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日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即需、即买、即用 消费者更关注“质价比”
消费日报网· 2025-07-01 10:29
电商行业趋势 - 今年"618"是近三年增速最快的促销活动,整体GMV同比增长10%,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创新高 [1][7] - 促销机制出现重大变革:活动周期延长至40天(5月13日-6月20日),促销频次增加(如淘宝至少三次大规模优惠活动) [2][5] - 平台简化促销规则,取消复杂满减机制,改为单品直接折扣(最低八五折至五折),降低消费者决策成本 [5][6]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消费群体偏好"即需即买"模式,不再集中囤货,符合极简生活理念 [3][5] - 消费者更关注产品品质与服务,在合理价格范围内追求"性价比"和"质价比" [6][9] - 即时零售呈现加速渗透态势,销售额达296亿元(同比增长18.7%),"即需即买"成为新常态 [9][10] 平台战略调整 - 平台通过"分时段运营"缓解流量压力,拉长用户参与周期提升粘性 [2] - 促销机制变革源于消费者抵触复杂玩法与平台运营优化的双向驱动 [8] - 行业从"全网最低价"内卷转向"价值竞争",政策引导下更注重新品孵化和用户沉淀 [8] 行业数据表现 - 京东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天猫453个品牌成交额破亿元(同比增长24%) [7] - 综合电商销售总额8556亿元(同比增长15.2%),3C数码行业表现强劲(苹果成交额20分钟超去年首日全天) [7][9] - 家电、美妆、服饰行业同比增速显著,游戏本、高端耳机/音箱、智能机器人等趋势单品增长迅猛 [7] 未来发展方向 - 消费模式将呈现三大趋势:决策理性化、服务便捷化(即时零售与AI导购)、需求个性化 [10] - 行业从"流量粗放竞争"转向"价值精耕",竞争核心聚焦供应链柔性、数据洞察和全渠道服务 [10] - 技术驱动型企业更具优势,高端市场比拼品质与服务,大众市场强调效率与性价比 [10]
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升级为稳就业注入“精准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30 10:45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改革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服务举措,旨在构建更加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数字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 - 改革重点从"兜底托底"向"提质赋能"转变,包括城乡一体化布局、服务事项统一标准、构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推行全国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等 [1] - 统一全国视觉识别系统和服务清单可降低"信息门槛",合理布局区域服务中心将打破服务"孤岛",推动跨区域服务无缝衔接 [1] 服务模式创新 - 提出组织"小而专"的现场招聘会,强调"精匹配"而非"小规模",基于市场与个体画像推出定制化服务 [2] - 开展"求职就业画像",通过面对面交流、职业素质测评等方式判定就业困难类型,进行分层分类帮扶 [2] - 服务模式从依赖登记认定转向"主动发现、动态调整",增强服务温度与针对性 [2] 数字化转型 - 强调构建"全国集中管理、部省协同联动、数据实时更新"的就业信息资源库,推动"人工智能+就业"与"数智平台"建设 [2] - 政策"计算器"和"直补快办"机制可将复杂政策转化为简单操作指引和系统自动判断,提升办事效率 [3] - 通过就业大数据实时分析,帮助地方政府精准掌握结构性失业群体、监测就业形势波动、调整产业与技能对接方式 [3] 服务体系价值 - 就业公共服务不仅帮助"找到工作",更在于帮助人们看见机会、提升能力、实现选择权 [3] - 构建温暖、便捷、有力的就业服务体系是走向高质量就业、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一步 [3] - 让每位劳动者感受到"被服务"是公共就业服务的真正温度所在 [3]
真皮标志新标牌发布
消费日报网· 2025-06-30 10:39
