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人机共驾险”落地打响明辨智驾事故责任第一枪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9:16
近日,平安产险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与问界推出的全国首 个"人机共驾"事故责任判定解决方案,以技术为矛、制度为盾,为智能驾驶时代的责任认定难题提供了 破局之道。这一创新不仅重塑了保险行业的逻辑底牌,也成为智能辅助驾驶产业迈向成熟的里程碑。 当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从代码世界驶入拥堵的城市道路,一场关于"事故责任该由谁承担"的世纪难题也应 运而生。传统车险的底层逻辑建立在"驾驶员过错"这一单一责任主体之上,但随着L2级辅助驾驶的逐渐 普及,事故原因往往交织着人类操作失误、算法缺陷、硬件故障等多重因素,责任认定陷入"公说公有 理,婆说婆有理"的僵局——传统法律框架与保险逻辑在智能驾驶的复杂场景前屡屡碰壁。 长期以来,责任归属模糊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智能驾驶的推广之路上。消费者因担忧"出事无 人担责"而不敢使用,车企则难以获得海量数据对系统进行优化。而此次方案通过明确不同场景下的责 任边界,构建了"技术可信、责任可溯、司法可依"的保障体系,使消费者在享受辅助驾驶便利的同时, 无需担忧事故责任归属问题,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此外,保险公司甚至可基于车辆使用频率、智能驾驶系统激活时长、行驶路 ...
巩固扩大智能化优势是当务之急 ——记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论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9:16
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 - 当前中国L2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超20%,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 - 行业提出2030年目标:加速普及辅助驾驶形成用户基础,同时推动L3及以上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以建立应用领先优势 [3] -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滞后于预期,L3向L4/L5升级存在瓶颈,未来将进入融合规则与数据的认知驱动3.0阶段 [3] 技术突破与挑战 - 车企面临安全与成本平衡难题,L4以下仍需驾驶员参与,实现真正自动驾驶需克服技术鸿沟且成本可能增加2~3倍 [3] - AI操作系统(AIOS)成为智能化底座,车企正构建多Agent并行运行的智能体系,需统一共性技术支撑 [4] - 2026下半年至2027年算力平台将成关键"甜点位",规模化应用与用户体验是车企新挑战 [4] 产业生态与合作模式 - 整车与零部件企业进入深度绑定模式,形成战略联盟以提升AI竞争力并助力科技企业跨越"死亡谷" [5] - 江淮与华为全价值链合作案例显示,尊界S800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辆,验证协同效应价值 [5] - 中国技术反向输出全球,跨国企业加速本土化布局,如法雷奥在华拥有4500名研发工程师和13个研发中心 [6] 全球化与产业链延伸 - 中国L2/L3新车装载率领先全球20%,带动智能化整车及供应链"出海",但需解决网络安全等合规问题 [7] - 岚图汽车推动从贸易出口向本地运营转型,实施"全球车+区域优化"战略以建立品牌形象 [7] - 智能汽车技术外溢效应显著,可带动机器人、低空技术等领域进入规模化低成本阶段,构建聚合智能产业链 [8]
机动车监管将加严,具体将会如何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16:47
今年5月初,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但具体如何怎么加强呢?很多人是一头雾水。 重型车是污染源的主要来源,而其相关的造假现象同样严重。生态环境部曾组织检查,发现重型 车、检测机构、维修机构都存在造假的问题。 在对重型柴油和燃气车的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检查的9925辆车辆中,竟有 3874辆存在拔出或断开污染控制装置、使用尿素作弊器、刷写OBD程序等弄虚作假行为,占比高达 39%。这些行为不仅直接导致了车辆排放超标,严重污染了空气环境,更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了潜在威 胁。 机动车检测机构作为保障车辆合规排放的重要环节,其诚信度和专业性至关重要。然而,检查检验 机构的情况同样令人担忧。在检查的1823家检验机构中,有838家存在对黑烟车出具合格报告、使用作 弊装置、替车检验、擅自放宽检验方法等严重弄虚作假问题,占比高达46%。这些机构为了谋取私利, 不顾及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行为性质恶劣,影响极坏。 此外,M站(机动车排放性能维护站)作为车辆维修保养的重要场所,其出具的维修合格证是车辆 能否通过年检的重要依据。然而,检查的83家M站中,竟 ...
