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华为出手,能否助力一汽奥迪补齐智能化短板?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3:02
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 - 工厂焊接车间高度自动化,配备824台KUKA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100%,焊点精度0.1毫米,比人手稳定100倍 [1] - 工厂采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和三维扫描技术实现虚拟建厂与实体运营同步,提升工程进度 [6] - 工厂引入视觉检查站,20台高精度相机实现0.2毫米精度扫描全车,底盘结合工位采用14轴同步拧紧系统,扭矩与角度精度控制到±0.1% [8] - "婚礼结合工位"自动化率达100%,11台机器人协同作业,精度控制到0.2mm,56台智能小车承担90%零件自动搬运工作,效率提升90% [9] - 工厂核心工艺车间机器人接近1000台,实现"人、机、物"高度融合 [9] 奥迪Q6L e-tron家族 - 首款投产车型奥迪Q6L e-tron家族已开启预售,搭载奥迪与华为深度定制的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1][3] - 基于PPE豪华纯电平台打造,配备全域800V高压平台、"赛车级"笼式安全车身与顶级操控 [4] 奥迪与华为合作 - 奥迪是首家与华为达成合作的豪华汽车品牌,2019年即开始合作,通过智能领域深度互融为客户打造前沿智能化解决方案 [5] - 奥迪Q6L e-tron家族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奥迪成为首个在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上同时提供高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豪华品牌 [3] - 合作有助于奥迪补齐智能化短板,提高研发速度并节省开发成本 [3] 奥迪电动化战略 - 2025年起奥迪计划每年推出至少两款纯电新车,同时升级现有燃油车系的智能化配置 [3] - 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是奥迪在中国的首个豪华电动车生产基地,对奥迪在中国实现电动化转型至关重要 [3] 工厂环保措施 - 工厂100%使用绿色能源,生产废弃物100%回收,生产及生活废水100%循环使用,成为奥迪在中国首家投产即实现"近零碳排放"的生产基地 [9][10] - 厂房屋面铺设32万平方米光伏设施,年发电量3500多万度,覆盖至少年用电量的四分之一,其余用电量也采用绿色电能 [10] - 推行全周期资源循环体系,铝材料闭环回收,所有固体废物100%回收再利用,水资源100%高效循环使用 [10]
城轨协会:2025年城轨新增里程有望超800公里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2:01
行业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共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2381.48公里,2025年上半年新增运营线路220.70公里,同比增长13.73%,但较2021年同期峰值下降53.92% [1] - 2025年下半年预计开通运营线路约600公里,全年新增里程预计超800公里,较2024年936.23公里继续下降 [1] - 2025年城轨计划投资额约3391.77亿元,较2024年下降28.59% [1] - 行业投资规模自2020年峰值6286亿元持续回落,新增里程自2021年峰值1237.1公里逐年下滑 [1] 政策与市场转变 - 2018年国务院52号文提高城轨审批门槛,要求地方财政收入和GDP指标为原标准的3倍(地铁)或2倍以上(轻轨),终结2017-2020年建设高峰期 [2] - 行业重心从新建转向优化运营和存量管理,设计单位面临项目减少、人才流失,部分转向市政、公路及TOD综合开发领域 [2] 区域发展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无新增城轨运营城市,9个城市开通新线/延长线:杭州、重庆、宁波、太原、天水、广州、南昌、绍兴、沈阳 [3]
ESG信息披露进入强制时代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1:51
ESG信息披露趋势 - 全球ESG信息披露强制性加强 欧盟通过SFDR和CSRD实施严格ESG披露要求 美国正从自愿转向强制模式[1] - 中国三大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要求部分指数样本公司和境内外上市公司最晚2026年披露2025年度报告 2024年5月1日起实施[1] - 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 计划2027年出台基本准则和气候准则 2030年建成统一披露准则体系[2] 建筑行业现状 - 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例连续五年保持6.6%以上 2024年为6.67% 显示其国民经济支柱地位[3] - 2024年建筑业直接从业人数5962.07万人 同比减少12.26% 企业数量增长5.57%至168011个 反映劳动生产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3] - 建筑行业碳排放占比高 低碳转型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路径[3] 建筑企业ESG转型 - ESG强制披露为评估企业价值提供新维度 帮助建筑企业管控风险并把握转型机遇[4] - 建筑企业需将ESG披露要求与战略布局深度融合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4]
竞逐“好房子”赛道 龙头房企打响品质突围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1:28
