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小票根”撬动文旅“大消费” 优秀文化产品成激发文旅消费重要“引擎
民间体育赛事带动文旅消费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多座城市成为热门打卡地 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1] - 南京设置87处苏超第二现场观看点 直接带动总客流超714万人次 [1] - 盐城某商场营业额同比增长21% 未来将持续打造赛事+商业IP [1] - 苏超带动江苏省暑期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00% [1] - 贵州村超总决赛吸引省内外游客超18万人次 其中过夜游客超4万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1] 文体商旅成为消费黄金组合 - 上海演唱会形成顶流明星IP持续火爆态势 做强票根经济 [2] - 上海前5个月举办营业性演出超21000场 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 票房达16.3亿元 [2] - 热门影视带动旅游消费 暑期档电影使前往西安广州南京旅游人次分别上涨12% 10% 16% [2]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活动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2]
端牢能源饭碗 “十四五”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不断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指标完成情况 -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化石能源占比等主要指标将如期完成 [1] 新能源技术全球领先地位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2] - 光伏转换效率 海上风电单机容量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2] - 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2] 可再生能源体系建设成就 - 建成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每5辆车配备2个充电桩 [3] - 构建全球最大 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能源产业投资与体系规模 - 能源投资呈现增速快 结构优 活力强特点 [4] - 建成全球门类最全 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4] - 能源产业规模大 链条长 带动效应强 [4] 全球低碳转型贡献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5] - 为全球低碳转型作出重大贡献 [5]
国产替代挑战进口品牌 乳业B端市场进入争霸赛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乳业巨头如蒙牛、伊利、君乐宝等因C端市场增长瓶颈和同质化竞争,纷纷调整战略布局B端市场 [1] - B端乳制品市场总规模已扩展至千亿级别,下游咖啡、烘焙、茶饮等行业快速发展推动需求持续增长 [3] - 2025年现制奶咖销量预计达50亿杯,B端咖啡赛道为乳制品行业带来的扩容有望达到265亿元 [3] - 2024年烘焙食品零售市场规模达6110.7亿元,同比增长8.8%,预计2029年增至8595.6亿元 [3] 国产替代驱动因素 - 2023年乳清粉、奶酪、黄油进口依存度分别为69%、64%、63%,国产化率不足30% [4] - 国内乳企凭借更短供应链路径保证产品新鲜度并降低成本,更贴近本土市场可快速响应定制化需求 [4] - 反倾销政策对部分进口乳制品征收反倾销税,有效遏制国外低价乳制品倾销行为 [4] - 2025年7月第一周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降至3.04元/公斤,同比下降6.5%,原奶成本优势提升国内乳企价格竞争力 [5] 企业战略与技术进步 - 塞尚乳业通过全资子公司金河科技以"山下有牛"品牌进军B端茶饮领域 [1] - 蒙牛以"蒙牛专业乳品"品牌深耕餐饮全场景,推出纯牛奶、稀奶油、厚乳奶基底三大核心SKU [6] - 伊利打造"伊利索非蜜斯"专业品牌,升级应用创新中心强化定制方案,并借力京东B2B平台拓宽渠道 [6] - 君乐宝聚焦高附加值领域,联手法国颂味佳推出高端稀奶油,与蜜雪冰城合资建牧场深化供应链合作 [6] 技术挑战与行业瓶颈 - B端市场对产品专业性要求高,技术壁垒涉及奶源标准化管理水平和生产设备精度控制能力 [7] - 国内企业在定制化乳脂产品领域存在乳脂功能参数调控能力不足、奶源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 [8] - 高端原制奶酪面临地理标志法规壁垒、窖藏环境控制技术代差及菌种进口依赖等特殊挑战 [8] - 帕尔马干酪等PDO认证产品受原产地保护条款限制,蓝纹奶酪因菌种培育和食品安全管控难度难以规模化生产 [8]
