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搜索文档
开放结硕果 携手向未来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38
丝博会总体成果 - 第九届丝博会线下参观人数突破22.5万人次,"在线丝博会"网站点击量超过810万人次,线上注册展商2711家、展品4672种、专业观众2.9万人,在线商务匹配推荐展商151万次,各项指标均创新高 [2] - 集中签约65个项目,总投资470余亿元,苏陕两省签约9个投资合作项目,总投资超60亿元 [4][5] - 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位国外嘉宾参会,29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协会及国内29个省(区、市)组团参会 [4] 开放平台与合作 - 设置丝路优品展、省际合作展、科技创新展、低空经济展、交通物流展、文旅消费展等6个展区 [3] - 围绕中欧班列、中亚电商合作、低空经济、秦创原、国际地理标志等专题举办活动 [3] - 全球商品技术齐聚陕西,实现"逛全球、买全球",包括巴西花生酥、波兰水晶杯、国产电动汽车和植保无人机等 [3] 人文交流与文旅产业 - 首次设立文旅消费展,通过文旅主题、文娱演艺、非遗国潮、赛事四大板块展现文旅产业多元魅力 [6] - 设立300平方米沉浸式舞台区展示各地风土人情 [6] - 陕西与匈牙利琼格拉德州2024年进出口总额9.07亿元,同比增长22.6%;2024年1-4月进出口总额5.42亿元,同比增长108.3% [6] 科技创新与低空经济 - 首次设立低空经济展,全国300余家领军企业参展,展示应用场景、新技术与新产品 [7] - 新产品新技术首发首秀,包括下棋机器人、3D打印药片、智能轮椅等 [7] -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集人才、资本、科技等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驱动由"势"向"能"迈进 [7] 交通网络与对外开放 - 中欧班列(西安)全程时刻表班列加密开行,由"两去一回"增加到"四去三回",成为全国开行密度最大的全程时刻表班列 [8] -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实现中亚地区"五国七城"航线网络全覆盖,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运 [8] - 陕西同中亚五国2024年进出口额85.75亿元,同比增长48.1%,对中亚新增投资7044万美元 [8]
【杨凌】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路径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36
杨凌自贸片区发展概况 - 杨凌自贸片区是全国唯一以农业发展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成立8年来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全球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1] - 片区依托农科城政策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国际合作新路径,打造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2] - 2024年出口总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36.8%[4] 农业科技创新与种质资源 - 国家(杨凌)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占地335.81亩,总投资2亿元,具备年4万批次检疫检验和10万份种质储存能力[2] - 陕西奥科生合生物科技采用基因编辑技术育种,覆盖番茄/葡萄/猕猴桃等品种,与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合作[1] - 基地建成种质资源分子检测平台,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1] 国际合作与贸易拓展 - 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建成10余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辐射面积超3000万亩[2] - 通过"海外园区+海外仓+商品展示中心"体系,开展粮食/大宗农产品贸易,构建国际农业产能合作体系[2] - 采用"展会经济+实体平台+数字贸易"模式,推动400余种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4]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2027年实施方案提出将片区打造为贸易投资便利/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竞争力突出的农业高能级开放平台[4] - 发挥"自贸区+综保区"双区政策优势,通过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扩大制度型开放[5] - 计划本月底前出口陕西油桃/新疆哈密瓜至上合组织国家[4]
【兴平】监测感知温度 “管家”倾力解困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36
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兴平市还创新构建起一套"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组织推 动"的多元化、立体化监测网络,形成以"监测站(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监测点(企业和重点项目)— 监督员(社会各界代表)"为核心架构的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监测站是监测体系的'大脑',统筹规划整体工作,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落实;监测点是感知市场动 态的'神经末梢',定期收集并上报企业和项目遇到的问题;监督员广泛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 代表、个体工商户等多方力量,及时反映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三级联动形成良性循环的营商环境 优化机制。"兴平市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向超介绍。 目前,兴平全市范围内已设置33个监测点,聘请了20名不同领域的监督员,累计解决了包括行政执 法检查、司法容缺受理、税务线上速办等方面的九大类56件问题。 良好的营商环境结出了累累硕果。今年一季度,兴平市新增经营主体1067户,市场活力持续迸 发。"我们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干部作风之变、政务服务之 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郭向超表示。(记者:张乐佳 通讯员:王楠) 初夏的兴平,涌动着 ...
