 [6][7] - 自4月初以来指数日涨幅未超2% 但已悄然突破3700点 [6] - 杠杆资金驱动市场火热 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后持续上行 [8] 资金面分析 - 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 显示储蓄资金通过基金股票流入资本市场 [8] - 股票型ETF成交活跃 8月18日成交达1454.54亿元 仅次于4月7日和8日 [8] - 个人投资者频繁现身新发ETF前十大持有人 如易方达创业板50ETF九位个人投资者上榜 [8] - 外资关注度上升 沪深股通成交额加速上行 但海外主动基金仍小幅净流出0.3亿美元 [9]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比例升至8.4% 政策推动下投资行为更趋积极 [9] 增量资金展望 - 公募基金有望成为增量资金主力 6月机构新增开户数已恢复至2021年高位水平 [11] - 下半年高利率存款到期将支撑居民存款搬家 保险社保资金有望成为市场"压舱石" [12] - MSCI等国际指数提高A股纳入因子将带来外资被动资金长期流入 [12] 机构投资动向 - 近1个月机构调研超1.4万次 富国刘莉莉、汇添富胡昕炜等知名基金经理参与上市公司调研 [13] - 基金经理优化组合配置 增加AI电力设备、固态电池材料等板块比例 [13] - 市场关注AI产业链、创新药、军工等大产业趋势板块 但需警惕估值过高风险 [14]
海外长钱在路上 瞄准中国核心优势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提升 - 下半年以来外资机构合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524次 涉及509家公司 [9] - 海外大型主权基金开始关注中国资产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显著提升 [9] - 外资投资决策流程较以往缩短近三成 配置型外资机构陆续申购多头策略基金 [11] - 外资在A股的参与度持续回升 北向资金成交占全A股市场成交比例提升 [11] 中国资产表现及驱动因素 - 上证指数涨超11% 深证成指涨超13% 创业板指涨超21% [10] - 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分别攀升至近4年高点和年内新高 [10] - 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和政策端持续发力是A股和港股走强的有力支撑 [10] - 中国科技创新活力涌现 从进口驱动转向净出口驱动模式 [10] 外资关注方向 - 外资调研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和仪器 电子元件 工业机械 集成电路 医药等板块 [13] - 华明装备获得88家外资机构调研 在外资调研排行榜中排名第一 [13] - 能够稳定分红的高息股和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成长股最受青睐 [14] - 创新药 科技等中国核心优势产业备受外资关注 [9] 外资配置趋势 - 海外长钱有望构成中国市场震荡向上的重要推动力 [12] - 外资当前配置水平仍处于保守区间 显著的配置缺口或为市场后续上涨提供持续动能 [12] -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持续取得成果 国际投资者会不断提高对中国股票的配置 [12] - 市场行情将呈现"红利搭台 优质科技唱戏"的格局 [14]
安徽省与优强企业考察团投资对接会举行 王清宪与考察团一行座谈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此次优强企业考察团由上海证券报社组织发起,由近80家新兴产业领域上市公司、行业优势企业及金融 机构等组成,重点来皖考察投资、洽谈合作。 王清宪在座谈时指出,安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 位,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优化创新、产业、人才与资本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打 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体现安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希望各位企业家、投资人 以此次考察为契机,找准双方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的契合点,推动更多项目布局安徽,实现互利共赢、 协同发展。 ◎据安徽日报 考察团一行表示,安徽的创新活力、产业实力、营商环境令人印象深刻,发展态势和前景令人振奋,将 深入考察对接,积极推动合作落地,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在皖互动耦合、实现增值,共同 提升现代产业竞争力。 8月17日上午,安徽省与优强企业考察团投资对接会在合肥举行。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与考察团一行座 谈。安徽省副省长张曙光参加座谈并主持对接会。 对接会上,安徽省委金融办、上海证券报、安徽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安徽省新兴 产业推进组办公室、有关市负责同志参加。 张曙光在投资对接 ...
昨日A股盘中刷新多项纪录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指数表现 - 上证指数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越过2021年2月高点,创出近十年来新高 [1] - 深证成指突破2024年10月高点,创出2023年5月以来新高 [1] - 创业板指突破2024年10月高点,创出2023年2月以来新高 [1] 市场量能 - 沪深两市成交额开盘40分钟突破1万亿元,午后不到半小时突破2万亿元 [1] - 截至收盘两市合计成交2.76万亿元,较上周五放量超5000亿元 [1] - 成交额为历史第三高,仅次于去年10月8日(3.45万亿元)和去年10月9日(2.94万亿元) [1] 市值变化 - A股总市值早盘突破100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1] - 截至收盘A股总市值为99.86万亿元 [1] - 今年以来累计扩张14.18万亿元,增幅约为16.55% [1]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金融支持不断加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8-19 03:17
◎记者 张琼斯 今年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等金融总量稳步增长,为实体经济运行营 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 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 外贸等"。 近期,各地金融管理部门围绕地方经济与产业特点出台针对性举措,金融机构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强化服 务能力,共同落实落细稳经济各项存量与增量政策。 促消费扩内需 消费贷款"国补"出炉 着眼于支持促消费、扩内需,8月12日,多部门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 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 本。 这两项被称为消费贷款"国补"的新政策,得到了快速响应。作为贴息政策经办机构,商业银行、消费金 融公司等已发布相关贴息工作公告。 为提升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强度精度效度,央行等七部门8月公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 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制造业 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