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增强供给 金融加力服务“三农”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达13.9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1] - 监管机构将持续深化三农金融改革 聚焦粮食生产、县域富民产业及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 [1] 金融机构业务进展 - 农业发展银行投放夏粮收购信贷资金80亿元 通过线上办贷模式及电子支付渠道提供7×24小时结算服务 [1] - 中信银行涉农贷款规模近5000亿元 贷款增速超10% 其特色产品粮农贷累计投放15.62亿元并惠及3000多户农户 [2] - 浙江长兴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164亿元 其中专项支持种粮大户的新农贷等产品投放达15.25亿元 [2]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农发行创新推出智粮贷、竞拍贷、竞采贷、中储e贷等线上便捷办贷模式 [1] - 中信银行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创设粮农贷产品 实现在线授信审批并覆盖超60%农场 [2] - 农商银行通过整村授信和名单制主动上门服务模式为种粮大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2] 科技赋能与农业保险 - 重庆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达182个 农险保费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7.71% 提供风险保障676.86亿元 [3] - 重庆探索利用数字地图与低空卫星遥感技术实现承保校验、作物监测及生产指导 2024年支付赔款12.8亿元 [3] - 行业专家呼吁保险公司推进物联网、遥感、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 [3]
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个人养老金领取政策 - 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六类个人养老金领取条件 包括达到基本养老金领取年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出国定居 高额医疗费用负担 长期领取失业保险金及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 [1] - 高额医疗费用标准为申请前12个月内本人或配偶 未成年子女基本医保目录内自付部分累计超过本省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 - 长期领取失业保险金标准为申请前2年内累计领取达12个月 [1] 领取渠道与流程 - 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账户开户银行或社保经办机构等渠道申请 由社保机构核实 [1] - 经核实后由开户银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资金划转至申请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1] 服务优化要求 - 要求加强跨业务跨层级信息共享 优化经办系统功能以提供便捷服务 [1]
7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0.10 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中国企业信用指数总体表现 - 7月中国企业信用指数为160.10 较6月下降2.35点 总体保持高位运行态势[1] - 受新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数量增多等因素影响 监管性分指标降幅明显[1] - 企业信用水平韧性显现 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1] 区域信用表现 - 信用指数排名前五省区市为北京 安徽 天津 重庆 陕西[1] - 北京信用指数环比上升 重返全国首位[1] - 全国大部分区域信用指数环比下降 天津福建等地降幅较小但排名显著提升[1] 行业信用表现 - 信用指数排名前五行业为金融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制造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 - 农林牧渔业指数排名大幅上升 采矿业指数逆势增长显示持续向好态势[1] - 各行业指数普遍有所下降[1]
2025年上半年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底盘稳固
医药进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979.5亿美元 同比微增0.2% [1] - 出口额545.4亿美元 同比增长3.8% 进口额434.1亿美元 同比下降3.9% [1] - 原料药 医院诊断与治疗类 一次性耗材 西药制剂等主力产品出口保持增长 [1] 中药类产品贸易 - 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39.7亿美元 同比下降4.6% [2] - 出口额25.4亿美元 同比下降4.3% 进口额14.3亿美元 同比下降5.2% [2] - 中药材及饮片进口表现优异 同比增长14.9% 新增24种允许进口中药材品种 [2] 西药类产品贸易 - 西药类产品进出口额同比持平 出口额279.3亿美元 同比增长3.7% 进口额249.9亿美元 同比下降3.9% [3] - 