【省应急管理厅】以科技之“智”筑安全之基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36
智能监测技术应用 - 汉中市城固县采用"智慧应急大脑"系统,在11个涉林镇主要进山路口及高风险区域部署40套智能警示设备,实现24小时火情监测与秒级预警[2] - 双光谱摄像头与高空瞭望系统构成森林防火防线,覆盖16.34万公顷林地涉及121个村[2] - "城企智安"小程序整合企业风险动态登记、隐患排查闭环功能,数字化监管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效率[2]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 西安市莲湖区设立150个小区紧急救援站和450个社区救援柜,形成网格化应急物资覆盖[4] - 社区组建141支志愿者救援队伍,融合物业与专业救援力量,单支队伍规模达20人[5] - 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与安全培训,实现隐患排查、初期处置、信息收集一体化运作[5] 应急指挥体系升级 - 商洛市镇安县构建县镇村三级应急指挥系统,包含1个县级中心、15个镇指挥部和156个村级指挥所[7] - 通过视联网和党建APP实现指令逐级下达,累计处理1.5万条一般指令和500余条紧急指令[7] - 跨部门数据整合涵盖发展改革、公安、水文等领域,突发事件响应效率显著提升[7]
陕西非遗闪耀文博会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3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 陕北说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正锋在陕西馆表演,吸引大量观众围观拍照,并解答观众关于乐器及表演形式的提问 [1] - 陕北说书融合陕北民歌、秦腔、道情等曲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在庙会表演两三天 [1] - 子长唢呐表演以高亢曲调获得现场观众掌声 [1] 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 旬邑彩贴剪纸非遗传承人吴巧玲向小记者讲解剪纸技艺发展,提及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遗,旬邑彩贴剪纸由库淑兰创新 [2] - 孩子们在指导下完成色彩鲜艳的剪纸作品,吴巧玲强调非遗需创新以与时俱进 [2] - 神木泥塑展台小朋友体验捏泥人,观察泥塑《黄土风情》对吹唢呐人物造型的逼真还原 [2] 非遗材料与教育互动 - 神木泥塑传承人王耀平解释天然红胶泥经棉絮添加和捶打加工后耐存放,回应深圳学生关于潮湿影响的提问 [3] - 深圳报业教育传媒集团小记者通过非遗项目了解历史文化,领队老师余博肯定陕西馆及传承人的支持 [3][4]
【榆林】在陕西首推医保“T+1”即时结算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29
医保结算系统升级 - 榆林市医保"T+1"即时结算系统正式上线 实现从"按月拨"到"次日付"的跨越 首笔27.84万元职工及居民医保基金顺利结算 [1] - 结算周期由原先最长30天压缩至24小时 医院月均垫付医保资金从超千万元降至次日准时回款 [1] - 医保部门搭建了集报销数据集成、核查、申报、结算、拨付、对账于一体的"即时结算"系统 [1] 医疗机构结算情况 - 全市8家医疗机构完成即时结算申请 累计申请3471人次 医疗总费用3462.15万元 [2] - 医保基金申报总额2319.6万元 实际拨付1026.6万元 [2] - 6家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药品货款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 累计支付4.38亿元 [2] 医保结算改革进展 - 榆林市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 制定"三结算"试点工作方案 [1] - 2023年实现陕西全民健康保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一站式"同步结算 [2] - 截至4月底 全市9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可开展陕西全民健康保同步结算 [2]
【省生态环境厅】环境监测五十载 美丽陕西有我在
陕西日报· 2025-05-26 06:29
陕西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历程 - 1975年陕西省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从40余人、简易装备发展为覆盖全省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全要素分析[1] - 截至2024年形成省、市、县三级监测体系,拥有116家监测机构、2254人队伍、98277平方米实验室、11100台尖端仪器,高级职称占比10%,中级职称24%,研究生占比9%[2] - 监测技术从早期水体pH值等基础项目扩展至11大类356项1320个参数,形成专项报告、实时快报、多媒体发布的信息矩阵[2] 人才与技术突破 - 2006年起连续举办10届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培育全国比武优胜的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4] - 2005年创建西北首个国际接轨二噁英实验室,现建立6大类140余种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3] - 2017年建成配备30余台尖端设备的大气"超级站",可实时监测150余种污染物成分[6] 监测网络建设 - 大气监测站点从1996年50个国控站点(监测SO2等3参数)扩展至2024年46个国控站+226个省控站+563个乡镇站,搭配14个综合站形成立体监测矩阵[6][7] - 水环境监测断面从1984年76个增至277个手工断面+143个自动站,实现109项全指标手工监测和72个地下水监测井常态化监测[8][9] - 土壤监测点位达527个基础点+17个背景点+168个风险点,无人机光谱技术快速识别污染区域[10] 环境质量改善成果 - 秦岭生态质量指数达"一类",优良面积占比99.3%,汉江丹江出境水质稳定Ⅱ类,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15] - 2016-2024年陕西PM2.5浓度从51微克/立方米降至35微克/立方米(降31.3%),优良天数从270.5天增至294.6天[15] - 渭河干流20个断面2024年全部达Ⅲ类以上,全省101条河流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96.9%,连续三年消除劣Ⅴ类[15] 技术创新应用 - 生态遥感解译精度从2005年不足70%提升至2024年98.22%,503个生态样地配合高分卫星实现小数点后两位精度[13] - 2023-2024年运用环境DNA技术在汉江渭河发现秦岭细鳞鲑等珍稀物种踪迹,开展朱鹮精准监测[13] - 噪声监测从人工记录升级为108个自动站点,西安试点噪声信息地图实现可视化展示[11] 未来发展规划 - 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传感等数字技术,计划2035年建成"生态环境监测大脑"[17] - 在秦岭部署多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汉丹江流域强化水生态监测,黄河流域开展河湖水生态综合评估[17]
