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省卫生健康委】陕西10项措施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23
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措施 - 规范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 规范服务内容 提升服务质量 鼓励床位转换 [1] - 提升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实施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 [1] - 推进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设施建设 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服务 [1] 医疗卫生与养老协作机制 - 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 2025年底前每个县至少确定1家二级医院为养老服务支持机构 [1] - 扩大医疗卫生资源供给 推动增加老年护理床位 支持老年特色医疗机构发展 [1] -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 2027年底比例达80% [1] 信息化与传染病防控 - 加强信息化技术运用 支持远程诊疗和慢性病管理 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医疗机构数量 [2] - 强化传染病防控管理 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 [2] 服务模式创新与人才建设 - 实施"五床联动"照护服务 开展医养融合整合照护试点 延伸服务到居家社区 [2] - 加强人才队伍支撑 在招聘使用培养方面向医养结合机构倾斜 壮大"银龄行动"志愿者队伍 [2] 行业监管机制 - 强化安全生产联合监管 对医养结合机构进行行业监管 建立卫生健康与民政部门双向通报机制 [2]
【省自然资源厅】陕西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16
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印发《关于支持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通知》,旨在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拓宽投融资渠道 [1] - 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一体化项目优化农村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1] 重点支持领域 - 农用地整治领域重点支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类项目 [1] - 建设用地整理领域重点支持整理盘活农村地区建设用地类项目 [1] - 生态保护修复领域重点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类项目 [1] 具体支持政策 - 省自然资源厅在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提供具体支持政策 [1] - 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和农发行陕西省分行将给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贷款利率、额度、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 [1] 实施流程与要求 - 由省自然资源厅会同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和农发行陕西省分行按程序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库并确定融资项目 [2] - 要求各市县(区)量力而行,依法依规开展投融资工作,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2]
【宝鸡】以旧换新带动消费升级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12
提振消费政策成效 - 宝鸡市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22.32万台(件)补贴产品,涉及补贴资金2.09亿元,拉动消费14.82亿元 [1] - 新能源车以旧换新销售2434辆,带动消费1.05亿元 [2] - "五一"假期52家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达4909.19万元,同比增长13.75% [2] - 端午假期52家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2315.05万元,同比增长11.77%,其中32家零售企业销售额2084.16万元,同比增长13% [2] 汽车消费市场表现 - 汽车以旧换新成为居民消费重点,置换需求显著 [1] - 新能源车辆销售加速绿色转型 [2] - 启动5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最高单车补贴1万元 [2] 政策实施与活动 - 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五进"宣传行动,举办60多场宣讲暨展销活动 [1] - 印发《宝鸡市打好提振消费硬仗实施方案》,将"以旧换新"列为核心抓手 [2] - 组织"精品消费月""乐购宝鸡"等200多场促消费活动 [2]
【西咸新区】西咸一体化建设加力提速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12
西咸一体化建设规划 - 西咸新区以"七个一体化"为路径推动西咸一体化建设 [1] - 2023年谋划26个方面120项具体任务 安排207个一体化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317亿元 [1] - 目标是从一体化连接通道转变为资源整合配置枢纽 [1] 科技创新领域 - 建设西安"双中心"示范区和西部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1] - 推进跨区域成果转化项目和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1] - 推动科研仪器设备 科研平台向咸阳 西安相关区县开放共享 [1] - 推广"校招共用"模式至咸阳市 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 [1] 产业发展布局 - 承接西安 咸阳主城区产业溢出 [1] - 围绕工业母机等优势产业组建跨区域产业联盟 [1] - 与咸阳共同打造6条一体化精品旅游线路 包括"千年文脉·大秦文化溯源之旅" [1] - 加快铂力特增材制造专用粉末材料生产线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1]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推进西兴高速改扩建 韩非路下穿西兴高速等项目 [2] - 开展447项跨区办理服务事项"同事同标" [2] - 建立生态环境 客货运输 食品药品等领域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 [2] - 实施大气污染 河流综合治理 [2]
【汉中】以重点项目“强健”产业“筋骨”
陕西日报· 2025-06-16 08:12
项目落地与产业链建设 - 陕西奥弗斯汽车发动机总成加工生产项目25天签约、3个月试生产,填补西乡县汽车发动机动力制造领域空白,与12家本地汽配企业形成产业链协同,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市场[1][2] - 汉中市通过项目建产业链条、以链条聚产业集群,集中打造5个千亿级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1][3] - 一季度汉中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6.6%,绿色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3%,重点产业链群成为高质量发展支撑[3] 汽车产业发展 - 汉中市抢抓新能源汽车机遇,发挥工业基础好、配套半径短、物流成本低优势,聚焦底盘系统、制动器系统、发动机零部件等细分领域,推动汽车配套产业成为新增长点[2] - 陕西奥弗斯动力科技拥有汽车零部件打孔定位、管内径检测等核心专利,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际华三五〇三服装汉中基地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化设备,8条智能化生产线日产量3000多件,年产量预计130万套件,产值近3亿元[4][5] - 汉中市构建"研发+中试+孵化+应用"创新链,推动链主企业与上下游联合攻关,今年发布"揭榜挂帅"技术清单23项,转化科技成果56项[5] 营商环境优化 - 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涉企诉讼服务专门窗口,开辟快立、快调、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发放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6] - 汉中市通过降低企业时间、融资、用人等六大成本,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建立市县一体化运行机制、强化融资对接服务[7]
