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53款车型!奇瑞集团携全球品牌阵营亮相上海车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21:56
"这次车展我有'三痛',眼痛、脚痛、心痛。"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上海车展")启幕,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化身"段子手",以"三痛"突显此次奇瑞汽车参展产品之多。据了解,此次上海车展奇瑞集团首次携旗下奇瑞、星途、捷途、 iCAR、智界五大品牌及国际品牌集体亮相,带来53款重磅车型,向全球展现奇瑞最新的技术成果和持续更新迭代的产品矩阵。 多品牌新产品齐聚一堂 站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4.1号馆内,一眼看不到头的奇瑞展台和琳琅满目的产品便是让尹同跃"三痛"的主要原因。从"国民神车"奇瑞QQ到新时代旗 舰瑞虎9L,从全新星纪元ES到iCAR V23皮卡概念车,多款全新产品的亮相让众人一饱眼福,一展安全奇瑞、技术奇瑞、创新奇瑞的风采。 其中,奇瑞QQ作为国民经典车型,自20023年初代车型上市以来,为上百万的用户与家庭,带来了快乐平权的出行体验。2025上海车展上,奇瑞全新 QQ传承QQ优势基因,并结合新世代年轻给用户的出行需求向新而生,以"快乐平权"的标签切入A0级电动市场,填补市场空白,既要让年轻人"买得起",更 要让他们"用得酷"。全新QQ概念车聚 ...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与南京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21:21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4月22日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与南京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整合资源加强文旅、汽车、能源及城市发展领域创新融合 打造展会品牌及产业合作平台 并就深化合作等进行交流 [1] 合作主体 -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与南京旅游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签约代表 -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副总经理兼中国城市报总编辑杜英姿与南京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周晓兵代表双方签约 [4] 见证领导 - 南京市贸促会会长梁洁 南京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葛飞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汽车报社社长、中国能源报总编辑谢戎彬等领导见证签约 [4] 出席嘉宾 - 南京市贸促会(会展办)处长张炜等南京旅游集团相关人员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新闻协调与合规管理办公室主任张鹏等集团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4] 合作内容 - 双方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原则 整合优势资源 加强文旅、汽车、能源及城市发展领域创新融合 [1] - 在巩固"南京房车露营博览会"系列展基础上 升级打造、共同主办"长三角(南京)旅游装备博览会" 做大做强展会品牌 [1] - 积极策划一系列新题材展会 共同挖掘文旅、汽车、能源、城市等领域合作项目 [1] - 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等进行深入座谈交流 [1]
伊士曼上海车展首秀,多元创新产品引领新能源汽车玻璃革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16:28
伊士曼( Eastman )首次亮相上海车展(展台图) 除EvocaRSL外,伊士曼还展示了丰富的产品系列: 4月23日,伊士曼(Eastman)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车展,带来多款创新中间膜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全面呈现其在赋能汽车玻璃应用的卓越研发实力与前 沿技术洞察。此次参展,伊士曼聚焦新能源汽车玻璃的功能升级与生态构建,将中间膜功能化的前沿技术从幕后带至台前,为汽车玻璃制造商与OEM厂商 提供更高效、更舒适、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为新能源汽车玻璃行业提供发展新动能。 上海国际车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展会之一,汇聚了众多顶尖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及创新者。伊士曼的首次参展,不仅彰显了对中国新 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视,更体现了其在助力汽车玻璃创新应用方面的坚定决心。特别是伊士曼推出的创新产品平台Saflex™ Evoca™,专注于通过整合 和拓展Saflex™中间膜产品系列,满足新能源汽车特定的功能需求,为汽车玻璃创新应用注入活力的同时,引领汽车玻璃行业变革。 伊士曼( Eastman )首次亮相上海车展(展台图) 多元产品矩阵,满足新能源汽车全方位需求 在本次车展上,伊士曼重点展示了其最新产品Saflex™ Ev ...
吉利控股醇氢科技上海车展首秀,解码绿色能源新路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15:53
硬核醇氢科技,定义能源新范式 吉利全新一代"超醇电混"实现了甲醇和汽油两种燃料在同一燃料箱内的灵活配比,采用了全球首创的甲醇发动机,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全球最高的 48.15%,并且突破性实现甲醇燃料在零下40℃低温启动,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跨越"油气时代"的解决方案之一。吉利汽车将于2025年四季度推出搭载全新一 代"超醇电混"技术的轿车与SUV。 在醇氢科技展台的"能源枢纽"区,观众可感受"超醇电混"的灵活加注, 通过现场互动,了解甲醇、汽油的实时加注量,以及混合后的预估续航以及道 路工况模拟,体验"可醇、可电、可油"的新型绿色动力模式。 4月23日,2025上海国际车展启幕,吉利控股集团醇氢科技展台作为全球首个完整展示甲醇全产业链的国际性展台惊艳亮相,通过前沿科技和沉 浸式的交互体验,立体展现了绿色甲醇循环经济的潜力,诠释了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新路径。 甲醇成为绿色新选择,开辟清洁能源新路径 甲醇是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绿色可再生等属性,且在常温常压下是液体,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更加经济安全便捷,已 逐步成为全球业界公认的一种理想的新型清洁可再生燃料。 吉利控股集团 ...