《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破局、新生、增长愿景白皮书》:以开放、协同、破圈绘制行业跃迁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16:25
由左至右为路博润添加剂业务亚太区销售总监张万兴、路博润全球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Davies Walker、路博润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ebecca Liebert、路博 润亚太区副总裁兼路博润添加剂业务负责人刘茂树、路博润添加剂业务中国区销售经理赵军民 当前,中国正处于"双碳"目标与汽车电动化浪潮交汇的关键阶段,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新能源化、低碳化深度转型,润滑油产业也迎来了前 所未有的转型机遇,如应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兼容多元化动力架构、突破新兴能源润滑技术瓶颈等。 面对汽车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润滑油作为机械摩擦的基本功能性流体的角色也正在被重新定义,从原来的机械摩擦的缓冲剂,升级为汽车能效提升、 环保控制以及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强大技术支撑。未来,润滑油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上持续突破,更要在生态上主动协同,在标准上积极引领,在绿色上坚定 前行,从而完成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领"的跃迁。 构建转型框架呼吁开放协同 7月21日,全球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公司路博润在北京发布了《中国车用润滑油行业破局、新生、增长愿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从可持续 发展视角构建中国润滑油产业的转型框架,提出以"可持续技术 ...
大咖共探动力电池回收破局之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11:27
近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的"促进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业内专家、企业 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行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动力电池正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预计到2030年,退役总量 或将超过200GWh。妥善回收和处置大量报废的动力电池,成为保障资源安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的关键。 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为行业发展奠定基础。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孟庆瑶介绍,国家层面以生产者责 任延伸制度为核心的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中央与地方均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白名单"企业及示范项目发展。技术层面,我国已形成以湿法冶金为主的回收 体系,部分龙头企业的镍、钴、锰金属回收率超9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企业方面也在积极探索。以蔚来为例,蔚来电池资产管理负责人舒戴龙表示,该公司的BaaS电池租用模式通过"车电分离"技术、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控平 台、BaaS电池租用服务三大模块,构建 ...
亏损300亿关厂解难题,这家跨国巨头为何选择这条“单向车道”?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10:13
公司重组计划 - 日产汽车计划在2027财年结束前关闭位于神奈川县的追滨旗舰工厂,并将生产转移至福冈县的九州公司 [2] - 追滨工厂目前有2400名员工,公司承诺为受影响的员工探索多种安置方案 [3] - 关闭工厂是公司全面重组的一部分,旨在降低成本和缩减产能,即使找不到买家也不会改变决定 [3] - 追滨工厂自1961年运营至今,曾是日产聆风电动汽车的首个量产基地,目前主要生产日产Note和Aura小型车 [3] 财务与运营状况 - 截至今年3月,日产财政年度亏损达6709亿日元(约合45亿美元),而上一财年利润为4266亿日元 [5] - 亏损原因包括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区域销量下降、重组成本高企及库存膨胀 [5] - 公司计划裁员近20000人(占全球员工15%),并将17家工厂整合至10家,年产量从350万辆降至250万辆 [6] - 美国对进口日本汽车征收25%关税对日产影响显著,因其客户群体对价格敏感度高于竞争对手 [5] 技术研发与市场策略 - 日产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取得进展,但试点工厂进度因研发费用压缩而受影响 [7] - 固态电池量产应用可提升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帮助公司重建电动化技术标签 [7] - 行业建议日产放弃“全球车”策略,转向区域定制化产品,重点突破欧美市场 [8] - 北美市场需推出电动皮卡,注重实用性、性能及价格竞争力 [8] 联盟与生态构建 - 日产曾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现寻求资金支持和合作伙伴 [6] - 公司应通过联盟共享资源,合作研发电动平台技术,或与科技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突破软件短板 [8] - 智能化趋势下,日产需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提升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能力 [9] 其他影响 - 追滨工厂是神奈川县经济支柱,影响数百家分包商及周边服务业 [4] - 工厂附近的研究中心、测试设施等机构不受关闭影响 [4] - 日产已取消在日本南部建设10亿美元电池厂的计划 [6]
法士特向“新”加速冲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09:37
7月10日,中国汽车交出了上半年成绩单:产销首次双超1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4.3%。同样这一天,远在秦岭山脚下的宝鸡也在发生着一件大事——法士特集团第10万台新能源电驱 动总成在宝鸡厂区顺利下线。这不仅是法士特创新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工业新能源 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拥抱行业变革 不断跑出新速度 从三线企业到民族品牌,从技术引进到创新引领,法士特用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我国重型汽车变速器从 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历程。 法士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旭耀在致辞中表示,半个多世纪以来,法士特始终秉承"为中国汽车工 业强盛而竭尽所能"的初心使命,主动拥抱行业变革,持续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开辟新领域,精准发力 新赛道,全面适应新业态,着力打造高端化定位、智能化布局、国际化拓展、绿色化发展新局面,在高 质量发展中不断跑出新速度。 据了解,作为中国商用车传动系统的龙头企业,法士特自1968年成立以来,历经57年不断探索与创新, 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变速器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 ...
汽车创新链:链接上下游,链动中外“朋友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09:37
智能汽车产业链展示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聚焦智能汽车产业链,汇聚30余家企业和机构,展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创新技术 [2] - 黑芝麻智能展示华山系列和武当系列芯片产品,行业对汽车智能化认知更深刻 [3] - 小鹏汽车展示飞行汽车和陆地航母产品,提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战略目标 [3] - 特斯拉展示机器人、汽车及超级工厂三大板块,强调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定位 [3] - 高通公司通过骁龙数字底盘技术与中国主流车企合作推出超210款车型 [4] - 视比特机器人展示PaintPro漆面缺陷检测系统,采用AI+3D视觉技术 [4] - 亿航智能展示飞行汽车,2023年交付216架无人驾驶航空器并实现盈利 [4] 电动化技术创新 - 多氟多新能源展示第三代"氟芯"大圆柱电池,优化温升和循环性能 [5] - 博世展出智能集成制动系统、DPB 2.0制动系统等本土化电气化创新成果 [5] - 宁德时代展示钠离子电池技术,强调绿色回收和循环再生理念 [5][6] - 广汽零部件和宁德时代等企业以"阵营"形式参展,展现多领域协同发展 [5] 上游材料与核心技术 - 贝特瑞发布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解决锂串扰效应等行业痛点 [7] - 瓦克化学推出4款新能源汽车材料新品,包括耐火材料和导热硅胶等 [7] - 力拓与宝武联合展示西坡铁矿项目,强化上游材料供应链 [7] 产业协同与多元发展 - 吉利汽车展示"醇氢科技",包括甲醇汽车和醇氢电动动力链等创新技术 [8] - 溧阳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建设测试场地,推进干线物流和Robotaxi项目 [8] -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示范区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等"3+1"主导产业 [8]
福田康明斯发布F系列第三代技术平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2 09:37
