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A股总市值连续3日站上100万亿元 上半年增6.56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9:53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2日A股总市值达100.33万亿元,连续三个交易日站上100万亿关口 [1] - 2025年上半年A股总市值从93.78万亿元增长至100.34万亿元,累计增长6.56万亿元 [1]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累计涨幅接近40%,领涨各大指数 [2] 行业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累计上涨18.12%,涨幅居首 [2] - 银行板块上涨13.10%,国防军工和传媒板块涨幅均超12% [2] - 科技创新领域个股表现突出,半导体和创新药板块领涨 [2] 个股表现 - 联合化学(301209.SZ)上半年涨幅437.83%,位居涨幅榜首 [2] - 舒泰神(300204.SZ)涨幅403.10%,创新药领域表现突出 [2] - 多只北交所个股涨幅居前,九菱科技(873305.BJ)涨304.87%,路桥信息(873748.BJ)涨262.30%,七丰精工(873169.BJ)涨244.94% [2] 市场观点 -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A股有望进入牛市第二阶段,企业盈利改善和产业趋势推进将驱动市场 [2] -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指出结构化行情呈现"一大一小哑铃化",银行股和小微盘股同时活跃 [3] - 市场人士认为半导体和创新药板块的发力显示中国股市"转型牛"格局日益清晰 [2]
首批科创债ETF两周获批 填补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基领域的空白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9:47
科创债ETF获批 - 首批科创债ETF产品于7月2日正式获批 填补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券基金领域的空白 [1] -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大力发展科创债并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同日首批6只科创债ETF上报 [1] - 6只产品包括3只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和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的ETF 均在上交所上市 [1] 科创债ETF的战略意义 - 有效发挥公募基金服务国家战略和市场资金引导作用 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1] - ETF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特点 通过高度聚焦的投资主题设计吸引资金精准投向科创重点领域 [1] - 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并提高融资效率 符合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1] 指数特点与市场表现 - 跟踪的中证和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发布于2023年8月 具有代表性强、信用风险低、收益稳健特点 [2] - 两条指数国企债占比均为99% 主体评级均为AAA 近一年成交额分别为10366亿元和8764亿元 [2] - 在政策支持下科创债供给将持续增加 指数空间有望扩容 流动性将稳步提升 [2] 债券ETF市场发展 - 债券ETF作为风险低、收益稳的场内产品 较好满足投资者稳健型资产配置需求 [2]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ETF净流入2974亿元 其中债券ETF净流入1720亿元 9只债券ETF净流入均突破百亿元 [2] - 上交所市场现有债券ETF产品20只 规模超3200亿元 较年初实现翻番 [2] 未来展望 - 上交所将丰富指数和产品供给 优化ETF市场生态 完善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 [2] - 随着中长期资金持续参与及个人投资者认可度提升 债券ETF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