原料药出口额279.3亿美元 同比增长3.8% 维生素类产品出口额大幅增长34.9% [3] - 西药制剂出口额37.5亿美元 同比增长6.5% 激素类和维生素类药品分别增长10.7%和11% [4] 医疗器械贸易 - 医疗器械出口额241亿美元 同比增长5% 进口额169.9亿美元 同比下降3.9% [5] - 医院诊断与治疗类出口同比增长8.2% 其中肾脏透析设备增长40.2% 有创呼吸机增长40.1% [5] - 医疗器械进口全线下滑 体外诊断试剂下降19.4% 成套核磁共振设备下降38.1% [6] 区域市场表现 - 前三大贸易伙伴为欧盟及英国 美国 东盟 合计占比60.5% [7] - 对欧盟及英国进出口额349.6亿美元 同比下降2.9% 对法国出口增长41.6% [7]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286.5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占比29.2% [7] 美国市场动态 - 对美进出口额157.6亿美元 同比下降3.4% 受关税政策影响 [8] - 对美出口额85.9亿美元 同比下降3.5% 原料药出口小幅下降1.5% 西药制剂增长14.6% [8] - 医疗器械对美出口下降4.4% 一次性耗材降幅达19% 二季度出口大幅下降15.2% [8] 新兴市场拓展 - 对东盟出口额59.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23% 进口额25.65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 [8] - 对俄罗斯出口增长16.4% 对巴西出口增长10.6% 对非洲出口增长11.8% [9] - 自拉美地区进口增长13.9%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207.7亿美元 同比增长4.5% [9] 产品结构升级 - 植物提取物出口占比提高至60.84% 创新药品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2][9] - 中高端医疗器械出口快速增长 包括体外诊断试剂 内窥镜 核磁共振设备等 [9] - 传统优势产品如原料药 医用敷料 一次性耗材出口稳定增长 支撑基本盘 [9]
出口高增10.5%,进口跌幅收窄至0.4%--我国化妆品进出口稳舵前行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妆品行业总体呈现温和增长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化妆品类增长2.9% 进出口总额增长2.7% 其中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达10.5% 进口跌幅收窄至0.4% 贸易逆差持续收窄[1] - 进口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法国保持领先地位且恢复正增长 日韩市场出现复苏迹象 美国市场大幅下滑 新兴品类如香水表现突出[3][4][5][7] - 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对美国出口占比持续下降 对东南亚新兴市场如印度尼西亚实现爆发式增长 香水类产品凭借文化差异化优势成为出口新亮点[8][9][11][1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0% 其中限额以上化妆品零售额2291亿元 同比增长2.9% 增速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但保持增长势头[1] - 化妆品进出口总额119.1亿美元 同比增长2.7% 较一季度1.6%增速提升 其中进口83.2亿美元同比下降0.4% 出口3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贸易逆差持续收窄[1] 进口市场分析 - 进口前五大来源国为法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 合计占比79.3% 其中法国进口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5.0% 占比28.8% 恢复正增长[3] - 日本进口额同比下降4.3% 但较一季度12.1%降幅收窄 韩国进口额增长4.9% 复苏态势明显[3][4] - 美国进口额下降19.9% 占比降至8.8% 为十大进口市场中降幅最大[5] - 加拿大进口额1.3亿美元增长15.8% 为十大进口市场中增速最快 比利时进口额下降14.6% 与2024年增长态势形成反差[5][6] 进口产品结构 - 美容护肤品进口66.1亿美元同比下降2.1% 香水类产品进口6亿美元同比增长20.5% 首次成为第二大进口类别[7] - 身体护理品进口5.8亿美元下降7.1% 头发护理品进口4.4亿美元增长13.1% 口腔护理品进口1亿美元跌幅收窄[7] - 指(趾)甲化妆品和剃须用制剂分别大幅增长97.1%和104.7% 前五大进口细分品类为香水及花露水、洁肤类产品、唇用化妆品、洗发剂和粉类产品[7] 出口市场表现 - 出口前五大市场为美国中国香港英国印度尼西亚日本 合计占比44.7% 其中美国出口额6.5亿美元占比18.2% 中国香港出口额3.8亿美元占比10.7%[9] - 对美国出口额同比增长2.3% 但占比持续下降 从2021年24.6%降至2025年上半年18.2% 对中国香港出口同比下降8.6%[10] - 对印度尼西亚出口额同比增长92.6% 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对俄罗斯出口额增长43.6% 对马来西亚出口额增长24.8% 对韩国出口额下降14.3%[11][12] 出口产品特征 - 美容护肤品出口20.1亿美元增长9.23% 身体护理品出口5.8亿美元增长12.1% 头发护理品出口3.1亿美元增长19.5% 香水类产品出口2.7亿美元增长22.1%[13] - 香水产品凭借传统文化元素(如沉香、桂花、茶香)和文化IP(故宫、敦煌)形成差异化优势 并通过"技术国际化+文化本土化"策略进军高端市场[14] - 出口细分品类中仅4个类别出现下跌 前五大出口品类为唇用化妆品(3.8亿美元)、眼用化妆品(2.8亿美元)、香水及花露水(2.7亿美元)、脱毛剂(2.6亿美元)和牙膏(2.4亿美元)[15]