新标牌发布 - 真皮标志新标牌以"天然、舒适、久远"为核心内涵,融合数字防伪科技、溯源功能与生态理念 [1] - 新标牌采用"一物一码"螺旋彩码专利防伪技术,消费者可扫码识别产品真伪并获取生产企业、品牌、材料等溯源信息 [1] - 新版标牌实行生态皮革制品标和普标的分级管理,回应消费者对绿色生态产品的需求 [1] 管理规范升级 - 《真皮标志产品管理规范》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毛皮)认定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同步发布,为新标牌实施提供分级管理依据 [2] - 生态皮革制品标要求企业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化学指标部分高于国标和行标,强化对清洁生产、化学物质含量的管控 [2] - 分级管理模式打破一刀切管理,引导行业使用绿色生态原材料 [2] 行业背景与影响 - 真皮标志1994年注册为国家证明商标,迄今461个品牌获使用资格,定位为天然头层皮革/毛皮制作的中高档优质产品 [3] - 中国是全球皮革业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但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新标牌旨在赋能品牌升级并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3] - 产业链具备全球韧性和快速反应力,新标牌通过科技与品质结合适应市场新趋势 [3]
中国潮玩正“俘获”全球消费者
消费日报网· 2025-06-30 10:32
潮玩市场高价拍卖与IP热度 - Labubu联名款"LABUBU×衡山宏机甲飞行员"拍出75.9万元高价 创全球联名款纪录 [1] - 近两周Labubu主力带动两场拍卖合计成交总额达893.6万元 [1] - Wakuku与Labubu设计风格相似 采用"小野人"造型 融合可爱与野性元素 [1] - Wakuku毛毛潮趣系列盲盒蝉联天猫潮玩盲盒热销榜榜首 兔兔狐狐系列位列第一 [2] - Wakuku为量子之歌旗下Letsvan品牌核心IP 乐华娱乐重点推广 [2] 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布局 - 量子之歌表示长期看好潮玩赛道 正加快业务布局 通过收购热门IP加速发展 [2] - 泡泡玛特签约设计师龙家升称Labubu代表年轻人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面 [3] - 2024年美国成年人购买玩具占比首次超过学龄前儿童 催生Kidult概念 [3] - 潮玩IP成功关键在于捕捉时代情绪 不同年代消费者审美偏好存在明显差异 [4] 中国潮玩全球化进程 - 美国约90%进口玩偶来自中国 过去十年保持稳定 [5] - 泡泡玛特、52TOY等中国品牌出海东南亚、欧美市场 国产IP集体出海成行业趋势 [5] - 今年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 同比增长2.5% 玩具产业贡献显著 [6] - 中国潮玩全球走红源于制造端性价比优势及文化内涵创新 通过轻量化设计转化中国元素 [6]
聚焦品牌价值挑战 “2025中国香妆品牌发展大会” 将在上海东方美谷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6-30 10:32
这些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行业的创新活力和健康生态。行业亟需品牌方、平台方、行业组织 及消费者等多方协作,共同探索破局路径。 本报讯 (记者 王薛淄)线上渠道曾为中国美妆行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据中国香妆协会数据,2024年中 国化妆品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交易额占比达到55.2%,同比增长2.9个百分点。 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下,行业正面临品牌价值被系统性稀释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三大突出问题:一 是品牌白牌化,在电商平台依赖"爆款"和标签化关键词的流量机制下,品牌个性塑造困难。消费者接收 的信息趋于碎片化和功能化,导致品牌整体形象、文化内涵和情感联结被削弱,品牌差异度降低,甚至 被标签化为单一功能产品。二是价格内卷化,电商促销活动日益频繁和常态化,品牌陷入"不参加即掉 队"的竞争压力。频繁降价和"满一送一"等促销手段,增加了营销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也培养了消 费者"非打折不买"的习惯,产品沦为流量博弈的筹码。三是价值空心化,迫于流量和价格压力,品牌资 源过度向营销端倾斜,对产品研发创新和深度消费者体验的投入相对不足。同时,线上渠道在提供品牌 体验方面存在短板,而消费者对超越产品本身的体验和价值认同需求却在提升 ...
塑料污名化几时休?