金融机构多举措赋能"消费品以旧换新"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6:32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以缓解企业垫资压力并促进国内大循环 [1] - 政策目标包括加大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旧家电回收、家装厨卫焕新等企业的信贷支持 [2] - 以旧换新政策显效,5月社零增速达6.4%,四大类商品(家电、通信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3%、33%、30.5%、25.6%,合计拉动社零增长1.9个百分点 [8] 企业融资痛点与解决方案 - 中小微企业面临垫资压力大、回款周期长(国补审核需15-30天)、高息过桥贷款增加财务成本等问题 [2][3] - 融资挑战包括信贷门槛高、抵押物不足、信用贷款额度有限,旧货处置成本高 [3] - 民生银行推出"国补贷"信用贷款产品,向成都某3C经销商发放210万元贷款,最高额度1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 - 佛山试点"名单制融资对接+资金流信息平台+再贷款+整体授信"模式,通过白名单机制为2821家市场主体提供授信,带动消费超135亿元 [4][6] 金融机构创新举措 - 广发银行佛山分行发放广东首笔小微企业"资金流"贷,利用跨行资金流信息提升信贷适配性 [5] - 建议通过多方共管(政府、金融机构、协会)简化评级流程,降低融资成本 [3] - 数字技术赋能风控:利用大数据迭代风控模型,智能匹配补贴资格,提升资金拨付效率 [9][10]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展望 - 建议金融机构联合政府、企业搭建以旧换新产业生态圈,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 [11] - 7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注重"时序性"和"均衡性"分领域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7][8] - 供应链金融创新:依托核心企业信用链为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合数字金融填补信用缺口 [9][10]
2025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票房收入292.26亿元 《哪吒2》火热难掩市场“失温”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23:23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达292.31亿元,观影人次为6.41亿,同比分别增长22.91%和16.89%,票房数据位居影史上半年度第三名,仅次于2018年和2019年 [1] -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以154.4亿元票房和3.24亿观影人次创下中国影史纪录,占上半年总票房的52%以上,形成显著"寡头现象" [1][5][6] - 春节档后市场表现疲软,3-6月单月票房均低于20亿元(19.25亿元、11.97亿元、17.39亿元、19.06亿元),且无影片票房突破5亿元 [5][7] 市场结构性问题 - 年度票房前五名均为春节档影片(《哪吒2》《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熊出没·重启未来》《射雕英雄传》),前十名中仅三部票房超10亿元 [6][7] - 好莱坞影片表现低迷,《碟中谍8:最终清算》成为唯一进入年度前十的引进片,暂列第七 [6][7] - 高口碑引进片(如《碟中谍8》豆瓣7.7分、《新·驯龙高手》8.4分)票房表现不佳,最高仅4.55亿元 [10] 暑期档现状与展望 - 6月暑期档首月票房19.06亿元(观影人次4870万),同比低于2024年同期的22.32亿元(5536.6万人次) [8] - 行业担忧暑期档连续两年下滑可能导致档期价值弱化,加剧春节档竞争压力 [8] - 七八月将上映多部中外新片(如《侏罗纪世界:重生》《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等),市场供给优于去年,有望带动反弹 [11] 行业挑战与转型需求 - 观众对《哪吒2》的高标准使后续影片面临更严苛评价,制片方反映非理性负面口碑影响票房增长 [5] - 大麦娱乐总裁指出观众对"好电影"的标准提升约15%,需通过制作技术创新赢回年轻观众 [5] - 当前国产片数量质量不足,好莱坞影响力下降,需通过内容创新解决市场低迷问题 [10][11]
李彦宏继续请外援担任百度CFO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23:01
百度高管轮岗与CFO任命 -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布内部信宣布新一轮组织调整,金山云前CFO何海建正式加盟百度担任集团CFO,何俊杰不再担任代理CFO,转岗负责人力资源及行政管理 [1] - 何海建拥有丰富的投行和并购经验,曾在高盛、美林美银集团、花旗银行等机构任职,并领导金山云在美股和港股上市 [1][3] - 百度CFO一职近年来频繁变动,2017年至今已更换4次,前几任CFO如余正钧、罗戎均为外部空降 [2][3] 百度战略转型与财务需求 - 公司聚焦AI技术深化与智能生态构建,需要CFO具备战略视野和资本运作能力以支持技术并购与生态布局 [1] - 新任CFO何海建背负明确使命,包括平衡AI投入的长期性与短期财务压力、搭建千亿级AI生态资本架构、通过并购加速AI商业化 [7] - 行业专家指出外部CFO能带来新的财务理念、行业经验和资本市场洞察,弥补内部高管在外部动态把握上的局限 [3] 高管轮岗机制与行业趋势 - 百度自2011年推行干部轮岗制度,近年频率明显提高,几乎每年都有核心高管轮岗 [3] - 轮岗旨在激发组织活力、打破部门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但短期内可能影响业务连续性 [4][5] - 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也通过轮岗或引入新生力量推动组织变革 [4] 百度市场表现与增长压力 - 公司市值约2000亿港元,远低于腾讯(4万亿港元)和阿里巴巴(2万亿港元) [5] - 过去四年年度总营收稳定在1300亿元左右,未实现显著增长 [5] - 频繁更换CFO反映业绩增长焦虑,管理层试图通过调整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并寻找新增长点 [6] AI业务发展与挑战 - 在AI大模型浪潮下,百度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复杂财务规划支持技术研发 [7] - 组织调整旨在激发创新活力,但AI赛道的突破仍需时间验证 [6][8]