【省文化和旅游厅】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延安市)通过验收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47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 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延安市)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与榆林市共同构成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1] - 保护区范围覆盖延安市、榆林市全境25个县(市、区),2012年获批设立实验区[1] - 延安市采取"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形成"全域覆盖、全链传承、全民参与"的保护格局[1]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 延安市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3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60名[2]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2] - 建成非遗馆15座、革命类纪念馆19座、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14个[2] - 创建传承保护基地22个、非遗工坊37家、传习所100个[2] 文旅融合发展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4个,5年累计接待游客1.5亿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2] - 近5年累计实施文化旅游项目200多个[2] - 推出186门专题课程、36门现场教学课程和8条红色教学线路,累计培训党员干部119.1万人次[2] 乡村振兴成效 - 通过生产性保护助推乡村产业升级,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05元,同比增长7.4%[2] - 5年累计举办非遗技艺培训班、交流会等93期次,培训学员1.6万人次[2]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40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会场活动在商洛市秦岭博物馆启动,由省文物局、商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1] - 活动主题为"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全省将开展480余场系列活动,包括文物保护成果展示、文化遗产体验、学术研讨等 [1] - 活动现场为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高新第一中学"院馆校"合作共建中学历史学习实践基地授牌,3所中学被授予第二批"陕西省青少年文博素养培育基地"称号 [1] - 为秦岭博物馆揭牌,并授予"西北大学地质科学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称号 [1] - 2025年度陕西省优秀文物保护项目推介活动终评名单揭晓,共评选出6项优秀文物保护项目 [1] 优秀文物保护项目 - 西安城墙(西南区域)预防性保护项目通过全面病害排查、构建巡查体系、结合传统工艺与科技手段等措施,形成独特预防性保护模式 [2] - 鱼河堡北城墙保护加固项目直面夯土建筑难题,经科学分析后采用针对性加固技术,消除隐患 [3] - 富平藏书楼修缮项目还原建筑历史风貌,结合文化展示与活动,实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 [4] - 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保护修缮项目尊重革命文物历史,以传统工艺再现历史场景,保持其原貌 [5] - 瓦房店会馆群——北五省会馆古建筑彩画保护修复项目秉持保护与研究并重的理念,为研究清代会馆文化与装饰风格提供珍贵样本 [5] - 西安渭桥遗址汉代古船保护项目聚焦"丝路第一船",构建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室内修复、博物馆展示"三位一体"的全链条保护体系 [5]
【省文物局】陕西3项作品入围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40
国家文物局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 - 陕西3项作品入围,包括陕西省文物局的纪录片《文脉守护 赟续绵延》、陕西历史博物馆的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陕西自然博物馆的《自然趣冒险》系列科普动画 [1] - 纪录片《文脉守护 赟续绵延》通过3分钟短片形式展现陕西文物保护与传承主题,聚焦文物修复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故事 [1] - 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分众化内容设计及创新技术应用等手段深化公众参与 [1] - 《自然趣冒险》系列科普动画通过生动形式普及自然知识,激发公众探索兴趣 [1] 活动规模与形式 - 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共收到291家申报单位的340个申报项目,含5300余件作品 [2] - 内容涵盖文物保护利用、考古研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博物馆改革发展、文物科技创新、文物交流互鉴等领域 [2] - 作品形式包括音视频、纪录片、融媒体活动、动漫等,其中手绘动画和AIGC动画被广泛应用 [2] 传播渠道 - 获推介的优秀作品将在新华社客户端"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平台"和"中国文物报微信视频号"集中展播 [2]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40
航线网络拓展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通西安至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直飞航线,飞行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5小时 [1] - 该航线使西安至中亚地区航线覆盖中亚五国八城,强化"空中丝绸之路"功能 [1] - 公司重点打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网络,2023年5月以来全力推动中亚航线建设 [1] - 目前西安往返中亚地区每周航班16班,2024年保障旅客近11万人次,市场份额全国前列 [2] - 截至6月5日,西安往返中亚航班突破600架次(同比+26%),人员往来达6.6万人次(同比+43%) [2] 枢纽能力提升 - T5航站楼投运使机场客运和货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2]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全国至中亚地区通航城市最多的机场 [2] - 公司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和枢纽网络优势布局中亚市场 [2] 服务优化措施 - 建成西北首个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中心,实现外币兑换、外卡支付等全覆盖 [3] - 提供24小时过境免检、双语客服热线及航站楼双语标识 [3] - 边检部门启用信息填报系统、临时入境许可专区等便利化措施 [3] 市场影响 - 直飞航线使中哈商贸物流时间成本显著降低(阿拉木图航线从8小时缩短至5小时) [1] - 中亚商人反馈直飞7个城市的便利性促进中亚深度合作 [2] - 出入境人员中以旅游、会议、研学为目的的外籍旅客占比突出 [2]
陕西淤地坝建设成效显著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33
淤地坝建设成效 - 陕西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将淤地坝建设作为破解黄土高原生态与发展难题的核心抓手,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提高农业产出和带动群众增收的有效载体 [1] -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淤地坝3.5万座,占全国总数的58.6% [2] 建设管理措施 - 建立省负总责、部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多部门紧密配合强化要素保障 [1] - 以控制入黄泥沙为目标,重点布局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谋划 [1] -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从勘测设计到竣工验收全面强化各方职责 [1] - 推广水坠法筑坝、土工膜防渗等新工艺新材料,开展新型柔性溢洪道等技术研究 [1] 运营维护机制 - 推行县有技术指导、镇有应急抢险、村有巡查管理、组有义务养护的"四位一体"管护机制 [2] - 在重点淤地坝安装监测设施,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监管 [2] 综合效益 - 累计拦泥58亿吨、淤地90万亩,年增产粮食3亿公斤 [2] - 通过拦沙淤地强化土地后备资源储备,加快耕地集中连片改造 [2] - 发展坝地经济作物种植和设施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 - 拓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