加速智电转型,本田本土烨品牌第二弹车型GT上海车展全球首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12:37
文章核心观点 2025上海车展启幕,本田旗下纯电动品牌“烨”的第二弹车型“GT”全球首秀,公司宣布与多家中国本土企业在智电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持续深耕中国汽车市场,加速技术和产品升级进化 [1][12] 车展动态 - 2025上海车展4月23日启幕,智能电动汽车是亮点,本田旗下纯电动品牌“烨”的第二弹车型“GT”全球首秀 [1] - 车展现场东风本田S7与广汽本田P7同步亮相,还展示本田云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及烨品牌第一弹车型解剖车 [2] - 车展期间本田展台带来搭载本田动力单元的“Oracle Red Bull Racing RB21”F1赛车,供消费者近距离互动 [11] 中国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30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70%,国内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达57.3%,中国市场是车企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主阵地 [2] 深耕中国市场举措 - 本田加强本土研发、生产、合作,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投产,烨品牌由中国研发团队自主设计 [2] - 电动化领域本田深化与宁德时代合作,推进开发本田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和CTB电池一体化技术,应用于烨品牌第三弹车型 [5] - 智能化方面本田与Momenta合作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新车型计划搭载领航辅助驾驶技术 [5] - 本田携手DeepSeek,烨品牌相关车型接入其AI大模型技术,第一弹车型通过OTA升级更新 [6] 烨品牌第二弹车型GT - GT以兼顾“驾驶乐趣”与“舒享体验”为目标,融合本田造车经验、运动基因与智能化技术 [10] - GT车身结构出众,造型设计匹配旗舰身份,主驾是AI沉浸式运动座舱,副驾是“款待空间” [10] - GT采用Momenta的量产辅助驾驶技术,接入DeepSeek的AI大模型,提供智能化出行体验 [10]
助力新能源出行终端热管理系统变革,华培动力携手华涧新能源亮相上海车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11:41
文章核心观点 - 华培动力与华涧新能源在上海车展展示百余款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华涧新能源的热管理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和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有应用优势,凭借技术等优势打开新市场空间并将继续提供高效热管理方案 [1][11][15] 公司参展情况 - 华培动力与华涧新能源在上海车展展示百余款汽车零部件产品,带来HVEF系列高压电子风扇与ACC系列高速离心制冷压缩机等新产品 [1] 公司产品情况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 - HVEF高压风扇系列适配48 - 1000V新能源汽车直流供电,具有风量大等优势,满足散热要求,是高端车型必备,已与主机厂合作,车展有10余款搭载该风扇车型亮相 [4] - ACC离心制冷压缩机采用动压气悬浮无油润滑技术,最高转速250,000rpm,汽车/低空飞行器型号单机额定制冷量15 - 30kW,体积小,无油结构规避系统失效风险,此前在储能和数据中心温控场景节能30% - 47% [8] 低空飞行器热管理产品 - HVEF高压电子风扇提升电压减少电流,为整机减重35kg [12] - ACC离心制冷压缩机提升转速,同等制冷量下重量减少80% [12] - UM系列高压发电机用于低空飞行器APU增程装置,可增加载重375kg或续驶里程7小时 [12] 行业发展情况 - 2019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规模每年近60%速度增长,2024年渗透率达41.2%,产销总量连续9年全球第一,连续三年占全球70%,带动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达1494亿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达864亿元 [11] - 全球汽车热管理市场曾由外资主导,近年国内新兴热管理供应商崛起,通过国产替代追赶并开创新产品领跑市场 [11] - 上海车展多个汽车品牌发布飞行汽车新产品,低空经济迈入快车道,飞行汽车等商业化进程提速,其热管理核心部件受关注 [13] 公司优势情况 - 公司与华培动力在精密加工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协同发展,开发出高压高速产品,高速电机研发核心环节可自主完成 [15] - 核心研发团队由资深工程师组成,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过去四年多申请近四百项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占比40% [15]
美国挥舞关税“乱拳”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处变不惊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09:29
汽车供应链遭遇美国关税"乱拳" "理论上,美国特朗普政府出台的'对等关税'豁免了药品、汽车和零部件产品,但情况也略微复杂。截 止到目前(记者采访时),美国对中国产燃油乘用车征收72.5%的关税,对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征收 147.5%的关税,对中国产汽车零部件征收72.5%的关税,对中国产中重卡与客车征收145%的'对等关 税'、整体税率达到170%及以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国际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晓红在接 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编者注:4月15日,美国白宫网站发布关于关键矿产和衍生品 232调查的有关事实清单,提到因为中国针对美国"对等关税"采取"报复"措施,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 品关税最高加征至245%。故此,前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面临的美国关税税率也有不同幅度上 调。) 距离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其"对等关税"行政令已过去20余天。美国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的关 税新政,是一系列"混乱"的始作俑者,严重扰乱了包括汽车业在内各领域供应链的稳定。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出台后,全球股市、债市剧烈动荡,国际社会反应强烈。由于美国的一意孤行犯下 众怒,4月9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多数国家暂缓征 ...