广州上半年土拍收官 成交19宗宅地揽金195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22:29
广州土地市场半年总结 - 2025年上半年广州土拍收官 成交33宗经营性用地 总金额227 35亿元 其中涉宅用地成交19宗 金额195 38亿元 是去年同期64 78亿元的三倍以上 [1][2] - 6月30日成功出让两宗地块 荔湾区小梅大街地块由力迅地产以3 13亿元底价竞得 楼面价3万元/平方米 白云区槎头车辆段地块由广州地铁集团以21 83亿元底价竞得 楼面价1 9万元/平方米 [1][2] - 上半年广州涉宅用地溢价率2 6% 优于2024年同期 白云区溢价率最高达19 48% 累计揽金47 28亿元 番禺区为供求主力 成交6宗涉宅用地 金额42 35亿元 [3] 土地市场特征变化 - "小而美"地块受青睐 上半年成交容积率低于2的涉宅用地达4宗 创近四年同期新高 民企在成交金额TOP10中占据两席 [3] - 低密地块成为市场主流 荔湾区小梅大街地块容积率2 6 白云区槎头地块容积率仅1 18 [1][2] - 老西关板块近一年商品住宅成交840套 均价56614元/平方米 同德围板块成交743套 均价38738元/平方米 [2] 土地终止出让原因 - 6月30日原计划出让5宗住宅用地 最终3宗终止出让 包括海珠区AH050335地块和天河区两宗地块 [1][4] - 海珠区终止地块容积率高达7 起拍价28 73亿元 周边6个在售项目竞争激烈 天河区终止地块周边库存2413套 去化周期21 3个月 [5] - 广州收紧"计容新规"审批规则影响开发商拿地预期 该政策提高住宅半开敞空间计容比例 此前个别项目得房率达140% [6] 市场环境分析 - 6月上半月广州新房来访量同比降40% 认购量降52% 中心区表现优于近远郊 开发商面临新盘去化能力转弱问题 [5] - 二手房挂牌量增加导致价格稳定性下降 制约开发商拿地意愿 7-8月传统淡季的去化速度将成为关键因素 [1][5]
一线调查:热门新能源品牌保值率逼近燃油车 “价格战”下二手车商不敢囤货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21:32
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现状 - 3年车龄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保值率分别为46 1%和44 2%,显著低于燃油车 [1] - 特斯拉Model Y等主流品牌2年车龄保值率超60%,Polestar 2等车型首年保值率不足50% [3] - 2024款蔚来ET5T一年车龄保值率约60%,2018款ES8跌至新车价25% [3] 影响保值率的核心因素 - 新车频繁降价和快速迭代导致老款车型竞争力下降,智能化配置差异显著 [1][6] - 品牌市场保有量与流通性直接相关,特斯拉/蔚来等头部品牌保值率已逼近燃油车 [3] - 首任车主权益(如终身三电质保)与二手车主权益差异达50%以上 [6] 市场渗透与发展趋势 - 新能源二手车渗透率从2022年底3 6%升至2025年4月9 1%,与保有量增长同步 [2] - 当前交易量仍较小,4S店置换占比超60%,车商渠道老旧车辆占比高 [4] - 行业预测随着销量增长和价格趋稳,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2] 价格战传导效应 - 2025年超30个汽车品牌降价,导致二手车商库存周期缩短至30天内 [5][6] - 30天以上库存占比降至35%,但混动车型仍面临技术落后导致的滞销 [6] - 车商采取"快销模式",按订单收车规避囤货风险 [5] 二手车出口新机遇 - 浙江省新能源二手车出口占比超20%,主要流向非洲和中东市场 [8] - 政策全面放开后备案企业激增,出口环节涉及整备/检测/通关等11项服务 [9] - 行业痛点集中在国际营销网络和汽车金融等配套体系 [9]
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电子纸正处于持续上升期”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21:28
公司战略与研发重点 - 公司创始人刘迎建专注于前瞻性技术研发,如嗅觉识别、智能仿生鸟、仿真狗等,待技术成熟后转向其他领域[1] - 公司坚持"人少的地方风景更美"的战略逻辑,率先投入电纸书和智能仿生机器人研发[8] - 智能仿生鸟2019年首飞成功,2020年与迪士尼合作推出"斑溪兽",2022年推出"金雕"产品[8] 电子纸产业发展历程 - 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发电纸书的企业,2008年推出首款国产电纸书[3] - 2010年电纸书销量达100万台,贡献8.8亿元营收,占公司总营收75%[4] - 2012年受Kindle进入中国市场影响,电纸书业务营收骤降77%[4] - 2024年中国电子纸平板销量183.4万台,同比增长49.1%,公司连续两年增速第一[6] 电子纸市场前景 - 电子纸具有护眼、省电、便携特性,应用场景从阅读器向零售、交通、政务、医疗等多领域拓展[7] - 行业预计2035年年销量超1亿台,有望成为第三大主流终端,市场规模达千亿级[7] - 公司近期将推出一款手机屏幕大小的电子纸产品,利用成熟供应链降低成本[8] 技术发展路径 - 电子纸技术持续进步,包括彩色屏、屏幕刷新率等方面[7] - 公司认为电子纸发展分为导入期、高速发展期和普及期三个阶段,目前处于导入期[7] - 公司专注于硬件销售利润,摒弃传统内容付费和广告分成模式[7] 行业活动与生态建设 - 公司承办"2025中国电子纸生态暨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主题为"破茧新生"[5] - 论坛旨在展示电子纸产业生态的持续发展,包括终端企业、平台公司和内容厂商[5]