跨境电商从价格竞争转型为创新驱动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去年跨境电商进出口约2.71万亿元 同比增长14% 占外贸总额6.2% [1] - 过去5年行业规模逆势扩张近50% [2] - 全球电商销售额在零售总额占比将突破20% 线上购物人群达30亿人 [2] - Z世代网购比例预计从83.3%攀升至90.3% [2] 发展模式转型 - 竞争重心从"拼价格"转向"拼价值" 产品创新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第一要务 [1] - 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向产业生态竞争 区域集聚成为新趋势 [4] - 形成"产业带+跨境电商+智慧物流"融合发展模式 [4] - 海外仓实现大批量备货 降低物流税收成本 提高市场响应速度 [3] 基础设施与物流 - 菜鸟网络在全球18个国家运营超40个海外仓 [3] - 顺丰国际在全球11个国家部署超20座海外仓 覆盖欧美日韩澳大利亚等核心市场 [3] - 江西南昌39个海外仓构建覆盖全球主要市场的物流网络 [5] - 海外仓模式减少对小批量直邮依赖 破解物流瓶颈 [3] 政策支持体系 - 形成覆盖"平台—物流—支付—监管"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2] - 商务部鼓励平台企业与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合作 [4] - 政策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 加强海外仓建设 [2] 区域发展实践 - 江苏南通建设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 整合家纺产业与航空物流枢纽 [4] - 江西南昌"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模式5年实现跨境交易额突破500亿元 带动5万人就业 [5] - 浙江加快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 遴选高附加值产业分类培育 [4] 产品创新与智能化 - AI介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实现选品分析、设计优化及迭代监测 [9] - 创新从"低价走量"向"创新制胜"转变 构建差异化产品力 [7][8] - 需求洞察与创意开发成为产品力核心阶段 [8] - 通过扩展产品线和场景布局将单品优势转化为持续竞争力 [9] 行业趋势特征 - 兴趣类电商快速增长 成为行业规模拓展重要方向 [2] - 含"新"量上升 高科技属性新产品加速出海 [1] - 从"广撒网"向"精耕细作"演变 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本地化创新 [7] - 体系化产品矩阵取代单一爆品 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8]
德国化工行业已触底 政策或将转向长期利好
斯泰莱曼提出,德国如果能聚焦经济发展,通过放松监管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化工行业,将为德国及 欧洲化工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目前,欧盟正着手解决能源成本高企的问题。例如,在德国7月通过 的460亿欧元(约合3867亿元人民币)减税方案中,大幅降低了大型制造业及特定群体的能源税。 全球能源化工行业市场信息服务商安迅思近日称,科思创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斯泰莱曼表示,德国化工 行业已经触底,结构性改革正显现积极进展,有望为德国及欧洲化工行业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在监管层面,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研究显示,监管过度正阻碍欧洲化工行业发展,仅德国每年就因过度监 管损失1460亿欧元。其中,中小型化工企业受影响最大,德国化工协会的2000多家会员企业中,90%以 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往往创新能力极强,但因缺乏国际化战略,投资始终扎根于德国,他们构 成了德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基础。虽然德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化工行业的监管制度进行改革,但德国中小型 化工企业在审查时拥有的豁免期已有所延长,无须完成复杂的注册流程或支付相关注册费用即可成立, 他们将有充足的时间发展相关业务,并为后续审查做准备。 斯泰莱曼表示,高能耗、高度依赖原材料的化工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