观车 · 论势 || 智能汽车业务盈利 华为做对了什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3 09:29
在这份年报中,华为对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发展做了回顾和总结:2024年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 案发布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乾崑品牌,现业务已进入高速增长期,2024年智能部件发货量超过2300万 件,同比增长近7倍。乾崑智驾与鸿蒙座舱成为行业公认的汽车智能化第一品牌,乾崑车控、乾崑车载 光和乾崑车云快速发展。华为正携手600多家产业链伙伴,共同为车企交付高质量、高品质的汽车部件 产品。截至2024年底,已有15款合作车型上市,覆盖增程、纯电动和混动动力类型,以及轿车、SUV、 MPV、硬派越野等多种品类,成为新能源市场中高端车型的标杆。 在笔者看来,中国汽车行业推进智能化变革,无经验可借鉴,无先例可参考,需要依靠自主供应链的突 围与合力,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开发范式和产业链生态。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探索是一种勇敢而有 益的尝试。成功不一定能够复制,但不妨拿来借鉴。笔者期待华为为中国汽车整零和谐共荣带来更多惊 喜,也希望有更多的供应链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青云之路。 2023年,华为销售收入重回7000亿元大关,其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 128.1%,亏损约60亿元,但与前两年的亏损10 ...
反转!跨国车企“重返”俄罗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2 20:57
文章核心观点 俄乌冲突局势变化,曾撤离的跨国车企欲重返俄罗斯市场,但中国车企已在当地取得显著份额和影响力,跨国车企回归面临障碍与机遇,未来俄罗斯车市格局充满变数 [2][5][8] 分组1:跨国车企秘谋“重返” - 现代集团出售圣彼得堡工厂保留两年回购权,持续与俄经销商合作,稳定供应零件、纳税,保留办公机构和员工 [2] - 丰田虽活动被冻结,仍为客户和经销商提供支持,与经销商互动寻回归路径 [2] - 马自达保留符拉迪沃斯托克工厂回购权,临近期限仍规划回归策略 [2] - 铃木、斯巴鲁、三菱保留在俄办公室、团队及经销商网络,持续供应零部件、履行质保义务 [2] - 大众发布面向俄罗斯市场的下一代Polo轿车,显示对该市场有规划 [3] - 宝马仅暂停业务未彻底退出,品牌在俄存在感强,利于后续回归 [3] - 雷诺手握回购伏尔加汽车股份6年期选项,卡卢加工厂持续组装雪铁龙汽车 [3] - 标致和雪铁龙保住卡卢加生产线,利用库存零件维持组装,标致有逆势经营经验 [3] - 美国车企或恢复小批量高端豪华车型交付试探俄罗斯市场 [3] 分组2:中国品牌已“重塑”俄罗斯市场 - 2022 - 2023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俄市场份额从19%增至51%,2024年2月部分品牌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5] - 2023年中国汽车在俄进口汽车中份额从2021年的10%猛增到92%,俄成中国汽车出口最大单一市场 [5] - 2023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俄销量达55.3万辆,是2022年的4.4倍,出口量95万辆,同比增长481%,出口额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88% [5] - 超30个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俄罗斯,汽车租赁公司多采购中国车型,官方和并行进口渠道部分品牌受欢迎 [6] - 哈弗基本实现俄生产组装一条龙,吉利零部件国内出口俄组装,奇瑞启动建独立生产线并采用代工模式 [6] - 俄罗斯车市热度下降,部分实力不强中国车商离场,跨国车企回归使中国品牌有危机感 [6] 分组3:老玩家回归,谁主宰下半场? - 俄罗斯会为跨国车企回归设置“障碍”,提出带动本土汽车产业发展的条件 [8] - 跨国车企顾虑俄罗斯市场不稳定性,贸易政策变化增加适应难度 [8] - 俄罗斯气候寒冷,民众对汽车耐用性要求高,撤离前日韩、欧美品牌受不同消费者青睐 [8] - 俄罗斯媒体指出中国车存在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消费者期盼跨国车企回归 [9] - 跨国车企需重新梳理和构建在俄经销网络,经销商忠诚度影响回归进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