亚马逊Kindle退出中国两年 中国电子纸行业快速发展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21:28
电子纸产业现状与规模 - 电子纸应用终端出货量达3.79亿片,同比增长23.4% [1] - 96%的电子纸模组在中国制造,中国成为全球供应链核心 [1] - 电子纸技术显示产值超149亿美元,为第三大显示技术(次于LCD、OLED) [1] - 电子纸价签为第一大终端(智慧零售领域),电子纸平板为第二大终端(阅读器、学习机、办公本) [1][3] 市场增长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电子纸平板销量183.4万台,同比增49.1%,学习机产品为主要驱动力 [4] - 2025年中国电子纸市场增速预计达30%,远超全球9.3%的增幅 [3] - 国内电纸书平板市场前四位为汉王科技、文石、讯飞、掌阅 [6] - 汉王科技连续两年销量增速第一,获评电子纸阅读器领导品牌 [4] 技术发展趋势 - 彩色化成为未来方向,元太科技2024年售出超100万套学习机电子纸模组,计划"取代20%书写用纸" [6] - 大尺寸化:元太科技最大尺寸达70英寸,新品将适应-25℃至65℃户外环境 [6] - 柔性化:宝马汽车2027年量产采用电子纸的"变色"外观装置艺术产品 [6] - AI融合:大模型工具提升阅读/学习/办公效率,AI能力与电子纸结合为趋势 [7] 应用场景拓展 - 电子纸智慧场景横向拓宽至零售、办公、教育、交通、政务、医疗等领域 [3] - 交通领域应用包括公交站牌、行李卡、智能拉手;医疗领域涉及药物标签、电子病历单等 [3] - 教育市场带动显著,京东渠道显示学习机增长明显,彩色墨水屏渗透率将达20% [7] 行业发展阶段与预测 - 电纸书终端进化三阶段:导入期(2023-2028)、高速发展期(2028-2035)、普及期(2035-2045) [7] - 普及期终端均价或降至千元以内,产业生态全面成熟 [7] - 电纸书设备或成为仅次于手机、PC的"第三大主流终端" [6]
独家|全国高铁线路按时速350公里运营区段达20个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21:27
高铁提速运营 - 沪昆高铁杭长段复兴号动车组将于7月1日起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同步新投用23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列车 标杆列车开行数量大幅增加至46列 较之前增加36列 [1] - 国铁集团对沪昆高铁杭长段实施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工程 完成线路、桥梁、通信信号等设备设施的适应性整治和升级改造 完善高铁安全保障体系 并通过拉通试验验证性能 [1] - 京哈高铁京沈段复兴号动车组同日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行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6月27日开通运营 最高时速按350公里运营 全国按350公里/时运营的高铁线路(区段)数量再上新台阶 [2] 旅行时间压缩 - 沪昆高铁杭长段提速后 杭州至南昌、长沙最快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1小时58分和3小时12分 较之前减少15分钟和23分钟 [2] - 上海至南昌、长沙最快旅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46分和4小时 较之前分别减少14分钟和22分钟 上海至贵阳、昆明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6小时54分和9小时35分 分别减少1小时18分钟和2小时3分钟 [2] 高铁运营区段分布 - 全国按350公里/时运营的高铁线路(区段)达到20个 包括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津城际、成渝高铁、京张高铁等 其中京沪高铁350公里时速运营区段达1280公里(全长1318公里) 比例最高 京广高铁350公里时速运营区段1760公里(全长2298公里) [3] - 京津城际350公里时速运营区段仅70公里(全长166公里) 杭温高铁350公里时速运营区段仅33公里(全长276公里) 比例最低为10% [3] - 国铁上海局管辖的350公里时速运营区段最多 达8个 国铁北京局、广州局、成都局分别管辖5个、4个和4个 仍有8个铁路局集团无350公里时速高铁运营区段 [4] 未来规划 - 多条高铁线路已纳入提速规划或复速计划 未来拥有时速350公里高铁运营区段的路局集团将进一步增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