工业母机“铁三角”携手迈向高端化
陕西日报· 2025-05-25 08:11
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宝汉天工业母机集群由陕西宝鸡市、汉中市与甘肃天水市构成,形成"铁三角"格局,集聚产业链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72家,2023年主导产业产值超315亿元[1] - 该集群于2024年12月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08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100余项及"863"计划等重点科研任务[1][4] - 集群内企业技术突破显著,如"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等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 核心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 - 秦川机床高效齿轮磨床国内市场占比超70%,实现国产化替代,其参研项目202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 - 汉江机床螺纹磨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磨削精度误差控制在0.001毫米内,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制造领域[2][3] - 星火机床大型/重型卧式车床、轧辊车床等产品国内领先,五轴车铣复合加工机床实现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替代[5] - 陕西秦川格兰德自主研发11大类150多个规格外圆磨床,价值400余万元的产品出口欧洲,磨削长度达4米[1][6] 细分领域创新与协同发展 - 宝鸡机床研发投入强度超10%,突破双电机消隙技术,五轴车铣复合产品技术迭代加速[7] - 宝鸡山崎精工小型精密排刀数控车床国内领先,2023年产值超1亿元,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垫片加工[8] - 固达数控(汉中)填补当地产业链空白,差异化发展数控铣床产品[8] - 集群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宝鸡主攻齿轮磨床/车铣复合中心,汉中专注螺纹磨床/滚动部件,天水发展数控卧式车床/重型机床[8] 创新生态构建 - 成立陕西智能机床创新中心、甘肃省高档数控机床创新联合体等联盟,联合21家单位攻关产业链核心技术[5][9] - 通过"技术突破—产业升级—市场扩张"正向循环实现区域竞争力指数级增长,形成资源共享优势[9] - 宝鸡机床构建高端制造应用场景增强示范效应,秦川机床以"板凳要坐十年冷"心态持续研发积累[2][7]
【渭南】强化技术服务抗旱稳粮
陕西日报· 2025-05-25 08:09
抗旱措施实施 - 临渭区成立党员抗旱服务队实行"干部包村、党员联户"机制带动村民抗旱 [1] - 华州区农技人员指导农民采取喷灌、滴灌、畦灌等方式灌溉 [1] - 合阳县抽调180名农技人员组成12个工作组下沉镇村一线宣传指导 [1] 政府组织与动员 - 渭南市组织12个市级"三贴近"包抓组深入包联县召开专题会议推进抗旱工作 [1] - 农业农村部门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 [2] - 用活农业抗旱救灾资金和粮食单产提升项目资金调动农民参与抗旱 [2] 灌溉与水源管理 - 渭南市发挥5个大型灌区和40余个中型灌区作用优化供水调度加快灌溉进度 [1] - 蒲城县动员群众拓展水源扩大灌溉面积 [2] - 合阳县灌区引水及时村民已完成三轮小麦灌溉 [1] 技术指导与服务 - 蒲城县抽调技术人员指导抗旱并将小麦"一喷三防"作业费从每亩10元降至5元 [2] - 富平县组织5个县级粮油包抓组和158名农技人员指导小麦"一喷三防"作业 [2] - 渭南市开展千名农技人员"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 [1] 作物管理策略 - 当前小麦处于灌浆期渭南各地精准施策延长灌浆时间 [1] - 富平县推进"以秋补夏"策略指导改种生长期短的豆类、玉米等抗旱作物 [2] - 加强小麦中后期管理扩大"一喷三防"区域增强抗旱能力 [2]
感受陕西“智造”的强劲脉搏
陕西日报· 2025-05-25 07:58
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 - 陕汽新能源智能工厂重卡总装生产线采用工业机器臂实现轮胎全自动装配,视觉定位系统精度达0.02毫米,具备每年5万辆重卡底盘装配和10万辆车驾驶室总成装配能力 [2] - 总装生产线自动化率超过70%,一条生产线可同时装配10多款车型,是国内重卡领域最全能的柔性生产线之一 [3] - 智能AGV输送线实现装配工艺参数直接调用,提升物料运输效率 [3] 旭氢时代氢燃料电池生产线 - 旭氢时代拥有陕西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5月初完成升级,新品体积更小、功率更大 [3] - 氢燃料电池电堆是氢能车辆核心部件,占氢能重型卡车近30%成本 [4] - 第三代产品预计年内发布,单堆额定功率提升至150kW,体积功率密度达4.1kW/L,年产能2000台(套),可满足1000台氢能重型卡车需求 [4] 陕西氢能产业链发展 - 旭氢时代是陕西氢能产业链首批"链主"企业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3] - 盛世盈创氢能科技研发的"氢能小车"展示氢能应用潜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