政策与行业标准推动 - "好房子"被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自5月1日起实施,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 行业掀起"好房子"热潮,产品力过硬的改善类和新四代宅产品领涨全国,克而瑞监测数据显示此类产品成交表现突出 [1] -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达18364.1亿元,保利发展、绿城中国等发布"好房子"标准的龙头房企位居销售额前十 [1] 龙头房企产品力升级 - 绿城中国将产品品质列为"一号工程",2024年完成58项创新课题如核心景观IP"心林物语",新项目应用率高达92.7% [1] - 公司形成7大产品系(凤起系、玫瑰园系等)及14条属地产品系,通过"天香家族"产品全景覆盖不同城市需求 [1][2] - 绿城中国在浙江区域推出"8城23子"新品,包括温州鹿城广场等地标项目和"四代宅"代表作,强化高端产品线布局 [2] 市场趋势与战略方向 - 改善类及高端产品成为房企主力,中指研究院指出"好房子"在市场调整期仍实现较好去化 [2] - 绿城中国预期2025年政策推动市场止跌回稳,一、二线城市触底反弹,高品质住宅需求提升将带来发展机遇 [2] - 克而瑞认为"好房子"概念从品质到服务全面具象化,行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
8月1日实行!现金买黄金钻石超10万元需上报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26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要求单笔或日累计现金交易超1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需在5个工作日内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1] - 政策目标为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加强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监管,将于2025年8月1日施行 [1] - 监管范围覆盖黄金、白银、铂金及其制品,以及钻石、玉石等天然宝石的原材料及成品 [2] 行业影响与专家解读 - 贵金属交易因金额大、流通性强被国际社会视为洗钱高风险领域,黄金因隐蔽性强、变现快成为新型洗钱手段 [2] - 政策并非限制黄金买卖,而是通过规范现金交易防范风险,电子支付可替代现金交易满足合规要求 [2] - 行业规范化将淘汰不合规市场主体,长期利好黄金行业健康发展 [2] 从业机构合规要求 - 从业机构需对单笔或日累计超10万元现金交易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包括身份识别和洗钱风险评估 [3] - 需穿透识别非自然人客户的"受益所有人",并根据客户风险等级采取强化或简化调查措施 [3] - 可疑交易或客户身份存疑时,需在交易开始或结束前完成调查 [3]
公安部最新通报:是谣言!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21
涉民生领域网络谣言案例 - 上海男子陈某为博眼球吸粉编造"工行假金条"谣言被依法追责 [1] - 陈某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工行假金条"谣言信息误导大量网民关注讨论 [3] - 公安机关提醒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需谨言慎行 [3] 工行金条质量事件 - 5月有网友爆料工行购买金条熔金时发现疑似非纯金 [7] - 工行上海嘉定支行声明经检测金条金含量为99.99%无质量问题 [7] - 涉事金条生产厂家为招金集团与工行合作生产"如意金"系列 [7] 贵金属交易新规 - 央行发布《管理办法》规定10万元以上现金买黄金需上报 [8] - 新规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旨在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 [10] - 提交大额交易报告起点金额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 [10] 贵金属行业监管 - 新规将贵金属和宝石全产业链纳入反洗钱监管 [10] - 从业机构需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开展尽职调查 [11] - 监管对象包括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黄金协会等机构 [10]
上半年医药主题基金业绩亮眼 主动权益类前十占六席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20:01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C份额上半年收益86.68%排名第一,A份额收益86.48%排名第二[1]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基金A/C份额分别以82.45%和82.1%的收益位列主动权益基金前两名[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A/C份额以75.18%和74.73%的收益排名主动权益基金第三和第四[1]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主动权益类基金年内业绩前十名中有6只是医药主题基金[1] - 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A/C和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C进入前十[1] 业绩落后基金情况 - 银河君荣基金I份额以-37.89%的收益成为表现最差的主动权益基金[1] - 前海开源人工智能基金A份额以-20.57%的收益位列倒数第二[1] - 财通基金旗下四只产品进入业绩排名后十名[2]
上半年重点房企拿地额攀升 销售端盼政策进一步发力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9:53