消费日报网· 2025-06-30 10:32
塑料外卖盒安全性争议 - 近期有媒体和自媒体发布误导性信息称塑料外卖盒盛放60℃以上食物会释放全氟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等有害物质 [1][2] - 中国塑协澄清食品接触塑料制品严格执行GB4806.1-2016和GB9685-2016等国家标准,合格产品不会危害健康 [2] - 行业认为争议暴露科学传播严谨性不足和公众科学认知欠缺,需加强产品知识宣传 [2] 塑料制品行业现状 - 塑料加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在工业、农业、医疗、新能源等各领域广泛应用 [4] - 塑料制品具有质轻、耐腐蚀、易加工、节能降碳等特性,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重要贡献 [4] - 我国是全球最大塑料循环利用国,通过科学禁限、有序回收等措施系统推进污染治理 [7] 塑料污染治理措施 - 我国采取全链条组合拳治理塑料污染,包括专业回收、企业整体回收等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回收效率 [8] - 建立分级废塑料再生利用体系,推动原级利用与梯级利用,促进再生塑料产品应用 [8] - 未采取"一刀切"产量限制,而是对易泄漏场景的特定塑料制品实施禁限并设过渡期 [8] 行业技术发展 - 塑料加工技术水平和功能化水平持续提升,行业正积极寻找一次性塑料废弃物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7] - 塑料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将为碳中和、碳达峰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7] 专业术语澄清 - "禁止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表述不专业,正确表述应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5] - "禁塑"提法不现实且会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5]
“2025中国无障碍经济论坛暨无障碍产品与设施设备周”在京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6-28 18:07
政策与法规 - 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1] - 2025年正值该法颁布两周年,举办"2025中国无障碍经济论坛暨无障碍产品与设施设备周"以深化实施该法[1] 行业动态 - 轻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民生产业,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3] - 轻工业在智能家居、老年用品、康复辅助器具等领域融入无障碍设计理念,开发适老适残产品[3] - 轻工业凭借完整产业体系、强大制造基础和庞大市场规模,成为无障碍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3] 协会与组织 - 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邀请50多位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建专家库,建立无障碍产品领域"智库"[5] - 联合6家单位成立"无障碍产品中心",已转化无障碍产品成果68项[5] - 通过"需求端补贴+供给端激励"双轮驱动政策,降低老年人、残疾人获取适老化改造产品的经济门槛[7] 标准与认证 - 论坛为首批无障碍产品两项标准参编企业颁发证书[10] - 《无障碍产品术语》《无障碍产品评价通则》两项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标志无障碍产品标准体系迈入规范化新阶段[11] 研究报告 - 发布我国首个无障碍产业报告《2025年中国无障碍产业研究报告》,聚焦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13] - 无障碍产业从传统公益属性向产业化、商业化转型,展现强劲市场潜力[13] - 报告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技术创新以释放无障碍经济潜力[13] 展览与展示 - 国家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等单位和成都天佑晶创科技等企业携近百件展品参展[15] - 展示60.28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手书长卷[15]
老字号“不老”:从守匠心到谋创新
消费日报网· 2025-06-27 10:49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4年6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挖掘中华老字号与非遗资源的消费潜力,助推消费增长[1] - 北京市2025年6月《扩大时尚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强调激发"国潮"品牌活力,鼓励老字号通过创新场景和融合产品实现品牌焕新[1] - 行业趋势显示老字号正从"博物馆藏品"转型为融入日常生活的"流行单品",需平衡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1] 三元牛奶的品牌焕新 - 三元食品重启"北京市牛奶公司"品牌,通过当日现打鲜奶(小瓶5.9元、大瓶10.9元)、奶茶吧台和冰淇淋操作台打造复合体验空间,鲜奶每日售罄[5] - 