产品发布与里程碑 - 福田康明斯F系列第三代技术平台全系新品发布暨轻型动力第200万台发动机下线仪式在北京举行 [2] - F系列发动机是康明斯全球首款轻型发动机,直接引入康明斯全球研发体系,由美国、欧洲和中国团队联合研发 [3] - F系列发动机2006年首台点火成功,2009年量产,4年实现年销10万台,9年达成首个百万台,第二个百万台仅用7年 [3] 产品性能与市场表现 - F系列发动机累计销量达200万台,全球300余家整车企业选用 [4] - 产品以低油耗、高可靠性著称,涌现百万公里无大修用户 [4] - 第三代技术平台整车节油率可达15%,冷藏车、高海拔等细分场景有专用配置 [5] 技术创新与迭代 - 第三代技术平台采用2000bar超高压共轨燃油系统,全新动力缸设计,智能油耗管理系统 [5] - 模拟仿真技术从局部最优升级为全局最优,AI技术一周可完成30组喷油孔与活塞组合计算 [6] - 燃烧系统喷油器角度、孔数、孔径针对不同工况定制化调试,如冷链运输增加喷油孔数量 [8] 制造与供应链优势 - 供应链选择行业顶尖供应商,喷油器安装接口精度控制在微米级,多轮耐温耐震测试 [7] - 发动机智能附件和电气化附件发展得益于供应链进步,提升性价比和智能化 [6] - "灯塔工厂"高标准制造,进排气歧管弧度经仿真优化减少气流冲击磨损 [7] 数据驱动与定制化能力 - 基于全球20亿公里行驶数据和200万台市场验证开发第三代技术平台 [5] - 百万级车联网大数据支持发动机定制化标定,如极寒地区优化冷启动策略 [8] - 批量定制化能力为不同客户匹配最优参数,降低工程资源消耗 [8] 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 - F系列发动机从填补国内空白到成为全球300余家整车企业信赖之选 [4] - 针对本土场景的深度开发使产品在海外市场更贴合实际需求 [9] - 产品兼具全球领先性与本土适应性,如F2.5 VGT机型在海拔3500米不限扭 [5]
追风逐光,行稳致远——鄂尔多斯构筑“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矩阵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17:41
新能源产业布局 - 鄂尔多斯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突破口,全力打造国内标杆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应用基地 [1] - 当地风能、太阳能开发潜力达1.5亿千瓦以上,已批复风电光伏大基地超6000平方公里,获批新能源装机超8000万千瓦,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2] - 新能源产业和防沙治沙有机结合,"光伏长城"总长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场址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建成后可实现光伏治沙300万亩 [3] 新能源装备制造 - 风电产业拥有中车和株洲时代2家公司,形成以整机和叶片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大功率智能风机、百米级叶片生产等领域"智造"水平全国领先 [3] - 光伏产业拥有晶澳、亿利新能源、晶旭新能源3家公司,全力构建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链生态 [3] - 形成风电装备10GW、光伏电池及组件85GW、储能装备37GWh、正负极材料70万吨、氢能装备超2万台套产业体系 [6] 氢能产业发展 - 全球首套"千标方级别的方形插片式带压制氢系统"在鄂尔多斯正式下线,目前全市共有氢能装备制造项目12项 [3] - 实现绿电开发潜力在16.5亿千瓦时以上,绿电消纳总能力在36亿千瓦时以上,通过绿电变绿氢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落地,园区80%能源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20%通过电网回购绿电,实现100%绿电供给 [4] - 园区打造以远景为龙头的电池及储能产业链,以隆基绿能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美锦国鸿为龙头的氢燃料电池及绿氢设备制造产业链,以上汽红岩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 [4] - 引进奇瑞、厦门金龙、东风柳汽等7家龙头企业,吸引配套企业150余家,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全产业链 [7][8]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 康巴什区建成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355.75公里,打造全息感知智能化路口110个,部署智能网联车辆33辆,测试里程突破4万公里 [10] - 国内自动驾驶头部企业卡尔动力部署166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辆用于煤炭运输,累计运力达680万吨,平安运营590万公里 [10] - 成功获批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组织开展无人重卡、无人出租车、无人物流配送车等无人驾驶试验 [11] 产业规模与目标 - 今年一季度鄂尔多斯汽车制造业增长35.8%,全市力争2025年底形成5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8] - 高新区入驻企业2398家,拥有专利数2386件,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 [9] - 以奇瑞、金龙为代表的头部企业累计申报各类专利65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近500件 [9]