土地市场表现 - 上半年核心城市土拍市场结构性回暖,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频现高溢价地块 [1] - 30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明显增长,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 [2] - 拿地主力为央国企,金额前十中占8席,TOP10新增货值6019.9亿元,占TOP100的41.8% [2] - 9家房企拿地金额超200亿元,中海、保利发展均超500亿元,绿城、金茂均超390亿元 [2] - 部分民企如滨江集团、邦泰集团、大华集团进入拿地金额前二十 [2] 区域分化特征 - 房企拿地高度聚焦核心城市,TOP2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超65% [3] -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优质地块高溢价成交,郊区及三四线城市以底价为主 [3] - 招商蛇口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拿地金额均进入前十,南京位列第一 [3] - 代表房企47.8%销售业绩来自二线城市(同比降6.8个百分点),一线城市贡献率增至40.0%(同比增9.0个百分点) [5] 房企销售动态 - 上半年百强房企操盘销售额16526.8亿元,同比下降10.8%,6月单月降幅扩大至22.8% [4] - TOP100房企全口径销售额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6月单月降幅18.5% [4] - 越秀、建发、华发、象屿地产销售额同比增10%,中国金茂增20%,厦门国贸地产、中国中铁增超30% [5] - 招商蛇口、越秀等一线城市销售贡献率超50%,保利发展、中海地产等超40% [5] 行业趋势展望 - 房企投资策略审慎,优先保障回款和现金流安全,去库存和优化结构为主旋律 [3] - 市场格局持续分化,央国企主导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头部民企选择性参与 [3] - 三四线城市成交规模延续筑底,回暖需依赖一二线城市热度传导 [6] - 下半年销售压力仍大,政策支持力度将影响降幅改善空间 [6]
A股总市值连续3日站上100万亿元 上半年增6.56万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9:53
A股市场表现 - 2025年7月2日A股总市值达100.33万亿元,连续三个交易日站上100万亿关口 [1] - 2025年上半年A股总市值从93.78万亿元增长至100.34万亿元,累计增长6.56万亿元 [1] - 北证50指数上半年累计涨幅接近40%,领涨各大指数 [2] 行业板块表现 - 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累计上涨18.12%,涨幅居首 [2] - 银行板块上涨13.10%,国防军工和传媒板块涨幅均超12% [2] - 科技创新领域个股表现突出,半导体和创新药板块领涨 [2] 个股表现 - 联合化学(301209.SZ)上半年涨幅437.83%,位居涨幅榜首 [2] - 舒泰神(300204.SZ)涨幅403.10%,创新药领域表现突出 [2] - 多只北交所个股涨幅居前,九菱科技(873305.BJ)涨304.87%,路桥信息(873748.BJ)涨262.30%,七丰精工(873169.BJ)涨244.94% [2] 市场观点 -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认为A股有望进入牛市第二阶段,企业盈利改善和产业趋势推进将驱动市场 [2] -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夏风光指出结构化行情呈现"一大一小哑铃化",银行股和小微盘股同时活跃 [3] - 市场人士认为半导体和创新药板块的发力显示中国股市"转型牛"格局日益清晰 [2]
首批科创债ETF两周获批 填补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基领域的空白
中国经营报· 2025-07-02 19:47
科创债ETF获批 - 首批科创债ETF产品于7月2日正式获批 填补公募基金在科技金融债券基金领域的空白 [1] - 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大力发展科创债并加快推出科创债ETF 同日首批6只科创债ETF上报 [1] - 6只产品包括3只跟踪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和3只跟踪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的ETF 均在上交所上市 [1] 科创债ETF的战略意义 - 有效发挥公募基金服务国家战略和市场资金引导作用 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1] - ETF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动性强特点 通过高度聚焦的投资主题设计吸引资金精准投向科创重点领域 [1] - 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并提高融资效率 符合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 [1] 指数特点与市场表现 - 跟踪的中证和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发布于2023年8月 具有代表性强、信用风险低、收益稳健特点 [2] - 两条指数国企债占比均为99% 主体评级均为AAA 近一年成交额分别为10366亿元和8764亿元 [2] - 在政策支持下科创债供给将持续增加 指数空间有望扩容 流动性将稳步提升 [2] 债券ETF市场发展 - 债券ETF作为风险低、收益稳的场内产品 较好满足投资者稳健型资产配置需求 [2]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ETF净流入2974亿元 其中债券ETF净流入1720亿元 9只债券ETF净流入均突破百亿元 [2] - 上交所市场现有债券ETF产品20只 规模超3200亿元 较年初实现翻番 [2] 未来展望 - 上交所将丰富指数和产品供给 优化ETF市场生态 完善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机制 [2] - 随着中长期资金持续参与及个人投资者认可度提升 债券ETF市场发展前景可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