推出"自打冰淇淋挑战"(10厘米减9.9元、30厘米免单)和机器人拉花咖啡,增强互动性与社交传播[5][6] - 与六必居联名推出"二八酱奶茶",融合20%芝麻酱与80%花生酱,连接传统风味与年轻消费需求[7] - 加速数字工厂建设,拓展"三元梅园"子品牌布局核心商圈,推动非遗技艺与新零售场景融合[8] 仿膳茶社的非遗创新 - 仿膳与北海公园联合打造"北岸吉市",通过"非遗+历史名园+跨界联名"模式激活文化价值,解决非遗展示碎片化问题[12] - 设计"看学做买晒"体验闭环:技艺展演吸引关注、互动教学降低门槛、联名产品实现转化(如竹编发饰、傩戏面具手机壳)[13] - 采用"传承人模板+工厂量产"模式解决非遗产品标准化难题,"五一"开市后带动北海公园客流量上升[14] 吴裕泰的茶饮转型 - 开设"牛牛咖啡&面包"创新门店,推出"茶+"矩阵(金骏眉乳酪、茉莉乳酪甜点及茶味气泡水),结合促销活动吸引年轻消费者[19][20] - 2009年推出花茶冰淇淋至2013年销量破百万份,后续引入盲盒机制和三角包花草茶,强化与"Z世代"连接[21] - 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和短视频建立数字化触点,定位"茶+生活方式"[21] 方砖厂69号炸酱面的跨界突破 - 推出炸酱面主题冰淇淋,用牛乳模拟面条、巧克力酱模拟炸酱,上线首周流量超1000万次,单店日销最高2000份(日销售额2万元)[27] - 通过感官评价小组百次调试平衡咸甜风味,特殊工艺复刻手擀面形态[28] - 优化门店流程(双点餐渠道、独立冰淇淋档口)并计划拓展"餐饮+文创"(帆布袋、钥匙扣)和"餐饮+体验"(非遗制作活动)[29][30]
“谷子”背后的消费牵引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6-27 10:49
谷子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 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3000亿元 [1] - 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2》周边产品在淘系平台售出超3亿元 [2] - 多家店铺因IP周边产品销售额跃升至千万级 [2] 谷子经济的消费现象与特征 - 限量徽章和手办数小时即售罄 [1] - 商品"秒光"、溢价转售成为常态 [2] - "Z世代"为限定徽章、联名饮品排队数小时 [2] - "谷子"作为情绪介质与文化标签存在 [2] 谷子经济对线下商业的影响 - "谷子店"入驻后周末整体客流上涨近20% [2] - 北京王府井喜悦中心以热门IP组合场景引导客流聚集 [2] - 杭州湖滨银泰引入"次元系"门店带动整层人流上扬 [2] - 成都太古里打造"谷子街区"带动餐饮、饮品与住宿复合增长 [2] 谷子经济的下沉趋势与场景延伸 - 高校周边、地铁商圈的集合类"谷子"门店成为"潮人聚集地" [3] - 三四线城市通过动漫展会、Cosplay节激活地方消费 [3] - 浙江建德借动漫嘉年华重启老街夜市夜经济 [3] - 武汉以"樱花+二次元"打造高校片区打卡场景 [3] 谷子经济的创新模式与城市联动 - 品牌方通过限定发售、抽选机制、跨界联名制造"新鲜感" [3] - 河南博物馆以传统玉佩为原型开发手办并联动展售 [3] - 广西与游戏《光与夜之恋》合作推动街区更新 [3] - 从剧本杀、主题咖啡店到沉浸式展览构建立体化消费场景 [3] 谷子经济面临的挑战 - 部分"谷子店"对单一IP高度依赖导致热度过后人流骤减 [4] - 快闪项目难以沉淀常态客群 [4] - 黄牛炒价、虚假盲盒等乱象损害消费者信任 [4] 谷子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 - 需要推动本地IP原创力打造更具文化识别度的青年品牌 [4] - 对线下商业空间内容深度运营从"卖货"走向"卖体验" [4] - 构建可复用、可沉浸的消费体验 [4]
从社交到悦己 :情绪消费助推“微醺”潮流
消费日报网· 2025-06-27 10:49
微醺消费趋势 - 以适度"微醺"为特征的新型消费风潮正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兴起,成为一种情绪释放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1] - DIY调酒方式因操作简单、价格亲民成为"Z世代"的情绪出口,抖音"便利店调酒"话题总播放量突破33亿 [2] - 中国18至30岁潜在酒饮人数达4.9亿人,年消费规模超4000亿元,其中70%消费者更青睐低度酒 [5] 便利店调酒市场 - 便利店DIY调酒成本显著低于酒吧,50元即可自制一大杯鸡尾酒,而酒吧200ml鸡尾酒价格在50-100元 [2] - 7-Eleven、罗森等连锁便利店设置专门"微醺"角落,售卖调酒三件套或四件套并附配比攻略 [2] - 便利店24小时营业、无最低消费的特性为年轻人提供随时开启"微醺"时刻的便利 [2] 线上线下融合场景 - 百利得与名创优品合作在北京大吉巷打造限时快闪"小酒馆",通过"微醺特调台"吸引年轻人打卡 [3] - KKV、WOW COLOUR等新品牌推出"夏日微醺专区",配套售卖联名杯子、情绪贴纸等周边产品 [3] - 美团数据显示5月以来"调酒套餐"销量环比增长近40%,"懒人配方"成为热销选项 [4] 产品与消费行为特征 - "可乐朗姆""落日珊瑚"等新潮调酒配方在快闪活动中热度较高,售价集中在20-60元区间 [3][4] - 年轻人饮酒动机从"融入"转向"释放",更注重边界感与自我主导权 [5] - 茶味鸡尾酒、花果低醇酒等新品类持续涌现,反映口味创新与健康理念的平衡需求 [6] 行业竞争与挑战 - 产品同质化严重,调酒组合多停留在换包装阶段,缺乏口感创新和体验差异 [6] - 未成年人饮酒防控、酒精饮品储存运输规范等监管缺位问题亟待解决 [6] - 品牌流量争夺导致用户疲劳期风险,需警惕市场过热后的可持续性挑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